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的产生与演变

职业的产生与演变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劳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变化和增多使新旧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而这些需求是在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节 职业的产生与演变

一、职业产生

职业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只能采集果实,外出打猎,从事原始农业,制备食品等。确切地说,这些活动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因为那时还没有固定从事某项专门工作的人群。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分工是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因为一部分人长期从事打猎的实践活动,开始脱离其他活动,专门从事畜牧劳动;第二次社会分工是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当时少数人从事手工业劳动,逐渐脱离了农牧业劳动;第三次社会分工是商人和商人阶级的产生。由于三次社会分工,便出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职业:牧人、工匠、商人等。

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出现开始,又逐渐产生了国家管理、理论研究、科学技术发明、文学创作等多种职业,现代文明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就越来越多。

二、职业的演变

职业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是渐进的,因此,职业的演变也是缓慢的。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劳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的变化和增多使新旧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蒸汽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目前人们已经在探讨是否开始或者已经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人称之为是生物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会以什么为核心,这个问题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解答。所谓核心,必然是属于广泛的基础性的领域,必然是新的领域,必然是能带来生产力巨大进步的领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延伸人的耳、目、手、足等等,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例如机器还不能具有人的智能,还不能真正的做到听说读写,理解自然语言,即还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机器还不具有小型化,即纳米水平的机器人;还不具有特定的功能,人类到现在还不能制造出类似昆虫的能飞行的机器人,因为无法制造出达到高速振动翅膀性能的装置;人类还不能快速有效地改造自我的某些方面,如记忆力、性格、体力,而只能依照外界环境对人进行锻炼,这种效果是很缓慢的;人类还不能随意制造出身上的某个零件;人类还不能直接聆听他人内心的想法;人类还不能很快学完一些课程,例如五年的课程半年学完……其中有些问题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问题,体现了全体社会的基本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在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蒸汽机的出现对煤矿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业的发展对通讯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讯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业的发展对精密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工业革命也必然是因为上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在什么行业上呢?先看化学工程类的行业。现代化学对新材料、新的高功能分子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节省能源上,各国的政策也是一样的。再看机电工程业、通讯业、计算机业,它们对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上都提出了自己很高的要求。例如现代社会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污染,信息过剩,如何面对巨大的信息和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就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再看环境领域。现在尽管各国对环境问题都比较重视,但该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农药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污染、工业生产带来的废水、废气、废物依然不容忽视。

第五次、第六次——还会有更多科技革命诞生。

这一切变化在给社会与人类生活带来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社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终生接受教育,调整个人认知与心态才能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三、职业发展的新趋势

职业从产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的兴起,有的消亡,有的繁荣发达,有的凋零衰败,各自经历着不同的命运。但从总体上看,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职业分类在数量上由少到多

新职业出现的频率逐步加快在职业产生初期,种类少,发展缓慢。因为传统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一项重要的技术发明在生产上的应用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所以使社会职业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以及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职业种类增加也逐渐加快。当代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新的职业也大量出现,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发达国家,生产技术每年淘汰率高达20%,技术平均寿命只有5年。因此,新的职业更替的速度加快。1982年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将职业划分为8大类、64中类、301小类;1993年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该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大类、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二)职业分工由简单到精细

职业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具有三个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一般分工区分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特殊分工划分出不同行业;个别分工划分出职业岗位。以农业为例,在早期,农业既是社会分工中一个最大的生产领域,又是人们从事的一种职业。后来又分为种植业与其他农业,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职业,而现在种植业又分为粮食作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蔬菜瓜果种植业、果树种植业、茶桑种植业等,还有其他为农业服务的职业,如从事化肥、塑料薄膜的生产等职业。再如计算机出现后,有了硬件、软件操作员、专门的计算机教师、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维修等。

