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事活动礼仪

外事活动礼仪

时间:2023-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3 外事活动礼仪子任务1 涉外交往礼仪目的要求了解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总裁助理要求办公室秘书杨梅根据考察日程安排,为总裁一行准备一份访问期间应该注意的礼仪事项。相关知识一、国际交往礼仪通则国际交往礼仪通则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对国际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四)女士优先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尊重女性乃是“女士优先”原则的第一要义。

任务3 外事活动礼仪

子任务1 涉外交往礼仪

目的要求

(1)了解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2)掌握常见的涉外交往礼节。

(3)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各国的礼俗概况。

(4)提高涉外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与事务处理能力。

任务描述

珠峰国际化工是一家跨国公司,集团公司总裁钱礼先生得到正式邀请,准备赴德国进行工作考察,届时还将出席由德方××××公司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总裁助理要求办公室秘书杨梅根据考察日程安排,为总裁一行准备一份访问期间应该注意的礼仪事项。请问杨梅应该准备些什么?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

工作过程

(1)接到任务后,秘书杨梅首先掌握了总裁一行的行程和出国人员的详细情况,并与前期联络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了解了出访的目标,得到了考察访问时需要交往的对方人员的名单。

(2)接下来,杨梅查阅了德国及欧洲的社交礼节及民情风俗资料,特别是在会见、宴请、宾馆、购物等方面的礼仪细节。同时,她还进一步查阅了访问的行程安排,以及当地的礼俗习惯与节庆安排,详细了解了一些德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及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资料。

(3)经过充分地准备,杨梅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并准备了两份文件交给了总裁助理。一套较为简略,供总裁本人使用,其中有不少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建议;另一套则完整详细,有些内容甚至配有图片说明,供随行人员查阅备用。

工作成果

总裁在阅读资料后,觉得非常满意,并吩咐随行人员认真学习。由于准备充分,此次出国考察非常圆满顺利,双方交往十分愉快,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共识。

相关知识

一、国际交往礼仪通则

国际交往礼仪通则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对国际社会交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不卑不亢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不要畏惧自卑,也不应自大狂傲,应做到自尊自信、从容得体、不卑不亢。比如,中国人在待人接物时十分讲究含蓄和委婉,尤其反对自我张扬。但那种过分谦虚、不敢正面肯定或评价自我的做法,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常常为外国友人所不理解和不认可,甚至于会给对方留下虚伪的印象。

(1)首先是平等待人,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应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尊重与友好。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都不应亲疏有别。对大人物和普通人,也不应厚此薄彼。

(2)其次,要自尊自信,注意自身形象,修饰仪表,检点举止,让自己仪表堂堂、举止大方、气度不凡,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公务人员在处理涉外事务时,还应把维护国家形象和尊严放在首位,随时随地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二)遵时守约

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信誉重于泰山。个人不讲信誉,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组织不讲信誉,在工作中难以生存;国家不讲信誉,在国际上就会失去尊严。因此,要慎于承诺,信守承诺。是否遵守时间是一个人能否信守承诺的最直接表现。一个不懂得遵守时间的人,是难以树立起遵守承诺的个人形象的。在国际交往中,凡事要有约在先,如约而行,不宜率性而为。预约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意愿、习惯及实际情况,尊重交往对象。参加正式会议、会见或其他类型的社交活动时,一定要养成准点抵达现场的良好习惯,姗姗来迟或提前到场,都会显得不合时宜。在出席会议、拜访会谈乃至接打电话时,还应该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尊重隐私

个人隐私是出于个人尊严或其他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对外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的私人事宜或个人信息。在许多国家,人们对个人隐私问题非常重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是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尊重个人隐私,不打探、泄露、传播个人隐私,被视为一个现代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按照常规,有九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看做是“不可告人”的“绝对隐私”,比如收入支出、年龄大小、婚恋状况、健康状态、个人经历、政治主张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所忙何事及家庭住址等。在涉外交往时,除了做到莫问他人隐私之外,还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以及保护其他人的隐私。只有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了,才可谓是真正懂得了尊重隐私。

(四)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女士优先主要体现在有异性参与的社交活动中,其含义是指在一切社交场合,成年男子都有义务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去尊重女性、照顾女性、体谅女性、保护女性,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为女性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疏忽致使女性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则意味着男士的失职。唯有奉行“女士优先”原则的男士才会被视为是有教养的绅士,反之,则是莽夫粗汉。

当然,“女士优先”也有地区差别、场合差别与个人差异。“女士优先”主要通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中东欧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女士优先”原则一无所知的成年男士必将在社交应酬中四处碰壁。可是,一旦到了阿拉伯国家、南亚地区、东亚地区,尤其是在以崇尚儒家文化而著称的一些东方国家里,对“女士优先”这一原则并不讲究。即便是在讲究“女士优先”的国家,人们也并非是不区分具体场合而时时处处都讲究的。根据惯例,只有在社交场合中讲究“女士优先”才是最为得体的,在公务场合,人们普遍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性别差异并不为人们所重视。至于在休闲场合,“女士优先”则讲究亦可,不讲究亦可。而女权主义者则要求“男女绝对平等”,反而认为“女士优先”是歧视女性的一种行为表现。

