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演讲稿的设计

演讲稿的设计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人类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几个方面。3.主体形象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1.现实性演讲活动属于现实活动的范畴,而不属于艺术活动范畴。其次,从演讲者的活动来看,演讲者是现实中的自己,走到讲台仍然是他自己,面向广大听众公开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人类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演讲一词源于英文“Oration”,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后来把它译成“演讲”,逐渐沿用至今。在现代,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娱乐生活的丰富,人们把当众演讲看成是一种扩大的交流沟通。本章着重探讨一下有关演讲的基本问题。

正确认识演讲,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演讲观,唯有正确的演讲观,才能透过演讲现象,认清演讲区别于其他口语形式的本质属性,才能恰当而准确地掌握其内部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驾驭它,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作用。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现实性和艺术性,这是它的主要特征。作为整个的演讲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沟通主客体的信息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这四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离开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因为任何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和自身特殊的规律,并揭示着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须运用与其内容相一致的传达手段。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几个方面。

1.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即演讲之“讲”,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一种表达手段,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它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它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

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则是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有变化;要注意形式美和内容美。演讲的有声语言还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

2.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即演讲之“演”,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听众视觉器官,产生效应。由于态势语言是流动的,因此,它存在于一瞬间,转眼即逝,这就是要求它准确、鲜明、自然、协调和优美,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受形式美的“演”,从而在心里引起美感,并得到启示。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理想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然而,态势语言虽然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但如果它离开了有声语言,它就没有直接地、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意义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声语言也好,态势语言也好,它们既不同于其他现实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因为它们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也不同于舞台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因为它们不是纯艺术。

3.主体形象

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这样,他就必须以整体形象,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好与差,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传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而这装饰美,是以演讲者本人为依托的现实的装饰美,它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而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注意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大方、优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有利于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

演讲就是靠着这些手段,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统一而完整的传达系统,达到演讲的目的。在这综合的传达系统中,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也构不成演讲活动。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包括主体形象),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而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则犹如在聋哑学校看聋哑手势一样,对大多数人而言,总是令人难以理解。所以,“讲”与“演”这两个演讲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和谐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传达手段,并圆满地完成演讲的任务。

然而,“演”与“讲”在演讲实践活动中,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并不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二者要和谐统一,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统一,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才是演讲的本质属性,这是演讲区别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和艺术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

可是,在我们现实的演讲活动中,由于有人忽视了演讲的本质属性,经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不讲艺术倾向。长期以来,由于不注重演讲艺术的研究,见到的多是严肃的、呆板的、没有说服力的报告。一些演讲者只重视其实用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由于缺乏艺术性,实用性效果被减弱了。

二是追求表演化的倾向。有的演讲者在讲台上往往追求相声、评书以及朗诵等演员的表演艺术,认识不到演讲是一种现实活动,忘记了它的实用性,没有区别演讲艺术与表演艺术的本质不同,结果破坏了演讲应有的真实效果及其严肃性。

综上所述,演讲的定义可以做如下表述,演讲是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

二、演讲的特征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演讲活动,它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这是每一位从事演讲的人都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演讲的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演讲水平,达到演讲的真正目的,具体说来,演讲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现实性

演讲活动属于现实活动的范畴,而不属于艺术活动范畴。它是演讲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一种现实活动。

首先,从反映的对象看,一个人当众演讲,关键就在于其内容的思想性、原则性、准确性、鲜明性,帮助听众弄清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某一问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就其反映的对象来看,是现实的真实而不是艺术的真实;就其表现的手段来说,是通过判断、论证、推理和一些逻辑手段,而不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

其次,从演讲者的活动来看,演讲者是现实中的自己,走到讲台仍然是他自己,面向广大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另外演讲者总是一身数职,既是演讲词的作者,又是演讲的指导者(导演),还要完成自己演讲,自始至终表现出演讲者独创精神和演讲风格。

最后,从表现形式看,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的形式,直接抒发情感,公开陈述自己主张的。

2.艺术性

演讲是现实活动,但它优于一般的现实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仍然是应用性很强的现实活动,但应该指出,演讲也是一门艺术,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手段所显示出来的艺术,或者叫言(有声语言)态(态势语言)表达艺术。

另外演讲之所以优于其他一切现实口语的表达形式,并且有较大魅力,还因为它不仅是由多系统(如声音系统、表演系统、主体形象系统、时境系统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的实践活动,而且还在于它使这些系统的要素系统有机结合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具有统一的整体感。在演讲中,不仅缺少任何一个系统都构不成演讲,而且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脱离了演讲的整体,就失去了它作为演讲的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演讲活动中,由于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渗透,才给人一个统一的整体感。

其次,具有协调感。演讲活动各系统的每一个要素不仅为了演讲的总目标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它们这种功能和作用总是靠着它们之间的默契配合、协调一致来完成总目标的。

再次,各系统要素富于变化。演讲的各个要素总是能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而变化着,始终给听众一种新颖感,并扣动听众的心弦。比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变化,态势语言的多种姿态与变化等。当然,这种变化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有组织、有设计的,否则就是一片混乱。

3.鼓动性

鼓动性,是演讲的又一个特征。作为一次成功的演讲,离不开鼓动性。或者说,没有鼓动性,也就不成其为演讲了。

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作为一位民主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当他认识到雅典公民们的麻木,发表了一连串的《斥腓力演说》。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奔走呼号,唤醒同胞,抗击侵略者,拯救祖国。不仅使所有听众为之惊醒,为之激愤,而且团结起来,投身于反侵略的斗争中去了。这就是他演讲的威力,是演讲的鼓动性所致。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演讲,都具有一种鼓动性。演讲之所以具有鼓动性,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切正直的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都有渴求知识的愿望。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真、善、美,就是要传播知识,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在这一点上,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很容易沟通,并能建立起共识。听众自然愿意听,并愿意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其次,演讲在传播真、善、美和知识的时候,总是包含着炽烈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感之火,以自己炽烈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到影响、征服听众的目的。

再次,演讲有较强的艺术性,诸如那动听的声音、语调,那丰富的表情和多变的手势,都容易感染听众,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另外,那严谨的结构、严密的逻辑,都能像触电一样打动每一位听众,都能像钳子一样钳住每一位听众。

最后,就是演讲的直观性,加强了它的鼓动性。任何一次演讲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的,演讲者不仅能看到所有的听众,而且听众也能看到演讲者。演讲的自始至终,双方总是在进行着直接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演讲者不仅随时观察着听众情绪、反应,而且演讲者也必须及时地根据听众的反应,随时调节着自己的演讲,使其更能说服听众,以期达到演讲的最理想效果。

正是基于上述四点,才使演讲更具有强烈鼓动性。德摩斯梯尼曾经对他的朋友说过:“你所讲的,只令人说个好字,但我却能使听的人一起跳起来,众口同声地说:让我们去抵抗腓力。”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也是鼓动的能手。有一次他在对一支需要整顿的部队演讲时说:“士兵们,你们没有衣服穿,吃得也不好,我想带你们到世界最富庶的国家去。”几句话说得士兵们顿时振奋起来,战斗力大增,后来一举征服了意大利。由此可见鼓动性也是演讲取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4.工具性

演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语言的艺术,自然它也是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可以这样说,任何思想,任何学识,任何发明和创造,都是借助于演讲这个工具在各种各样的讲台上得以传播之后,才使得听众了解的。因此,演讲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传播手段和工具之一。人们知道,黑格尔的《美学演讲录》是由他为大学开课的讲稿发展而成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某些基本思想和观点,是他先在工人中演讲过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的学术思想也是经常借助演讲进行传播的。总之,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利用演讲这个工具来进行信息的交流,而且这个工具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的。正如秋瑾女士在《演说的好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一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演说”;二是“不要钱,听人必多”;三是“人人都能听得懂,虽是不识字的妇女、小孩子,都可听的”;四是“只须三寸不烂的舌头,又不要兴师动众,捐什么钱”;五是“天下的事情,都可以晓得”。可见演讲的好处甚多,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士,都应拿起这个工具。

三、演讲的作用

演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旦我们精于此道,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将会翻开新的篇章。演讲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仅仅是一种鼓动的方式。达尔文的合作者及其学说传播者赫胥黎,竭力用演讲来宣传进化学说。在皇家学会的年宴会上,他针对一些人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对立的观点进行了演说,告诉人们:“科学这条龙有它的两面性”,但“它的硬头和利颚不会伤害艺术,而且学会对艺术小姐尊敬”。他幽默的演讲拨开了云雾,赢得了听众的欢呼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学术演讲自然非常活跃,演讲传播科学文化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

2.思想教育

20世纪80年代,蔡朝东的演讲教育了无数群众,“理解万岁”成了时代强音;90年代孔繁森事迹演讲团的演讲让人们眼前闪出了光亮,掀起了向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学习的热潮;在新形势下,在一些下岗职工“怨声载道”的时候,成功的创业者用自己亲身经历进行演讲,告诉人们:从头再来,努力就会有机会……

总之,演讲是从古至今宣传鼓动唤起群众觉悟的重要的工具。

3.改善经营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用热情的演讲组织工作,可以激发群众的干劲;通过精彩的就职演讲可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有说服力的述职演说则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而当经营者遇到事业危机时,演讲同样能起巨大的作用。

一个有一千多人的地毯厂,因为多种原因出现了经济滑坡,工人们因为不能按月领取工资而开始罢工闹事。这里年轻的厂长向全厂工人进行了演讲:他首先承认对于工厂的现状自己负有的责任,接着又向工人交底,告诉大家外面有几百万元的欠款,现在已组成了要账小组,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任务。最后他充满信心地说:“面包会有的,工资会有的,奖金会有的!如果不能兑现,我就是拍卖我家的房子也给大家发工资!你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相信我,有我的饭吃,就有大伙的饭吃!人心齐,泰山移,请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低谷!”他的演讲稳定了工人的情绪,并激励大家坚持生产,最终使工厂摆脱了困境,重现生机。

4.人际沟通

现代化社会中封闭的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已被打破,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了演讲这种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沟通的语言艺术,使之成为社会交际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

演讲在社会交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国家间的礼仪祝词,小到新婚贺喜、生日祝福,以至于开业典礼、迎送致辞、节日庆祝等都需要进行演讲。人们常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社交中的演讲,不仅使人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联络感情,而且还是增进友谊,密切与他人(或他国)关系的“磁石”。

5.树立形象

著名演讲家卡耐基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交往能力。”实践证明,这话并不过分。演讲者在演讲实践活动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可以帮助演讲者树立自身形象。

有一次,教委招聘教师,参加应聘的同学每人有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10分钟的课堂教学。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同学声音洪亮,举止大方,一上台就让人“眼前一亮”;而另一些同学慌手慌脚,声音小得像蚊子,甚至不敢“正视”台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签上合同的同学都是演讲能力强的,而落选的同学却不乏成绩优秀的,但却在演讲这一关上败下阵来。由此可见,若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锦心”,还需“绣口”,而演讲则能使人树立个人良好形象,在求职、竞职以及工作中脱颖而出。

四、演讲的创作过程

演讲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构思阶段、确定内容与形式阶段和现场创作阶段。

1.构思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演讲主题、中心思想、演讲风格、结构形式,其中演讲主题是关键。演讲如果没有主题,听众不知道演讲者讲的是什么问题,势必影响演讲效果。演讲的主题应单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构思阶段实际上是对演讲的创意策划,演讲者考虑的问题较多,包括如何上台,如何开头,如何打动观众,如何结尾,何时停顿,何时提高声调等。演讲者思考得越细致,演讲的逻辑结构越清晰、深刻,中心思想的表达也就越透彻。

2.确定内容与形式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确定演讲内容,拟写演讲稿,确定演讲方式及其准备工作。演讲的内容应根据演讲主题确定,其构成要素有四个:一是事物(演讲的事项);二是道理(演讲事物本身蕴涵的道理);三是情感(演讲者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内在激情);四是知识(演讲者的学识、修养)。演讲者要综合协调运用以上四个要素拟写演讲稿。

拟写演讲稿之前,应编写演讲提纲。演讲提纲以表格方式列出演讲观点、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与安排方式等。演讲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演讲题目、演讲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临场需要的各种材料、演讲内容的顺序和层次、开头与结尾的安排等。演讲提纲可分为概要提纲和详细提纲。概要提纲就是列举出演讲者的主旨、材料、层次、大意,一般包括开场白、论题、正文、结尾。详细提纲就是具体细致地列出演讲题目、层次结构、论述要点、典型材料、引文材料以及有关材料,显示出演讲的基本内容和详细论证过程。

