不良习惯的就业杀伤力
汪蓓玲
现任黄浦区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曾荣获黄浦区先进工作者和黄浦区希望之星等称号。在职业指导中,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深层次分析和多元化服务,致力于青年就业的研究,对帮助社区青年寻找就业方向、获得就业机会颇有心得。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来参加我们的讲座,我向大家表示谢意。(掌声)
首先请大家看一段flash动画。看完之后大家应该知道,这里面出现的关键问题就是职业习惯。其实说到习惯,可能大家认为这是小事情,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但是就是这样那样的习惯,可能阻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命运。这也就是我今天主讲的题目——“不良习惯的就业杀伤力”。
我请大家再来看一个小品,这是根据我们在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一个真实案例所改编的一个小品,请大家在看小品的过程中找一找这位主人公身上到底有哪些不良习惯。
(小品表演)
凌晨一点,主人公王乐的家里,王乐还在投入地玩游戏,王乐的父亲焦急地看着女儿。
王父:王乐,都几点了,你还在打游戏,你可以睡觉了。
王乐:干什么啊,马上就结束了。
王父:快点去睡觉,明天还要去面试。
第二天上午十点。
王父:哎哟,快点快点,说好今天要去面试的,快点去刷牙洗脸,准备去面试。
王乐:哎哟。
王父:你怎样天天都叫不醒,快点起床啊。
上午十一点,王乐父女两人来到了面试地点。
王父:到了,快点进去面试。
人事专员:请问你是?
王乐:我是王乐。
人事专员:现在都已经十一点了,你迟到了一个小时。
王乐:昨天晚上有一点事情。
人事专员:把你的简历来拿出来看一下。
王乐:简历?还要带简历吗?我不是已经投过了吗?
人事专员:你没有带简历吗?
王乐:我没有带。
人事专员:简历都没有带啊。那你现在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吧。
王乐:哦,我是王乐,今年二十二岁。是上海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的。
人事专员:你的自我介绍结束了?
王乐:对的,没有了。
人事专员:你今天来应聘什么岗位呢?
王乐:岗位?那是我爸爸为我投的。
人事专员:那你知道今天是应聘什么岗位吗?
王乐:IT。
人事专员:这个岗位具体做什么你知道吗?
王乐:我爸爸帮我投的。
人事专员:你所有的这些都是你爸爸为你投的?
王乐:嗯。
人事专员:也就是说你自己没有了解过这个岗位是吗?
王乐:计算机呀。
人事专员:你觉得自己现在求职有什么优势吗?
王乐:优势啊,魔兽世界。凡是和游戏有关的我都会。
人事专员:除了游戏以外,你就没有擅长的优势了吗?
王乐:游戏之外,计算机都行的。
人事专员:王乐,我今天可以和你直说,我们这个岗位不会录用你的。你看你的状态,又没有带简历,还迟到一个小时,甚至连自己投的是什么岗位都不知道,什么事情都是爸爸为你做的,这样怎么行呢?我觉得你现在应该好好改变一下自己。今天的面试就先到这里吧。
看了刚刚这个小品,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小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有什么不良职业习惯吗?
汪蓓玲:请问这位同学,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吗?
听众:在王乐身上两个不良习惯,她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睡懒觉。
汪蓓玲:刚刚这位同学说到了两个不良习惯。第一是睡懒觉;第二就是网络。那么我们其他同学觉得她还有什么不良习惯。
听众:王乐有依赖性。
汪蓓玲:就是这个女孩子很依赖家长是吗?没有自己独立找工作的能力是吗?还有哪位觉得还有什么其他坏习惯没有找出来吗?
听众:我觉得她很懒散。
汪蓓玲:非常好,还有其他的吗?