贯彻“女士优先”的原则,需要兼顾以下四个方面。

1.尊重女性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男士必须对每一名成年妇女无一例外地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女性乃是“女士优先”原则的第一要义。

2.照顾女性

只要有条件的话,男士应给予女性必要的照顾。照顾女性一要注意具体时机是否适当,二要讲究两厢情愿。在任何时候,男士所给予女性的照顾都不应当强加于人。

3.体谅女性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任何一名具有良好教养的男士,都应当给予女性必要的体谅。体谅女性,在此特指男士应当善解人意,应当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女性着想,谅解女性。

4.保护女性

在必要时,男士应当挺身而出,主动保护女性,不使自己身边的女性受到伤害。

(五)求同存异

在涉外交往中,同样的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往往存在着各不相同的处理方式,常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与风俗习惯差异造成的。比如,在朝鲜、韩国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狗肉是进补与烹饪的上品。可是在西方各国,狗却被视为“人类之友”,绝对不得被人食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菊花一向被视为高洁脱俗之物,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然而在欧美许多爱花的国家里,与人打交道时却万万不得以之相赠,因为菊花在那里是公认的“妖花”,只能用于丧葬。对阿拉伯人而言,绿色因为与其所信奉的伊斯兰教有关,所以成为人见人爱的吉祥色,甚至连伊斯兰各国的国旗都普遍以绿色作为基本色,但日本人却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凶兆或不吉利的颜色。

面对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存在的千差万别的风俗习惯,应当怎样合情合理、积极妥善地进行处理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求同存异、遵守惯例。“求同”者,是指在涉外交往中要回避差异,善于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存异”者,就是要发现差别、注意差别、重视差别,对“中外有别”的观点不能一概予以否认。所谓“惯例”,是指有关国际交往的习惯性做法,不应以我为尊,另搞一套,强人所难。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守则之一,坚持求同存异,有三项具体要求:承认差异、入乡随俗、区别对待。

譬如按国际惯例,当我们身在异国他乡时,应讲究“客随主便”,做到“入乡随俗”。而当我们身在自己国家,充当东道主之时,既可以我为主,也可兼顾他方,“主随客便”,以示友善。但是,坚持什么样的做法,应以无损我们的国格、人格为前提,对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或者有悖于社会公德,甚而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的做法,绝不能无原则、无条件地盲从屈从。

(六)以右为尊

在正式的国际社会交往中,需要将人们分为左右进行排列时,依照惯例,应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以右为客,以左为主。以右为尊实际上就是一种礼宾次序,在并排站立、行走或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未婚者、身份职位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已婚者、身份职位较高者居右。

在不同场合位次也有变化: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上楼时,尊者、女性在前,下楼时则相反;迎宾引路时,主人在前,送客时,则主人在后;宴请排位,主人的右边是第一贵客,左边次之;出门上车,应让尊者先行;上车时,位低者应让尊者从右边车门上车,然后自己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下车时,位低者先下,从车后绕至右边,替尊者开门。

二、国际交往的见面礼节

国际交往常用的见面礼节主要包括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吻手礼、合十礼、抚胸礼、鞠躬礼及脱帽礼等。

(一)握手礼

握手礼,是交往双方以握手的形式互相致意,它既为中国人所接受,又普遍适用于国际交往之中,唯有一些较为保守的东方国家,才禁止异性间行握手礼。

(二)拥抱礼

拥抱礼,是交往双方互相以自己的双手揽住对方的上身,借以向对方致意。在中国,人们对此不甚习惯,而在国际社会中,它却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于拥抱礼,主要应注意下述四点。

1.具体做法

拥抱礼最常见的做法是:两人走近之后,站立,先各自抬起右臂,把右手搭在对方左肩之后,随后先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对方的左侧拥抱。

2.具体区域

一般来讲,拥抱礼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在中东欧、阿拉伯、大洋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里,拥抱礼也颇为常见,但在东亚及东南亚国家里,人们对此并不习惯。

3.具体场合

在庆典、仪式、迎送等较为隆重的场合,拥抱礼最为多见,在政务活动中尤为如此。在私人性质的社交、休闲场合,拥抱礼则可用可不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诸如谈判、检阅、授勋等场合,则大都不使用拥抱礼。

4.具体人员

在欧洲、美洲、澳洲诸国,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拥抱礼。而在亚洲、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里,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拥抱礼仅适用于同性之人,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前进行拥抱,是绝对禁止的。

(三)亲吻礼

在流行拥抱礼的国家里,亲吻礼也普遍流行,并且往往与拥抱礼同时采用。所谓亲吻礼,特指以亲吻交往对象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方式,来向对方致意的礼节。当我们有必要向他人行亲吻礼时,一般有如下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1.点到为止

