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特点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特点

时间:2023-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长期从事武装斗争的“革命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执政党;二是党的工作中心与根本任务的变化。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是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特点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谆谆告诫全党“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当好“三个代表”,肩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就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一个暂时的低潮,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独树一帜,充满生机与活力。进入新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因此,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党的组织建设到思想建设,从制度建设到作风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整风为主要形式的思想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强调党的制度建设,以“四个服从”为主要特征的民主集中制的建党组织原则;以“三大作风”为核心的作风建设等。这些特点是与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特殊社会历史环境密不可分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具体帮助、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党的建设,党的前进与后退,党的胜利与挫折,无不与共产国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旧中国是一个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一个阶级环境中,在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在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社会阶层的比重相当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可能不带有这方面的阶级烙印。

(三)旧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是在同民族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准确把握统一战线的策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四)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是在血与火的武装斗争的艰苦环境中进行建设的。在同敌人的殊死搏斗中,中国共产党养成了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建党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长期从事武装斗争的“革命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执政党;二是党的工作中心与根本任务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是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国际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因此,党的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反腐倡廉建设作用凸显。

反腐倡廉建设是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新概念。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关乎执政地位,影响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十五大报告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廉政建设的重心设定为“反对腐败”;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地位,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

(二)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并重。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光辉典范。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同志代表全党发表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谆谆告诫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给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如何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和治理腐败现象等等。因此,在通过有效形式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继续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把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努力改革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人民监督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

(三)党的基本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的统一性。

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革命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我们党必须根据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基本的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早在党的“二大”上,党基于对中国革命特殊性的认识,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此后,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了党的基本革命纲领,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四)党的组织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性。

党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职工人数迅速增加;二是职工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三是工人阶级结构也不断优化,“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伴随着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团体的形成,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即所谓“白领阶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中所未论及到的。如何看待这些新的变化呢?我国宪法中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现时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判定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二看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三看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内来,符合目前我国阶级状况的实际,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党的先进性,相反,只能不断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性,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不断地坚持理论创新,才能无往而不胜,始终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