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职业定位五个基本点
刘 琼
现为上海市闵行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介科职员,助理职业指导师。擅长组织青年职前培训活动,对青年职业选择、职业定位、面试技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大家下午好,有这个平台能够跟大家谈谈找工作这个事情非常高兴。
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师,在这个季节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人来寻求我们,希望在求职上给他们一些建议,给他们一些帮助。当然了,通常我们也会问他有没有什么求职方向,有没有什么自己喜欢或者比较擅长的东西,很多人能够告诉我,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么回答的:方向?不知道。喜欢的东西?无所谓,我只要一份轻松点的工作就好,工资3000块左右的。如果爸爸妈妈陪着一起来求职的,往往还要在旁边叮嘱一句,老师找个稳定点的工作。为什么都想要轻松点常日班的工作呢?有人会解释说因为要充电,因为家里有事情。但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特别诚实的孩子,他这么回答,轻松的工作谁不要?你不要?一句话,轻松、体面、稳定的好工作人人都想要。但话说回来,我也怕,怕什么?第一我怕死,这个“死”主要是指职业前途的死亡。大家想想人人都想要的工作,自然是人人可干,老板可选的余地就多了。俗话怎么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谁也不想死在沙滩上,但你如果一心想靠岸,可能就会死在沙滩上。所以人人都想要的工作未必是好事。
就业市场如今竞争非常激烈,2012年我们全国新增的就业人数是两千万,但新增的就业岗位数可能是一千万左右,两者之间相差巨大。那么这么竞争激烈的环境,我怎样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如果没有又轻松、体面又薪资好的工作,我该怎么办?我们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位首先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具体到本地市场,这个就业形势主要是指“三多三少”。
三多:行政方面的岗位,没有贸易类岗位多;求职的人员比岗位多;市场上民营企业岗位比较多。三少:行政人员室内的岗位比较少;专业类的技术岗位竞争对手相对少;有求职计划、职业定位的求职者相对少。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地上往往会有陷阱。这些陷阱是什么?
陷阱一,光鲜。追捧国企、外企,嫌弃民企,追捧白领,不愿意做蓝领。甚至讲我只要坐办公室,除了坐办公室的工作我都不要。
陷阱二,轻松。典型的要求是“做五休二八小时,到家只要半小时。
陷阱三,跳槽。信奉越跳越高,越跳越好,但也有越跳越糟的。
陷阱四,空想。与前三种相比,坦白说我对空想是持有尊敬的。为什么这么说?空想往往是以理想为前提的。理想与空想之间的界限,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可以实现,一个不能实现。怎么样防止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空想,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给自己的理想制订一个计划、一个期限。
有些人说,我的理想是找一个本专业的工作,没问题。但是如果你不给自己设立一个期限,找一年?找两年?三年?时间再拖过去,你的就业前途也越来越暗淡。因此我认为,对于青年求职者来讲找工作的时候制订一到三个月的计划比较合适。
针对青年求职失利的原因我做了一个分析,在职业定位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盲区不多,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方向;二是误区较多,绝大部分因为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家庭原因、求职方向等这些定位方面的失误,导致求职不成。怎么样定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首先,要确立一个中心,以职业目标为中心。说个熟悉一点的比方,职业目标就相当于北斗七星,黑夜里你看见它就会觉得有了光明,迷路的时候看见它就觉得有了方向。职业定位是围绕着职业目标画出的区域,所以说职业目标是节点的概念,职业定位是区域性的概念。举个例子,好莱坞著名的传奇影星施瓦辛格之所以说他传奇,基于以下几点:首先他是奥地利人,其次他是半路出家的影星,第三他成功地竞选了美国一个州的州长。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一个贫穷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去了一次美国,他因此很向往那里的生活,于是给自己制订了第一个目标,要去美国,成为世界健美冠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施瓦辛格每周七天在健身房内,每天六小时用于健身。最终施瓦辛格练出了一身无与伦比的肌肉。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七次获得奥林匹亚先生称号的冠军。他的目标达到了,因此过上了开名车、住大房、人人羡慕的生活。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制订了第二个目标,要成为一个好莱坞著名影星。他身边的亲友认为他发疯了,因为这时候好莱坞明星璀璨,你一个半路出家的奥地利人,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怎么可能成为影星呢?然而最终他凭借着《终结者》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好莱坞主流影星的地位,《终结者2》入选了20世纪的十大电影之一。这时候可以说他第二个目标也实现了。但施瓦辛格又开始了新的第三个目标:成为一名政治家。结果大家都知道,2003年他竞选州长成功,并且在州长的位置上待了七年之久。所以说带着目标行动,你的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你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否则你的职业定位是游离的。