在亲吻别人时,不论双方关系如何,不论双方是否是同性,都不宜表现得过于热烈、过于投入,一般以唇部象征性地接触对方一下即可。

2.部位不同

根据惯例,在行亲吻礼时,关系不同之人,亲吻对方的部位是大有差别的。长辈亲吻晚辈,应亲吻其额头;晚辈亲吻长辈,应亲吻其下颌或者面颊;同辈人或同事之间,同性应轻贴对方的面颊,异性方可亲吻对方的面颊。

3.国情差异

在西方国家,亲吻礼既适用于同性之间,也适用于异性之间,而在穆斯林国家,则仅限于同性之间,异性之间绝对不得使用。

(四)吻手礼

在欧洲与拉丁美洲,异性在社交场合见面时,往往会采用吻手礼。所谓吻手礼,实际上是亲吻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一个人亲吻另外一个人的手部,来向对方表示致意的礼节。在亚洲国家,吻手礼与亲吻礼一样,都不甚流行。关于吻手礼,必须对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了解。

1.单向性

一般的见面礼,如握手礼、拥抱礼、亲吻礼等,往往都具有双向性,有来有往,是彼此间相互施礼。但是吻手礼却较为特别,它通常是单向施礼,其施礼对象不能以相同形式向施礼者还礼。

2.对象性

吻手礼大都是男士向女士施礼,接受吻手礼的女士,往往都是已婚者,特别是在社交场合居主人身份的女性。按惯例,一般不应当向未婚女性施吻手礼。

3.限定性

在正规场合施吻手礼时,通常有以下两个特殊的限制。

(1)行礼的地点应当是在室内。

(2)吻手的部位应当是女士的手指或手背。被吻的手大都是右手。当男士吻女士的手时,必须是轻轻的,只是具有象征性的接触。

(五)合十礼

所谓合十礼,也称合掌礼,是以双手手掌十指相合的形式,来向其交往对象致意的礼节。严格地讲,合十礼是一种佛教的专用礼节。在一些深受佛教影响的亚洲国家里,合十礼十分流行。行合十礼时,有以下三点必须注意。

1.神态庄严

在向他人行合十礼时,允许施礼者面含微笑,也可同时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但是,最佳的神态却是庄严凝重。严禁行礼时嬉皮笑脸、挤眉弄眼、探头探脑、手舞足蹈或随口胡诌。

2.郑重其事

它的标准做法是:双掌十指相合于胸部正前方,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手掌上端大体与鼻尖持平,手掌在整体上向外侧倾斜,双腿直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之时,身体一般应当立正不动。不过,只要不是疾步狂奔,在缓步行进时,都可施行此礼。

3.敬意有别

根据传统做法,在向别人行合十礼时,自己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则越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然而一般情况下,在正式场合向别人行合十礼时,原则上不应使之高过自己的额头,唯有礼佛之时,才将合十的双手举得较高。

(六)抚胸礼

在一些亚洲国家及欧美国家里,人们在与别人相逢之时,往往会抚胸为礼。在一些较为隆重的场合,例如升国旗、奏国歌时,也时有所见。所谓抚胸礼,又称按胸礼,它一般是指以手部抚按于胸前的方式,来向他人致意。抚胸礼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含义,在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普遍流行。而当初它所表示的往往是誓言或宣誓之意。行抚胸礼时,通常应注意以下两点。

1.方法适当

行抚胸礼时,其方式必须正规:上身微躬,眼睛注视着交往对象或目视正前方,头部端正或微微抬起,以右手掌心向内、指尖朝向左上方,然后将其抚在本人的左胸之上。切记在行此礼时,不仅态度应当庄重,而且绝不允许以左手行礼,抚按右胸。

2.兼施他礼

正如亲吻礼与拥抱礼往往连在一起一样,抚胸礼通常也会与一些其他的见面礼同时使用,最为常见的,就是抚胸礼与握手礼同时使用。在一些国家,人们往往习惯于先行抚胸礼,然后再与交往对象行握手礼。

(七)脱帽礼

在国际交往的正式场合,人们往往会向交往对象行脱帽礼。所谓脱帽礼,是以摘下施礼者所戴帽子的方式,来向交往对象致意。行脱帽礼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方法有异

行脱帽礼时,戴制服帽者,通常应双手摘下帽子,然后以右手执之,端在身前。戴便帽者,则既可完全摘下帽子,又可以右手微掀帽檐代替。不过越是正规场合,越要求完全彻底地摘下帽子。军人在执行任务时,原则上只敬礼,不脱帽。

2.男女有别

本着“女士优先”的原则,一般准许女士在社交场合内不必摘下帽子,而男士则不享有此项特殊待遇。

3.用途广泛

一般而言,脱帽礼除适用于见面时之外,还适合于其他场合。比如路遇熟人,进入他人居所或办公室,步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时等,都可以施脱帽礼。

三、宗教礼仪

当今世界,信仰宗教的人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遍布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众多的宗教团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一)基督教礼仪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起源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于1054年分成罗马公教和东正教。16世纪,在罗马公教会内再次分出不承认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各派。罗马公教也称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在我国学术界称为新教。基督教遍布全世界,信徒有10亿人之多,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第一大宗教。基督教教义的主要依据是基督教经典《圣经》。

