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夹着课本跑步
埃塞俄比亚的贝科吉(Bekoji)也是金矿之一,虽然只有3万人口,却走出了一个接一个的世界长跑冠军。一万小时训练时间的影响在这里也随处可见。贝科吉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差,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有5个小时的车程,最后那3个小时的路程是泥泞的土路,也正因如此,镇上3万户居民只有2家有汽车,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走着,或者应该说是跑着,是他们最常见的出行方式。即使是老年人,每周去市场就要走上或者跑上20千米,而回来还有20千米。许多孩子离学校有10千米远,每天就这样跑着来回。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贝科吉海拔3000米左右,这意味着这里的人有更多的血红细胞,仅仅是住在这里就让他们拥有了对长跑选手而言非常重要的生理优势。他们就这么恰巧地生活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他们血液里天生就有“兴奋剂”。就此可以说,贝科吉的孩子们在不知情时就已经被训练成超级运动员了,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自己所处的有利环境完成了一万小时的训练。
在埃塞俄比亚的最后一天,我有幸见到了传奇人物黑·格布雷希拉希耶。他获得过8次世界冠军,2枚奥运金牌,还有超过25项的世界纪录,他的成就说明了一切。他出生在离贝科吉50千米远的小镇阿森拉,家里有一个牧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每天要跑10千米去上学,晚上再跑10千米回家。
“每天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段跑10千米去上学,这为我的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准备。”他说。
有趣的是,那些跑着上学回家的岁月给了黑·格布雷希拉希耶一个非常特别的跑步姿势,他跑步时左胳膊总是稍稍弯曲。原因很简单,许多年来,他一直用左胳膊夹着书本跑去学校。时间长了,这种方式就成了他跑步的姿势,直至今日,黑·格布雷希拉希耶每次跑步都像仍然夹着书本。
“这只手并不很积极,”他看着自己的右手说,“我习惯用左手拿书本,那只手才是我最强壮的手。”
在很多肯尼亚跑步运动员中,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故事。他们大多数人为了寻找家里的山羊,从四五岁就开始跑步。在他们小时候,如果回到家发现少了一只羊,麻烦就大了,他们要睁大眼睛,漫山遍野地跑着去寻找那只丢失的羊。也有很多人的故事是如何跑着上下学,因为他们没有自行车或者汽车,甚至没有公共汽车,只剩下双腿。
摩西·基普塔努伊(Moses Kiptanui,3000米障碍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说:“我们跑着上学是怕迟到,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训练成运动员。老师也没意识到,他每次都会因为迟到惩罚我们,这实际上是在训练我们。”
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潜力,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级选手。黑·格布雷希拉希耶和摩西·基普塔努伊即使没有在高海拔的地方无数次地跑着上学,也许还是能够成为好运动员。但是,没有那些跑着上学的岁月,他们不可能成为今天这么优秀的运动员。
东非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过极其大量的训练,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这让他们拥有西方国家选手不能匹敌的训练平台。《体育画报》上有篇文章曾经引用了美国最好的马拉松选手阿尔贝托·萨拉萨尔(Alberto Salazar)的话:“在肯尼亚,大概有100万学生每天都要跑16~20千米上下学,所以,一个18岁的肯尼亚选手大概要比一个美国孩子平均多跑25000~30000千米。”
鉴于此,有一个想法会很有趣:如果选出十个8岁的美国男孩儿和女孩儿,把他们送到肯尼亚,让他们住在埃腾,他们将来会不会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中长跑运动员呢?或者,带上一群英国男孩儿,让他们住在比利牛斯山脉的人家里,在此后的七年里,每星期让他们跑上80~110千米。这样我们会不会在2016年奥运会中长跑比赛的领奖台上看到英国人的身影呢?
这种实验永远也无法实现,当然,作为一次脑力激荡,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世界级成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一疑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