也有人说,老师我有目标的,也很明确的。我的目标就是非常崇拜现在网络时代的英雄,比如说马化腾他们。我要说,你设定他为偶像是没错的,但你设定他为目标的时候,你已经是进入了一个两极分化的误区。确定目标时,需要提醒自己,一是目标不能过于远大,缺乏可行性方案;二是没有任何目标,就会随波逐流。
对于想成为马化腾的人我认为他可以倒着做计划,从马化腾现在的成就回过去看一看,他在你这个年龄,这个时候他想做什么,他在做什么,他已经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达到他二十岁的成就,可能同样的时间内要达到他的高度,是有一定难度的。你可以分阶段。每三到五年,这个是最合适的。第一个阶段我要成为业内专家;第二个阶段我要成为专家之外的管理能手;第三个阶段我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这样你的目标会变得现实一些。我们就拿施瓦辛格来讲,他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开始就从一个外来移民一下子投身美国政坛生活中去,因为那是不现实的。
第二种没有目标的,那就在你的身边找个目标,看一下我们的四周,往往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生活是我们愿意过的,也许不是那么崇高,但看上去还不错,就以他为目标,看看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当然,单有目标是不够的,需要有几个点支撑。在这里称之为基本点。
基本点之一:明确喜好特长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句话是洛克菲勒说的,很多年以后他这句话被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发扬光大了,成为一段话,他说:“这个年代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后来有人把他这句话用到了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身上。马云生活在杭州,他小时候是个顽皮的孩子,家境不好。父亲的压力很大,脾气暴躁的父亲往往对他拳脚相加。马云功课不太好,但有一次他跟父亲吵架的过程中,他用英语骂爸爸,他爸爸一句都听不懂,于是他每次跟爸爸吵架就用英语,结果因为他英语很好,13岁就可以在杭州带着外国人到处跑。但数学很糟,高考的时候他的数学只考了一分。第二次他也是没有及格的。最后他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差五分没进本科线,因为他英语比较强,最后进了本科第一名专业。毕业以后,马云在杭州一所学校教英语,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是靠英语。他跟朋友办了一个翻译社,第一个月生意做下来600块,房租1500块。更别提员工们的工资了。大家都挺灰心的。偏执的马云兴高采烈地背起了一堆东西四处去卖,赚钱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坚持了一年后,翻译社赚钱了,不仅如此,海博翻译社现在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之一。
1999年3月,他带着50万资金做阿里巴巴。这是一个烧钱的活,没有收入,唯一要看投资人的投资。做到大概七八月份的时候,撑不下去了,马云一度想过,万一不行的时候我跳西湖自杀算了,但他的偏执再次给他带来了成功。十月份他迎来了天使资金,一口气投了400多万元。马云他成功了。从马云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决定了你在这个职业道路上可以走多远。
到底哪些才是我的特长?才能帮助我进行职业的发展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测试一下。
明确五问。一问自己,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感觉最好、最轻松,做得最得心应手了;二问在学校里,哪些功课、哪些专业我最擅长?三问团队中和朋友在一起,你适合扮演哪些角色?管理者?跟随者?出谋划策的军师?还是喜欢从中间来点创意给大家找点乐子?四问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我哪些事情做得比较好?五问在我的家人、朋友、室友看起来我哪些优点是最突出的。这五个问题问下来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喜好特长。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基本点,加上一个目标点,两点之间成一线,有点像钢丝,还是蛮危险的。所以它不能够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定位,我们还需要找其他的基本点。
