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形成于何时,权威的释义是什么,尚无确切说法。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国家官方文献是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以后这一概念在各类教育研究文献中逐渐被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述: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阐述是:“所谓人才培养模成,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而此次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的叙述是:“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龚怡祖教授在《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书中的论述是:“模式是位于经验与理论之间、目标与实践之间的那种知识系统;培养模式是以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既简约又完整的范型,可供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据以进行有序的实际操作,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它集中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合目的性、计划实施性、过程控制性、质量保障性等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桥梁与媒介。”
魏所康研究员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的论述是:“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它反映位于教育模式之下、具体教学方法之上这样一个区间的教育现象。”
其他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还有很多。有的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有人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实施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其中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模式其余要素运行的指针;人才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人才培养制度由基本制度、组合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构成;人才培养评估制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对培养目标、制度和过程实施监控,并最终为前几种因素的优化提供基础。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