演讲稿一般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要精彩、吸引听众,或开门见山,或引经据典,或恰当比喻,引出话题。演讲者在正文阐述观点、表述内容时,应抓住演讲内容的四要素,充分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逻辑的推理,使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尾既是演讲的结束,也是强化演讲效果的部分。为了加深听众对演讲的理解和记忆,常采取概括、展望、幽默、含蓄等方式伴以热情洋溢的鼓动结尾。

3.现场创作阶段

现场创作阶段即指登台演讲。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演讲者要有信心,全身心投入。演讲者只有进入角色,才能驾轻就熟,通过生动、具体、中肯的语言,辅之以动作、表情,准确地向听众传播信息,才能活灵活现、融会贯通地与听众交流思想和观点,才能抓住听众的心,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和效果。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用于阅读的一篇优秀文章不加改写地讲给一部分人听,另把一篇引起过轰动效应的演讲,根据录音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把文稿交给另一组人去读,然后收集两组人的评论意见。实验结果是,对优秀的阅读文章,听者觉得文绉绉的,很有矫揉造作、卖弄文采之态,有些字眼听起来还不顺耳,引起误解;而那篇让人阅读的演讲稿,读者反映他们体会不到精妙动人之处,甚至有许多用语是废话。这个实验表明:长期以来,适用于听的语言和适用于阅读的语言,在习惯上已出现明显的差异,人们对听的语言和读的语言早就默认了两种不同的要求。可见,书面演讲词和书面文章有着区别。同样都是文字表达,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演讲家李燕杰对此有独到见解,他讲:“文章是让文字躺在纸上,让读者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讲述的道理。若把文章比作无声的影片,那么演讲则可以比作立体声的电影。因此,在‘制片’时,就应充分考虑视听综合效果,让文字鲜活地‘站’在听众面前。”

一、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稿是适应演讲活动的需要而写作的一种实用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情感人

演讲必须以情感人,情感是演讲的生命线。没有人愿意坐上几个小时,就为听演讲者这些空而又空、玄而又玄的大话。这样的大话连演讲者自己都不能感动,又怎么能感动别人呢。所以,精彩讲稿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些虚假的事、夸大的情,只会让人感到做作、别扭。社会交往中待人真诚是第一,说话也是真诚第一。

最受欢迎的演讲,就是那种情真意切,以情取胜的演讲。

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炽热真实的感情,才能使“快者撷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就职演讲是这样开篇的: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同胞们:

本月4日收到根据两院指示送达给我的通知。阅悉之余,深感惶恐,我一生饱经忧虑,但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欣然谨从。然而,退居林下,是我一生向往并已选定的归宿。我曾满怀奢望,也曾下定决心,在退隐之余度过晚年。对此退隐的居所,除喜爱之外,已经习惯;看到自己的健康,因长期操劳,随着时光而日益衰退,这时,对这更感需要和亲切。另一方面,祖国委我以重托,其艰巨与繁难,即使国内最有才智和最有阅历的人士,亦将自感难以胜任,何况我资质鲁钝,又从未担任过政府行政职务,更感德薄能鲜,难当重任。处于此种思想矛盾中,使我一直认真致力于正确估量可能影响我执行任务的每一种情况,以确定我的职责,这是我所断言的……

在场面热烈盛大的就职典礼上,华盛顿说了这样一番并不激昂,甚至有些低调的话,似乎与当时的盛况有些不和谐,但是看得出来,这确实是他的心里话。据当时一家报纸报道,华盛顿在宣誓和演讲时非常“虔诚热情”,很多听众都流下了眼泪,其动人之处正是在于他的虔诚。他讲的确实是一个年近60岁的老人受命承担国家命运时自然的思想斗争。恰恰是因为这斗争的激烈,更让人们看到这位总统的爱国热情,这篇讲稿的名字叫《我的热情驱使我这样做》。这个低调的开篇比那些慷慨激昂的宣告感人得多,正是因为他讲的是自己的真心话。

2.切合场景

演讲者要注意自己的演讲切合具体的场景,并能因势利导,使自己的演讲有力度,这正是创造环境,借东风烧曹船。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丘吉尔在二战阴影笼罩全球时,在一个圣诞节上,是这样演讲的:

战争的狂潮居然在各地奔腾,使我们心惊肉跳。但在今天,每一个家庭都在宁静的、肃穆的气氛里过节。今天晚上,我们可以暂时把恐惧和忧虑抛开、忘记,而为那些可爱的孩子布置一个快乐的晚会。全世界说英语的家庭,今晚都应该变成光明的和平的使者,使孩子们尽量享受这个良宵,使他们因为得到父母的恩赐而高兴,同时使我们自己也能享受这种无牵无挂的乐趣。然后我们担起明年艰苦的任务,以各种代价,使我们的孩子所应继承的产业,不致被敌人破坏。因此,在上帝庇佑之下,我谨祝各位圣诞快乐。

丘吉尔说得多好啊!“使我们的孩子所应继承的产业,不致被敌人破坏。”在一个本是处处洒满圣洁月光的盛大节日,一个本该是和平宁静的节日里,让孩子们快乐,在战争席卷全世界的背景映衬下,这样一种安静、肃穆来得何等艰难!不忘圣诞节的宁静安详,不忘在这样的日子致以希望与祝福,不忘让疲于战争的人们暂时放松,不忘让这么一个盛大的节日不失节日的气氛。但丘吉尔同时也不讳言战争的可怕,让恐怖与安详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们更憎恨战争的残酷。多么入情入理!多么扣人心弦!在战争的阴影下,在欢乐的圣诞节日中仍忐忑不安的人们,听了这话能不振奋激动吗?如果在这样的情境中,丘吉尔大呼战争,大呼反抗,大呼“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这将多么败人兴致、大煞风景呀!但一味地平安祝福,忘了眼前黑暗,又不像一个首相的演讲。他如此巧妙地发表圣诞祝词,尽显一个演讲大师的风度,的确是非常切合时间与场合的。这才是精彩的讲稿。

3.使用短句

说话与写文章不同,不需要太详细地论证,只要能表情达意即可。

著名的演讲,如林肯的《我们在此立下誓言》(《葛底斯堡的演讲》)、尼克松的《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等,都是简洁有力的典型。

我们来看看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在《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中,是如何运用短句,达到自己的演讲目的。

(日本军队)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道,美国船只在旧金山港和火奴鲁鲁岛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的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昨天,日本政府进攻了香港。

昨天,日本政府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天,日本政府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

这篇著名的演讲中,罗斯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日本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用的是短句,但其说服力度绝非长句能比。这一小段演讲词尤其铿锵有力,语感和听觉效果都很不错,排比造成的气势也非同一般,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愤懑,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很能调动听众情绪。这就是短句得天独厚的优势。

4.通俗易懂

演讲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演讲是讲给别人听的,讲稿也只是口语的书面文字形式。在写讲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听众在现场中不可能有余暇去理解某些生僻的词语和隐晦的意思,更不可能像阅读文章那样进行多次的反复领会。因此必须尽量避免“文绉绉”、“掉书袋”,少用复杂的结构句式,少用生僻字,要让人一听就懂。

比如“体面”与“堂皇”、“驼背”与“佝偻”、“寒冷”与“凛冽”等几组近义词或同义词,每组的后一个词语更书面化,更能体现使用者的文化素养。但在演讲中,用后者不如用前者,否则让听众想上一阵恍然明白“佝偻”是哪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后面的演讲就更听不过来了,这样的演讲是在给自己帮倒忙、找麻烦。

5.文体交融

演讲稿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写作时要交融使用各种语体。文章中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就其主要表达方式来看,有着单一的对应关系。而演讲稿的写作需要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综合各种文体的特点于一体。准确地说,具有论文的结构,新闻的真实,散文的选材,小说的语言,诗歌的激情,戏剧的安排,相声的幽默。所谓论文的结构,是指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条理清晰井然;所谓新闻的真实,是指所用事实材料必须取于生活中的真情实况,不许虚构;所谓散文的选材,是指发散式选材在演讲中体现得最充分,不受时空局限,皆可为我所用;所谓小说的语言,是指经过加工处理的文学化口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所谓诗歌的激情,就是演讲稿或热情奔放、或感情充沛、或深沉悲壮、或严肃冷峻;所谓相声的幽默,就是要活泼有趣,雅俗共赏;所谓戏剧的安排,指内容、结构的编排上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切忌平铺直叙,体现出起承转合的悬念贯一。

演讲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一种讲究艺术性的现实活动。演讲稿的写作则要让各种可用的艺术都为我所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体现出演讲在艺术上的追求。

6.选例典型

这个要求可归纳为一种模式:“画面+我”。这画面,就是通过选讲真实感人的事例,在听众心中所构筑的那一幕幕动人场景和形象。选例具有典型性,一方面是指选何种事例,选多少事例,这要针对演讲主题和现场需求而定,既不能多选,多选有堆砌、讲故事之嫌;也不能少选或不选,否则难以充分说明事理。另一方面选例还必须具有代表性、时代性。一般来讲,历史的不如现实的,陈旧的不如新近的,陌生的不如熟悉的,书上的不如生活的,而群体的,个体的,伟大的,平凡的,他人的,自己的,凡此种种,则可兼而备之。

二、演讲稿的作用

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文字材料,在演讲中如同一剧之“本”,发挥着“依据”作用。

1.使思路更清晰

有人认为,自己思维敏捷,不写稿也能讲出高水平。其实不然。单纯的思维活动,变化多端,不留痕迹,而演讲稿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而成的,它可以将思路梳理成序,使内容条理化。若有条件,即使是即兴演讲,提前写好演讲稿,有了这碗“酒”垫底,脱稿演讲时才能思路清晰,临阵不乱。

2.使演讲更完美

通过写演讲稿,会使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更完美。写在纸上经过苦心经营的文字往往更规范,更合乎逻辑,结构更严密。语言更简洁、生动并富有节奏感。从内容上讲,它规定了演讲的中心、方向和范围;从形式上讲,它对演讲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语势的抑扬顿挫及修辞方法等都有所设计。因此要比“现想现卖”的“白话”有意味得多,并且可以避免前后重复,词不达意或找不到“宾语”的现象。

3.使时间更自如

初学演讲的人,演讲出现两个弊端:一是想了一大车,讲时只剩了三言两语;二是忘乎所以,收不住脚。在一次欢迎会上,领导让一位教授代表讲话,结果他一口气讲了近20分钟,吃饭时间不得不推迟,弄得台上台下都“坐立不安”。如果事先写出演讲稿,则可避免以上情况。即使情况有变,也可随机增减应对自如。

4.使水平有提高

演讲是有声的写作,写作是无声的演讲。个别演讲者总是让他人写稿自己讲,结果由于不合自己口味而影响了演讲水平。写演讲稿,是对写作能力的一次磨炼,因此,能较快使演讲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演讲稿结构设计

演讲稿是由题目、主题、开篇、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构成,把握好演讲稿的结构设计是演讲取得成功的基础。

1.题目

演讲的题目是一篇演讲稿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与演讲的内容、风格、语调有直接关系。内容决定题目,题目则又鲜明地体现了内容的特点。

(1)演讲题目的作用。一个新颖、生动、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题目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具有概括性。它能将演讲的主题、内容、目的全面地反映出来。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等演讲题目,一讲出来就让人明白内容和主题。二是具有指向性。题目一讲出来,听众就知道你要讲的是哪方面问题,是政治性的、学术性的、党政军的,或是伦理道德的。三是具有选择性。题目能在未讲之前就告诉听众演讲者要讲什么。听众可以据此进行选择听或不听。

(2)确定演讲题目的原则。这主要包括:①积极性。题目要给听众一种希望。一方面,要选择那些光明的、美好的、富有建设性的题目,如《自学可以成才》,听到这个题目,就会给人一种鼓励,去掉失望心理,充满信心走自学之路;另一方面,要选择乐观的题目。如《癌症终可治》,听了这个题目,就使听众感到有希望。②针对性。这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要针对听众的实际。即选题要考虑听众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职业特点、阅历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二,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即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专业、知识面接近的题目。因为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讲深讲透,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三,要估算好演讲的时间,即按规定的时间选择题目,如果规定的时间长,题目就可大些;时间短,题目就可小些。③新奇性。只有“新”和“奇”,才能吸引听众,干瘪瘪的题目是不受听众关注的。比如《我的祖国》、《青春在岗位上闪光》等,听众听完了,恐怕也睡着了。在此,我们不妨看看鲁迅的演讲题目:《老而不死论》、《伟大的化石》、《老调子已经唱完》、《象牙塔与蜗牛庐》,这样新奇的题目怎能不吸引人呢?④情感性。把强烈的爱憎情感注入到题目里去,从而打动听众并引起共鸣,使题目对听众有一种情感的导向作用和激发作用。如鲁迅的《流氓与文学》、马克·吐温的《我也是义和团》等,其爱憎情感都是很鲜明的。⑤生动性。演讲题目生动活泼,就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像前面举的《老而不死论》、《象牙塔与蜗牛庐》等都很生动活泼。

