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迅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计算机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地理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行业,开始利用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在这个背景下,60年代末,加拿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进入70年代以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大容量的存取设备——磁盘的出现,为空间数据的录入、存储、检索和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用户屏幕和图形、图像卡的发展增强了人机对话和图形显示功能,促使GIS迅速发展。如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了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处理地理、地质、水资源等领域的空间信息。瑞典、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和趋于成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形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等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的新一代计算机逐渐推出。软件开发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广,提高了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使得GIS的应用更加深入。许多机构或组织开始投入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一些代表性的GIS基础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始涌现,并可以在工作站或微机上运行。
第三阶段为行业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行业普及应用的阶段。微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在全世界的普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开始为行业用户广为接受,GIS成为许多机构,特别是政府决策部门必备的工作系统。随着因特网,特别是万维网(Web)的发展,各软件厂商开始研究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开始出现。中国的GIS软件产业也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在GIS平台软件市场上,涌现了一批国产GIS基础软件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国内市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第四阶段为大众化服务阶段。进入21世纪初期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虚拟地球为平台,进行全球范围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技术走向成熟。地理信息产品广泛地被社会大众所使用,空间信息从行业应用领域进入公众应用领域。国际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GC)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空间信息和处理功能的共享和互操作。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包括网格计算、云计算、Web 2.0、语义网、网络服务、物联网等,不断更新人们获取和应用空间信息的模式,推动着地理信息系统朝着空间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