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村干部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
——平罗县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情况调查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2004年起,平罗县在全区率先实施了以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平罗县有141个行政村,618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村干部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l6名、中专文化程度的23名、高中文化程度的151名、初中及以下程度的428名。经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洗礼,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首先,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普遍提高。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给广大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村干部队伍建设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党支部书记难选;二是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村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党在农村的政策了解不多,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的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思路还不宽,办法还不多,能力还不强;有的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不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去开展工作;三是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制约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平罗县委清醒地认识到,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能够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
二、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开展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
一是建立完善的培训网络。县委书记担任全县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强化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委组织部、党校、政研室和县民政局、财政局、科技局、农牧局作为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县委组织部负责培训的组织、协调、督查和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培训规划。县委党校负责培训的组织、指导和教学工作。各成员单位坚持“专、兼、邀、聘”并举,从本系统邀请和聘请了资深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的主体教学力量。各乡镇党委按照县委的安排,成立了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指导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开展培训,形成了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组织网络。
二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充分考虑到农村工作的实际状况和村干部的认知能力,培训注重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围绕提高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村干部开展农村工作必备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编写了《平罗县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教材》,内容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概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法律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实用技术及农业产业化6个方面的专题知识。每章内容分别由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练习与思考、观摩和实践五部分组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这套教材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全市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教材。
三是建立完备的培训管理、考评体系。制定了《平罗县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考核细则》,细化培训工作各环节的目标任务。将培训出勤情况、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测试成绩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评价体系。培训结束后,合计乡(镇)村培训和县上培训成绩,培训总成绩达到60学分以上,准予结业,并发给任职资格证。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按照“灵活、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工作分为三个层面进行。一是由村党支部按照《平罗县村干部任职资格培训考试大纲》的自学提示,组织村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学。在自学阶段,由乡镇培训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督查、指导;二是乡镇集中培训。每周一全体村干部在乡镇党校集中,由乡镇领导和站所长做专题辅导,并安排县委党校教师巡回讲课、解疑释惑。三是县委党校封闭式系统培训。由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对理论知识做系统深入的讲解,并将课堂讲授、电化教育、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现身说法5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强化了培训效果。2004年以来,先后在县委党校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妇女主任、村会计、新任职和后备村干部5个主体班次,累计培训时间60天,712人参加培训,为563人颁发了任职资格证,全县村干部全部持证上岗。
五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县乡培训经费投入机制,每年还从县级留成党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村干部教育培训。
(二)坚持经常性教育。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村基层干部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习、农业产业化大专班学习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全县已有48名乡村干部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了中专学历,108名乡村干部取得了大专学历,目前还有116名乡村干部正在参加宁夏理工学院农业产业化大专班学习。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对重点干部进行重点培训,每年选送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在市委党校进行培训;结合冬季党员轮训,在县委党校举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安排乡镇党校对村妇女主任和村会计进行培训。
(三)建立村干部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
村干部素质提升工作涉及培养教育、资格认定、选拔任用、管理考核、激励约束等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县委把村干部素质提升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常抓不懈。
一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从2004年元月起,将村干部的月工资补助平均提高100元。出台了《平罗县卸任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卸任村干部,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合并了部分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将村干部职数由618人精简为465人,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了村干部的经济待遇。2005年又推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那些素质较高、工作扎实、农村工作敬业有为、带领群众致富有方的村干部,县委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近年来,先后将10名优秀村干部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政治、经济待遇的改善,使村干部工作有了劲头、政治上有了奔头、卸任有了靠头,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二是启动“新农村人才计划”。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和能人返乡,充实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办产业。已有13名大学生到村上担任“村官”。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
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四个明显增强”和“四个明显提高”的局面。
一是宗旨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村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倾心为民办实事、办难事。城关镇星火村党支部以村干部的工资做抵押,贷款12000元,维修5公里村级道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在县城新区建设中,新利村两委班子与城建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反复对村民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兑付村民拆迁补偿,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黄渠桥镇各村实行村干部年初承诺制和年终述职制,村干部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对年度工作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二是法治意识增强,依法治村的能力明显提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开展工作,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仁乡实行了村队离任、在任干部财务审计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半年、年度专项审计,把村队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头闸镇邵家桥村村干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杜绝了村内各类案件的发生,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识增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中实施了“堡垒工程”,对一类支部实施“典型工程”,重点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开拓创新能力,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典型示范作用;对二类支部实施“标准工程”,巩固和提高“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工作局面;对三类支部实施“治弱工程”,进行集中整顿建设,达到“两委”班子团结,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实现转化升级的目标。“堡垒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0万元,和平村、镇关村、崇岗村等集体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70%的村实现了“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先后整顿了39个后进村,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进村各类组织规范化运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平罗县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命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
四是发展意识增强,强村富民的能力明显提高。广大村干部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村队企业化试点,截至2006年8月,已有29家企业入驻村队;建设农民新型生活方式示范区13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110个,扶持培育农民经纪人大户1800名。2005年上半年,平罗县输出农村劳动力37233人,转移劳动力16530人。2005年,平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0.37元,同比增长5.8%。2006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71元,同比增长9.4%。
注:本文荣获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