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的背后议论
古时候,广东地方有个县令,生性喜欢听人恭维,每发布一个政令,属下必须交口赞誉,县令才高兴。有个差役想博得县令的欢心,故意在一旁悄悄地对人说:“凡是身居高位的人,大多喜欢别人奉承,只有我们老爷不是这样,一向对别人的赞誉不放在心里。”县令从旁听到这话,高兴非常,马上唤来那个差役,手舞足蹈地对他称赞不已,说道:“好啊,知道我心里的,只有你这个好人了!”自此对这个差役大加亲近。
喜欢听好话或喜欢说好话,这是人们通常具有的一种不无人情味的小毛病。把爱听好话的老爷说成不吃马屁的老爷,需要的也只是一点厚脸皮,谈不上多大的智慧。真正表现出聪明的地方倒是差役的说话方式。
毫无疑问,差役说这些话是专给老爷听的,但他不直接向老爷说去,却以和同伴“背后议论”的方式,有意识地让老爷听到耳朵里去。人们一般相信,当面说的坏话不算坏话,背后说的好话才是好话。差役通过“当面”在“背后”说好话,把老爷最喜欢听而一般人没有特别厚的脸皮就听不下去的好话,说到了老爷的心里去了。这在老爷是饱餐了一顿恭维,在差役则是借这几句话树立了自己真心仰慕老爷的形象,老爷在接受奉承之时,也就认可了差役的这一形象,所以才会对他大加称赞、大加亲近。
差役这种有意识地一句话讲给两个人听,传达两种意思借以塑造形象的手法,用现代社会学的术语来说,就叫双重谈话。
通常,一个人对另一个讲话,不管是真是假都是讲给他(她)听的,即使要塑造什么形象,也是给他(她)看的。可有时候人们想在特定对象面前塑造形象,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便或无法同该对象直接交谈或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当着这个特定对象的面,随便拉一个人来作自己的配角,把想传达的内容说上一遍或表演一番。有趣的是,对象如果不明白那是在作双重谈话或双重表演,还会觉得特别可信。
这种双重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小伙子向素不相识的姑娘旁敲侧击时,就在无师自通地运用这种手法;马路边上连档卖假货的小贩,他们相互之间的讨价还价说好道丑,全都是说给潜在顾客听的。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那些政客,有时候他们会对着人们讲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且不要以为他们一时头脑糊涂了,其实他们心里是知道真正讲给谁听的。
古时有个罗公出使川中,停船在河边,这个地方有个习俗,男男女女一起在河中洗澡,洗完了就在船旁戏耍。罗公是个道学先生,不许他们如此“授受不清”。可是当地人大吵大闹,辱骂罗公。罗公没能制止他们的非礼行为,船上还挨了不少石头。于是罗公便向县里说了,县里把几个为首者捉起来鞭打了一顿。不久,罗公来到川中当巡抚,该县的百姓十分害怕。罗公心里策划了一番。有一天他又停船在原来的地方,大声对左右说:“这个地方的百姓以前让我惩罚了一下,现在民风已经大变了。”说罢,感叹了好久。此话传开去之后,老百姓原先的忧虑猜疑就消除了。
罗公本来面临一个困境:他想改变自己的形象,以便同百姓之间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但苦于一时无法同老百姓直接交谈,即便交谈了,老百姓也不一定相信他。但用这种背后说好话的双重谈话的方式,却很容易地树立了一个不记前嫌的老爷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