1.称谓

在基督教内部,信徒之间可称“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是与教会神职人员相对而言。新教的教徒,可称“兄弟姐妹”或“同道”。在我国,平信徒之间习惯称“教友”,在非专业基督徒中,有一些热心为教会义务工作的人,被称为“义工”。义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宗教活动。对宗教人员,因其教派不同称谓不尽相同,可按其教职称之,如某主教、某牧师、某神父等,以示尊敬。基督教会活动场所通常称为教堂。

2.主要节日

由于使用历书不同,基督教三大教派的节日也不完全一样。从节日内容来说,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圣灵降临节、圣母领报节等。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它最隆重的圣诞节已从一个纯宗教节日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因为《圣经》中说耶稣是夜间诞生的,因此圣诞节前夕称为平安夜,家家都要摆上圣诞树,树上悬灯结彩,绚丽缤纷,树上还挂有各种圣诞礼物,大家手挽手围着圣诞树载歌载舞,分享圣诞蛋糕,孩子们还期待着送礼物的圣诞老人。

3.宗教仪式

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弥撒或礼拜。弥撒,源自于拉丁文Missa,是天主教对所进行的宗教仪式的称谓。在教徒做弥撒时,要进行公共祈祷仪式。祈祷是基督教徒经常要进行的活动,包括口祷和默祷两种,可以个人独自在家进行,也可以利用聚会时,由牧师或神父主持。祈祷者应始终保持必要的仪态,维系一种“祭神如神在”的虔诚。礼毕,须呼“阿门”,意为“真诚”,表示“唯愿如此,允获所求”。而新教所进行的礼拜,一般是每周一次。根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基督在星期日复活,因而在这一天进行的礼拜称为“生日礼拜”。少数教派的礼拜定在第七日(星期六),称为“安息日礼拜”。礼拜的程序有唱诗、读经、祈祷、讲道和祝福等。在礼拜时,教堂内常置有奉献箱或传递收捐袋,信徒可随意投钱,作为对上帝的奉献。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宗教仪式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七件圣事,分别是洗礼、坚信礼、忏悔、圣体(新教称圣餐)、婚配、神品、终缚。

(二)伊斯兰教礼仪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伊斯兰教也是一种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宗教,信徒约有10亿人。由于伊斯兰教的信众皆称穆斯林,所以伊斯兰教民族和国家也可称穆斯林民族和国家。伊斯兰教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1.称谓

“伊斯兰”的阿拉伯文原意是“顺从”、“顺服”,即要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所以信徒称“穆斯林”,其阿拉伯文原意就是“顺从者”,意即顺从安拉的人。信徒之间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分职位高低,都互称兄弟。穆斯林见面,都要互致祝安词“真主的安宁在你身上”,还使用很多赞词。伊斯兰教的教职有伊玛目、海摊布、穆安津,合称“掌教”,在我国则称“阿訇”,它是对伊斯兰教学者、宗教家和老师的尊称,年长者称“阿訇老人家”。其从事礼拜的地方称清真寺,对主持清真寺教务或教学的妇女,称“师娘”,对在清真寺里求学的学生则称“满拉”或“海里发”。

2.基本功修制度

伊斯兰教不像其他宗教那样需要学习、反省和做巨大的牺牲,它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宗教,任何人只要念诵清真言和“遵守五功”就可以成为穆斯林。“五功”就是伊斯兰教规定的必须履行的基本功修,中国穆斯林称为“天命五功”。五功分别是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主要节日

伊斯兰教的节日很多,如阿木拉日、登宵节、拜拉特夜、盖德尔夜等,但主要的三大节日是开斋节、宰牲节、圣纪日。

(三)佛教礼仪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部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经典为《大藏经》,分为经、律、论三部分,总称“三藏”。佛教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全世界约有3亿佛教徒,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

1.称谓

佛教信徒,有出家与不出家之分。男性出家称为僧或和尚,女性出家称为尼。出家僧尼,凡担任职事的,都有职称。寺院内的最高领导为住持,俗称“方丈”。住持之下,是两序职事。西序职事是序职,东序职事为列职。一般将僧尼通称“师父”,或者泛称僧众为“法师”,称尼众为“师太”。如已经介绍清楚了僧尼的身份,最好的称呼就是在他们的职事身份后加一个“师”字,如当家师、维那师、僧值师、知客师等。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或者尊称其为“檀越”、“施主”等。

在寺院里不宜直接询问僧尼的俗家姓名,因为僧尼出家时,都由其师父赠予法名,受戒时,又由受戒师赠予戒名,而他们也一律改姓“释”,而不使用原来的俗姓。

2.佛教仪式

佛教的宗教活动称佛事,又称法事,它有一整套的固定仪式。僧尼修行的主要项目有受戒、顶礼、功课等,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诞法会、水陆法会等。

受戒,有10种根本戒及由此扩充来的比丘250戒和比丘尼348戒。过去比丘和比丘尼受戒时,要在头上烫12个香疤,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根据广大教徒的意见规定,受戒时不必燃香疤。

顶礼即为向佛、菩萨或上座行礼。行礼时,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头触佛足,恭敬至诚,此即“五体投地”。

