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无产阶级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一)要树立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一个英雄名叫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力量无穷,所向无敌。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因为安泰对他的生身母亲——大地,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每当他和敌人搏斗遇到困难时,就往母亲身上一靠,于是就获得了新的力量。但是安泰的致命弱点就是一旦离开大地母亲,就要失去生存能力。后来,安泰被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举在空中击毙。因为安泰是个离开大地母亲就失去力量的巨人。斯大林曾用这个故事作比喻,安泰和他的大地母亲的关系,好像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任何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因此,离开了群众,他就一事无成,就会失败。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是《国际歌》中我们十分熟悉的歌词。它表达了一个极其深刻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劳动人民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制造了镰刀、斧头、拖拉机等各种生产工具,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而且为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生活资料,成为衣食父母。南宋元初有一位影响很大的纺织革命家叫黄道婆,她出生于松江府乌泥泾镇(现上海市)贫苦农民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首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歌谣就是歌颂黄道婆对我国棉织业的巨大贡献,歌颂她热心传播棉纺织技术的高尚精神。由于黄道婆对棉纺技术作出的巨大贡献,她死后大家把她公葬了,并且还在镇上替她修建了祠堂,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纺织工人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人民为纪念她,在1957年4月间,重新修整了她的墓地,并且树立了新的墓碑,碑上刻着她的光辉业绩。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的印刷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对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作用”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毕昇生活在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他是一名普通的布衣工匠。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伟大的革命。
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那些千年传诵的诗篇,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那些笔能传神的画卷,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不可否认是他们的心血、卓越的才能、辛勤的劳动的成果,但归根结底是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的营养。《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都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整理加工而成的。唐代诗人李白在晚年写过许多反映他与人民群众友情的好诗,这跟他接近劳动人民有密切关系。五律《宿五松山荀媪家》一诗,这样写道: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首诗,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写成的,一天,李白行经安徽铜陵五松山下,天色将晚,在又饥又渴的情况下,一个生活十分贫寒姓荀的老媪招待了他。老媪把家里仅有的菰米做成饭,请李白吃。李白十分感动。不禁想起了韩信贫困时遇到“漂母”的故事。为了答谢老媪,他就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很快写出了这首诗。后来,李白游安徽经桃花潭,村人汪伦常用美酒来招待他,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李白又写了《赠汪伦》一诗以谢汪伦。诗人写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诗,在李白的诗集中也有不少,它清楚地表明,李白的晚年能从人民的生活中,特别是从人民对他的深厚友情中,直接汲取新的创作源泉,因而,写出的诗生动清新,十分感人。
氾胜之,是汉朝的农学家,他很注意向群众学习。传说有位种大葫芦的老农向他传授经验,老农说:“要种出特别粗大的葫芦,首先要挖一个直径和深度各三尺的大圆坑,坑里上足粪;把粪和土搅匀,再上足水,种上种子。等葫芦蔓长到两尺多长时,用布把他们扎在一起,外封泥土,过八天后,摘去细的,留下粗的蔓。当结出葫芦后,前三个小的全部掐掉,因为这时根茎叶没有长好,第三个以后的留下,由于根茎叶全长壮了,供给的养料也充足了,这些葫芦便都长得又肥又大。”氾胜之不仅注意向群众请教,还注意把学到的生产经验全记下来,久而久之,终于汇成了一部著名的农书——《氾胜之书》。这部书虽然失传了,但其中的部分内容由于其他书的引用,而被保存下来,对农业生产经验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二)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坎上,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和柴米油盐等具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第一个问题就是关心群众生活。