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他人与世界

他人与世界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自己人关系中的自己人,是其他自己人关系中的典范。以亲子关系为中心,还有亲戚关系、邻居关系、工作关系、学校关系、贸易关系等。像这样自我关系的总体称为“社会”,当然,在社会中自然还有他人。虽然就社会是自我的总体,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人就是外人。

4.2 自己、他人与世界

自己和他人

我常常有很多机会进行英语、德语等翻译,翻译的时候最令我费神的就是,怎样将原文中的人称代名词给去掉。欧洲语言的文章里,一句话当中常常会出现三四个I,You,He,Your这样的词,如果将它们完全直译,就很难翻译出合于我们惯用的语法,甚至可能连意思都弄不明白。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常年居住日本的德国教授所写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讲道:“把‘I love you’这样的句子翻译成东方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东方人的生活感觉里没有欧洲人身上所有的‘I’和‘You’的概念。”(《日本的“近代化”问题》,日本岩波书店)

以日本人为例,他们并不将所有的状况对象化,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将自己融入状况中生存。当然,对于日本人来说,无论是在接受他人的方式、方法上,还是在区别自己和他人的立场上,与欧美国家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上,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对方是自己人还是外人。

所谓自己人,是指与自己有某种特别关系的人,但是,在自己人中,关系最强的是血缘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这是自己人关系中的自己人,是其他自己人关系中的典范。以亲子关系为中心,还有亲戚关系、邻居关系、工作关系、学校关系、贸易关系等。而且还有很多强弱不同的关系在延伸。像这样自我关系的总体称为“社会”,当然,在社会中自然还有他人。虽然就社会是自我的总体,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人就是外人。比如说,在同一社会中生活的成员,虽然知道姓名和长相,但是,几乎没有说过话、打过招呼的人,即使是他人也绝不是毫无关系的人。因为他是“我们公司的人”。相反,由于工作或贸易关系而每天在交谈的其他公司的人,与其说是他人不如说是外人。

自己人和外人

日本人不在意外人的行动,他们在意社会共同体,有时把“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日本人,也会有言行不一、丑陋的一面。然而,他人和外人,并不是一直都固定不变的。就像刚才所说的贸易关系的外人一样,由于新的外人的出现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相反,很亲密的他人,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里面也有可能被当做外人来对待。据说,日本人虽然对于自己人很亲密,但是,对待外人却很冷淡。然而,对客人又另当别论。虽然日本人彼此之间都很冷淡,但是,对于外人却有着相当的热情,这是因为对方是客人的缘故。

人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状况而发生态度的变化,不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是如此。法朗克鲁(V.Frankl)曾经记述这样一个事例:以前在强制收容所里,他见到一个年轻纳粹上校,这个上校对犹太人相当残酷,常常对犹太人大呼小叫地发号施令,有时还会毒打他们。但是,这个上校在晚上回到家后,却是一个非常温柔的爸爸和一个模范的丈夫。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在哪里,一定也有这样的情况。其中所不同的一点是,在欧洲,这种根据状况而随意改变自己的人会经常受到社会大众的批判,有时候甚至被定罪。但是,在日本却不会有过于激烈的批判,日本有这样一种倾向,根据状况而改变自己是不得已的事情,或者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人志向”的社会

美国的社会学者李思曼(D.Riesman)在他的名著《孤独群众》中,给闯入大众社会的现代美国人的性格(与所生存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共同的想法和感受方法;弗罗姆提出的概念)冠上“他人意向”(Other Direction)的特征。

从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最后进入大众社会的各个阶段,有代表各个不同阶段的社会性格特征。在农业社会,由于人们只有根据土地和自然的生产力进行生存,不仅仅是人口增长,从古到今所形成的惯例(传统)比什么都重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的人们,其社会性格就是“传统志向”。进入工业化社会,人们的判断和意见的创新成为必要,人们开始尊重各自的价值观和思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的人们,其社会性格是“内在志向”(每个人把眼光投向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称为“个人主义”)。

然而,在“他人志向”的现代,人们就像装备了雷达的船只一样,不断地注意周围环境,尽量与周围的人们步调一致——追求步调一致的生活。尽快以雷达感知“大家在追求什么”,然后与之达成一致,以使自己变得更潇洒漂亮,这就是现代人的智慧,也是他们成功的途径。

所谓社会

欧美人所说的他人,就像是东方人感觉的外人。所谓社会就是外人的集合体。《“社会体”的构造》的作者井上忠司认为,日本人没有社会,有的只是群体,我也有同感。

日本人相当关心身上所穿的衣服,也很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曾看过杂志上的一个笑话,其中记录了“种种女性”。在日本的服装店里,顾客说:“有什么好的布料吗?”店员拿出布料问道:“这个如何?”顾客回答说:“不行,这个不是都没有人用吗?”店员又拿出别的布料说:“那么,这个如何呢?”顾客回答说:“这个也不行,这不是每个人都在用吗?”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通过这个笑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各种不同的个性。

以亚洲来说,像中国人、韩国人,或日本人等,他们在社会上,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着某种联系。在生活之中感觉不到这种共同性和联系就不能生存,可以说他们都是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民族,其文化也是有着相互联系的文化。

像日本人很能把自己融入状况之中、自己之中、社会之中,换句话说,自己就是自己人,或者说是社会中的一员。然而,对于日本人的生活感觉与体验,所谓的“社会很糟糕”这样的说法只是意味着他们对自我生活的不安和危机感(《“社会体”的构造》,日本NHK)。

任何社会现象的传统价值观在时代的潮流下都受到了冲击,这也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思维模式,对人生的价值观较开放、较不受束缚的现代人常会有“那是过去的事情,至少是现在以前的事情,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之类的想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家庭”现象,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下面我们就以日本为例,通过一般的所谓的“小家庭”现象,来理解日本人的家庭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