功课,在庙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念诵佛经,又名早晚功课。

佛诞法会,即佛诞节当天举行的法会。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佛教传说“佛生时龙喷香两浴佛身”,因此佛诞节又叫浴佛节。节日当天,要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身,举行拜佛、施舍、泼水等庆祝活动。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最大的佛事活动,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水陆法会可分内外两坛,内坛为主,悬挂毗卢、释迦等像,设有香灯、花草等供品并遍施饮食以救度水陆鬼魂。举行时,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部法事一般为7昼夜。

实训练习

一、案例分析

一位纽约商人在某国际饭店预订了房间,等他星期五入住时,发现饭店把他的客房安排在二楼靠近楼梯的地方,他对酒店的这种安排十分满意,日后就成了该店的常客。

问题讨论:

饭店为什么把他的客房安排在二楼呢?

二、实践训练

结合实际,对比中国与欧美国家在交际礼仪方面的倾向性差异,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子任务2 礼宾接待礼仪

目的要求

(1)了解礼宾接待的工作性质、活动类型与礼节规范。

(2)掌握礼宾接待的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

(3)提高礼宾接待的工作能力。

任务描述

2012年,德国戴姆勒公司准备寻求与中国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计划在中国提供中型和重型载重车产品和技术。经过反复磋商,双方已经就相关合作事宜达成初步协议,预计将于年底举行高层会谈并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假如会谈活动及签约仪式确定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并且还将举行盛大的招待宴会,而整个活动则是委托×××公关公司具体负责策划执行。该公关公司的市场部张经理,奉命编制本次活动的现场活动执行方案。如果你是张经理,你应该如何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

工作过程

(1)接到任务后,张经理首先与负责本次活动的中方经办人员取得联系,详细咨询了解本次活动的整体要求,获取了本次活动的有关资料,掌握了会谈及签约仪式的人员安排、活动流程等具体信息。

(2)张经理与长城酒店销售部取得联系,仔细考察了酒店现场,并对整个活动的接待工作细节进行了交流,对会场布置、礼仪服务、流程安排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落实。

(3)通过充分的沟通与考察,张经理最后拟订出了本次活动的执行方案。在方案中,他建议中方公司安排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在宴会方面适当考虑客人的口味习惯,对中外双方出席活动的人员确定、场地落实、路线安排、现场布置、流程制定作了明确规划和具体描述,对迎宾礼节、座次安排、引领人员、外文标牌、旗帜悬挂、宴会方式、背景音乐等礼仪细节提出了具体建议,确保整个活动在正规有序、隆重喜庆的氛围中顺利开展,为了便于德方人员阅读,张经理还特意将方案翻译成了德语。

工作成果

张经理把方案提交到公司负责人面前,因其内容翔实、组织有序、安排妥当、切实可行,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赞赏和肯定。

相关知识

无论是国家外交活动或民间事务往来,礼宾接待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礼宾接待应根据国家的对外政策要求,组织安排礼宾仪式和交际活动。礼宾接待工作大致可分为迎送、会见和会谈、宴请(酒会、茶会、冷餐会)、签约仪式、文娱活动、参观游览、开幕式、授勋、献花圈、庆典、吊唁等内容。下面将几种主要礼宾活动的具体要求、内容和操作要领作一简要介绍。

一、礼宾迎送

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社交礼节。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要视其身份、访问的性质和目的、国际惯例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级别的领导人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礼宾迎接是外宾进入国门后的第一项正式活动,是对外交往的重要礼仪活动,各国对此都十分重视。

(一)礼宾迎接的注意事项

组织安排领导参加迎接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定迎接的规格

对来宾的迎接规格,各国做法不尽一致。确定迎接规格的因素很多,一般主要依据来访者的身份和来访的性质(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然后进行综合平衡。通常外宾抵达时,由职务相当或略低于对方的领导人出面迎接,再安排我方相同级别的领导人主持会见和宴请。总之主人身份要与客人相差不大,以与客人对口、对等为原则。如相应级别的领导人不能出面,应向客人做出解释。参与迎接的人员不宜太多。

有时还可根据两国关系和政治需要,给予破格接待,安排较大的迎接场面,由身份比来宾高的领导亲自去机场迎接。当然,为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除非特殊需要,一般都按常规办理。

2.准确掌握外宾抵达的时间、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等信息

接待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宾的抵达时间,及早通知全体迎接人员和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要事先掌握飞机停机位置(出口的门号)、列车停靠的月台和车厢号码,以免临时来回奔跑或接空。为了不使迎接领导长时间等候,最好还要掌握来宾准时到达的时间。

3.献花仪式

如要安排献花活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1)须用鲜花,并保持花朵整洁、鲜艳。要根据来访国的花语及习惯选购鲜花,一般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颜色的花。

(2)通常由女青年或少年儿童在主人和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3)要注意花的安全和禁忌爱好(重大外事活动可请公安部门进行安检),购花后做到花不离人。