当然,题目是否生动活泼要由主题和内容而定。严肃的主题和内容就不宜用活泼的题目,否则,会冲淡和破坏演讲的质量和严肃性。为了确保题目臻于完美,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不要太冗长。冗长的题目不仅不醒目,而且也不易记,应该尽可能简洁明快。

其二,不要太深奥。题目太深令人费解,就引不起听众的兴趣。

其三,不要太空泛。空泛就使人抓不住中心,提不起纲来。如《我自信》、《理想篇》等,这样的题目听众根本捕捉不到演讲的范围和内容,也不会愿意听讲。

2.主题

掌握好演讲的主题,犹如掌握好军队的统帅权,有了它,就可以将原来散乱的素材组织成井然有序的演讲稿。

(1)演讲主题的选择。选择演讲主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

首先,选择现实中急需回答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一篇生动的演讲词,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听众弄清社会现实中的复杂现象,并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演讲艺术的本质特征。在招聘中普遍使用的竞职演讲,就是选择现实中急需回答的问题,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现在的事,身边的事。

其次,选择自己有真知灼见的主题。纵观古今中外诸多优秀的演讲词,都是演讲者以熟悉而有见地的题材为线索构筑起来的。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德摩西尼的《反对腓力》的八篇演讲词、李燕杰的《国家、民族与正气》等。演讲者在确定演讲主题时,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讲自己能讲的,讲自己能讲透的”。

最后,选择“旗帜鲜明”的主题。在这里,“旗帜鲜明”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听众听后,就知道你谈的主题是什么,而不是让听众感到虚无缥缈。二是演讲的主题要鲜明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爱憎情感。只要有益于进步的事物,就宣扬,就支持;只要有碍于进步的事物,就抵制、就批评。切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欲说又止,吞吞吐吐。

(2)演讲主题的提炼。如何提炼一个格调高、内涵深、角度新,并且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演讲主题呢?这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原则。一篇演讲主题太分散,就没有重点,听众自然也就不知道你到底在讲什么。主题太多,企图面面俱到,结果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达不到演讲的目的。所以演讲者选择主题,一定要集中。调动演讲的一切手段,紧紧地围绕一个主题,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从而使演讲重点突出,才能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益。

二是抓住动机原则。什么是演讲的“动机”呢?即演讲者在接触生活、素材、题材时,接受到它们许许多多信息(即意蕴)。通过演讲者形象的、逻辑的、灵感的三大思维组成的网络,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到一个或几个与主题有联系,或者可以发展、提炼和形成主题的“主题意蕴”,这就是演讲的“动机”。

三是提炼意境原则。演讲的意境,是指演讲者主观的“意”与现实生活中的“境”的辩证统一。有了深邃优美的意境,才会使演讲的主题诗意化,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因此,演讲者应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那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节、细节、场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达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熔铸成深而美的意境,使整个演讲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是揭示哲理原则。演讲主题要具有一种深刻的内涵,就必须揭示和凝练生活的哲理,使之贯穿于整个演讲之中,使演讲的主题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五是贵在创新原则。演讲艺术的优劣在于一个“新”字。我们提炼演讲主题要独辟蹊径,别具匠心,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立思考、独到评价贯穿在整个演讲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六是画龙点睛原则。画龙点睛既是演讲艺术的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提炼演讲主题的方法。它是在演讲的关键之处采用片言只语,揭示和突出演讲的主题,使演讲具有一种警策作用,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思。1775年3月23日,美国人佩特瑞克·亨利发表了《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说》。他把演讲的主题提炼为“不自由,毋宁死!”的警句,高度浓缩和概括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重大主题,激励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了美国人民的斗志,鼓舞了千百万美国人民拿起武器投入争取自由独立的战争。

总之,主题提炼是演讲者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的结晶,是使演讲形成一个活生生的、统一而完整的整体的好方法。

3.开篇

开场道白,如同乐器定调,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演讲的开场白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是演讲者给听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演讲成功与否,开场白往往起关键作用。如果演讲者的开场白能像凤凰之冠那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就会取得旗开得胜的效果。所以,开头要精心设计,造成一种气氛,务求三言两语就能抓住听众,先声夺人。

(1)开篇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演讲稿也是如此,而且不论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的。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会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有趣的是,准备演讲从来不是从开头入手,而是应当先确立演讲的目的,然后围绕题目收集材料,并将材料加以组织整理,最后要做的才是着手准备开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开头方式。那么,应当怎样做好演讲的开头呢?在写演讲稿的开头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一是吸引听众注意力。演讲开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并集中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改变。一般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幽默等手段达到目的。

麦克米兰石油公司副总裁迈克斯·艾萨克松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便运用了引言和反诘的方法来吸引听众: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乐·韦伯期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

二是解释关键术语。如果演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听众能否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那么在演讲开头时,对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位公司副总裁在就记者执行会的用途发表演讲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公共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指‘与公众的关系’,即任何涉及公司或个人关系。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利用媒体——最常见的是书面形式——为公司谋取最佳印象或形象。”

三是提供背景知识。演讲时,应该被认为是专家或权威。因此,如果听众对演讲的主题不熟悉或是知之甚少,那么很有必要在开头部分对听众讲述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它们不仅是听众理解演讲所必要的,而且它们可以体现出主题的重要性。

美国空军少将鲁弗斯·L.比拉普斯在夏努特空军基地的一次宴会上演讲时,就对“黑人遗产周”的有关背景知识及其对美国空军的重要性作了介绍:

“我很高兴来到此地,同时我也很感谢应邀和在座各位讨论有关美国黑人问题。为保持和增进民族间的理解,美国各州又开始纪念‘黑人遗产周’。在夏努特空军基地,我们庆祝它,则可以对美国空军进行完整无缺的教育。我们民族的主旋律是‘黑人历史,未来的火炬。’这个已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一部分的纪念活动,是弗吉尼亚州纽坎顿市卡特·G.伍德森最先提出并计划的,他现在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之父’。伍德森先生于1915年成立了‘美国黑人生活和历史协会’。后来,他又于1926年发起了‘黑人遗产周’纪念活动……”

四是阐述演讲结构。演讲时,应当利用开头部分对演讲内容加以概述,让听众了解演讲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特别是当演讲的主题很复杂,或是专业性较强,或是需要论证几个观点时,这样做就能使演讲显得清楚而易于理解。

汉诺威信托制造公司的主席及总裁约翰·F.麦克基里卡迪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就很明了地陈述了他演讲的结构及范围: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我很荣幸应科里主任的邀请,来参加这个在我国很有权威的商业论坛,在见解上,它可以与底特律和纽约的经济俱乐部相提并论。

首先,我们对最近的国内经济形势加以展望。我认为,它并非人们有时所想象的那样严峻。

第二,谈谈近期欧佩克的经济增长对国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是件痛苦的事,但又是完全有办法应付的。

第三,对总统的能源建议作几点评论,我认为它既令人鼓舞,又令人失望。

最后,我将就演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必要的现象以及美国的现状谈一点个人看法。”

五是说明演讲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演讲的开头应揭示出演讲的目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听众要么会对演讲失去兴趣,要么会误解演讲的目的,或者甚至于会怀疑演讲者的动机。

美国快递公司主席詹姆斯·鲁宾逊三世,在短短的15秒钟内,便把他的演讲目的陈述给了听众: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谢谢大家给予我这个露面机会。美国广告联盟是美国传播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美国传播工业还面临许多问题,而重担则落在大家的肩上。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便是就这些问题及它们呈现出的挑战,谈谈我的看法。”

六是激发听众的兴趣。从本质上说,听众是很自私的,他们只是在感到能从演讲中有所收获时,才专心去听演讲。演讲的开头,应当回答听众心中的“我为什么要听?”这一问题。

在对美国会计协会罗切斯特分会的一次演讲中,演讲顾问唐纳德·罗杰斯,通过表达他对听众需要的关心,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我今晚要演讲的题目是‘信息的透露’。确定这个题目之前,我先是查阅了本地的会计年鉴分册和全国会计协会的学术专刊,然后又询问了我的同事亚历克斯·莱文斯顿和戴夫·汉森:‘今晚来听演讲的人都有哪些?他们希望我讲什么?’

他们告诉我,在座的各位都是些很热心的人,希望我的演讲有趣而富有启发性。因此,我将告诉大家一些有用的知识,我也同时希望,我的演讲简明扼要,并留给大家一定的提问时间。”

七是获得听众的信任。有时候,听众可能会对演讲者的动机发出疑问,或是与演讲者持相反的观点。在诸如此类的场合——特别是想改变听众的观点或行为时,要使演讲成功,就需要建立或是提高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对于这个问题,应注意下面几条建议:①承认分歧的存在,但是着重强调共同的观点和目标。②对那些连演讲还没有听,就对演讲者的名声和所作所为进行攻击的行为给以驳斥。③否认演讲的动机是自私和个人的。④唤起听众的公道意识,让他们仔细地去听演讲。

(2)开篇的方式。演讲的开头是不拘一格、活灵活现的,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正如一个乐队的演奏,既可以用嘹亮激昂的号角开端,又可以用轻柔舒缓的提琴声作为开端。只要能打动听众的心,使他们产生“继续听下去”的强烈愿望,使其感到不是“要我听”而是“我要听”,那么这个开头就应该认为是成功的。这里介绍几种演讲常见的较受欢迎的开头方式:

·开门见山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成功的方式。演讲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进入演讲本题,简明爽快地讲清所要演讲的论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听众直接明了演讲的重要内容。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一开场就直截了当地指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然后用事实作论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开场白。它可以使听众一目了然地把握演讲的要领,从而把握住听众的注意力,使其聚精会神地围绕演讲者的思路展开联想。

·故事导入式。用形象性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会引起公众的莫大兴趣,把大家的注意力给“抓”来。选择故事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内容有关。1962年,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一草一木,令他眷恋不已,浮想联翩,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光。在受勋仪式上,他有感而发,他的演讲是这样开的头:“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馆的时候,看门人问道:‘将军你上哪去了?’一听说我到西点时,他说:‘那可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这个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叙述也朴实无华,但包含的感情却是深沉的、丰富的。既说明了西点军校在人们心中非同寻常的地位,从而唤起听众强烈的自豪感,也表达了麦克阿瑟深深的眷恋之情。接着,麦克阿瑟不露痕迹地过渡到“责任——荣誉——国家”这个主题上来,水到渠成,自然贴切。

又如下面的演讲更为典型。演讲者一上讲台就说道:“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大红大紫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妃醉酒》来代替。而且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北京天桥几个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只穿背心和裤衩,就是因为吃了李莲英的苦才做出这一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曾使我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Q说的‘先前阔’有点相似。实际上,中国人首次参加奥运会是多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名,‘硕果’是一个鸭蛋。然而,50多年后,地点还是在被称为天使之城的洛杉矶,中国运动健儿却夺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奥运取得佳绩家喻户晓,泛泛而谈势必不能“抓”人。在《看了金牌之后》这篇演讲中,演讲者借这么一段富有情趣的相声小故事为“引子”,立刻“抓”住了听众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设问祈使式。演讲时以设问或祈使方式开端,提出几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引起听众思考,不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将其置于沉思的境界中,而且能激起听众参与对演讲内容的讨论。被人称为第一演讲家的马相伯,在《第一次国难》演讲中,一开头就是:“请看,今日的中国,是谁家的天下?”这一问,一下把听众的精神都震动了。

·即景生情式。一上台就开始正正经经地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申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可以谈会场的布置,谈当时的天气,谈此时心情,谈某个与会者形象……例如,你可以说:“我刚才发现在坐的一位同志非常面熟,好像我的一位朋友。走近一看,又不是。但是我想这没关系,我们在此已经相识,今后不就可以称为朋友了吗?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作为大家的一个朋友的一点儿个人的想法。”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如果天气阴沉沉的,你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昏暗,但是我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转入正题,讴歌教师的伟大灵魂和奉献精神,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和人类的未来。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原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常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的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着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责任,我乞求你们,乞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那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据记载,当埃弗雷特刚刚讲完这句话时,不少听众已泪水盈眶。