听众:像小皇帝。
汪蓓玲:她在家里就像小皇帝一样,样样事情都是爸爸为她来做。非常感谢大家。
刚才大家说了王乐很多这样那样的习惯,我把这些习惯做了一些整理和归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她究竟有哪些不良习惯。
大家先看这一幅图,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到的睡懒觉的习惯。不良习惯一就是没有健康的作息时间。第一,大家可以看到,因为她没有健康的作息时间,所以造成她面试迟到,因此在面试中会造成她的形象非常不好。为什么会这么说?我想如果大家早起的话,还会有时间梳妆打扮,而像王乐这样是不是又有时间来做这些呢?肯定是没有的。所以很容易造成她的形象不好。第二,会气喘吁吁。为什么会气喘吁吁呢?像夏天这样的天气,如果很急匆匆地赶到面试地点,是不是会满头大汗呢?这样会给人事的印象很不好,所以希望大家能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
工作迟到可能会扣奖金。很多单位现在都有考勤制度,最直白的就是会打卡,如果一个月迟到多少次,那么全勤奖肯定是没有了,可能虽然全勤奖就一两百块钱,但这也是一种物质的奖励和惩罚。可能有一些人说:我不在乎这一些钱,没有就没有了。那么就会引起第二点,就是老板的想法。在座的各位可以扪心自问,如果你是老板,对于天天迟到的员工,你会怎么想?所以很严重的后果就是引起老板的反感。
说第二个不良习惯,我们看到这一幅图叫“御宅族”。“御宅族”是最近几年从日本流行到上海的一个词语,说的是一些对网络、动漫等等非常关注的青年沉迷于此,不能自拔。我们可以看到,沉迷于网络的青年变成什么样子,你们看图中眼睛镜片有多厚,一圈一圈的,看看对着电脑是不是就会越来越深了。再看他满脸的胡子拉碴,还有很多青春痘。所以他就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大家看这是不是泡面呢?这说明什么?就是他不注意饮食。我们知道沉迷于网络的人不在乎吃什么,只要能喂饱肚子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可以想象,天天吃泡面会好吗?
所以这就是第二个不良习惯,沉迷于网络、电视。现在很多男生很喜欢网络,还有很多女生会迷恋电视剧。其实并不是说上网、看电视不好,这里重点突出的是“沉迷”两个字。什么叫沉迷?就是每天在某一方面花的时间要超过3小时,这就叫沉迷了。一般的上网、看电视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超过3小时的话,那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了。为什么说沉迷于网络不好呢?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杀伤力,就是做什么都没有精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像小品中的王乐一样,她在面试时精神萎靡。如果很没有精神,就会给面试官的印象很不好。还有王乐回答问题很慢或者回答不出问题。为什么会这么说她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上网都是用键盘操作的,都是用手操作的,而不是用语言操作的,所以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语言能力下降了。就像王乐一样,面试官问她问题时,她一时反应不过来。
再来看对已经有工作的人会有哪些影响,大家可能觉得我沉迷于网络没有关系,我在8小时以外的时间打游戏、看电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其实不然。为什么会这么说?比方说,很多单位每周一要开例会。如果前一天你玩游戏一直玩到凌晨两点,那么第二天是不是会没有精神呢?老板在开会时,大家都在发言就你跟不上节奏,是不是会引起别的同事或上司的反感呢?还有一点就是上司布置工作时唯唯诺诺,其实是根本没听清,因为他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这上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前几个月接到了一个从物流岗位上被辞退的一个青年,当时我们问他:你为什么会被辞退了呢?他说:因为自己平时喜欢上网玩游戏,天天都睡得比较晚,有一天上司让我输入一笔订单,结果我输错了,让企业损失了十几万,结果自己就被辞退了。大家看这个例子,所以不要觉得小习惯没有关系,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不良习惯,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接下来我们看下一张图片,这个图画上的人物说:我今天没化妆。一个人为什么觉得没化妆就缺乏自信呢?是不是我一定要化了妆才能够出门呢?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不良习惯三,缺乏自信,没有热情。其实现在我觉得青年中缺乏自信的人很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面试时低着头回答问题,就是与人交流时不习惯看着对方的眼睛,要么是眼神飘忽不定,要么就是低着头。这样一来,是不是给别人的印象就会很差?会不会给人一种很不主动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曾有专家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据统计,彼此沟通内容的20%是我们的语言内容,而传递给对方80%的信息,都是靠我们的表情和语言语调来传达给对方的,其中表情中最主要的就是眼神。如果你的眼神没有办法让对方看到,那么对方又怎么能领会你100%的意思呢?