(4)指定专人负责执行此项活动,可事先安排献花人员进行练习。

4.礼宾介绍

礼宾介绍时,通常要先将前来欢迎的中方主人介绍给来宾。由于客人初次到访,一般较为拘谨,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客人下机(车、船)后,迎接领导要主动迎上前去表示欢迎,由礼宾官或迎接人员首先将中方前来欢迎的主要领导(职务及全称)介绍给来宾,至于其他领导则可简明扼要地介绍。主要翻译必须时刻紧随中方主要领导和主宾。但同时翻译、警卫、工作人员要注意站位,不要抢镜头或遮挡镜头。礼宾官或迎接人员在介绍其他中方领导时要始终照顾好主宾,不要因忙于介绍别人而冷落了主宾(有时可配备两名以上的翻译人员)。

5.接待注意事项

(1)迎送人员职位较高时,应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休息室。

(2)如客人首次来访,双方又互不认识,则应事先联系好或做好特定的标志牌,方便对方辨认;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运输要有专人负责;团长和要客的行李要先取,并及时派人提前送达住处,以方便客人更衣。

(3)提前联系办理出入境手续、办理边防海关等部门的免检免验礼遇。

(4)客人抵达后,应留点时间让客人稍事休息、更衣,然后再安排活动。

(5)不能将外宾安排到非涉外宾馆下榻,注意安全保卫工作。

(6)对参观、游览、会见等活动场所要事先检验,做到心中有数。

(7)准备中外文日程,如有变动,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6.迎送乘车安排和注意事项

(1)如安排主人陪车,则应请客人从车的右侧门上车,中方主人从车的左侧门上车。如果客人上车后先坐到了主人的座位上,一般不必请客人挪动座位。

(2)国宾车队和大型代表团的车队应事先编号。国宾车队的主车要挂两国国旗,车队的编号可以是00、0、1、01、壹、2、贰、02、3、4、5、6、7、8、9等。

(3)多国使节代表团同团时,可以轮流乘坐一号车(轮流当团长);或者一个代表团中有两个地区的外方领导在访问不同地区时,可轮流乘坐一号车,轮流当团长。

7.陪同引领

通常迎接人员应陪同来宾一同前往下榻住宿处。若来宾系一般身份,主人可主动帮助客人提取行李,但不要要求帮助男宾拿公文包或帮助女宾拿手提包。到达后,也不要马上安排其他活动,要给外宾留下充足的洗澡、更衣与休息的时间。若无活动安排,迎接人员可暂时离去,但应告诉外宾下一步的活动计划,并征得其同意。

(二)送别外宾的礼仪要求

送别外宾时也应考虑周全,大体上要依照迎接的规格来确定送别的规格。主要迎候人应参加送别活动。送行人员可前往外宾住宿处陪同外宾一同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也可直接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恭候外宾,必要时可在贵宾室与外宾稍叙友谊,或者举行专门的欢送仪式。在外宾临上飞机(轮船、火车)之前,送行人员应按一定顺序同外宾一一握手话别。飞机起飞或轮船、火车开动之后,送行人员应向外宾挥手致意,直至飞机(轮船、火车)在视野里消失,送行人员方可离去。不去机场、码头或车站送行,或者客人抵达后才匆忙赶到,对外宾都是失礼的;外宾一登上飞机、轮船或火车,送行人员就即刻离去,也是不恰当的。尽管这些都是只是几分钟的小事情,却很可能因小失大。

二、会见与会谈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为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者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者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我国不作上述区分,一律统称为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为回拜。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指洽谈公务,或者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一般来说会谈的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在国际交往中,会见与会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往方式,它既有礼仪性,又有实质性,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人中进行。

1.会见与会谈的种类

会见与会谈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礼节性拜会(courtesy call);

(2)回拜(return call);

(3)正式会谈(offical meeting;official talk);

(4)接见(receive);

(5)召见(summon);

(6)访谈(interview);

(7)辞行拜会(farewell call)。

就其内容来说,会见有礼节性、政治性和事务性之别,或者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主要涉及具体事务交涉、业务商谈等。

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的到任和离任)一般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也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都是身份低者拜见身份高者,来访者拜见东道主。如果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

2.会见的准备

(1)商定出席会见或会谈的时间、地点和人员,并将具体安排、注意事项通知双方。中方主人及参加会见的中方人员应提前抵达会见地点。

(2)会议室布置:准备足够的座位,视情况需要布置话筒(扩音器)、鲜花盆景、标语、座位卡、茶水、饮料、点心等;签约仪式还要准备台式国旗或挂式国旗、文房四宝和签字笔具等;座位的安排方面,我国习惯在会客室安排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则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员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位(如图8-1所示)。

img31

图8-1 涉外会议室布置图一

双边会谈通常采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居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如图8-2所示)。

img32

图8-2 涉外会议室布置图二

小范围内的会谈,也可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如图8-3所示)。

(3)供领导参考用的会见和会谈的提纲及背景材料。

(4)通知新闻记者。

(5)迎候和引座。

img33

图8-3 涉外会议室布置图三

(6)安排好会见的礼仪程序,还可根据需要在会见中安排双方进行简短的致辞或赠礼等活动。

(7)合影安排,应事先排好合影图,人数较多时还应准备梯步。合影图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即能否都摄入镜头。一般来说,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如图8-4所示)。

img34

图8-4 合影位置排列

会见结束时,主人应将客人送到车前或门口握别,然后目送客人离去。

三、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一般来说,礼宾次序体现出东道主对各国宾客所给予的礼遇,在一些国际性的集会上则表示各国主权平等的地位。礼宾次序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与交涉,甚至影响国家关系。因此在组织涉外活动中,对礼宾次序应给予高度重视。