(三)职业活动的内容不断弃旧更新

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时代,工作内容会有很大变化。旧的业务知识、技术方法过时了,为新的业务知识、技术方法所取代。比如刑事警察这种职业,远比19世纪的一般侦探要求要高得多。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现代知识和掌握使用现代工具的本领,要通晓法律和犯罪心理学,掌握侦探技术、电子技术、鉴定技术、擒拿技术、驾驶技术等。职业没有变,但内容已大为更新。再如设师院的工程师,以前是使用图板、尺子、画图笔等画出图纸,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运用CAD技术画出的图纸美观、准确、其妙无穷,告别了尺子加图板的时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是搞设计,所凭借的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四)职业的专业化增强,并出现综合化和多元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职业的专业化越来越强,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达不到职业的要求,就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比如邮电行业、由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缺乏现代电子技术的人就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职业除了专业性越来越强以外,开始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以往每种职业都有相对固定范围的界限,职业与职业之间相互交叉延伸,界限模糊。就从业者来说,以前的研究人员只管科研成果,但现在的很多研究人员,既是研究者又是市场开拓者和经营者,有的还是管理者。从生产部门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变成以一业为主,兼营别业,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虽在一个职业岗位却同时具有几种职能、几种身份。

(五)第三产业的数量大量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职业兴衰起伏的过程较为缓慢,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比重升降也不剧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少职业的寿命相对缩短,职业之间的兴衰不断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职业数量增加迅速,就业人数显著增多。

以往人们认为第三产业是服务性行业,不太重视它,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创造了财富,第三产业不创造财富。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优先发展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忽视发展第三产业。而现在第三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1990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中国的香港地区已达到70%,新加坡达到了63.8%,中国台湾地区为52.3%,泰国为50.1%。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全部从业者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均已超过了50%,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从业者的比例虽然比较低,仅为17%,但发展潜力相当大,到2010年将超过50%。

(六)职业将向高科技、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新世纪里,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将得到发展。目前,得到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开发的领域有: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近年来,我国兴建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现了一批高新技术公司,建立了一批外资和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在加快高新技术发展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与此有关的职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七)新职业不断产生

前不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第八批新职业,其中有珠宝首饰评估师、手语翻译员、孤残儿童护理员等。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定期发布制度以来,已发布了8批86个新职业。目前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已达1979个。

新职业的出现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进步。如宠物健康护理员、宠物驯导师、宠物医师、房地产经纪人、体育经纪人、咖啡师、信用管理师、黄金投资分析师、商务策划师、形象设计师等职业,对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它们似乎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才有的职业,如今已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什么是新职业?据介绍,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在1999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它们具有几个特性:一是目的性,即有人专职从事此业赖以谋生;二是社会性,即为他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三是规范性,即是合乎法律规范的;四是群体性,一般要求有不少于5000人的从业人员;还有就是要求有稳定性和独特技术性。

一般来说,新职业发布后,一些职业还需要制定“国家职业标准”。2004年以来发布的86个新职业,其中60%已有了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就颁布了37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为8大类。第一大类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大类是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大类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大类是商业、服务业人员;第五大类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第六大类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是军人;第八大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据悉,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后,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经政府授权的机构还可以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通过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人员,可获得相应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5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相当于副高职称,五级最低,相当于初级工。目前全国已有1182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925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职业

新职业的界定

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包括:

(一)全新职业:随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

(二)更新职业:原有职业内涵,因技术更新产生较大变化,从业方式与原有职业相比已发生质的变化。

新职业申报审核程序

新职业申报审核的程序是: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可通过“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新职业建议,填写《新职业建议书》,由鉴定中心对新职业建议进行登记、汇总、分类,组织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对部分建议新职业,还需组织专家到工作现场进行调研。评审论证通过后,再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定期对外发布,一般一年发布3至4次。

(一)建议。各级各类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可结合实际,向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部鉴定中心”)提出新职业建议,并填写《新职业建议书》。

(二)汇总。部鉴定中心对新职业建议进行登记、汇总、分类。

(三)论证。由专家对新职业从重要性、独特(立)性、规范性、技术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审核。

