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下和谐共谋事
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作为下级、副手。作为部下,才能固然重要,但决不能自恃有才,目空上司。如何去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实际上是怎么样更好地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有效性。要本着“柔”、“刚”两大原则去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所谓“柔”,就是下级要柔、要顺、要与上级和其德,特别是当你面对一个能力比你弱的上司,你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子,做到支持而不虚伪,建议而不代办,深思而不贪功,做到“柔进而上行”;所谓“刚”,就是要“得中”,不谄媚讨好上司,不阿谀奉承,一味曲从柔顺而不正,当佞臣,当谄臣,也就是说,要从大局出发,来为上级出谋划策,阴阳相得,上下和谐,目标一致,做到“得中而应乎刚”。
在这里我们要学学张良。刘邦初入咸阳见珍宝美女而心有所动,想据为己有,樊哙谏说,刘邦不听,张良于是谏刘邦道:“秦朝无道,天下人都背叛了它,所以您才得以顺利地进占咸阳。您要想为天下除去暴虐,就应该与秦朝相反,这样天下人才能心悦诚服。现在你刚入咸阳就这样贪图安乐,这不是助纣为虐吗?岂不让天下人寒心?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大王能采纳樊哙的意见。”樊哙一介武夫,出言无状,所以刘邦听不进去。而张良则晓之以理,导之以利,动之以情。刘邦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天下,不能只图眼前蝇头小利,不是不能享受这些珍宝美女,只是还没到时候。这是樊哙的本意,但他说不明白。而张良一开口,就算刘邦再糊涂,也明白了道理,而且说得那么入耳,想不听也不行。
反之再来看范增。鸿门宴,范增看出刘邦的野心不小,意在争天下,就劝项羽杀掉刘邦。当他看出项羽被刘邦蒙蔽,不想杀刘邦时,干脆自作主张,找项庄,借舞剑之机,杀掉刘邦,但又因项伯作梗而没能达到目的。后来刘邦从小路逃回霸上,留下张良献壁于项羽,献玉斗于范增。范增当众摔玉斗,呵斥项羽是“竖子不足为谋”,并说“吾属今为沛公虏矣”!意思说:这小子没出息,不值得给你出谋划策。现在让你杀刘邦,你不听,以后你肯定要被刘邦俘虏。这让项羽十分难堪。项羽何许人也,他一向自视清高,力能举鼎,年少得志,十分了得,就连自刎乌江的时候,都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还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你这样当面斥责,他心里能舒服吗?正因为范增一次次斥责项羽,让项羽心生不满,所以陈平行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一招得手。当此之时,以范增的情况,他应该知道项羽的为人,他本应该积极为自己辩解,但他却愤愤然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撒手不问,走了。但毕竟心里不平,走到彭城,发疽疮而死。实在是君臣两悲。
对比张良与范增,不难看出两人的区别。论智谋,范增不弱于张良,也称得上足智多谋,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如果项羽悉听其计,则刘邦虽不败于项羽之手,也不可能轻而易举打败项羽而一统天下。这是项羽的悲剧,也是范增的悲剧;责任在项羽,也在范增。如果他也像张良对刘邦那样去引导项羽,则事情或不至于此。总之,应该处处注意用真诚赢得上司的信任,用真诚消除与上司的感情距离。有位领导同志曾经说过:“千年修得同船渡。有什么恩恩怨怨过不去,有多大的深仇大恨非得争个鱼死网破、头破血流不成?”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干部,和谐成大事,家和万事兴。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张良,不要做范增,让你的才华成为你实现理想的武器与阶梯,而不要成为你的桎梏与绊脚石。
上下级相处中,决定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上司,但要处好这对关系,关键在下属,关键在下属对工作的态度。在现实中可能你的工作完成得好,业绩也不错,下属也很爱你,但领导不喜欢你。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做自己的工作,只知道怎么管理你的下属,不注意领导怎么看你。如果要获得上司的赏识,请不妨做如下改进。
(一)主动报告工作进度
当领导的心中往往有时不高兴,不知道他的部下在忙些什么,又不好意思经常去问他。因而做下属的一定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让上司放心,不要等做完了再讲。因为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下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可见,上级都是希望从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此,做下属的越早养成这个习惯越好,上司一定会喜欢你。同时,有时小小的一点错误,发展到后来就会变得很大,所以越早报告你的上级,一有错误他可以纠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是这个道理。
(二)对上级的询问清晰作答
如果上司问你话,一定要有问必答,让上级清楚,答的比问的多,让上司放心,但不要过于啰嗦,最好是问一句答三句;答的比问的少会让上级忧虑,有点敷衍塞责之感;回答问题时不要洋洋万言,离题太远;回答问题时,最好立即站起来面带微笑正面回答,这是一个基本礼貌。
(三)向上司学习
做下属的,脑筋要转得快,要跟得上上司的思维。你的脑筋会不会转得比上司快?一般不会。今天他能有资格当你们上级,肯定有他的一套,有比你厉害的地方。柳传志能够领导联想集团,能够把联想发展到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品牌,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况且,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因此,不仅要努力地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向上司学习。这样才会听懂上司的言语,他说出一句话,你要知道他的下一句话讲什么,也就是知道了他的言语,跟得上他的思维。如果不去努力地学习,你的上司想了三步,你才想到一步,你跟他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他是没法提拔你的。要想超越上司。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但要超越,你首先要学会他那一套,然后再谈超越。你连他那一套都没学会,就谈不上超越了。因此,做下属的,要不断地学习,学习你的上司,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提升自己。
(四)不犯二次错误
日本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准备物色一位职员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众多的应聘者进行筛选时,他只提一个问题:“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他最终把工作交给了一个犯多次错误的员工。开始工作前,他交给该员工一本《错误备忘录》,嘱咐道:“你犯过的错误都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你要记住,同样的错误属于你的只有一次。”这说明,上司给员工犯错误的机会,但总是不希望下属犯同样的错误。人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不会犯错误,聪明的人可贵之处是能在每次犯错误之后,接受教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犯二次过错。任何一个人要能真正做到不犯二次过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着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以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的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朝光源的方向飞的时候都用尽了全部力量;在寻找出口时没有采取互相帮助,分工合作的方法;更重要的它们被撞后还是不记教训,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他们,而是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一次,二次,三次,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最终死亡。而苍蝇为什么找到出口了呢?它们的智慧关键的一条就是不犯二次错误,它们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找方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并不死抱教条认定出口只在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它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共同获救;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所以,最终他们是胜利者。
(五)闲时主动助人
一个人不忙时,要主动帮助他人,这是一个团队精神。在麦当劳,如果没有人扫地,店长都会去扫地,也会帮人点餐。团队成员需要良好的协作,也需要互相帮助。
(六)接受任务毫无怨言
最完整的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把人应做的每件事定得清清楚楚,有时会临时跳出一些事来,下属会临时接受一个工作任务。临时的事情一定要有人做的,你要一口答应,一肩挑起,最难的是毫无怨言。如果毫无怨言地去做,上司会非常感激,即使当时不说,也会利用另外的机会表扬、奖励、回报。中国有句俗话:吃亏是福。就是说人不要太斤斤计较、两两计较,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一个地方付出了,会在另一地方得到回报。
(七)对工作主动提出改善意见
每过一段时间,应该想一想,自己工作中有没有改进的可能?如果你是你所干工作的专才,而你的上司不是,他提出了改善计划,想出了改进方案,提出了改革方法,自己应该羞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