尽管国际上对礼宾次序已有一些惯例的排列,但各国也有各国的具体做法。有些排列顺序和做法已由国际法或国内的法规所肯定,如外交代表位次的排列,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就有专门的规定。很多国家对本国各级官员的排列常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如法国于1907年7月16日公布的“关于位次排列的命令”,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地方的官方机构、团体和个人参加公共活动的排列顺序。现仅就对外工作中礼宾次序的几种排列方法作一简介。

(一)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

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是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如按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总理(首相)、副总理(副首相)、部长、副部长等顺序排列。各国提供的正式名单或正式通知是确定职务的依据。由于各国的国家体制不同,部门之间的职务高低不尽一致,应根据各国的规定,按相当的级别和官衔进行安排。在多边活动中,有时按其他方法排列。但无论按何种方法排列,都要考虑身份与职务高低的问题。

(二)按字母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少数情况也有按其他语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这种排列方法多见于国际会议、国际体育比赛中。在国际会议上,公布与会者名单、悬挂与会国国旗、座位安排等均按各国国名的英文拼写字母的顺序排列。在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各专门机构的会议座次和悬挂会员国国旗等均按此法,联合国大会的席次也按英文字母排列。但为了避免一些国家总是占据前排席位,每年都要抽签一次,以此来决定本年度大会席位以哪一具体字母打头,以便让各国都有机会排在前列。

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体育代表队名称的排列、开幕式出场的顺序一般也按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东道国一般排在最后)。代表团观礼或召开理事会、委员会等,则按出席代表团的团长身份高低排列。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如有的国家不管以上种种惯例,把关系密切的国家排列在最前列。所以礼宾次序的排列常常不能按一种排列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交叉,并考虑其他因素。如在某一多边国际活动中,对与会代表团礼宾次序的排列,首先是按正式代表团的规格,即代表团团长的身份高低来确定,这是最基本的。在同级代表团中则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日期的先后来确定,对同级和同时收到通知的代表团则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在安排礼宾次序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国家之间的关系、地区所在地、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对于活动的贡献大小,以及参加活动人的威望、资历等。例如常把同一国家集团、同一地区、同一宗教信仰或关系特殊的国家的代表团排在前面或排在一起。对同一级别的人员,常把威望高、资历深、年龄大者排在前面,有时还考虑业务性质、相互关系、语言交流等因素。如在观礼、观看演出、比赛,特别是在大型宴请时,在考虑身份、职务的前提下,就常常将业务性质对口、语言相通、宗教信仰一致、风俗习惯相近的安排在一起。

总之,在具体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反复考虑研究,设想多种方案,以避免因礼宾次序方面的问题引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四、国旗国歌

(一)国旗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一定形式和格式的旗帜。国旗能唤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国际交往中通常以悬挂国旗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或对他国的尊重。但在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不少国家对悬挂外国国旗都有专门的规定,并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国际惯例。

1.悬挂国旗的场合

按照国际关系准则,一国元首、政府首脑到他国领土访问,其住所及主要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或元首旗),这是一种外交特权。

作为一种礼遇,东道国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时,可在隆重场合,如在贵宾下榻的宾馆、乘坐的汽车上悬挂双方的国旗。国际上公认,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接受国境内有权在其办公处和官邸及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

有些国际性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国际性活动,也往往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

2.悬挂国旗的方法

在建筑物上或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如遇特殊情况,需悬旗志哀时,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下降至离地面约杆长的1/3处。日落降旗时,也应先将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按照国际惯例,在悬挂双方国旗时,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排,以旗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汽车上挂国旗时,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所谓主客之分,以举办活动的主人为依据,而不是以举行活动的所在国为依据。

国旗的几种悬挂方法具体如下。

1)两面国旗并挂

两面国旗并挂的方法如图8-5所示。

img35

图8-5 两面国旗并挂

2)三面以上国旗并挂

多面国旗并挂,主方在最后,如属国际会议,无主客之分,则按规定的礼宾顺序排列。

三面以上国旗并挂的方法如图8-6所示。

img36

图8-6 三面以上国旗并挂

3)并列悬挂

国旗并列悬挂的方法如图8-7所示。

img37

图8-7 并列悬挂

4)交叉悬挂

国旗交叉悬挂的方法如图8-8所示。

5)交叉挂

国旗交叉挂的方法如图8-9所示。

img38

图8-8 交叉悬挂

img39

图8-9 交叉挂

6)竖挂(客方为反面,主方为正面,悬空)

国旗竖挂的方法一如图8-10所示。

7)竖挂(双方均为正面)