基本点之二:认清个人需要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有这样一个岗位,厂长秘书,每月薪资4000元左右,工作地点非常的方便,距离目标求职者的家只需要半小时,应该是好岗位。但是有一个女孩子非常明确地拒绝了这个岗位,我不要。我就很奇怪了,像这样的工作岗位很多人应该都喜欢的,办公室里面的工作,比较体面,每个月三四千块钱蛮好的,为什么不要呢?这个姑娘很坚定地告诉我她要做软件工程师,“我知道软件工程师是怎样的,爸爸妈妈说很累,我不在乎。”既然想做这是一个可取的方向,我想没有问题。但问下来的情况我很吃惊的,这个姑娘是非著名学校毕业生,专业学的是食品工程,她的每月薪资期望4000块左右。在软件设计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当然如果实习2个月时间的话,也是有2个月经验的。我就说你确定你自己肯定能够找到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吗?要知道这个工作岗位第一,大部分是男性;第二,加班时间比较长;第三,不太会使用那些没有经验又不是相关专业的一个毕业生。她跟我讲,我都想清楚了没问题。
我给她一个建议,那你给自己确定一个期限,她说好。三个月吧,我说那不行,一个月。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个月的君子约定。以后我给她推荐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岗位,薪资4500元,单位离她的家40分钟左右的一个车距。面试后老板对她很满意,但她不想去。原因是这个公司里面没有项目经理,没有带头人,最重要的是老板手下员工讨论的问题她听过了,她懂。他们甚至还没有她懂。所以她觉得她在这个公司里面不能成长。而且她认为这个工作的管理制度也不行。我劝她可以先做,不行的话或者可以考虑再找其他更好的。那个姑娘很坚定地告诉我,她是应届毕业生,她觉得一毕业总是跳槽不好。她想进一家公司能好好待一年,努力工作。我觉得她把握住了自己的需求,她的需求是要在一个地方先坚持下来做一段时间,最后我提醒她别忘了你的约定,她说我知道了,如果一个月内找不到就会找回本专业的工作。
在我们的约定进行到第20天的时候,她通过培训机构找到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我想说,把握住你的个人需要,要明确什么是你的核心需要。如果说我们对核心需要还不是很了解,我这边也有三个标准,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第一个是与职业目标的关联度,就像刚刚那位求职者一样,他要坚持的东西跟他的职业目标是紧密相连的;第二个是调整需求的一个时间期限。我们设定一个月的期限,他要调整是蛮容易的;第三个与就业市场的吻合度。这三个标准摆在那,大概可以清楚自己的核心需要。
基本点之三: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要学习换位思考,怎么样做?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第一个角度,社会角度。单位人事看到我这个简历感觉会怎么样呢?我是不是符合单位的要求呢?第二个角度,家庭角度。我做了这个选择会获得家人的支持吗?如果反对,为什么?第三个角度,自己的角度,要从自己将来的角度去看。前些天,我们遇到一位求职者,他的外形及各方面条件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也想给他推荐岗位,但没法推,为什么呢?他前面的工作经历工种非常单一,就是前台。但前台往往是招到35岁以下,他已经在前台岗位上干了很多年,但等到他三十六七岁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没了方向。我说你现在没有方向,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他也讲了,当初选前台文员觉得这个工作还不错,但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我现在要跳槽求职就蛮有难度的。是的,往前看,设想一下,多年以后你回头看自己的选择能理解吗?多年以后的那种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关于职业规划的三圈理论,可以用三个问题概括。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基本上前面的三个问题也跟这三个圈差不多。但是,我还要跟大家讲,如果他想精确定位,或许你还应该考虑第四、第五点。
基本点之四:家庭期盼
独一代独二代的父母,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个称号,新二十四孝。过去不是独生子女,父母也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精力花在你身上,也只有让你闯一闯。但是到了独一代独二代他们把所有的关注都倾注在你身上。与此带来的是青年求职者压力很大。我过去在面试中看过这样的求职者,单位人事问他你今天来应聘什么工作?摇头,不知道。那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我也不知道。第三个问题,单位人事说,那你知道我们公司的名称吗?继续摇头,我不知道。单位人事蛮火的,那你为什么来应聘我们单位呢?他知道的,我妈让我来的。这个结果可想而知,但我知道他的想法和妈妈的想法是有差距的,妈妈要做的决定不是他要做的。事后一核实,这个姑娘自己是学广告设计的,妈妈觉得太辛苦,这么累,每天这么晚到家,就这家做做蛮好的,又轻松。晚上万一下班晚了爸爸妈妈可以接她。所以说爸爸妈妈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往往不一样。不一样的时候痛苦的是谁?求职者。
爸爸妈妈的帮助,本来是帮助的助力,现在却变成了阻力。那怎么样跟爸爸妈妈做好沟通,让他们跟自己达成一致呢?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善于听。可以这么说,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帮你做这个职业选择,因为爱你。他们最怕的是你在职场上受伤。
第二步,勤于谈。这个时候要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不能爸妈问你,这个工作好不好,不喜欢,然后就沉默,或者说一句无所谓,你们说怎样都行。那你不说自己的想法爸妈妈妈怎么会知道?