即景生情不是故意绕圈子,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否则会冲淡主题,也使听众感到倦怠和不耐烦。演讲者必须心中有数,还应注意渲染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反弹琵琶。听众对于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倘若发人未见,用别人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不可耐地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例如,在一次毕业欢送会上,班主任给毕业生致辞。他一开口就让学生们疑窦丛生——“我原来想祝福大家一帆风顺,但仔细想一想,这样说不恰当。”这句话把学生们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屏声静气地听下去——“说人生一帆风顺就如同祝福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一个美丽而又空洞的谎言。人生漫漫,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比如……”最后得出结论:“一帆不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在逆风险浪中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辉煌的人生。祝大家奋力拼搏,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十多年过去了,班主任的话语犹在耳边,给学生们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一帆风顺”是常见的吉祥用语,而老师偏偏反弹琵琶,从另一个角度悟出了人生哲理。第一句话无异于平地惊雷,又宛若异峰突起,怎么能不震撼人心?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式应掌握分寸,弄不好会变为哗众取宠,故作聋人之语。应该结合听众的心理和理解层次,出奇制胜。再有,不能为了追求怪异而大发谬论、怪论,也不能生硬牵扯,胡乱升华。否则,极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厌倦。须知,无论多么新鲜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正确的主旨之上的。

·诙谐幽默式。演讲时用幽默法导入,不仅能够较好地表现演讲者的智慧和才华,而且使听众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进入角色,接受演讲的内容。同时,在幽默趣味的开场中,不时发出一种与导入语的语感、语义十分和谐的笑声,这轻松的一笑,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能沟通双方的感情。约翰·罗克作为一个黑人先生,面对白人听众,其开场白是:“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到这里,与其说是发表讲话,还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了一点‘颜色’”。这诙谐幽默的开场白令听众大笑,牢牢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一下子使听众兴趣盎然。

·制造悬念式。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比如,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又选进了中学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演讲即将结束,老师说:“这首诗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能加深听众印象,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都有好奇心理,对于未知的东西有一个探索未知的冲动,这是人的一种本性。在演讲中利用悬念吸引听众一般有语言悬念和实物悬念两种类型。

第一,语言悬念。就是一开口出语奇拔,引人入胜,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例如,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士在一次演讲中第一句就说道:“昨天我险些脱掉裙子。”此言一出,在场的听众人人大吃一惊,急欲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她接着说道:“当我昨天在厨房做事时,我那念小学三年级和一年级的两个儿子在隔壁房间吵了起来,他们两兄弟似乎吵得很凶,口出恶言。首先小弟说:‘你这个大笨蛋,妈妈的肚脐是凹进去的。’接着老大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说:‘妈妈才不是凹肚脐呢,她的肚脐像一小截肠子似的凸出来。’小弟说:‘你胡说,才不是呢!’大儿子说:‘你才胡说!’我看情形不对了,赶快跑出来解释说:‘你们两个给我下来,我让你们看看妈妈的肚脐是凹还是凸。’于是我作出要脱下裙子的模样。‘啊,妈妈羞羞羞。’他们两个小鬼看后马上拿小食指画着小脸蛋羞我,我们三个人都笑了出来。”这是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演讲。

第二,实物悬念。就是在演讲的开头,用一件或几件实物的展示来“抓”住听众的兴趣,而这些实物既与演讲的主题相关又不同寻常,又能勾起听众的好奇心理。例如,有一位日本教授给大学生演讲,一开始场面乱哄哄的。老教授并没生气,他从衣袋里摸出了一块黑糊糊的石头扬了扬,然后说道:“请同学注意看看,这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石头,在整个日本,只有我才有这么一块。”同学们顿时静了下来,被这块并不起眼的石头吸引了,人人都在暗自发问:这是一块什么石头呢?如此珍贵?全日本才一块?老教授的悬念收到了效果。他面对静下来的同学和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才开始了他关于南极探险的演讲。最后大家都知道了那块黑糊糊的石头是从南极探险时带回来的。

4.主体

主体是演讲的主干部分,演讲者在撰写演讲稿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写作注意事项。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模式,在演讲稿主体的写作中,都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中心。要有一个演讲的中心论点贯穿全篇。结构紧扣主题是成功演讲的共同规律,任何一篇成功的演讲都不例外。

第二是条理。前后材料的编排要有条理,满足表述中心论点的需要。

第三是统一。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论点和论据要统一。

第四是严谨。各点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点点相连,整齐有序。

第五是变化。奇正相生,把趣味性材料和论证性材料予以巧妙地安排,要注意使其高潮与低谷相同,说理、叙事与升华议论相结合。

另外,演讲稿结构有其动态性。因为演讲稿的结构是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与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以及听众接受有声语言信息的不同思路三者辩证统一,密切配合。所以,在演讲稿结构的安排上,既要坚持有序性、整体性、相关性、多样性,也要注重有声性,使听众能够明确感到演讲层次的存在和脉络的清晰。

(2)常见结构安排。演讲稿的结构同其他形式的文体结构是有区别的,结构好的演讲稿必须遵循某个易于辨明的组织模式。常用的演讲稿的结构有如下四个基本顺序:话题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推理顺序。这四个顺序之所以常用,是因为它们最易被大多数听众理解。

1)话题顺序。话题顺序依据学科的分类或科目来组织演讲的主要观点。这是一种极为常用的给要点排序的方法,因为几乎任何学科都可以用许多不同方法来分组或分类。话题的顺序可以从一般到特殊,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或者其他一些逻辑顺序排列。演讲者所选的话题的顺序常常对演讲的成功有很大影响。

如果话题对听众或演讲目标的分量或重要性不同,那么安排的顺序可能影响听众对它们的理解或接受。例如,听众经常会把最后一条观点视为最重要的。在相同的例子里,各话题的分量皆不相同,它们的顺序是最重要的要点放在最后,一般认为这样的排序最适合听众及演讲目标。

例如,假如一位演讲者的具体目标是我想要听众了解去除我们身体中毒素的三个被证实为有效的方法。

主题句:被证实有利于去除我们身体中毒素的三个方法是减少动物食品、保持水分以及纯天然食品。

①第一个被证实有利于去除我们身体中毒素的方法是减少我们对动物食品的摄入。

②第二个被证实有利于去除我们身体中毒素的方法是吃更多的纯天然食品。

③第三个被证实有利于去除我们身体中毒素的方法是保持充足水分。

2)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或年代顺序尊重事件的先后顺序,它强调首先是什么,接着是什么,随后是什么等。当选择对要点按年代顺序进行排列时,听众将明白这些要点的顺序和内容都十分重要。当解释怎么做一件事、怎样制造一个东西、某个东西怎么运作或某件事怎么发生时,时间顺序是最合适的。例如关于“将棉花纺成线的步骤”的演讲就是一个时间顺序的例子。

3)空间顺序。空间顺序遵循要点的空间顺序或地理走向。当演讲者希望听众能认识到某物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时,空间顺序是最有帮助的。虽然空间顺序远远比不上话题或时间顺序使用普遍,但它有可能用于描述性、知识性演讲中。在对情景、场所、人或物体解释中,空间顺序有助于为听众创造有序的视觉画面。为了形成连续、有逻辑的描述,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或从任何听众能够想象出的方向进行演讲。

在下面的例子中,运用空间顺序将有助于听众想象大气层的三层。

具体目标:我想要听众想象出组成地球大气层的三个气层。

主题句:地球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组成。

①对流层是大气层的内层。

②平流层是大气层的中层。

③电离层是构成大气层外部区域的系列气层。

4)逻辑推理顺序。逻辑推理顺序强调听众为什么应该相信某事或为什么应该以某种方式行事。逻辑顺序不像其他三种对要点的安排顺序,它是最适合说服性演讲的,如下例所示。

具体目标:我想要听众捐助海啸受灾国的难民。

主题句:应该积极捐助海啸受灾国的难民。

①海啸受灾国受灾情况极为严重。

②海啸受灾国的难民急需世界各国的捐助。

③海啸受灾国有许多华人,他们急需我们的帮助。

④对海啸受灾国的捐助还有其他意义。

5.结尾

演讲的结束语,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演讲中给听众留下的一个“最后印象”。各种研究表明,演讲的结束比起其正文来说,更能被听众注意。好的结尾应该既是收尾,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耐人寻味;既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又显得自然精妙。因此,讲究演讲结束语艺术,是保证演讲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演讲结尾的语言艺术大致有如下几种:

(1)总结全篇式。这是演讲结束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总结收拢全篇的主要内容,概括和强化主题思想。这样通过“近因效应”,使演讲的要点更深刻地留在听众的记忆之中。毛泽东的《实践论》这篇演讲就是这样结尾的——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2)号召呼吁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运用一些情感激昂,富有鼓动性、号召性的语言,激起听众的情绪、信念,鼓动干劲,促进行动。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会议上的演讲便是采用这种方法结束的:“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结束这一切吧!在这场战斗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亨利以“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九个字结束语来激励听众行动起来,争取他们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来。当他话音刚落,先是全场愕然,随后就想起“拿起武器”的呼声。

(3)引用名言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演讲的结束语中引用权威人物的名言警句激励后人,比一般性的结尾,对人心理控制度可提高21%~37%。恰当地结合演讲内容及要求,运用名人的名言警句结尾,可借助名人效应,使通篇演讲得以升华,给听众以深刻的启迪和印象。胡适的《毕业赠言》结尾,运用名言颇耐人寻味:“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浪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打发光阴。看小报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这样的结尾,情真意切,令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见解。

(4)重申重点式。成功的演讲者往往在演讲结尾重申此次演讲的重点,以加强听众的记忆。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公司培训演讲的结束语中应用了这种方法:“我已讲过的六条,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唯有第一条和第三条是公司生存发展中最致命的,即松下永远以质量战胜一切竞争者,松下的凝聚力高于一切。这两条将成为我们的法宝和座右铭,也是我要求全体员工切记的。”

(5)引入高潮式。1941年12月8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的演讲,结尾这段话即是铿锵入耳,引入高潮式的名篇,整个演讲给人以庄重、严肃、紧急的感觉。“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做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军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上帝助我!我向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运用高潮式结尾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演讲者不要告诉听众要结束演讲,最好不用“我现在做个小结和归纳”之类的话,也不要用某种表情或动作来显示演讲即将结束。否则听众就会开始计算时间,分散注意力,很难继续专心听演讲。

第二,应当让听众有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觉。

高潮式结尾如果运用恰当的话,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诗词收束式。诗词结尾,指演讲者恰当地引用适当的诗词作结束语,使听众得到更深的启发,给听众留下一种余韵。在演讲的结尾,如果能引用适当的诗词作收尾,那是最理想的,它将显出高尚优美。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的结尾,也是诗词结尾的典范。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

可爱的自由之邦,

我为您歌唱。

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

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

让自由之声,

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

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崇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佐治亚州的石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田纳西州的望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

“终于自由了!

终于自由了!

感谢全能的上帝

我们终于自由了!”

