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析越彻底,决策越合理
决策分析是决策者走上正路的指南针。
——皮尔杰曼
决策过程就是对信息的深加工过程,这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现有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内在的联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充分为我所用。逻辑分析越彻底则决策越合理。一个成功的决策者必然是逻辑分析的高手,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找到决策的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军对垒,双方都深知“擒贼先擒王”,企图通过摧毁对方的指挥中枢来取得战争主动权。于是准确无误地找到对方的指挥所成为这场战争的制胜点,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连数天都没有什么进展,担负侦察任务的德军官兵多少有点泄气。这天,一名德军作战参谋像往常一样使用望远镜搜索法军阵地,希望能找到一点有价值的线索。突然,他兴奋地叫了一声,原来当望远镜掠过一片荒无人烟的坟地时,他看到了一只正卧在坟头懒洋洋晒太阳的波斯猫。作战参谋按捺住内心的狂喜,仍然不动声色地观察,直至波斯猫消失不见。
接下来的三四天里,作战参谋都把那片坟地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他发现一个规律:每天上午8-9点波斯猫都会准时出现在坟地上晒太阳,然后消失。据此,参谋向上级建议:集中火力轰炸坟地。德军指挥部立即集中六个炮兵营的火力向坟地发动密集攻击。随着隆隆炮火,法军的旅指挥所被摧毁,指挥所内的人员全部丧生,他们至死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暴露了自己。
原来,作战参谋对波斯猫事件进行了严密分析:1.这只猫不可能是野猫,野猫不敢在白天出现,更不会出现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2.坟地一带比较偏远,荒无人烟,这只猫不可能来自附近居民家庭,而在战时能够获准携带这么名贵宠物的绝非一般中下级军官。3.波斯猫每天按时出现定点消失,可见它的栖息地一定在坟地附近。于是他得出结论:法军指挥部就隐藏在坟地下面。
德军参谋只获得了很少的信息,但由于他善于思考,见微知著,能够抓住关键点进行周密详尽的逻辑分析,从而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做出明智的决策。这个事例说明,正确的预见和决策是建立在充分彻底的逻辑分析基础上的。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信息搜集是逻辑分析的前提,要使逻辑分析彻底可信,就必须找到足够的信息支撑。同时需要注意对信息进行有序叠加,找出因果联系,决不能本末倒置。关于决策和逻辑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里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都处心积虑想要探知对方政坛变动情况。1984年初的一天,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杜德尔发回的重大消息: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去世了。这本身就是件令人震惊的事,但更令人尤其是苏联人震惊的是,首先将这条消息公之于众的竟然不是苏联自己的媒体。
一时间各大情报机构纷纷猜测,如此重要情报,一定是杜德尔用重金收买苏联高级官员获得的。苏联情报机构开始介入调查,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找到那个泄露国家机密的叛徒,将其绳之以法。调查结果却大大出乎苏联当局的意料:杜德尔并没有得到任何苏方高级官员提供的情报,这条重要消息只是他根据苏联国内一些细微的变化逻辑推理的结果。其主要依据如下:
1.安德罗波夫已经有173天没有公开露面,近几天还不时有他身体状况不佳的消息传出。
2.当天晚间的电视节目,不加说明地将原来安排的瑞典流行音乐换成了严肃的、类似哀乐的古典音乐。
3.苏共新上任的高级官员耶戈尔·利加乔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破天荒地省略了必须转达向安德罗波夫问候的程序。
4.当他驱车通过苏联参谋部大楼和国防部大楼时发现,与平时仅有少数窗户亮着灯光的大楼不同,几百扇窗户灯火通明,而且大楼附近还增加了卫兵和巡逻队。
5.一位知道苏联高级官员活动内情的朋友,没有如期与他通电话。
熟悉苏联政局的杜德尔把种种迹象联系起来分析,发现这同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时的情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作出了大胆的令人震惊的判断:安德罗波夫已于1984年2月9日逝世。
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人们不得不佩服杜德尔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超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正是这种善于观察、认真思考,于细微处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使他一举成名。
从上面两个事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入透彻的逻辑分析才能发现背后的问题,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预见。逻辑分析越彻底,则预见越全面,决策也就越合理。
有人会认为“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及“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等,这些都是决策中较高境界的体现,常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或伟人,和我们一般人都是扯不上边的。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陷阱,任何事情的变化发展都有自身的逻辑,通过对事情系统地分析、推理以获得对这种“逻辑”的认识就是逻辑分析。逻辑分析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逻辑分析的过程是我们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伟人能够做到出神入化正是因为他们把这个过程运用得比较完美。无论是准确预测事态发展趋势,还是为自己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下的方法,你会发现神机妙算并不是伟人们的专利。
1.分析能力的提高从掌握好的方法开始
分析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一切思维都是从分析开始的。关于分析,毛泽东曾给出了一个十分经典的解释:分析就是找出矛盾的对立。用这一定义描述分析行为,实际上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方法的运用中去学习和掌握。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能把它看作是简单的毫无意义的重复,而是要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不断强化、不断提高。
2.分析要做到全面系统
分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要把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结合起来。弄清楚细节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体,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认识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同时,也不要奢望一口吃成胖子,而是要反复思考,不断分析、不断深入,达到认识局部和了解整体的有机统一。
3.分析要做到追根究底
凡事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得明白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遇事多思考,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分析要追根溯源,从事情的结构上做深入的探究。分析要纵向扩展,不但弄明白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件事,还要预测到由此将带来什么后果。分析要有深度,不但看到表象,还要探讨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利用闲暇时间多练习一下有关拼图、串字、识图、谜语等小游戏,有助于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决策秘语
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的决策才是合理的,我们要把逻辑分析作为一切决定的出发点。这样,既可以减少行为的盲目性,也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