为什么缺乏自信、没有热情会影响工作?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在刚刚入场时,你有没有和认识的老师主动打招呼呢?很多人现在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很不礼貌的感觉。如果你总是给人家一种很不礼貌的印象,那么怎么会有重要的工作让你去做呢?如果你只是一直去承担一些简单工作,那么以后的升职加薪会轮到你吗?所以第三个习惯最重要的危害就是你会让同事觉得非常反感,面试官也会非常反感。
第四个习惯就是父母子女间沟通不畅。刚才也有人说到王乐的依赖性太强了,她是家里的小皇帝,其实这就是父母子女间沟通不畅所造成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沟通是双向的,而像小品中,王乐的父亲永远都是命令式的,就会造成沟通不畅。如果像小品中,王乐父亲的这样一种沟通方式,就会造成王乐封闭自我,从别的途径去寻求自我价值,也就造成了王乐在虚幻的空间、网络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价值。
接下来看这一张图片,图中写道,别在妈妈后面看“输”。大家觉得这个妈妈在做什么事情?我看这张图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妈妈在打麻将。所以不能在她后面看书,这样她会输钱的。其实有一句话说:子女是父母行为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是这样教育子女的话,那么这个小孩子长大后能够读好书吗?还有一句俗语说:一句话说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从小到大,我父母也会同一句话和我说很多遍。如果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我想做的,他们说太多遍也没有用,所以我们要做到良好沟通。
大家再看这一张图片,这说明他的成绩中水分很多,说明他的工作根本不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的,而是敷衍出来的。所以这就是我要讲的下一个不良习惯,凡事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为什么会这么说?最主要的就是做事缺少事先准备、事后总结。就像刚刚的小品表演中一样,王乐在面试时都不知道自己应聘的是什么岗位,这就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在座的青年朋友可能会说:我不会像王乐一样的,我知道自己应聘是什么岗位的。那你又是不是清楚应聘岗位的内容呢?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知道吗?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知道吗?像小品中王乐根本不知道自己与岗位的结合点在哪里。也就是说,大家在面试一个岗位时,不仅要看清岗位的要求,还要让自己进入这个岗位中去,把自己的想法和这个岗位连接起来看才有作用,才能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
最后一点就是应聘的资料不齐全。上个月我们在街道举办一次应届生招聘会,很多青年没有简历,于是只能填写我们带去的《求职登记表》。因为《求职登记表》只能体现你的经历,却根本不能体现你的优势在哪里。所以请大家记住,不管你是去参加招聘会,还是去参加面试,都请带好自己的简历。找工作是为自己,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其他人。
再来说说工作方面,在工作中哪些表现会折射出我们对工作是凡事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呢?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工作没有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我举例说明:比如老板说这项计划周一交,于是你就一直拖着,结果到周末才想起来做,可是周末又有事情把工作耽误了,那你的工作是不是能按时完成呢?即使你按时完成了是不是代表你能做好呢?通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如果你连计划都没有的话,是不是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一个工作呢?又能保证有质量呢?
还有不能完成困难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计划,也没有事后总结。我们说机会不会超过三次,一个人进一个单位工作,一开始工作时,上司一定给过你一个机会,觉得这工作的确有一些困难,需要你处理一下,结果你失败了,此时上司会怎么想呢?没有关系,他是刚刚来的,我能理解,所以还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结果你又失败了,这时领导就会想,上次已经失败一次了,错过一次了,怎么这次又错了?要不我再给他一个机会。到了第三次后,你还是得过且过,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出错是在哪里?那是三次以后,老板还会给你一些重要事情做吗?