结尾运用诗歌,情绪激昂,文字优美,极富感召力。“让自由之声响彻山冈”,这脍炙人口的佳句,成为激励黑人进行斗争的座右铭。

运用诗词结束演讲,可以收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演讲效果。

四、演讲稿写作与修改

演讲稿的写作是指在演讲前把所思所想写出来,用文字符号将演讲内容、范围固定下来。写演讲稿可分三个阶段,即编列提纲、起草初稿和加工修改。

1.编列提纲

编列演讲提纲,是演讲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它常常是临场发挥的重要依据。提纲编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讲成功与否。所谓编列提纲,就是确定框架,以提要或图表方式列出观点、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组合方式。

(1)演讲提纲的作用。演讲提纲在演讲中有着重要作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框架。编列提纲能把演讲的整体轮廓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事实上,编列提纲的过程,正是认识不断明朗化、条理化的过程。通过编列提纲,可以对论题的设想不断加以修改和补充,使构思更为周密、完善。确定了整体框架,演讲者便能心中有数,逐层展开,不会东一句西一句,词不达意。

二是选材组材。编列提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选材和组材的过程,是演讲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演讲题目、结构层次、典型事例、引文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都要具体地在提纲中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材料作进一步的筛选和补充。

三是训练思维。编写提纲的过程,正是演讲者积极思维的紧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必然要认真思考,分析演讲的主题、材料、层次、结构和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促使思维的条理化和科学化。因此,这个过程事实上正是培养和锻炼思维的过程。

四是避免遗忘。编写提纲也是不断熟悉材料的过程,特别是在不用讲稿仅用提纲进行演讲时,提纲更是起着提示启发、避免遗忘的作用,成为临时发挥的重要依据。

根据演讲具体目的和要求,以及演讲者对材料的掌握情况等,编列提纲的方法有概要提纲法和详细提纲法。内容简单,材料易掌握,可编粗略些;内容复杂,材料丰富,就宜编得详细些。粗略的概要提纲,要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扼要地列举出演讲的主旨、材料、层次和大意等;详细提纲则要求比较具体,应基本上是讲稿的缩影。

(2)演讲提纲的内容。演讲的论点,演讲的中心论点必须清晰地列出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分论点分论点下属的小论点也应用简洁的语言逐层列出,应根据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次排列。

演讲的材料依据。阐明主旨材料的事实材料和整理材料,也应用简明的语言或恰当的符号在相应部位列出。事实材料主要指例证、数据等;整理材料包括科学原理、科学定律、文化精神、法律条文、名言警句等。这些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能使演讲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必须逐一列出,不可忽视,以免遗漏。

演讲的整体结构。演讲提纲的编列要依据演讲的内在逻辑体现出演讲内容的先后次序。例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内容如何突出,如何过渡,结构层次如何安排等。事实上,演讲提纲就像事先构筑的语流渠道,决定着演讲语流的走向。

下面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两种类型的提纲,供读者参考:

A.概要提纲

1.开场白。

2.主体部分:

(1)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

(2)马克思伟大的革命实践。

(3)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

3.结束语。

B.详细提纲

1.开场白提出中心论点:

(1)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和经过。

(2)马克思逝世是无产阶级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主体部分:

(1)马克思作为“科学巨匠”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

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②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2)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

①参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斗争,参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斗争。

②编辑报刊、拟定书籍和参加工人运动。

(3)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卓越贡献:

①敌人对马克思的嫉恨和诬蔑。

②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和斗争。

③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

3.结束语。“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2.起草初稿

起草初稿没有什么诀窍,结合一般写作规律,演讲初稿的起草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要构思好再动笔,最好一气呵成。动笔前要盘算好所有的写作步骤、条理,想清楚了才动笔,写时不要考虑修改的问题。第二,要抱着正确的态度,饱含真挚的感情去写。第三,要注意不同类型演讲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写作方法。如,写政治性演讲稿时要强调逻辑的严密、材料的可靠;写学术性演讲要力求资料翔实、论据确凿等。

3.加工修改

演讲稿的加工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修改法,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深化主题。演讲者首先要看看确定的主题是否健康、正确,再看看文字是否把演讲的主题表达出来了,是不是很充分,有无片面性,是否新颖。从这方面找出来问题,就找出了修改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在起草时就让主题健康正确,并且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果认真修改,就会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会在笔下出现一些作者预想之外的闪耀的思想和语言,比原来预想的还深刻,还有分量,是一种新的发现和发展。但是由于原来预想的不充分,就没有得到扩展和发挥,而修改,正是弥补的机会。修改的笔墨很多都是在于这个方面。

(2)调整结构。修改时主要审视的是正文。主题有了发展、变化,结构必然需要随之改动。即使主题没有什么变化,由于起草时只按提纲或者只是一种构想写出来的,一旦落实在纸面上,就会发现一些毛病。如逻辑性不强,前后位置不当,层次不清,上下文意思重复,材料和引文用得不是地方,段落衔接不紧密、不自然等情况。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总之,对于草稿的结构进行认真审视和推敲就会发现问题,并作为修改的对象,有时“大动手术”也是经常出现的。

(3)润色语言。修改演讲草稿语言的目的,一是减少语言方面的毛病,二是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拉出的草稿,在语言上会有一些毛病。起草的当时意念完全集中在主题的表现、事件的陈述上,对语言的运用,是无暇顾及的,全凭定型的习惯信笔所致。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草稿上出现句子残缺,用词不准,丢、错、别字等,都需要修改,这是其一。其二,按平时定型的习惯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不乏出现书面语言的倾向,如句子太长、诗歌化、散文化等,这也需要修改,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

总之,对演讲稿语言进行润色,关键就是要做到把话说得明白、把话说得有力、把话说得动听。

修改演讲稿,说了容易,作起来是颇费功力的。尤其需要演讲者在自身的思想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修养,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演练就是演讲者按照已设计好的程序进行预演的操练过程。它是演讲者完全按照正式登台演讲的形式在上场之前所进行的最初尝试。演练的好坏直接影响演讲的水平和效果。

一、演练的重要性

演讲前的演练,就好像文艺演出之前所进行的“彩排”,是演讲准备的重要工序。优秀的演讲家都很重视演练。林肯学习演讲时,常对着树桩或成行的玉米秸反复演练。仅就他的《葛底斯堡演讲》而言,虽已经过十五天认真准备,但在演讲前夕,他还在国务卿面前演练了一次,直到安葬仪式开始时,他仍在默默地背诵演讲词。正是由于充分的准备和认真的练习,他才能以真挚浑厚的情感、精美感人的技巧和端庄朴素的语言而博得崇高赞誉。

演练具有全面检验的作用,即使十分精巧的演讲设计,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要衡量其是否合理、科学、实用,只有用演练来作具体的验证,才能从中发现缺点和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使其设计更加缜密。

另外,演练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怯场心理常会导致自控能力的丧失,使演讲者尤其是初上讲台的人不能正常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演练就能使演讲者提前适应“角色”,调节好情绪和心境,增强胸有成竹的稳定感,有助于消除怯场心理。甚至会使演讲者出于一种急于登台的急切感,产生最佳的演讲心理状态。

二、演练的原则

在演讲前进行演练时需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精益求精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演讲的才能是靠勤学苦练、反复实践而获得的。闻一多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不畏天寒地冻,“夜出练习演讲十二遍”,在“演说有进步时”,还“当益求精”,“夜至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第二天又是“习演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刻苦训练的精神,使他成为独具魅力的演说家。罗斯福每次演讲前都要大声地朗诵演讲稿,体会语调是否合适,琢磨如何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调来抓住听众。他自如、得体地运用语调的本领,连一些戏剧表演大师都不得不为之惊叹拜服。因此,演练切忌应付,走过场。精益求精地勤讲多练,能使演讲的准备更成熟,产生熟能生巧的效果。

2.循序渐进

演练不仅要按照诵读、背诵、演示这几个步骤逐渐进行,而且在演讲的类型、内容等方面也要从易到难,切忌一口吃个胖子。孙中山所总结的“一练姿势”、“二练语气”的演说经验,实质上就是遵循了单项练习、重点突破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3.综合协调

演讲是由复杂的多元化体系和系统组成的一个完善的整体,而每个分支系统又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的。因此,演练时,不仅要强调各支系统、各要素的职能,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声、情、体、意自然协调,创造出理想的演讲意境。

三、演练的方法

演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独自演练

这是演讲者独自一人进行练习的方法,比较简便、灵活、有效,也是最基本的练习活动。它有两种具体形式。

(1)虚练。虚练即虚拟的演练,就是把整个演讲过程在头脑里默想一遍。因为是默默无声地设想演讲经过,像在头脑里“过电影”似的,所以又叫“默练”,可不择时空地实施。

(2)实练。实练即实在的练习、演练,就是有声有形地进行如实的演练。此法实感性较强,便于纠错补漏,可就口、音、讲或手势等作单项练习,如丘吉尔常“对着镜子练习手势动作”。也可将各项技能综合起来操练。

2.集体演练

演讲者面对特定的听众,按照正式演讲的要求进行试讲的练习活动,叫集体演练法。演讲者可选择一些同事、亲朋等作为特定的听众,组织一个小范围的演练场面,造成一种“实践”的逼真效果。演讲者可直接观察他们的反应,并征询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加工,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演讲水平。

3.设备演练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演练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技术设备,如录音、录像等。有条件的演讲者,可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这种方法,演讲者能直接看到或听到演练的全部过程,更直接地找出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作出客观而仔细的分析,并且,还有利于老师和演讲专家的指导。

总之,演练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或单用一种,或综合几种,甚至使用创新的方法。

四、演练的基本环节

演练是实现从书面到口头演讲的转化,为了追求最佳的演讲效果,必须注意把握以下演讲演练的基本环节。

1.设计语调节奏

为了实现从书面到口头演讲的转化,在试讲阶段必须对演讲稿进行一些符合演讲要求,旨在追求最佳效果的必要的非语言内容的设计。其中之一是对语调节奏的设计。

根据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运用语音、语调技巧,对演讲内容进行语音、语调的节奏的具体设计。设计的重点主要是对需要强调的内容给以重音处理;对需要表达的感情起伏变化进行语气语调的标示;以及对特殊的表达内容的停顿、语速予以确定。

设计的目的是把文字的优势转化为语音(声音)的优势,创造出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节奏感,使演讲稿更加符合语音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使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以产生更好的听觉效果。

语音语调设计有三个依据:一是根据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吃透演讲稿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要考虑个人声音上的特点,要扬长避短,也就是说确定语调因素的变化范围,要与演讲者自己的嗓音相协调。任何脱离自己情况的设计都不会出现好的效果。三是要符合听众的心理和声音的审美要求。

对于演讲词语单调的设计,一般需要在演讲稿上做少量的符号标记。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设计符号。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就行。做这样的标示,有助于在试讲时,更好地把握声音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2.设计态势语言

在人们的各类表达中,态势语言较为丰富和夸张的当属演讲。演讲之“演”,很重要的是表现在演讲者的动作上。所以,演讲动作的设计在试讲阶段就应完成。通过设计,使体态语言能成为整个演讲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下意识的动作变成有意识的动作,以增强动作变化的目的性和心理依据,大大强化内容的感染力和征服力。

态势语言的设计也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态势语言要与思想内容相一致,要有助于强化思想内容;二是动作不宜太多太滥,要恰到好处;三是动作要有美感。在动作设计中,主要是眼神和手势的设计,比如手势的形式、动作的方向、部位、幅度和力度。要进行反复揣摩,从多种设计中找出最佳方案。

从内容上看,态势语言设计要特别注意两头:一是开头处。包括上场的走路、体态,开讲处的姿态、动作,要自然、大方、潇洒,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眼神要正视听众,给人以可信赖、正直、诚实之感。开头的手势不能太多,动作的幅度也不要太大。否则会给人一个不稳重的感觉。二是结尾处。手势的幅度、力度通常要大,要有号召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正文部分的态势语言应更多地包含情感和艺术的表现力,把面容、手势和艺术发音等手段调动起来,在多变的、富有一定内涵的态势语言的配合下,使声、情、言、体协调一致,创造出理想的演讲意境。

3.熟悉演讲稿

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认真地熟悉演讲稿的内容,并根据声音动作的设计进行试讲。试讲大体按这样的过程进行:朗读——背诵——讲述。

(1)朗读。主要是体会声音与内容相结合的节奏、语调变化,是最初的书面语言向口语的转化。

(2)背诵。即把演讲内容熟练地背诵下来。当然,并不是一字不落地背诵,而是要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从演讲稿到现场演讲表达的情况看,内容有不变和变化两种情况。因此,在试讲时,对于“不变”的内容就要下工夫死记硬背,达到滚瓜烂熟;而对“变化”的内容可作一般性背诵,要以理解为主。这样才能保证演讲的严肃性和创造性的统一。需要背诵的内容:演讲的主要观点、总体的脉络、重点理论表述、层次转接的关键词句、基本数字、人名地名等。这些要记牢记死,不能含糊。而对于具体事例、情景的描述等,可作一般性记忆。

(3)讲述。完全脱稿,模拟正式演讲,把言、声、情、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内容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时,应进入较为自如的状态。

必须指出,演讲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背稿,背稿就会大大地减弱演讲的魅力。试讲阶段的目标应是摆脱背诵的痕迹,进入自如讲述的层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善于演讲,不管多么长的演讲都不用讲稿。当有人称赞他时,他说:“写下了讲稿,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把纸扔了。”这位世界名人的演讲经验“写——记——扔”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演练效果评估

除了要学会准备和表述演讲以外,还要学会批判地分析演讲,对自己的演练进行初步评估,不仅可以为演讲者提供演讲哪里正确哪里错误的分析,而且让演讲者充分认识到在自己的演讲中应采用或者避免使用一些方法。

评估任何演讲的方法,都由与内容、组织结构和表述等相关的问题组成。对于初学演讲者,不妨使用下面的“演讲评估清单”,它包括了一系列问题,覆盖了演讲准备工作和表达的各个方面。但是对于首次演讲,主要重点应放在目标的明确、要点的清楚与恰当表达上。

演讲作为一种丰富的语言艺术,人们在长期的演讲实践中,不断地对其加以运用和总结,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行之有效的演讲技巧,掌握这些演讲技巧并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一定会促进演讲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演讲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直抒胸臆 真话动人