他批评了汀州市政府那种“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其他事情呢,不讲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他表扬了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他举例说:“长冈乡有一个受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乡政府从二百多里的公略县办了米来救济群众。”“这样的乡政府,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他们和汀州市的官僚主义的领导办法,是绝对不同的。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今天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讲话,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时代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未变。
“四面山风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倾听人民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永远是每个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立场,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在我国历史上,凡是为老百姓做过一些好事的官吏,都为人们所称颂。比如李冰父子治水,修都江堰工程;西门豹治邺,为民除害;包拯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为老百姓代代相传。郑板桥有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范仲淹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屈原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些都体现出他们体察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共产党人与封建士大夫有着本质的不同,理应比他们做得更好。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深情。
(三)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把走群众路线看成是每个领导干部的“起码知识”。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忘。”
荀子讲过一则寓言:“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这则寓言含义是深刻的,有些人不依靠群众,耍个人英雄主义。这种人就算一时风头十足,迟早是要摔跤的,因依靠个人,根茎很脆弱,好像芦苇一样,时时会被大风吹断。而有些人看起来似乎能力不大,却依靠群众,这种人做起工作总是做得很出色,这是因为他们的根基很雄厚,好像生长在高山上的射干。怪不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是一个天才,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海边拾贝壳的小孩。《伊索寓言》中有则“屋顶上的山羊”教益颇深。故事说:山羊站在屋顶上吃稻草。一只四处觅食的狼从下面经过,想找顿饭吃。山羊不无得意地对狼说“你今天早晨好像情绪不太好,你是不是在找鼻涕虫或毛毛虫,然后用你那难看的大牙把它吃掉啊?也许你可以赶跑牛奶碗旁边的母猫弄点吃的吧?”狼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山羊,鄙夷地说:“吃你的稻草吧!你站在屋顶上胆子大,说话嘴硬。但只要你敢下来,让我们站在同一平台上,你很快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不要忘了,使你高大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屋顶!”这则寓意深长的故事让人沉吟良久,感到脊背发凉,有一种被人当头棒喝,幡然醒悟的感觉。人生在世,由于各种机缘,总会幸运地遇到一些“屋顶”。初到上边的时候,还多少有些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恐“高处不胜寒”。时间长了,可能就有些适应、有些麻木、有些习以为常,甚至假象重复多次成为常态,假话说过千遍成为“真理”,最后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了。因为人性的弱点原本如此:被叫做“父母官”,总比被喊做“傻瓜”舒服;被捧为“重要指示”,当然比被认为“屁话”好受。世上的“屋顶”五花八门,什么权力、地位啊,金钱、虚名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使人飘飘然起来,闹不清自己是谁,是什么使自己变得“高大”。高高的屋顶仿佛云里雾里,容易叫人摆不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错误地认为自己处处高人一头,时时胜人一码。看到别人不这样认为,还很不习惯,还很气愤呢。可问题在于,当“房顶上的山羊”顾盼自雄,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时候,而给狼“仰视”的,除了黑洞洞的鼻孔和虚妄的自负以外,还有什么呢!山羊滑稽地认为自己是可以嘲笑“狼群”的“虎豹”,而地球人都知道,说到底,它不过是“屋顶上的山羊”而已。
另有一则寓言也说的是这码事:老农在屋后种了一架丝瓜,一坑南瓜。丝瓜虽说和南瓜是近邻,却从未和他说过一句话。一日,丝瓜趁着晚风晃悠了一回,正觉得无聊,一眼看见南瓜,青不青,黄不黄,疙疙瘩瘩,腆着肚子伏在墙边,那样子实在可笑。心想:“没奈何!且与他说几句闲话,解个闷儿。”他一连叫了三五声,才把南瓜叫应了,说道:“几日不见,老兄越发的发福了!只是你这一表人才,贴着地、沾着泥,不委屈了你么?”南瓜答道:“此话从何说起?贴着地,沾着泥,不是实在得多么?”丝瓜是多心的,听了这话,不觉脸色一变,说道:“你是说我挂在空中不实在么?我是抬举你,才与你说几句闲话。谁知你这般的不知高低,不识抬举。”南瓜道:“你么,抬我不动,举我不起,‘抬举’二字,我只好心领了。说不识高低,这个倒是要求教了。”丝瓜嗤的一声笑,说道:“你听不出我的话音从哪里传来,也该把头抬起点,睁开眼睛看我在什么位置上。”南瓜止不住大笑道:“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失敬,失敬!不过在我看来,高的只是你的那个架子哩!”毛泽东同志曾经批判那些严重脱离群众的同志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是的,如果脱离群众,离开那个架子,离开了那个屋顶,你就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不是了。