经常会有人来职介所抱怨,我和我同学是一起进的单位,可是他为什么半年加一次工资,两年又升职了呢?而我却不是呢?其实就是因为你自己的原因。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你没有做到呢?别人可能加班加点,领导叫他去做了,他就去做了,而且完成得很好。而你问问自己是不是没有做到呢?长此以往老是这样去比较的话,是不是就会对自己反感呢?会不会觉得自己没用,别人都能做好,就是我做不好。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来看看刚刚所讲的五个不良习惯。第一,没有作息时间,经常迟到,造成老板的反感。第二,沉迷于打游戏就没有精神了,结果上司反感。第三,缺乏自信,没有热情,造成了同事反感。第四,和父母之间沟通不畅,经常吵架,因此父母反感。第五,一直培养不出自己的能力,导致自己反感。这么多反感加起来,是不是必然就会导致工作不如意,那么一旦工作不如意,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不如意,而生活的不如意,直接影响的就是我们的身体。其他刚刚我们所说的内容都是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联系的,不要觉得自己现在年纪轻没有关系。睡眠不足会导致各个器官超负荷运转。如果大家在应该休息的时候还在玩游戏等等,那么此时的器官就在超负荷运转,就没有自我修复阶段了,势必就造成我们身体健康的损害。就会造成自己的身体不健康,饮食不规律,就像“御宅族”一样天天吃泡面,有一顿没一顿,有什么吃什么,那还有什么健康可言,又有何营养可言呢?如果永远吃的是这些垃圾食品,只能造成两个后果,要么太胖,要么太瘦。
刚才说了这五点不良习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些习惯呢?我觉得在我们青年人当中,每人至少都有一个习惯。大家可能之前没有认识到,觉得这些习惯没什么,是真的没什么吗?大家可能会认为改变习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很难改变呢?第一,觉得拖一天是一天。第二,希望关键时刻老毛病不要犯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我告诉大家,不良习惯就像地雷一样,虽然现在没有爆炸,但是它在我们人生重要的道路上时刻都会爆炸的。比方说王乐求职面试的时候,她的不良习惯就暴露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正方形冰块,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圆的?
听众:首先可以把它重新融解,再放入圆形模型中冷冻。
汪蓓玲:好!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就是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块方形的冰块,要把它变成圆形的,不是雕琢它,它就可以变成圆形的,即使变成了圆形,可能也是一个很不规则的,可能是一个零零落落、棱棱角角的圆形。我们只有让它融化后重新冷冻,才能把它变成理想的圆形。
这其实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画,它是一只蝴蝶,大家都知道蝴蝶是由茧蛹变成的,而其和蝴蝶的形状差距很大。所以说改变习惯不一定是不可行的,只要大家有信心改,就一定能改好。
刚才大家看了小品,可能大家会觉得她的坏习惯很多,那么既然她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她后来又变得怎么样了呢?让我们再看下去。
(表演小品)
下午两点,王乐的父亲带着王乐来到了黄浦区职业所,来到姜老师的服务窗口前。
王父:请问这里哪一位是姜老师?
姜老师:我就是。
王父:你好。
姜老师:你好。
王父:我就是刚才给您打电话的,王乐的父亲。
姜老师:哦。
王父:我今天特地休息一天,带王乐来了,你看她的样子。哎,大学毕业到现在,在家里待了半年多了,失业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在家里就是天天玩电脑,每天要玩到凌晨两三点钟,说她又不听,我都为她着急。她坐在电脑前整天就是玩,也不去上公共招聘网看一些招聘信息。她现在已经沉醉于此了,我不能骂她,也不能打她。老师您看能怎么办?