演讲要赢得听众信赖,使人心悦诚服,就必须“掏心窝子”、直抒胸臆,以真话打动听众;要诚恳地面对听众,就必须有求真的品格和胆识,能针对“糊涂认识”鞭辟入里,能正视“敏感问题”并阐明见解,而不是“绕道走”或闪烁其词,必须力除陈言,摆脱俗套,不甘于做某种“公认”理念的传声筒;要有从事实中升华并符合真理的见识,必须有扶正祛邪、匡正世风、补益人心的高度责任感。的确是有良言苦口的情况,但不必担心引起反感而三缄其口。须知人心向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情理交加,定能启人心智,催人猛醒,定能赢得真诚的掌声,这是不乏先例的。掏心窝子讲真话,恰恰是听众对演讲者最起码的要求。

说真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真实

直抒胸臆首先要有真实的内容。演讲内容的诸要素都应是真实可信的。主要是情真,既能自然袒露自己的鲜明爱憎又代表着多数人的心态,既言出于衷又动人以诚;理真,即观点正确,见解独到,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事真,即尊重事实,不溢美、不隐恶、不杜撰、不扭曲、不回避。只有三者都真,才是真话,才有说真话的底气,才能让人信服、动情。无论歌颂或暴露,立论或驳论,说服或鼓动,都必须实事求是。若是无视事实,态度暧昧或言过其实,必然引起不愉快不信任。陆建生《也谈“破格”》就是一篇说真话的演讲,演讲人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对“破格”之说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确立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感困惑。为什么?就因为年轻提升为副教授、工程师就是破格吗?王沪宁,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理论文章,其思想之超前,根底之扎实,理论之深刻,曾震惊‘朝野’,又通过了必要的外语考核,哪一点没有达到一个副教授的水准呢?他,已经30岁,30岁还年轻吗?他,‘双蝶形’立交桥的设计,达到国际水平,难道还够不上一个工程师的资格吗?他们被提升为副教授、工程师不是极其正常又顺理成章的吗?何来破格之有?难道非要搞封建式的论资排辈,非要等到一个人老了,暮气沉沉了,甚至死了,再来个追认,才不是破格吗?”

通篇都是这样的大实话,切中时弊,发人深思,显示出真话的威力与魅力,远比那种四平八稳的“温吞水”站得住脚。由此可见,内容真实是演讲的生命之所在。

2.人格力量

真话充分体现了人格的力量,不是出出风头,它要求演讲者有补于世道人心,要履行神圣的社会责任,人品要好,具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资格,既能无愧地说“好话”,又敢无畏地说“坏话”,不媚俗不耍滑,唯真是求,能为真理献身。尤其是面对着很多人的“通病”,面对着使人敏感的社会弊端,面临着扼制真情实话的强大压力,更能考验出演讲者人品的高下。著名理论家杨献珍在黑白颠倒的年代挺身而出捍卫真理,而没有违心地追随风行全国的谬误瞎起哄,其高风亮节令人惊叹、令人肃然起敬。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道:“钢铁、粮食都是硬东西,说假话办不到……社会主义不是靠吹牛得来的,而是靠一点一点的劳动建立起来的。不能虚报的受奖,说实话的插‘黑旗’,要是这样的话,我看这种‘黑旗’比弄虚作假的‘红旗’还好得多!(《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狠狠批判唯心主义》)”这些话对大有来头的浮夸风猛烈抨击,直切要害,正气凛然,爱憎分明。这在当时需要多么大的胆魄啊!至于我们,如果只会文过饰非,那么当个“演讲家”又有何用?

3.目光敏锐

说真心话有追求真理的执著和胆魄,也要有发现真理的科学眼光和过人见识。否则只能讲“蛮理”讲“套话”,不可能有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这就要善于体验和感悟生活,敏锐地捕捉现实问题。例如有一种与“我们”有关的社会现象:我们都会说热爱美德憎恨邪恶,但我们未必都能善待美德。有一篇题为《善待美德》的演讲词亮出了这个问题,向“我们”(包括演讲者自己)发起了排炮式的“进攻”:“谁都会称赞正直,不过当正直的心灵辗转于明枪暗箭之中,我们也能发出耿直的呼喊吗?谁都会欣赏勇敢,不过当勇敢的身躯拼搏于烈火之中或匕首之下,我们也能果敢地挺身而出吗?谁都痛恨虚假,但是当作假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地位和羡慕的时候,我们能拒绝诱惑吗?谁都咒骂冷漠,但是在冷酷能使自己避开困扰、灾祸和牺牲的时候,我们能热情如火吗?”

如果不用自己的眼光体察社会、解剖自身,就不能如此“刁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不能言人所欲言,发人所未发,即便有说真话的愿望也不知从何说起。

4.态度坦诚

演讲者如果抱有凌驾于听众之上的“优越感”,那就要作假了。一定要作为听众的一员与之融为一体。这就要袒露自己的诚意,以真诚获得人心。美国耶鲁大学的摩根教授在欢迎新生仪式上的演讲,并未端起导师的架子,而是言词恳切地自我揭“短”:“我们要求你们把我们逼近死角。让我们暴露出我们研究中的差错与缺欠。逼使我们承认还有那么多的认识空白。这种观点听上去让人吃惊?你们应当做到不要对此吃惊。在课堂讲授时,我们会赌咒发誓地要你们相信,我们所知甚多,无所不能。但你们不要理会那一套。你们应当对我们横挑鼻子竖挑眼,逼我们显示自己的无知之处。(《每个耶鲁新生都应当知道》)”

还有什么能比这种发自内心、寓意深切的真话,更有力量、更能使人敬重、令人倾倒呢?

5.讲求方法

直抒胸臆讲真话要讲求方法,灵活处理。说真话不等于鲁莽,有些无关主旨又让人“头疼”的真话还是不说为好。选择,就是关乎策略的办法。还要设法使“好话”不让人“肉麻”,比如可以用质朴、含蓄、深沉的措辞。更要设法使“坏话”不那么呛人,具有可接受性(对敌斗争不在此列),比如可以进行心理诱导,运用情理交融的描述,等等。1940年,处于前线的英国已经无钱从美国“现购自运”军用物资,一些美国人便想放弃援英,而看不到唇亡齿寒的严重态势。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传《租借法》以说服他们,为国会通过此法成功地造设了舆论氛围,这体现了罗斯福总统的政治远见和面临重重障碍也要坚持正确主张而说真话的坚定品格,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说话技巧。他说:“假如我的邻居失火了,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花园的水龙带,要是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里去。这时,我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在救火之前对他说:‘朋友,这条管子我花了15元,你要照价付钱。’这时候邻居刚好没钱,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应当不要他15元钱,我要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好好的,那他就会连声道谢,原物奉还。假如他把水龙带弄坏了,他答应照赔不误的话,现在我拿回来的是一条仍可用的浇园水管,那我就不吃亏。”罗斯福并未直接指责这些人目光短浅(这样只能触犯众怒而适得其反),而是妙语如珠以理服人。他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深入浅出,通情达理,轻松自如,贴近人心,使人不得不服。从中不难悟出说真话的艺术。

二、消除隔阂 亲近听众

使演讲赢得听众的亲近,对演讲效果的提高和演讲的成功至关重要。据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焦急时,潜在的感情因素往往左右着心理倾向与理性思维,对话语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产生微妙影响。因此,演讲者要设法消除心理隔阂,拉近感情距离,使听众乐于亲近自己。

1.介绍自己

当演讲者是“生人”的时候,听众开始不免有些隔阂感。这时就直奔主题往往让人难以接受,不妨先自我介绍,“推销”一下自己。孟俐小姐的演讲《让女生部早日“消亡”》这样开场:

亲爱的女同胞们,还有,敬爱的先生们:

晚上好!

首先感谢大家的热情,谢谢!

我早想说上几句,很想认识一下大家,也让大家认识我一下。我,9911(2)班的一员,姓我们儒家宗师孟子的“孟”,单字伶俐的“俐”,孟俐,就是我。你们大家听出来了,我这个人爱好说话,连自己的名字也要美化。不过,我要说明,这个小毛病丝毫不妨碍我对“女生部长”之职的热情,可是,即使天大的热情也不能改变这么个趋势——女生部的发展完善过程,也就是她走向消亡的过程,我的任务就是促成这个过程尽早结束。

真是语言出性格,寥寥数语技巧而自然地“塑造”了一个热情开朗、活泼可爱的“我”,一下子拉进了“我”与听众的距离,让人很开心,有兴致倾听。

2.深情表达

演讲者流露真情,可以直接表达对听众的赞美和喜爱,使自己的感情飞流直下,也可以直中有曲,适度控制,以引而不发的张力摇荡听众的心旌,使听众的心默默地贴近你。张志公《在演讲邀请赛闭幕式上的即席讲话》中,在赞美了“小李燕杰们”的成绩之后,忽然说:“说到这个地方,我很想改变一下称呼,但又担心有倚老卖老之嫌,可是感情使我不能顾及这个责备,我把‘亲爱的青年朋友’改称‘可爱的孩子们’!(长时间热烈的鼓掌)”张先生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一波三折,既恳切又委婉,既明白又深沉。“孩子们”深受感动、鼓舞,在心里觉得他可亲可敬。

3.使用口语

演讲的词语、句式、语气、语词都要口语化。秦市义动员农民集资办学的演讲《为了咱的娃》,以朴实、幽默、深情的口语牢牢牵动着山区乡亲的心,使之时而欢笑,时而哭,时而沉思,时而赞许:“咱娃也是娃,咋就该坐在这石头块块土蛋蛋上……把咱娃害的近视眼、关节炎、罗圈腿、背锅腰……咱那破教室,老实说还不如县大牢哩!咱县大牢还打几块破玻璃哩!要是我的娃在那坐上一天,我都舍不得(秦哭,众人亦哭),咱大家好好想想,大人们住的是好房子,可娃娃们咋就在这地方受洋罪?咱娃娃可有话对你们说哩!(大哭)”

4.理解听众

演讲者要善于捕捉人们内心的关注,做大家的代言人,体现对听众的真正理解。1937年夏天,朱德总司令应邀对国民党127师官兵作演讲,他以亲切感人的乡音对这些四川子弟兵说:“你们初次离乡,远来北国,可能水土不服,生活不习惯,希望你们注意起居,保重身体,好为国杀敌。”平易、亲切的话语充满了关切、体贴和激励。士兵们纷纷表示:跟着这样的长官当兵打仗,打死了都值得。

5.就近取材

就是选择那些极为贴近听众的演讲题材,叙事明理,平易近人,或者,以此为过渡,自然地扩展开去,天南海北,涉笔成趣。鲁迅在燕京大学的演讲《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说道:“那题目,原是在车上拟定的,但因为道路坏,汽车颠簸起来有尺多高,无从想起。我于是偶然感到,外来的东西,单取一件,是不行的,有汽车必须有好的道路,一切事总免不掉环境的影响。文学——在中国的所谓新文学,所谓革命文学,也是如此。”所说之事看似琐碎,但与此时此地的听众极为贴切,时间(刚发生)、空间(来此途中)、性质(日常之事)都紧贴听众。所以听众自然也就和演讲者贴得很近。

6.找共同点

寻求与听众之间共同的感情,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理想,等等,这些“共同”会把彼此的心联结在一起,把演讲者溶化在听众之中。丘吉尔做客美国时所作的圣诞祝辞就是这样:“我今天虽然是远离家庭和祖国,在这里过节,但我一点也没有异乡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由于本人的母亲血统和你们相同,抑或是由于本人多年来再次得到的友谊,抑或是由于这两个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国家,在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同志感觉,抑或是由于上述几种关系的总和。总之,我在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过节,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之客。我和各位之间,本来就有手足之情,再加上各位欢迎的盛意,我觉得很应该和各位共坐炉边,同享圣诞之乐。”丘吉尔在演讲中找到了“母亲的血统”、两国“文字”、“信仰”、“理想”以及“共同奋斗中所产生出来的同志感觉”等诸多相同之处,使他与美国听众的心理距离大大地拉近了。

7.对话表达

演讲者为了增强演讲效果,在演讲中设计对话,有利于引出自己话题的演讲语言。虽然这种语言仍然出自演讲者一人之口,但它给听众的感觉却好似参与其中。演讲实践证明,这种“对话成分”可以增强演讲效果,对演讲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设计得当、运用合理,会使自己的演讲语言和叙述方式得到某种调节,让演讲增添一种非同寻常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从而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内容。