(四)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古巴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能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古巴共产党具有几个特点:一是连续执政的时间比较长。它的前身是1961年由“7·26运动”、人民社会党和“3·13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而成的“古巴革命统一组织”,1965年10月改称现名。自那时起,古巴共产党始终处于执政地位,连续执政已经40多年。二是目前唯一的由第一代领导打天下、坐天下的共产党。卡斯特罗自1953年7月26日率领一批青年发动武装起义以来,一直处于古巴革命领导者的地位。自第一次当选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以来,卡斯特罗连选连任至今。卡斯特罗曾意味深长并豪迈地说,革命者永不退休!三是唯一一个在资本主义鼻尖下执政的共产党。从地图上看,古巴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鳄鱼,静卧在墨西哥湾出入加勒比海的咽喉处,横亘在美国与南美大陆之间,离美国最近只有90海里。人们戏言:“古巴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美国流行这样的看法:古巴如同树上的水果,熟透后自然会落到美国的院子里,这便是所谓的“熟果”理论。从美国建国起,历届美国政府都力图驯服并兼并古巴;从艾森豪威尔起,历任美国总统都试图颠覆古巴革命政权。但事与愿违,美国总统换了11个,而卡斯特罗依然带领古巴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西半球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冷战结束前,不论是在前苏联东欧,还是在社会主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连成一片,唯独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彻底瓦解,古巴进入了“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成为美洲大陆资本主义汪洋中的一条社会主义小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古巴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员质量和干部队伍建设,发动群众参与政务。严把入党关,坚持干部年轻化,发动群众参与干部工作。在选拔和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规定要征求群众意见,群众不认可的人不能任用。坚持从严治党,关注民生,反对腐败。古巴共产党中央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到基层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每年至少6次到地方视察,其中4次必须深入到基层,并在党报上公开发表视察报告。领导干部到基层时不许清道扰民。重大政策出台前要深入基层征求群众意见。为充分了解民意,古共建立了各级群众信访办公室,保证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加强群众对党政干部的监督,各级领导人都要接受所在社区保卫革命委员会的监督。同时,古共建立了各级群众信访办公室和信息员制度,保证党群联系的畅通。卡斯特罗亲自批阅群众来信,了解民意动态,等等。这些都保证了古巴共产党长期执政。
(五)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严以律己,不搞特殊化。1918年,列宁遇刺,受了重伤。在医院治疗时,他无条件地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总是和别的病人一样,履行一切手续。手术后的一天,列宁自己走到医院来换药。医生罗扎诺夫十分不安,说:“何必您来呢?我应该到您那里去。”列宁爽朗地答道:“我现在反正什么事也不做,而你们都在工作。”听了这话,医生和同志们都很敬佩。列宁虽经精心治疗,但还有两颗子弹留在体内。在严寒的冬日,医生建议给列宁的办公室和住宅安装电炉。列宁谢绝了医生的好意:“我可不能特殊啊,在住宅安装电炉,这是违反政府命令的事情,怎么办呢?我看是不装为好。”
人民敬爱的周恩来,作为国务院总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1958年,周总理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人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出发前,有人建议他带一个医生去。好护理他的身体,总理拒绝了。他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参加水库建设,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有干部,他们就不生病?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到了工地后,周恩来就打听工地的作息时间和纪律制度,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当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前,说了句:“我们欢迎首长们……”话没说完,周恩来赶紧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周恩来在工地劳动了一个多星期,同大家一样,每天劳动八小时,从不迟到早退;下班后,在同一个食堂吃大锅饭菜,在同一个澡堂洗澡,一点也不特殊。唯一与众不同的是。每天人们都就寝了,他那间屋子的窗上还亮着灯光,他仍在学习和工作,有时直到后半夜才休息。
领导者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忠诚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天职,坚持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让人生之“舟”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