姜老师:爸爸说的都是真的吗?
王乐:哎哟,什么事情他都喜欢包办代替的呀,也不知道是谁在找工作。
王父:你说是我喜欢做的?你自己又不找工作,我再不帮你找工作,我看你以后怎么办?
姜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小王,你爸爸也是为了你好。小王爸爸你也不要急,你看这样行吗?我和小王先单独沟通一下。
王父:单独沟通?姜老师您不知道。这个小孩脾气很倔,谁的话都不会听的。
姜老师:没关系,我想试试看。
王父:那好,我先回避一下。
姜老师:小王,你爸爸说找工作、投简历,都是你爸爸为你做的是吗?
王乐:没错。但是,姜老师,我爸爸从小就喜欢为我安排一切事情,从头发的长短,到大学读什么专业,都是由他来决定的。我是一点都不喜欢计算机的,他硬说这个专业好。我毕业后自己也找过工作的,但是爸爸说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每次我找工作,他都要骂我,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他帮我去找好了。
姜老师:原来是这样的,不过你爸爸还说,你每天玩游戏玩到两三点钟?有这样的事情吗?
王乐:我待在家里也很无聊的,和他们说说话,到最后总是以吵架收场。既然这样,那我还不如自己玩玩游戏好了。
姜老师:哦。那你的同学现在都有工作了吗?目前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王乐:同学们大部分都找到工作了。女孩子都做一些文员、行政方面的工作。老师,事实上我也很想像她们一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姜老师:你是不是觉得和她们比比,还是觉得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比较好一点是吗?不过以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去找工作是没有办法的。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你变成了目前的状态。所以我们还是要先从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开始,先按时睡觉,你看可以吗?
王乐:那我要几点钟睡觉呢?
姜老师:听你爸爸说,你原来一直是凌晨两三点钟睡觉的,那我们先改到十二点睡觉,你同意吗?
王乐:十二点钟啊?要不我先试试看吧。
姜老师:好,只要有这种信心就好。你一定要努力哦。你同意这样做的话,我就叫你爸爸进来和他商量了好吗?小王爸爸。
王父:我来了,姜老师。
姜老师:您请坐。小王爸爸,在你为小王找工作着急的时候,其实小姑娘自己也很着急的。
王父:是吗?
姜老师:是的。现在看来,在小姑娘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其实和爸爸的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
王父:怎么和我有关系呢?
姜老师:现在要让小姑娘能上岗,首先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小姑娘目前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她。改变目前她的一些不良习惯,好吗?
王父:好的。
姜老师:我看这样吧,我们来制定一个三方协议。爸爸你做小王的监督员,监督小王保证每天在十二点钟前睡觉。
王父:好的。
姜老师:我做好你们之间的协议员。如果有合适的招聘信息,我就将小王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小王你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在十二点钟之前睡觉,白天在网上要自己多找工作。小王爸爸你看这样做可以吗?你有什么想法吗?
王乐的父亲:我是没有想法。就是怕她做不到。
姜老师:小王,你当着爸爸的面来做一个表态。是行还是不行?
王乐:应该可以的吧。
姜老师:你要对自己有一点信心呀。
王乐:我觉得是可以的。
姜老师:好,小王爸爸,你看到女儿现在的表现,你觉得可以吗?能够接受吗?
王父:如果她能转变过来,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姜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好不好?
王父:好的。
姜老师:那今天我们就先谈到这里,我们把协议制定下来。
王父:好,谢谢姜老师。
王乐:谢谢姜老师。
姜老师:不客气,再见。
王乐:再见。
刚刚在看这个小品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地点头,是不是觉得很有同感呢?
汪蓓玲:请您谈谈自己的想法。
听众:我的孩子现在刚刚高三毕业,准备上大学,他每天基本上要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
汪蓓玲:你觉得刚才小品中,为什么爸爸讲的话,女儿听不进去?而姜老师说的话,小姑娘就会听呢?