(1)谈心式对话。爱因斯坦的演讲《科学的颂歌》是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作的,面对台下的莘莘学子,这位著名科学家在讲到有时科学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欢乐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无非是在向你们提一点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获得科学之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议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爱因斯坦在这里使用了“你们会以为”这样一种语言,假想听众有惑,自己再解惑,这中间就有了一种对话成分,而且演讲者用了第一人称的“我”来作答,这就使假设的“对话成分”有了一种谈心的感觉,显得极为自然贴切、平易近人,也使自己所阐述的道理极富有人情味儿。演讲中若能适时运用这种“谈心式”的对话,就可能营造出类似于两人促膝谈心的亲切效果,从而为自己演讲增添几分魅力。

(2)引用式对话。美国前总统里根,离任前曾在共和党代表大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他援引了一封信件,说:“富于想象力是我们的天赋,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男孩的想法,他在我就任后不久给我寄了一封信,写道:‘我爱美国,因为在美国中要愿意,谁都可能参加童子军。在美国随便信仰什么都行,而且只要有能力,就能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我爱美国,还因为我们有大约二百种不同味道的冰淇淋。’我以为,这就是小孩子眼里的真理,结社自由、信仰自由、满怀希望和获得机会的自由,此外还可以追求幸福……对这个孩子而言,就是在二百种味道不同的冰淇淋中进行挑选。”在这里,演讲者先引用了一个小男孩的信件,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结构上有这样一种关系:演讲者的看法是依附于小男孩的信件上的。这就好似小男孩给自己提了一个话题,再由自己得出结论一样,是“两个人”完成的,这就在演讲中含了对话成分。由于这里的对话成分是由“引用”得来的,有别人的看法,这就使演讲的内容多了几分真实感,这对增强演讲效果、利于听众接受演讲无疑是有利的。

(3)问答式对话。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先生,曾在清华大学作题目为《媒体和我们的生活》的演讲,谈到互联网在散布信息方面的副作用时,举例说:“我所说的生成报道过程在发生变化,而产物也在发生变化,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们下载《新闻周刊》的网页,《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报道,是关于世界上最有权的人的。你们应该猜到,那就是总统同一位年轻女性在白宫发生性关系。这个报道他写好了,可编辑却不知该怎么办,因为他们认为这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你们知道最后怎么解决这个报道的吗?(台下有听众大声答:把它挂在网上去)对!现在我告诉你们,是谁把他挂到网上去的。这个人叫乔奇,住在华盛顿附近,专门收集这种政治流言,然后放到网上……”在这里,“你们知道……吗”这一问与其说是让听众回答,不如说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对话”目标,因为这样的对话听众可以答也可以不答。正是这样的问,才引出了下面的“对!现在我告诉你们”这样自然的回答。这样,演讲者的演讲中就有了一种对话。由于这种对话成分有“问”,很能调动听众的参与愿望,唤起听众的注意力,这对营造热烈、活跃的现场气氛也是很有益的。

三、以情感人 赢得听众

“落红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的,演讲尤其如此。情感是连接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功的演讲总是以情感人的,只有用自身的感情力量才能使听众动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演讲的目的。

1.内心充满激情

演讲者在自己内心深处奔涌着激情,就不会无动于衷,有口无心。只要有真情,那么在打动别人之前自己就被感动了。曾任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蒙哥马利将军在离任时发表了感人至深的告别演说。据将军回忆,与将士们告别是“最难的事”,当时心情异常激动,难以平静。所以他在致辞时充满激情:

“在这里讲话很易激动,但我努力控制自己。如果说不下去时,请你们原谅。我实在很难把离别之情适当地向你们表达出来……(别后)我对你们的思念……实非言语所能表达。

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同你们说……”

以上所引只是不连贯的片断,但足以看出,将军为真情所动,越是质朴越是感人,这些肺腑之言使得在场的所有将士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另外,将军的真情之所以动人至极,是因为切合了听众的心态,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

2.富有个人色彩

感情是最富有“个人性”的,是无法模仿的,谁模仿谁都“不像”。有的演讲不能动人,就是因为他所表达的感情是“学”来的,不是他自己的,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凡是真情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人色彩。麦克阿瑟将军作为美国西点军校的老校友来校发表了题为《责任——荣誉——国家》的著名演讲,他说:“我的年事渐高,已近黄昏。我的过去已经消失了音调与色彩,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模糊糊地溜走了。这些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我以渴望的耳朵徒然聆听着微弱的起床号声的迷人旋律,远处咚咚作响的鼓声。在我的梦境里,又听到劈啪的枪炮声,咯咯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古怪而悲伤的低语声。可是,在我记忆的黄昏,我总是来到西点,那里始终在我的耳边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将军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他在“黄昏”时节的“梦境”和“渴望”,曲曲传出战斗岁月的眷恋和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充满深情地诉说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的特有感情,在人的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诚然,这种情感是有“共性”的,但绝没有消融“个性”,恰恰相反,个人色彩十分明显。

3.注重现场交流

演讲是一种交流,只有把演讲当作向听众倾诉自己思想感情的现场交流,演讲者的情感才会自然投入到演讲中去。例如:“在座的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否想到,那两位老人辛苦了一生,很可能没见过什么冰箱、彩电,但他们却拿出自己攒的钱修路,让国家把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也许,他们省下的钱就在供养着你和我,供养着我们这些大学生,时代的宠儿!当我们按月领取奖学金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样的老人?想到他们期望的目光和那淳朴的心愿呢?”

4.联系自身经历

在演讲中,往往需要引述一些典型事例,倘若这些事例是有关他人的,演讲者不妨联系实际,从亲身经历中去体验和讲述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人和事。这对于情感的自然投入,无疑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 “工作至今,我已在讲台上站了六个年头……我们职业中学,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感觉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时,我常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之重。我曾被学生骂哭过,我崭新的摩托车曾被学生用刀片划破后座,我的宿舍门上曾‘装饰着’学生粗暴的脚印……这一切都没有使我灰心气馁,没有像朋友们讥讽和挖苦的那样联想到自己微薄的工资值不值。那个时候,我只想到有苍白的灵魂需要我们去拯救、去塑造、去描绘。”这是一个老师在题为《教师,不要让你的事业清贫》的演讲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在列举了老师队伍中的一些无私奉献者的事迹之后,转而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讲,这就一下子激起了一种切身感受,从而大大增强了演讲的情感效应。

5.把握演讲基调

基调,指演讲词的基本情调,即演说者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作为演讲者,必须把握演讲词的基调,并在理解感受和语言表达的统一中,在情与声的统一中使演讲词的感情基调得到完美的体现。

每篇演讲词的感情基调都应该给人一种整体感,应该是部分、段落、层次、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没有整体感,就容易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没有具体感,整体感也会显得空泛僵直。罗丹主张把生命的细节包括、融化在整体之中,是很有道理的。曾有人试图为断臂维纳斯女神像重塑一双完好的手臂,但总不如意,无论如何设计,似乎都比断臂维纳斯逊色许多,大概也就是因为具体感妨碍了整体感,于是只能不再去做这“因小失大”的事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雕塑,也适用于演讲词的写作。因此可以说,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演讲词的整体感的问题。只有整体感既符合演讲词本身,又体现了演讲之中,才算把握了基调。

1994年5月10日,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宣誓就任民主新南非的总统。在这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站在话筒前的曼德拉发表了情辞激切、扣人心扉的就职演说。此时此刻,饱受苦难的黑人虽然心有隐痛但无不欢欣鼓舞;白人顽固派还在,但有良知的白人在喜见光明的同时也会对统治者不光彩的过去而忏悔和痛心,人们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作为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而奋斗了大半生,曾做了27年囚徒的黑人领袖和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更是感慨万千。而对这样的听众,演讲者没有强烈的谴责,没有愤怒的控诉,也不是一味粉饰太平,而是哀而不怒,喜而不狂,以悲喜交集的肺腑之言引起了最广泛的共鸣,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处在非常时刻的人们共同的心情。

演讲的第一部分着力于营造这种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感氛围。从“作为南非的一介平民”和“我的同胞”、“南非人民”的角度,在悲惨、屈辱的历史和“全人类将我们再度纳入怀抱”的今天和振奋人心的未来的对比中,“忆苦思甜”、由悲而喜。第二部分是演讲的重心,是对今后的许诺和展望。抚今追昔,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未来的美好图景,又不忘历史,正视现实,暗示出不是步入坦途,而是“脱离黑暗的深谷”。可谓喜中含“悲”,居安思危。全篇浸染着悲喜交集的情感基调,准确地把握演讲的情感尺度,造成了演讲者与成分复杂的听众都沉浸其中、心潮交流的情境,在情感上,理智上最大限度地征服了听众。

当然,作为整体感的体现,成为各局部的有机综合的基调,其组成部分和各个局部必然也有其明显区别。这就跟绘画一样,有的作品基调是明亮开阔,但个别地方也会有阴影、有暗绿,而这阴影或暗绿不但不影响基调的明亮,反而使演讲显得更丰富、更有层次,那明亮和开阔便愈益深远。

尽管各个局部有其明显区别,但基调应该是和谐统一的。统一和谐,才不会有部分、段落、层次、语句之间的脱节;具体感丰富多彩,才不会出现全篇、部分、层次、段落内部的单调、呆板、平直、浅薄的现象,演讲者必须善于识别和驾驭并将其融合、贯通。要把演讲词中蕴含的态度分寸、情感色彩表达出来,应把演讲者的理解、感受、态度、情感带入到演讲语句里流露出来,这其中,不仅要有具体感,而且还要有整体感。否则,演讲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毫无感染力的“读字”水平上。

6.营造情感爆发点

要让真情在字里行间不时地流露出来,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句群或几个段落,都可以带有爱憎情绪和褒贬意味,形成一系列情感暴发点。更要借助于事、景、理造成较大的情感旋涡,并形成情感高潮。换言之,有了真情还不够,还要找到与之合拍的情感传导方式。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就有许多情感暴发点:时而赞美签署的《独立宣言》“树起一座光明与希望的灯塔”;时而同情“黑人仍旧在贫困的孤岛上生活”;时而讽刺“黑人满怀期望地得到的竟是一张空头期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时而“表态”“除非平等泻如飞瀑,除非正义涌如湍流,我们是不会满足的。”处处爆发着演讲人的喜怒哀乐。这篇演讲最后以一连串“我梦想着”的排比制造了一个个情感旋涡,从而把演讲推向高潮:“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的群山中辟出一颗希望的宝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变我们祖国的嘈杂喧嚣为一曲优美和谐的兄弟交响乐。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共同工作,共同祈祷,共同斗争,甚至哪怕入狱。既然知道有朝一日我们终将获得自由,我们就能为争取自由共同坚持下去……”

四、面对忘词 巧妙应对

演讲者,特别是初次登台的演讲者,在演讲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刻苦的演练,但是,在正式演讲中,也会受各种因素干扰,发生忘词的现象。这里介绍几种应对的方法,供参考。

演说在进行中,演说者突然忘记了下面的词或句,从而使整个演说处于停顿状态,这种令人恼火的语流卡壳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忘词。究其原因,大凡主要有三:一是讲前准备不充分;二是讲时情绪不稳定;三是讲时精力不集中。此导致忘词的可能性。据载,丘吉尔首相当年初入政坛时,有次演说就因为一时忘词而差一点被听众哄下讲台。还据说,撒切尔夫人在一次下议院演说时,由于情绪一时未进入正常状态,连事先准备好的开场白竟好久想不起来,由此可见,忘词并不稀奇,也并不可怕。

不过,因为忘词而使演说中断毕竟是件棘手而又痛苦的事情。倘若缺乏积极的补救对策,一场本来很精彩的演说就可能完全失败。俗话说:“事在人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如果真的遇此“大祸”,不妨试试下列急救之法。

1.提问

传说,美国有位名气不小的演说家有次演说时,由于对讲稿不很熟悉,讲到某处竟记不起下面的内容了。这时,他友善地关切地向听众问道“女士们,先生们,我刚才所讲的是否听清?”就在听众点头或小声回答的一瞬间,他很快就想起了下面的词句。显然,这位演说家是运用提问法以赢得回忆时间。一般说,在情绪波动不大和讲稿纯系自己所写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回忆时间,大多数演说者都能很快理顺思路,使演说能比较自然地进行下去,而随机提问就是争取回忆时间的一种有效之法。

2.重复

一旦忘词,就用不同的语速和问题是把刚刚说过的几句话或一段话再复述一遍,或根据其大意用新的话语再说明一番,这就是重复法。这种有意重复,不仅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提醒和强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演说者获得比较充分的回忆时间。在重复的同时,反应敏捷的演说者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想起下文来。

3.掩饰

此法与上述两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忘词时可以做一些掩饰性动作,如扶扶话筒、提提眼镜、喝口水、摆弄一下讲桌边角上的书籍,等等。这样可以赢得必要思考的时间,使演讲者尽快想起演讲内容。只要运用机智巧妙,装饰法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4.跳跃

