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破生死关
一般说来,人越是喜爱一样东西,就越是害怕失去它。然而,中国人作为一个最为乐生、把生置于一切之上的民族,却从来没有对死表现出什么神经质的恐怖和焦虑。这种心态很典型地反映在古人对死的调谑上。
南宋大臣叶衡,遭谗罢相回归故里,一日有病,诸客都来探望。叶衡问众人,有谁知道死后快乐不快乐。座中有一位客人答曰:“甚乐。”叶衡惊问他怎么知道的,这个人说:“要是死后不快乐,那死者一定都逃回阳间来了,而至今一个死人都没逃回来,可见死后很快乐。”
这种对死的调谑是一种雅谑,但以死为对象加以调谑的,并不仅仅是那些雅士,连一些嗜血成癖,尽把人往那个“快乐世界”送的酷吏如来俊臣、周兴之流,也会对死来点调侃,不过是绝对的恶谑。
周兴是则天朝的有名酷吏,常常法外立刑,杀人如麻,人称“牛头阿婆”,喻之为阎罗殿上牛头马面的行刑鬼。他曾于衙门口写过这么两行大字:“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斩决之后,咸息无言”。让人杀掉了头后再来喊冤,其心肠之硬,唯有让他尝尝自己发明的刑罚才能软化之。成语“请君入瓮”就说的此人下场。
中国人一方面是乐生不疲,“好死不如赖活”,一方面是真正的不怕死,不惜死。古时候一个人表示自己决心的最强硬的方式,就是扛着棺材去办事。三国时魏将庞德为了请缨战关羽,就带着棺材出兵;明朝时海瑞上疏嘉靖皇帝,几乎把棺材扛上了金銮殿。同在嘉靖年间,还有个清官刘玺也准备好棺材同弄权的小人干了一仗。
当时,皇帝的一些宠臣纷纷派人去南方买东西,然后胁迫漕运总督把货物分派给各船,借官船运回京师,倒卖牟利。故此运输量大增,把漕运一条线搞得疲惫不堪。后来刘玺做了漕运总督,此人做官一向廉洁奉公,外号叫刘穷,还有个外号叫刘青菜,其清苦可想而知。刘玺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预先在船上放了一口棺材,等权臣的干办来时,就右手拿着刀,左手招他们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要是不怕死,就把货物搬上船来,我先杀了你们然后自杀,就躺在这口棺材里。我不会为了给你们装货而让军队疲惫不堪。”刘玺一片正气,大义凛然,干办们胆战心惊地退走了,最终朝中的宠臣也不敢加害于他。
如果说这还只是赴死时的豪迈的话,那中国人就死时的从容更有一股摄人魂魄的力量。南北朝时宋明帝的大臣王景文被明帝赐死,圣旨到时,王景文正与人下棋。他接过圣旨一看,顺手放在棋盘底下,神色不改,继续下棋,直到下完这盘棋,把棋子一一收进盒里,才不慌不忙地说:“刚才送来的是赐死的圣旨。”还拿出来给客人看过,然后端起皇帝送来的毒酒,对客人说:“这杯酒就不便请你了,”说完,一口气喝完就死了。
王景文的从容就死还有点一时之勇的味道,而名垂千古的文天祥被俘之后囚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对他极为尊崇和器重,将丞相之职虚置三年,等他回心转意,但文天祥大义凛然,坚决不降。忽必烈多次到牢里同他谈话,也毫无效果,最后,文天祥对他说,你如此器重我,也算我的知己,既然如此,那就成全我吧。忽必烈知道劝降无望,只得应允,说那就明天吧。文天祥一听此言,就给忽必烈行大礼拜谢。
一时就死,只须一时之勇,三年不改初衷,则非大勇大义大智者不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