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按照秘书实务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我院文秘专业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与调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模块,实现项目化教学
根据秘书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选取教学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梳理、整合成“基础知识”、“办文能力”、“办会能力”、“办事能力”四个模块,在此基础上形成秘书职业认知、秘书形象设计、文书处理、会议组织、会议文书、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等实训类型,并根据这些实训点设计贴近岗位实际、操作性强的任务项目。例如,秘书职业认知、秘书形象设计等项目重在让学生了解秘书职业的要求,把握秘书必需的内在知识涵养与外在素质修养。而文书处理、会议组织、会议文书、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等项目,对于训练学生掌握秘书岗位所必备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则十分必要。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展开,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驱动学习,构筑职业岗位能力。
2.运用工学结合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
真实模拟角色与场景教学最有利于学生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因此,文秘专业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机构框架,为秘书实务课程体系设置了一个现实的实训平台,根据教学章节的安排,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要求学生分阶段“担任”校外实习单位的秘书人员,以工作实例为切入点,按照要求来完成一系列秘书工作任务,如,会务组织、活动接待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情境感。同时,同一时期未承担秘书角色的学生,将以第三方评价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他们将和主讲教师一起从知识层面、技术层面对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每个项目实训后均将相对应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化、巩固,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始终坚持“做中学”,充分体现“顶岗”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课堂教学中,每章节内容都予以项目化,每个项目都包括“创设情境——角色分配——任务操作——知识点拨——任务评价”五个环节。首先,在“创设情境环节,提供一个与每节内容相关的实训案例,有一定的职业认知;其次,进行角色分配,进入工作情境;第三,教师根据任务内容,将其分解成若干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根据实训项目所涉及的必知的专业知识进行清晰、准确的讲解示范和延伸,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够用、管用;最后,通过知识点拨,师生共同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最大程度地获得相关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4.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第二课堂
文秘专业每年度设置了秘书节系列活动,将秘书实务课程体系教学延伸至秘书职业技能竞赛、文秘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秘书之星等课外活动中,成为了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是学生心目中的第二课堂。这种教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将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了文秘专业灵活多变、自由实用的教学形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教改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