第三步,勇于担。这时候父母往往会说随便你了,你要做什么随你去,但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这个话一说出来,往往很多人就不做事了。为什么呢?想一想,父母也不容易,他不管我了,好像也不习惯。该是你自己的责任一定要担起来。或者有时候我知道你不支持我的方法,但让我试一试,不好我也可以回来做,不好我可以再听你们的。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自己做主了。这样跟爸爸妈妈做过沟通以后,相信父母最起码不会成为你在寻求自己职业方向道路上的一个阻力。
基本点之五:适应社会现实
我们这边曾经有一个硕士研究生求职,他的经历是蛮辉煌的,上海某名牌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有过将近十年全球五百强企业工作经历。后来因为单位裁员他失业了,失业以后想找一个和原来差不多的工作,电子行业的工程师。但他没有找到,现在他在做保安。很吃惊是不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有跟他沟通过,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这个求职要求加了一个前提,我要在我们家附近找一个电子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但他们家所在的那片位置是比较繁华的地区,公司正是因为成本的上升没有办法才裁员,到比较边远的地区去的。现在他想在家的附近找一个跟原公司差不多的岗位,基本上可能性不大。
结果他错过了最佳的求职期,三个月过去了没找到,六个月过去了没找到,一年过去了连找他面试的电话都没有了。他只能选择他从前从来不愿意做的工作。
怎样适应社会现实?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现实,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来说,接触现实非常少。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了解世界的真相。
第一注意收集信息,这种信息要学会分析。就拿我们网络上的一些招聘信息来讲,如果单位会告诉你这个岗位的要求,我们可以着重看一下那个岗位要求。他说岗位要求是希望你个性开朗、善于沟通的,说明这份工作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经常和别人做一个沟通、交流。如果他讲,要比较能够承担压力,说明这份工作的强度蛮大的,往往会意味着有很多加班。如果他告诉你,希望你有一个非常好的进取心,拓展能力,说明这份工作是有一定业务指标的。你是哪一种呢?是第一种?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够开朗自如地和人交往的,还是第二种,能够承担很大压力,吃苦耐劳。或者是第三种,你蛮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在看招聘信息的时候可以看一下,比如说我想做软件工程师,那么我们看一下,他对于软件工程师的要求,一般要求是什么?我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不能达到说明我的机会比较少,如果能达到你心里是不是就有底了?
第二个,亲身体验职场。体验职场的方法有很多种,第一种观察,对于很多基层岗位来讲,都可以通过直观的印象了解这个岗位。第二种实习。在实习期间,你身处职场,但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对于实习生公司往往基本上是比较宽松的。第三种见习。咱们上海还有青年见习政策,可以通过见习融入职场,一到六个月时间,你有意向应该是足够的。最后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你准备得多充分,最后你都会发现,真实会比你想象中的要来得严厉一些,会有些出乎意料,你会发现,总有人会比我好,总有人会比我强。总有人的工作样样看起来都更舒心。这个时候你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讲到这里整个讲座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你如果是按照这一个目标确定下来,五个基本点围着它画一个范围,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讲座互动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精彩的演讲,下面我们进入互动的环节,在场的听众听完讲座可以跟刘老师进行一个互动。
听众: 刘老师你好,我是大三学生明年六月份毕业,现在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一个财务实习生。他们面试我时也蛮严格的,但我通过了他们的面试,现在刚刚工作两天。他们给我的工作是非常基础的,我个人觉得我的能力蛮强,我可以胜任一些比较高端一点的工作。但因为涉及财务这一行,他们很多资料保密性是比较高的,不便透露给我,但我怎样可以学得更多一点,将来可以更有经历一些?
刘琼:因为你现在还没有毕业,明年才可以毕业,目前仅仅是实习。对于实习来讲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正如你所说,财务信息是非常精密的,一般而言没有哪个公司会轻率到把精密的财务信息交给一位实习生。但我可以讲基础的东西也可以学很多,我觉得你首先要学的是工作的方法与方式。我举个例子,有一个求职者,他毕业以后两个月以内老板叫他清理文档,什么也没做,他可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而且各种资质在手。最后第三个月老板交给他差事做了,老板说通过这两个月清理文档,我发现你是一个细心认真,能够很好完成我的指令,并且超乎我想象的人。你别以为你做的杂事,但他们会一直看着你,看你能不能跟团队融合,看你能不能把执行力发挥到最佳。职场的很多事都是琐事。
听众:就是说可能更注重把细节做得好一点,让他们觉得你其实很多方面会做得很出色?他们会更信任你?
刘琼:对,信任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且从老板的角度讲,他会一直观察你。他在看你的执行力,在看你的人际关系,在看你能不能承担一些琐碎事务。
听众:从我们个人求职者的角度来说,怎样做一些事情可以增加上司他们的信任感?