(四)公示。专家审核结果通过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五)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对外发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名单

第一批新职业:2004年8月1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一批9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形象设计师、锁具修理工、呼叫服务员、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师、汽车模型工、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汽车加气站操作工、牛肉分级员、首饰设计制作员。

第二批新职业:2004年12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二批10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商务策划师、会展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景观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家具设计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动画绘制员。

第三批新职业:2005年3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三批10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信用管理师、网络编辑员、房地产策划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玩具设计师、黄金投资分析师、企业文化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微水电利用工、智能楼宇管理师。

第四批新职业:2005年10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四批11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芳香保健师(SPA)、宠物医师、医疗救护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农业技术指导员、激光头制造工、小风电利用工、紧急救助员。

第五批新职业:2005年12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五批10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礼仪主持人、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室内环境治理员、霓虹灯制作员、印前制作员、集成电路测试员、花艺环境设计师、计算机乐谱制作师、网络课件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

第六批新职业:2006年4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六批14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体育经纪人、木材防腐师、照明设计师、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咖啡师、调香师、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皮具设计师、糖果工艺师、地毯设计师、调查分析师、肥料配方师。

第七批新职业:2006年9月2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七批12个新职业,具体职业名称为:房地产经纪人、品牌管理师、报关员、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轮胎翻修工、医学设备管理师、农作物种子加工员、机场运行指挥员、社会文化指导员、宠物驯导师、酿酒师、鞋类设计师。

第八批新职业:2007年1月1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召开第八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0个新职业,这些职业是:会展设计师、珠宝首饰评估师、创业咨询师、手语翻译员、灾害信息员、孤残儿童护理员、城轨接触网检修工、数控程序员、合成材料测试员、室内装饰装修质量检验员。

第九批新职业:2007年4月25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九批新职业。这10个新职业是:衡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玻璃维修工、工程机械修理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助听器验配师、豆制品工艺师、化妆品配方师、纺织面料设计师、生殖健康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

第十批新职业:2007年11月2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召开第十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我国服务业领域近来产生的10个新职业的信息。这10个新职业是:劳动关系协调员、安全评价师、玻璃分析检验员、乳品评鉴师、品酒师、坚果炒货工艺师、厨政管理师、色彩搭配师、电子音乐制作师、游泳救生员。

第十一批新职业:2008年5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广州市召开第十一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刘康主任,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燃气轮机运行值班员、加氢精制工、干法熄焦工、带温带压堵漏工、设备点检员、燃气具安装维修工共8个新职业信息。

第十二批新职业:2009年11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召开第十二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中国生产操作和服务业领域近来产生的8个新职业的信息。这8个新职业是:皮革护理员、调味品品评师、混凝土泵工、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液化天然气操作工、煤气变压吸附制氢工、废热余压利用系统操作工、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

参见:&新职业公示和发布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网址:http://www.lm.gov.cn)

&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网址:http://www.osta.org.cn)

职业发展演变的规律性

职业发展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把握引起职业变化的原因就可以把握其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超前制定产业及其结构变化、劳动力战略转移的决策。从总体上来说,职业演变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影响。

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和推动职业演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掌握生产技术的劳动者都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开发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变化。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社会分工是产生职业的基础。因此,每次新的产业革命,必然伴随着职业的重新组合和大批新职业的产生。

2.科学技术发明与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职业迅速演变的重要原因。

正如马克思所说:“机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使分工加剧,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剧也同样引起机械方面的新发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一项新的科学发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为人们生活服务时,必然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相联系,同时也必然开发出相关的新职业。

3.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变革,促使一些职业演变。

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职业的变化,有的职业消失,有的职业新生,有的职业由盛转衰,有的职业由衰转盛。

4.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使直接为其服务的社会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激励人们这方面需要的增强,因而有关职业遂应运而生并竞相发展,如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服饰业、保健营养药品行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