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友谊
案例
周强家新买了一台电脑,爸爸给强强买了许多学习辅导软件来指导他的学习,同时,又买了《三国演义》的游戏让他学习之余放松放松。得到这些,周强真是高兴极了,第二天,在学校的时候,他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郑洁明,约他周末时一起到家里来学习和玩游戏。那个周末,两个好朋友一起品味着拥有新电脑的喜悦,别提多开心了。
正在一心一意学习的冯艳突然收到上一年级一名男同学来的信,说要“和她交个朋友”。头一回收到这样的信,冯艳吓坏了,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回家后,就找到了和她一起长大的像亲姐姐一样的隔壁的韩洋。洋洋姐比冯艳高二届,当然主意也多。听完她的叙述,洋洋姐替她出了许多主意。按照洋洋姐的办法,冯艳终于把这种事“摆平了”,她又可以专下心来学习了。
分析
友谊是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朋友既可以分享你的喜悦,也可以分担你的忧愁。青少年朋友谈论着友情,歌颂着友情,追求着友情,他们从友谊中品味着幸福和愉悦,也吸取着营养。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优美的感情。正由于此,它成了古今中外哲人的谈话内容,也成为难以计数的诗文的主题。我国唐代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吟咏友谊的千古佳句。
那么,人为什么需要友谊呢?这是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要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友谊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社交需要。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精力旺盛,社会活动量大,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因此,喜欢交际、广交朋友几乎成为中学生的共同特征。有人曾对11所中学1600多名同学的友谊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交往既不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学生的交往,也不同于“文革”时期中学生的交往,更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学生的交往。相同的特征不是没有,而不同的特征尤其明显,从而形成了当代青少年的一系列交往特点:
1.交往需要的迫切性
当代大中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陪他们一起玩,也没有兄弟姐妹一块玩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他们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一起玩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因此与同窗、同学、朋友打交道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
2.交往观念的开放性
人在孩童阶段,其交际观念被父母的教育所左右,进入中学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开始摆脱父母的左右,也不愿受以往交际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束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开放性,尤其在今日的社会环境氛围下,青少年都希望广结同窗友,多结交天下友。
3.交往范围的广泛性
当代青少年观念解放,他们已不像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样交往是“清一色”,即多数只和同性朋友打交道,或只与本年级、本班同学来往,而是呈现出交际的拓展趋势。他们不仅与同性同学交友,也和异性同学交往,既与低年级同学一块玩耍,也能与高年级同学凑到一起娱乐。
4.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当代青少年视野开阔、头脑灵活、聪明活跃,因此,他们言语交谈的内容涉及面宽,什么国内外大事、政坛新闻、奥林匹克运动会、流行病、时装模特、流行金曲、影、视、舞、歌、球星,什么“太空隧道”、“米老鼠”、“唐老鸭”、“特种兵”、“圣斗士”、“全力无敌”等都可成为他们交谈的主题。
5.交往手段的多样性
由于当代青少年生活内容的丰富,他们的交往便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通过数学、语文、英语、理化等科目的学习进行联系,通过唱歌、跳舞、打乒乓球、打篮球、赛跑、跳高、跳远等文体活动进行联系,可以通过琴、棋、书、画等活动联系起来,此外,有的朋友还可通过打台球、摄影、集邮、参加各种竞争游戏等现代形式联系起来。
6.交往的日趋深刻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友谊开始呈现出选择性,而不再像童年期那样主要是生活的朋友,他们开始侧重心灵的沟通,他们对朋友在心理上的亲密、理解以及真诚和坦率都达到了最充分的程度。在交友过程中,他们讲究志同道合,认为对朋友应理解、尊重、谅解、宽容。
7.交往的差异性
一般地说,青少年的交往开始有了明显的性别及个性差异。
如女孩一般比男孩对深厚而密切的交往要求要早,而男孩交友要略晚一些;男孩在交友方面的要求也不像女孩那样“细腻、深刻”,而是比较粗略、实在,带有冲动色彩;另外,不同性格气质类型的人在交友方面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来。
上述可作为当代青少年交往的“画像”。的确,交友是青少年朋友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交友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友谊则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尤其是能交几个知心朋友,可以使你获得友情的温暖,为学习和生活增添光彩。假若一个人没有朋友和伙伴,没有友谊和帮助,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很难顺利地航行并达到胜利的彼岸。因此,古往今来,人们都特别重视交友,珍惜友情。
但是,要提醒青少年朋友们注意的是,一定要慎重择友并正确对待友谊。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友中汲取力量,获取养分,完善自己和修正自己。那么,什么是青少年建立正确、健康、崇高友谊的根本内容和标准呢?具体说来,可有如下几点:
1.交友要以共同的远大理想和追求作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的革命友谊是以对人类社会命运的关注为基础的。毛泽东曾在他青年时代著名的《征友启事》中明确提出:“邀请对爱国工作感兴趣的同志与我联络,并特别提出要有决心而且能为祖国牺牲。”在这里,毛泽东以是否怀抱救国之心,以天下大任为己任作为交友的基础和前提。
2.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
在共同理想的前提下,朋友之间还要相互信赖,做到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彼此心心相印。信赖的条件是双方的真诚及无私奉献。此外,朋友之间要勤沟通、勤交流,即所谓“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那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状态是与真诚的友谊大相径庭的,是为挚友所不齿的。
3.交友应直率、坦白
老革命家陈毅曾写道:“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可见,诤友对人生的可贵。它表现为敢于当面批评,这一点青少年往往难以做到。他们往往可以同吃、同玩,花钱不计较,不分你我,但若朋友做了错事,却不能当面直言批评或劝阻,甚至明知不对,也不肯劝谏,惟恐伤了“哥们儿义气或哥们儿的和气”而毁了交情。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朋友在错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酿成大错而不能挽回,最终不仅从根本上伤了朋友,又亵渎了友谊的纯洁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