自己写的演说辞,即使不会忘得一干二净,总会有记得起的地方。如果陷入了忘词的困境,不妨就想到哪里便从哪里接着讲吧。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演说的某些部分显得不太连贯、不太严谨甚至支离破碎,但总不至于因中断而影响整个演说的效果。假如忘记的句子或段落是比较重要的而且以后又想起来了的话,还可以这样巧妙地加以重述:“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需要郑重提到的是”。如能如此补救,整个演说恐怕就不会有多少破绽和漏洞了。

5.即兴

如果以上诸法都不见效,那最好的办法就只有即兴编造了。当然,即兴编造不是信口开河、东拉西扯,而是要紧扣主题,根据上文意思临时遣词造句。这是最值得提倡也是最困难的一种补救方法。说它最值得提倡,是因为它比较灵活和自然,可靠性大;说它最困难,是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很容易给听众造成强烈的反差,甚至导致失败。正因为如此,在背稿演说时,即兴演说能力强的人就比较主动,占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6.速决

在一次演说比赛会上,一位青年朋友演说的前半部分相当不错。不料,讲到后半部分时老是卡壳停顿,这位青年后来干脆将结尾部分提前讲完后便索性退台。这种做法虽然给听众留下了虎头蛇尾或时讲时停的印象,演说者总还能够比较体面地走下讲台。因此,在演讲者还不能熟练运用上述诸法的情况下,速决法就是最后的招数,尽管是不太理想的招数。

不难看出,能否在忘词的困境中成功地摆脱出来,事实上是检验演说者是否具有演说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衡量演说者才思敏捷的一条基本标准。对此,演说者断不可简单处理,更不可掉以轻心。尚需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诸法只不过是在忘词已是既成事实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其实,要真正解决忘词问题,关键还在于:必须少用甚至不用背诵演说方式。中外演说教育家一向主张提纲演说和即兴演说作为演说方式教育的重点,其旨就在于此。

五、难堪局面 处置自如

当演讲者进行演讲时,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棘手的情况,使演讲者尴尬难堪,不好应付。这里介绍几种应急处置经验。

1.听众甚少

搞演讲,从演讲者的心理来看是希望到场的人多一些。但常常事与愿违。现在有些地方的群众,不愿意去大会场听报告、听演讲。本来计划可以到几百人,结果只来了几十人;或者开始还多,中间一休息就变少了。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演讲者产生一种“对付过去”的想法,那是品德修养低下的表现。一个对听众负责的演讲者,应该运用良好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些具有高度涵养的演讲者,不但具有吃苦的精神,任劳任怨的态度,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一次集会上宣传马列主义时,由于一些反动分子的挑拨、捣乱,台下的听众渐渐少了起来。当他看到这种情况,不是泄气埋怨,而是从内容到声调,从仪表到姿态进行充分的调整和加强,充分地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度美。结果,听他演讲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所以,我们在进行演讲时,应该做到人多人少一个样。特别是当听讲人少时,应做到内容不减,感情不抑,情绪不低。有时只有几个人到场,也要认真地讲下去!这才是高尚的情操。

2.尴尬问题

演讲中的答问就是利用演讲的形式回答听众现场提出的问题,这种演讲不同于一般的专题演讲,因为听众提出的问题许多是你意料不到的,甚至是令你难堪的,所以临场应变十分重要。

(1)以不光彩问题施压。有时听众以演讲者说过的某句话导出一个不光彩论题并强加于演讲者,这时,演讲者要泰然自若地把问题说得明明白白,让听众心服。如某个人在西北政法学院做问答演讲时,曾有人提出:“你说你自己只读过初中,那你有什么资格在此面对几百名大学生夸夸其谈,你不感到是一种自欺欺人吗?”演讲者答:“正因为我在学校只读到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自学的,才说明我走的不是一条平常的路,和你们取得同样的成绩,我要比你们多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辛劳,也正是因为我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世事,才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所以我具有你们不具有的一笔财富——我的特殊经历,所以我才有资格在台上面对几百个人侃侃而谈。(这时,掌声四起)又因为你们已经接纳了我,所以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彼此真诚的流露。”

(2)以言行不一将军。有时听众以演讲者的言行不一将演讲者的军,演讲者要不卑不亢将自己的行为解释得合情合理,令听众满意。如某人在海南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做答问演讲时,一位同学问:“您一开口就说教师是天下最伟大的两种职业之一,您也一直渴望成为一名教师,可您为什么不去教学呢?而且您有这个能力教学呀。再一点我想顺便问一下,您曾流露出海南人素质低还很落后,既然这样您还来海南干什么?还有金可淘吗?”讲演者答:“请允许我先来回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我来海南不是为了淘金,而是为了探寻自身的价值,或是为了换一种生活空间,感受一种全新的生活。我说的素质低和落后,是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而不是最低最落后,正基于此,我们才来开发建设海南。是的,我具备当老师的能力,我还相信我当教师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每个人都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我当教师只能服务于一个学校的几十个人、几百人或几千人,而我现在服务的不是一个学校而是一个省乃至几个省的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人,那么哪一种方式发挥的价值大呢?人的一生都在寻求最大值,希望能最大极限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如果有潜能不能发挥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损失。”

(3)以“假设”发难。有时听众会以“假设……”向演讲者发难,演讲者要充满自信地说明“假设”的事不可能发生,并令其心服。如某人在海南大学做问答演讲时,一位听众问:“您说您很自信,但如果这次演讲在现场跌倒了,您会怎么办?”演讲者答:“是的,我很自信,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我想是不会有什么大成就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跤不跌,包括我自己。但每次跌倒后,我都能痛定思痛迅速地站起来。遗憾的是在演讲现场我还从未跌倒过,所以,您不必担心。我今天也绝不会跌倒,因为我站得很稳。”

由于问题都是即席的,漏嘴的事是难免的。此类事一旦发生,应该立即补漏。当然也要讲究艺术。如某人在西北大学的一次问答演讲中,在谈及男人与女人时说:“男人首先应该是顶天立地的。”话音刚落,男同学热烈鼓掌,而女同学却为数寥寥,甚至有的还很不友好地瞪他。他知道这句话冒犯了女同胞,她们是在无声抗议。为了使她们心理平衡,他又补上一句:“男同胞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你要想顶天立地,没有女的是绝对办不到的。”霎时,女生的鼓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大厅。

3.时间改变

所谓临时改变时间,主要表现在演讲时间提前了;演讲时间推后了;演讲时间缩短了;演讲期间被其他事件,如断电、暴风雨打坏了窗户等干扰了……所有这些都需要演讲者随机应变、随机处置。

应付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是,演讲者自己对演讲内容能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并养成良好的处事心理品质。做到提前演讲不心慌意乱;推后演讲不心灰意冷;演讲时间长不失其恢弘;演讲时间短不丢其精妙。

一次,某单位邀请三位演讲员同台讲三个专题,每人讲一小时,演讲员刘同志排在第三位。但由于前两位同志时间把握不好,等到刘同志登台时只差40分钟就下班了。原计划讲60分钟的内容必须压缩三分之一。他心里很着急——内容该压哪一部分?讲不完怎么办?听众心里也很着急。——不能按时下班,幼儿园的孩子谁去接?但这位刘同志应变能力比较强,当他从容不迫走上讲台时,第一句话便是:“同志们,现在是5点22分,我讲到5点50分准时结束。”就这么一句预告性的话,就像给听众吃了“定心丸”,会场一下安静下来。当他在预告的时间内讲完了紧凑而充足的内容走下讲台时,听众长时间热烈鼓掌,并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4.收到条子

到一些单位作报告、演讲,台下往上递条子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讲形势政策,讲大家关心的一些内容,有时条子一收一大把。

递条子和面对面地提问题性质是一样的。但递条子是“半秘密”的,听众和听众之间是“背靠背”的,因此扩散面小,演讲者不必逐条地马上作答,这就给了演讲者思考对策的时间。

当演讲者接到条子时,最好潇洒自如地把条子打开,板板正正地放在讲桌的一边,不要中断讲话去专门看条子,要利用讲话的间隙时间瞟视。这样做,不仅可避免打扰自己的讲话思路,引起多数人的不满,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可给写条子者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对条子上提出的问题怎么办?如果这些问题在下面的演讲内容中有,待讲到这些内容时,联系起来讲就可以了,当然需要加重语气,针对性更强一些;如果条子上的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但没有讲清、讲透彻,就可以把它放在小结时或其他适当的时候,进一步地讲清、讲透;如果条子上提的问题事先有准备,这时能够现场作答,那就可以巧妙地“加塞儿”,把它加到某个地方去;如果是属于不同意见或自己一时还没想明白,就放到会后处置。实践证明,有时有些内容讲得很艰难,但因为某些波折的衬托,反而能使这次演讲获得更大的成功。

思考与训练

1.什么是演讲?请谈谈你的看法。

2.演讲有哪些传达手段?

3.演讲的特征是什么?

4.演讲创作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5.演讲稿有哪些特点?

6.演讲稿写作有哪些要求?

7.演讲稿由哪几部分构成?

8.如何安排演讲稿的主体结构?

9.分析一篇成功的演讲稿,思考其开篇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10.如何编写演讲提纲?

11.请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12.演讲演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演讲有哪些技巧?请在演讲实践中加以运用。

14.以下是演讲者应避免的不良习惯动作,请时时对照检查。

·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粗野放肆,不根据实际需要去运用动作。

·倾斜着身子、耸立肩膀、东摇西晃、抓耳挠腮、挖鼻子揉眼睛、频繁使用手帕。

·惊慌不安、六神无主、莫名其妙地傻笑、眼睛望着天花板、死盯着讲稿或地下、不时偷眼看着窗外或是眼光不停地从一处扫到另一处。

·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前后摇动、两腿交叉站立、脚离得太近或是太远、把脚踩到椅子上。

·手臂交叉又分开、手放在背后或伸进衣袋里,让钱币和钥匙丁当作响。

·拇指放到裤带上、当众抓痒、把手绞在一起。

·揭开又扣上纽扣、揉搓伸展衣服、系领带、摸领针或是玩弄和卷起讲稿。

15.考考你的演讲能力。请回答以下十个问题:

(1)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你会:

A.特别激动,睡不好觉。

B.睡觉前把演讲稿认真复习两遍。

C.和平时一样,照常休息。

(2)走进演讲比赛的现场,你感觉:

A.气氛压抑,手心出汗。

B.刚开始时紧张,但过一会之后情绪平稳了很多。

C.完全不紧张。

(3)如果前面的演讲者表现精彩,你:

A.觉得自己希望不大,想放弃比赛。

B.硬着头皮上,不管那么多。

C.心里告诉自己,我比他讲得更好。

(4)马上轮到你上场时:

A.心跳加速,脑中一片空白。

B.掏出演讲稿再看一遍。

C.认真整理思路,准备从容上场。

(5)当前面的选手演讲时:

A.完全不听,自顾看自己的演讲稿。

B.边听边看自己的演讲稿。

C.认真倾听,并据此补充自己演讲稿中的不足。

(6)上场前,朋友的安慰:

A.只会使自己更紧张。

B.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

C.让自己信心倍增。

(7)走上演讲台时:

A.没有任何感觉地上台。

B.勉强上台。

C.充满自信地上台。

(8)演讲时,你对演讲稿的内容:

A.照搬照背,有时甚至卡壳忘词。

B.顺畅地将其全部说出来。

C.根据现场的情况适当地增删。

(9)演讲前精心设计的手势动作:

A.因为过于紧张,忘了用。

B.因为不好意思,最终没有做。

C.按预选的设想全部完成。

(10)演讲结束后,你对自己的表现:

A.糟糕透了,认为完全失败。

B.觉得无所谓,讲完就行。

C.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评定标准:

8~10个C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丰富的演讲经验。

你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演讲技巧的表达上,你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条理清楚,轻松自然。你具有一定的现场感,知道如何根据听众的情况适当调整演讲方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技巧更上一层楼。

5~8个C

心理素质一般,具备一定的演讲经验。

你总有些心理障碍无法克服,对自己不是很自信。你具备一些演讲素质,但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演讲前的准备工作你还没有做到最好,对演讲稿的把握你不是特别地有信心,你需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演讲实战。

1~5个C

心理素质很差,演讲能力有待提高。

你的应变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都很弱,演讲对于你来说,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你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加强练习,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你应从心理上克服对演讲的惧怕,把演讲看做是一件平常事,保持演讲的心理低调,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克服怯场和紧张的毛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