听众:我觉得是这位父亲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儿身上。应该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看她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然后自己去找一份她喜欢的工作。
汪蓓玲:你是觉得这位父亲代替了女儿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是吗?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意见。
听众:如果是我父母的话,我做任何工作他们基本上都会支持我的。
汪蓓玲:那你觉得为什么爸爸让女儿早点睡觉,女儿不听,而老师说的话,女儿就马上会听呢?
听众:因为这位父亲平时对孩子管得太多了,造成了孩子不想与他沟通。
汪蓓玲:其实这里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因为父亲一直这样管教,使孩子有一种逆反心理。即使家长说的是对的,我也听不进去。就是说父母一旦让孩子产生反感的心理,即使以后说的话是正确的,他们也不愿意再听了。
我们今天说了这么多习惯,归根到底要说的是怎么改变这些习惯,改变不良习惯其实有很多的理论,但是理论要靠大家的实践去检验。只有自己下这个决心,自己想要做了,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如果没有健康的作息时间,沉迷于网络、电视,那么怎么办呢?像小品中姜老师说的一样,要建立健康的作息时间。大家来看这一张图片,爸爸叫小孩起床练琴,孩子就是不肯,他说要睡觉。而妈妈让他起床去踢球,孩子马上就起来了。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孩子也会选择,他不是起不来,只是他不想起来。其实这就和我们改变习惯是一样的道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改变自己。
像刚才小品中制定的一个三方协议,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些朋友的不良习惯没有像王乐这么严重,完全是自己能够改好的,那我建议大家回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协议,然后按照协议认真执行。我们希望今天在座的青年朋友可以试试看,在场的家长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试试看。改变不良习惯有很重要的两点:第一就是要持之以恒,需要每天都做到。第二就是严之又严,就是要根据计划,每天严格地执行。
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左边是脚,右边是手。也许你能根据自己穿什么鞋认出自己的脚,可是你认得出自己的手吗?特别是照片上的手,是不是分不出是谁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一个话题,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大家回家可以制作一张对照表。在找岗位的时候,比照一下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自身有多少条件是符合岗位的要求的。这是很有作用的一张表,我们在平时职业指导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这样一张表。
大家可以先把自己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及自身能够利用的一些能力等,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全部列在表格的左边;然而再看岗位的要求,大家可以上公共招聘网上把自己有意向的岗位的要求抄录下来,然后记录在右边。之后自己进行左右对照,看看自己符合这个岗位要求的有几项。通过对照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哪些标准是自己已经具备的,哪些要求是自己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这样就能很客观地看出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的要求。
第二个建议是多与别人沟通、交流。什么叫客观地认识自己呢?如果仅仅是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主观认识,只有了解了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才是客观认识。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能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只有通过沟通、了解,才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多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实语言交流也是一种习惯,也是为了工作。在工作中进行交流,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以前从小读书生活,我们培养的都是一种独立的习惯,所以造成很多青年到了企业之后,一下子没有方向了。因为企业强调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强调的是一种互相沟通交流的习惯,这和我们之前养成的习惯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我们如何尽快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呢?就是要通过平时与同学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转变为与客户、同事和老板沟通,不能只与自己喜欢的人沟通。所以大家不要仅仅只和自己年龄、脾气相仿的人进行交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人都是不一样的。在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同事,而性格、脾气与自己又完全不一样,难道我们之间就不沟通了吗?难道就不和他们说话了吗?其实不然,与这些年龄大的同事沟通,或许我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图片,这张图片大家应该会觉得很熟悉,就是《新老娘舅》中的片断截图。右边的题目是“80后”姐弟恋。图片中的两个人是男孩的父母,主要是讲男孩谈了一个比自己年龄略大的女朋友,父母不同意。因此我今天就借讲座来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在这档节目中,很多父母和子女有矛盾。我发现其中有几个特点:第一,像爸爸妈妈这些辈分的人,与父母闹矛盾都是因为兄弟姐妹很多,觉得父母偏心,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爱太少。第二,如果是“80后”与父母有矛盾,都是觉得父母爱得太多了,我不需要这么多。这就是截然不同的反差。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现象,之前我看到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在中国,四五岁时,父母还帮孩子系鞋带;小学时开始为他(她)背书包;到了大学开始为他(她)背行李。另外一份研究报告说:美国的孩子每天在家里做家务的时间是1.2个小时,泰国的孩子每天做家务是1.1个小时,韩国的孩子是0.7个小时,而中国的孩子每天在家里做家务的时间是0.2个小时,也就是只有12分钟。大家会不会觉得反差很大呢?