国旗竖挂的方法二如图8-11所示。

图8-10 竖挂的方法一

img41

图8-11 竖挂的方法二

国旗不能倒挂,一些国家的国旗由于文字和图案的原因,也不能竖挂和反挂。有些国家甚至明文规定,凡竖挂则需另行制作国旗,将图案转正。正式场合悬挂国旗要把正面面对观众,即以旗套的右边为准。如把两面国旗挂在墙上,应避免采用交叉挂法或竖挂法。

各国国旗的式样、图案、颜色、尺寸、比例都是按照本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制作的。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旗比例不同,两面旗帜悬挂在一起时,一大一小会显得很不协调。因此,在并列悬挂比例不同的国旗时,应注意事先将其中一面适当放大或缩小,以使在视觉上对称、相当。

(二)国歌

如同国旗一样,国歌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它一般只在正规迎送场合和庆典仪式上演奏。外国领导人来访,在欢迎仪式上,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这时乐队以管乐为主,服装要整齐划一。通常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先行演奏外国国歌。有些国家规定,在正式场合演奏国歌,本国公民都应跟着旋律轻声应和,有的还要求行举手礼,军人则要行军礼。我国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只要求在演奏国歌的时候,在场的人要起立,姿态端庄,表情严肃,任何人不可嬉笑、喧哗,不应在场内随意走动。

在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时,现场观众一定要起立。尤其在演奏别国国歌时,观众更应肃然起立,以表示对该国的尊重。在许多国家都有规定,除了进行现场直播的电视台摄像记者,其余记者在演奏国歌时,都应该像所有人一样立正,而不应有任何特殊。

国歌的曲调和配器都有许多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不能以戏谑的方式在娱乐场所(酒吧或歌舞厅)演奏或演唱国歌。

五、涉外交往中的忌讳

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国际公众、礼貌待人,应该了解国外人们的种种忌讳,避免误会与不愉快的事发生。

(一)数字的忌讳

西方人认为十三是不吉利的数字,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十三日,有些人也会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恰逢十三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要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楼层号、宴会桌次等编号和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十三这个数字。其原因是源于基督教传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为了贪图三十个银币,出卖了耶稣,结果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最后的晚餐上的第十三个人就是犹大,这天又是星期五。于是人们将十三日又逢星期五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还会因此而闭门不出,唯恐发生不吉利的事情。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礼品包装要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交叉状。

“四”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这些国家的医院里甚至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我国也是如此,如遇到“四”,且非说不可时,忌讳的人往往说“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另外,在日语中“九”的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二)食品的忌讳

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吃猪肉和无鳞鱼,日本人不吃羊肉,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爱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也门、苏丹等国的人,除忌食猪肉外,还不吃海味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脏除外),在阿拉伯国家做客不能要酒喝。

(三)颜色的忌讳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忌用绿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也将黄色视为残废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但委内瑞拉却用黄色作为医务标志;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比利时人也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土耳其人则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好用素色。

(四)花卉的忌讳

花卉通常用于赠送。送花时应考虑到花的寓意、颜色及数目。最好送外宾所在国的国花及相应的辅花。花束的大小应视场面大小及宾主之间的关系而定,花枝的数量以单数为宜,但忌13枝。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着祭奠;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在国际交际场合,忌将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献给客人,这些已成为惯例。在欧美,我们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女主人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这样做则违反了礼仪。

(五)其他忌讳

在使用筷子进食的国家里,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在米饭中,在日本不能穿白色鞋子进房间,这些均被认为是不吉利之举。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顶,尤其在泰国,认为人的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侮辱。住宅门口上也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内衣裤,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用脚示意东西给人看,或者把脚伸到别人跟前,更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这些都是失礼的行为。在欧洲国家,新人在婚礼前是不试穿结婚用的礼服的,因为害怕幸福婚姻被破坏。还有些西方人将打破镜子视作运气变坏的预兆。另外西方人不会随便用手折断柳枝,他们认为这是要承受失恋痛苦的。在匈牙利,打破玻璃器皿,就会被看成是厄运的预兆。中东人不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英美两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节哀是知礼,而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不大哭,便是有违礼仪。

实训练习

一、案例分析

A公司公关部负责接待一个来自泰国的代表团。代表团飞机抵达时,却发现并没有人前来迎接。原来该公司公关部由于进行人事调整,工作忙乱,新上任的部长没仔细核对飞机到达时间,所以派去机场迎接泰国客人的人还没出发,客人却已经到达。后来经过会谈和考察,中泰双方将于第三天签署一份合作协议。签约当天,A公司做好一切准备,全体代表提前到达签约酒店,迎候泰方代表的到来,也想改变一下对方不好的印象。但是,半小时后,泰方代表仍未出现。有关人员打电话过去询问,泰方代表委婉地表达了他们对中方的不满,合作随之取消。

问题讨论:

(1)请问泰方代表为什么不准时出现在签约仪式的现场?

(2)假如你是这家公司的公关部部长,你会怎么做?

二、实践训练

某合资企业需要安排人员到机场去迎接一名来自法国的高级工程师,请问接待工作如何安排,需要注意哪些礼仪细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