刘琼:把他们交给你的每件事情都全力以赴做好,做得比他们期望的更好,他们就会信任你。如果你认为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很简单,例如复印,这件事很简单吧,但你得搞清楚复印多少份,需要正反两面都复印吗?这些要想在他的前面,他交给你一个任务的时候不会是这么简单,尤其是复印、打字、做文档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我的建议是对他交给你的工作全力以赴。
听众:假如说大学生马上毕业的,他的户籍不在上海,但他有理想在上海工作,假设他们去你们就业促进中心的话,可不可以有一定的就业指导或者就业推荐?
刘琼: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目前有不同对口的趋向。但我想说从整个就业市场来讲,你知道的,上海是一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有无数的非本市户籍要在这里找工作,因此,对于这一点不要过于担心。
听众: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学毕业,很多人就有这个问题,他宁可在上海没有户籍,或者说没有前途,比较渺茫,需要自己奋斗的。还有就是回自己的生源地,可以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好的职业,但他现在就在左右摇摆中,您能给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吗?
刘琼:我不明白他的摇摆是因为什么产生的。但我有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位朋友,他现在生活得非常好,他是上海户籍,但在他工作了第三个年头的时候,他决定去外地,在上海他的工作是一个技术人员,去外地也是作为技术人员去的。但去了之后,显然老板注意到了他的天赋,成为那个公司的行政总监,他在外面打拼了五年以后,再回上海,他还是行政总监。是否是本市户籍不重要,首先要想一下我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我的目标是职业发展,我觉得地方不是问题,你可以回来可以出去,上海一直是一个OPEN的城市,如果说你的目标是上海,我就一定要待在上海,那在上海就实现了你的目标。
听众:刘老师您好,我是今年刚毕业的一个应届生,我想请问一下,在我们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工作意向和自己喜欢公司的时候,在面试的过程中,你有最优选择和第二优选择,当第二优和第三优公司让你去面试,请问如果通过的话是否还要再等待第一意向的公司?就是说什么时候拍板做决定?
刘琼:如果我是你,我会打电话问第一优的公司,我会问一下,我对公司非常认可,各方面理念都非常认可,但我想请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明确一下,我相信打过这个电话之后你的方向会更明确一些。而且我也相信,你既然已经做了第一优、第二优、第三优,说明他们都是优的,就像你当时的志愿一样。不是吗?
听众: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是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对个人能力发展哪个比较好?
刘琼:还是回到那句话,你的目标是什么?大公司、小公司,优缺点都有,其实我不说你们都知道。大公司可以给你一个很完善的制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完善的管理体系,很好的精英人才。看上去触手可及,但不一定是好事情。举个例子,诺基亚、摩托罗拉,再大的公司仍然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小公司的确有很多不完善,就像刚刚说的小姑娘,她会漏洞百出,或许觉得老板有一些独断,有一些不太相信我,但在小公司可以接触的东西很多,不会把你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上,不会说今天你做了行政,就只做行政这一块,其他不要做。你除了做行政以外或者会接触财务,或者会做管理。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标近五年内是享受稳定的生活,大公司很好。如果你是想着我想转转行,比如说我的专业本来做行政,我现在很想做人事,那你可以先去小公司做行政,然后转人事。但最终还是在于你自己。公司不能说铁板,起码是水泥结构的公司,但员工是流动的。要把这一切建立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建立在公司身上。
听众:如果说以后我想创业的话,我需要积累资金。如果刚毕业开始在小公司的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资金方面可能成长就比较慢一点,这个应该是怎样安排和抉择呢?
刘琼:你要创业的话,我是想问一下?
听众:都是微型开始。
刘琼:那没有问题。第一个你想做的是积累。一种是人脉资源的积累,一种是资金的积累。具体可以问一下各个区的公共就业咨询中心,如果是人脉资源小企业接触的人脉多一些,大企业接触的是某一个部门。如果要做专精尖的大公司可以,如果是普通的企业我觉得你要学一些全面性的东西。
听众:你好刘老师,我是2011年毕业生,现在在松江一家德企做总经理秘书,我是德语专业的,这个工作还可以,但我觉得没有前途,我不是特别喜欢,我想考虑转行。我想问一下,我现在还是不太清楚以后到底应该怎样发展更合适,我想是否有必要找一些专业咨询机构做一下职业生涯和职业定位咨询呢?
刘琼:可以,各个区县的职业指导部门都会提供公益性的服务。我们就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