就像刚才小品中王乐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父亲在为她作决定,自己感到很委屈。在这里我也要为父母说一句话,我觉得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苦心,就像屏幕上写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怎么说,父母本质上都是希望子女过得比他们更好。我也要说说在座的父母,当孩子提出要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阻止他们,不让他们去自己动手做。当孩子第一次想主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们不让他们做,那么他们以后就再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了,他们会产生一种心态,就是你们不让我做的,并不是我自己不愿意做的,就像小品中王乐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当孩子第一次有主动性要做事情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拒绝他们。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让子女承担责任,首先要把责任给子女。如果他们根本就没有责任,又怎么能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呢?怎么能让他们踏上工作岗位时有责任心呢?这都是我们需要培养教育的结果。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片,凡是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我想现在肯定有很多人看过《杜拉拉升职记》,我感觉确实很有用,影片中讲的一些内容,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我们来看这杜拉拉教我们的“SMART原则”。什么是“SMART原则”?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第一,S—Specific,目标要清晰、明确。
第二,M—Measurable,目标要有量化。
第三,A—Attainable,自己的目标要通过努力后是可以实现的。
第四,R—Relevant,目标要有相关性。
第五,T—Time—based,目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最后,培养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可能有同学会问:可迁移能力的概念是什么呢?第一,是指可以多个企业、多个岗位可以使用的技能,而且是通用的技能,并且可以在生活中获得和改善的。
第二,我们讲应届生可以做什么呢?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很多应届生说:老师,我现在除了专业,其他什么都没有。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我连到单位后最基本的怎么和别人说话,怎么接电话,怎么用办公用品都不知道。我刚到单位的时候,是做行政方面的工作,很多东西我都不会用。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有疑问就要提出来,有答案就要记下来。如果你有问题不问,有了回答又不记,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个办法,我觉得大家也不妨试试,当我们羞于问别人时,或者当别人已经告诉你后自己又忘了怎么操作时,我们可以打客户电话,因为你打客户电话时,永远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在别人给你答案的时候,就可以一笔一笔记录下来,同时我建议大家要举一反三。现在的网络也很发达,如果你束手无策时,也可以去“百度知道”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三,应届生经常接触的一个岗位叫“储备干部”。我的一位同事把这个“储备干部”变成了“处备干布”。也就是说,我们是作为“储备干部”这个身份去单位做事,但是做的事情却是“处备干布”做的事情。那什么是“处备干布”呢?“处”就是要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我们要处理很难相处的人,处理更难做的事。做“储备干部”并不是领导说做什么就是做什么,而是先要学会相处。“备”就是准备更艰巨的挑战,就是要时刻准备,机会来了要时刻抓住。“干”就是别人干不了的事,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布”就是要布置和设计他人想不到的事情。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我在准备这次讲座时,我发现自己的桌子很乱,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良习惯,于是我每天下班前,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个工作日。其实专家说: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1天,改变一个习惯也需要21天。这42天看起来并不是很短,但是,和我们今后的一生来比,是不是很微不足道呢?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其实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是一脉相承的。我希望今天是改变习惯的一天,同时我相信今天也是大家改变命运的一天。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