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女的悲哀

子女的悲哀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子女的悲哀对于子女的爱得不到希望得到的回报,这构成了父母的悲哀;而对于子女的爱的分配不公,则构成了子女的悲哀。而且和一般的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不同,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所引起的子女的悲哀,几乎是一种无可解脱的悲哀。姜氏为失去心爱的小儿子而伤心欲绝,但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郑庄公这个大儿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些受到忽视的子女的心灵中,常常有着因受到忽视而造成的巨大的空虚与阴影。

子女的悲哀

对于子女的爱得不到希望得到的回报,这构成了父母的悲哀;而对于子女的爱的分配不公,则构成了子女的悲哀。

爱的分配不公,与可供分配的爱的总量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父母爱一个孩子十分,而爱另一个孩子九分,则在那个只得到九分爱的孩子看来,他便成了一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他总是只注意那没有得到的一分爱,而不注意那已经得到的九分爱;如果他们都得到了九分爱,则他们也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从而也就毫无不平之意了。“不患贫而患不均”(《论语·季氏》)的社会心理,在这里也是完全起作用的。分配不公的爱,使本来有的爱也失去了其意义与价值。

而且和一般的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不同,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所引起的子女的悲哀,几乎是一种无可解脱的悲哀。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时,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个社会,或者通过改变自己个人,来解脱自己的悲哀;但是当父母之爱分配不公时,子女却无法通过撤换他们的父母,或者通过改变自己个人,来解脱自己的悲哀。这是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契约的,而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却是宿命的。即使父母之爱分配不公,子女也无法与父母完全决裂,却只能寄希望于父母的回心转意,可这有时候几乎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希望,一种近乎徒劳的努力。

正如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会引起社会的动乱一样,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也会引起家庭内部的战争。那些受到忽视的子女,常常会因为嫉妒、仇恨乃至绝望,而变得暴躁、好斗甚至残忍起来。幸福使人高尚,而不幸使人堕落,事情几乎总是如此。然而不幸的是,暴躁、好斗乃至残忍的结果,几乎总是不仅不能使得父母回心转意,而且反而把他们推得更远;而这样就会引起更严重的暴躁、好斗乃至残忍。于是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常常会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历史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其第一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记载的第一个完整的故事“郑伯克段于鄢”,就正是一个表现因父母之爱分配不公而引起严重后果的主题的故事,这颇使人感到意味深长。这个故事二千多年来不断地被收入各种文学选本之中,因而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故事的主要情节人们一定还记忆犹新:郑武公夫人姜氏喜欢共叔段这个小儿子,而不喜欢郑庄公这个大儿子。共叔段恃宠谋反,结果被郑庄公赶走。姜氏为失去心爱的小儿子而伤心欲绝,但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郑庄公这个大儿子。郑庄公最初非常恨母亲,但最终也与母亲和好如初。一母二子构成的典型的三角亲子关系,是一种容易引起爱的分配不公、以及因此而引起家庭战争的关系。由于姜氏的爱的分配不公,造成了两个儿子之间的仇恨,最终使其中一个赶走了另一个;共叔段虽然是母亲的宠儿,但却因此而成了哥哥的仇敌,并因此而无立足之地;郑庄公因受到母亲的忽视,而仇视受到母亲偏爱的弟弟,虽说他终于赶走了弟弟,但他心里无疑也阴暗无比。最后姜氏与郑庄公言归于好,正是随着共叔段的被赶走,原先导致不和的三角亲子关系消失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郑庄公是一个城府很深的暴君,但是现代的观点却倾向于理解并同情他的苦恼,如王靖宇曾指出:“尤其是他对母亲的处置,在我看来,不仅没有表现出他的虚伪,反而显示了他那带有错综复杂品质的真正的人性。郑庄公是我在《左传》中看到的写得最真实可信的人物之一。”(1)柯庆明也曾经仔细地分析过这个故事中因爱的分配不公而引起的亲子关系的危机及其重建的过程。(2)

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问题,也成了后来很多小说的明显或潜在的主题。在《张廷秀逃生救父》(《醒世恒言》第二十卷)中,我们便可看到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所引起的或至少是促成的一场灾难。富有的王员外有两个女儿,老夫妻俩比较喜欢小女儿,而不太喜欢大女儿:“次女玉姐,年方一十四岁,未曾许字,生的人物聪明,姿容端正。王员外夫妻钟爱犹胜过长女。”受到忽视的大女儿在结婚之后,自然就把心移到了丈夫身上,串通丈夫一起,与父母和妹子作对:“一心只向着老公。见父母喜爱妹子,恐怕也招个女婿,分了家私,好生妒忌。”这就引起了老夫妻俩的更大不满:“譬如瑞姐,自与她做亲之后,一心只向着丈夫,把你我便撇在脑后,何尝记挂父母,着些疼痛?”于是更加喜欢小女儿,并且爱屋及乌,连女婿也是喜欢小的,而不喜欢大的。这又使得大女婿大吃其醋,加上他本来就比较贪婪,于是就设计陷害小女婿,把小女婿弄得家破人亡,连小女儿也差点上吊自尽。在陷害小女婿成功以后,大女儿大女婿似乎重新得到了父母的宠爱:“赵昂见了丈人,马前健假殷勤,随风倒舵,掇臀捧屁,取他的欢心。王员外又为玉姐要守着廷秀,触恼了性子,到爱着赵昂夫妇小心热闹,每事言听计从。”虽然结局是小女儿小女婿否极泰来,大女儿大女婿罪有应得,但两个家庭在这场家庭战争中已经大伤元气。尽管在整个事件中,经济利益的争夺是直接因素,但不可否认,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也起了极为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与“郑伯克段于鄢”相似的原型。

在写作或阅读上述这类故事时,作者和读者的感情,往往也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父母偏爱的子女一方。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受到父母偏爱的子女一方,常常会因此而显得较为可爱;而受到父母忽视的子女一方,常常会因此而变得令人讨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这些受到忽视的子女的心灵中,常常有着因受到忽视而造成的巨大的空虚与阴影。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们毋宁说也是值得同情的。上述这类小说的描写实际,也许可以增加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正如我们在以上小说中所看到的,父母之爱的分配不公所引起的,常常不仅是受到忽视的子女一方的悲剧,而且也是整个家庭的悲剧,尤其是受到偏爱的子女一方的悲剧,因为父母的偏爱,使他们成为仇恨的对象,从而反而害了他们。“一人不安,全家不宁”,如果做父母的能够明白这一道理,则也许可以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但是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就难免受到感情的支配,从而子女的悲哀也就不会消失,家庭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