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渊中之鱼者不祥

知渊中之鱼者不祥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知渊中之鱼者不祥中国人喜欢察人,善于察人,但古人早就深知,这种洞幽烛微的本领是一柄双刃剑,利弊皆有,究竟是利己还是害己,全看一个人自己如何把握。所谓“知渊中之鱼者不祥”,无非是给这条规则加上了一抹天命的色彩。

知渊中之鱼者不祥

中国人喜欢察人,善于察人,但古人早就深知,这种洞幽烛微的本领是一柄双刃剑,利弊皆有,究竟是利己还是害己,全看一个人自己如何把握。

战国时,齐国的隰斯弥去拜见田成子(即齐国权臣田常,他日后杀了齐简公而变齐为田齐),田成子请他一同登上高台观赏风景,只见台的三面都一望无际,唯有南面是隰家的一片树林挡住了视野。当时,田成子什么也没说。

隰公回家后,就令仆人砍伐树木,刚刚砍了几棵,又突然要大家停下来,不砍了。管家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何一下子又改主意了。隰公答道:“常言道‘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成子心中暗藏机密,事关重大。我一砍树就表明我对他了解得很细微,这样,我的处境就危险了。看起来不砍树不会有什么大罪过,而觉察别人没有说出来的意思,那罪过就大了,所以不能再砍树了。”

隰斯弥因为察觉自家的树可能有碍于田成子所谋的大事,不欲得罪于他,故想自己把树砍了。但即便这样一件希图有益于他人的“功德”之举,也因为点破了他人的隐秘而变成一桩大罪过,更遑论其他没有什么功德的事情了。诚然,田成子是因为大事在心,所以不欲别人知晓,但普通人尽管没有这类大机密,难道就没有其他隐秘?即使没有不可告人的隐秘,难道就愿意在心理的X光下毫无遮掩地活动?更何况人于大多数时间里都在扮演特定的角色,这种扮演从整体上看又是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那么保留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不透明度,至少让人能心照不宣地扮演下去,也就成为一条社会生活的规则。所谓“知渊中之鱼者不祥”,无非是给这条规则加上了一抹天命的色彩。如果说隰斯弥此举还是出于对这条规则的个人领悟的话,那么曹操则是以三个姬妾的头颅来给部下讲解这条规则了。

曹操宴诸官于水阁。时盛夏,酒半酣,唤侍妾用玉盘进瓜。妾捧盘低头以进,操问:“瓜熟否?”对曰:“极熟。”操怒斩之。坐客莫敢问故。操更呼别妾进瓜,群妾皆惊,内一妾聪敏,遂整容而前。操问如初,对曰:“不生。”操怒,复斩之。再呼进瓜,无敢前者。一妾名兰香,操所深昵,众妾皆逊之。香乃擎盘齐眉而进。操问曰:“瓜味如何?”曰:“甚甜。”操大呼:“速斩之。”坐客皆拜伏请罪。操曰:“公安坐,听诉其罪。前二妾吾斩之者,久在承应,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而捧盘耶?及答吾问,皆开口字。斩其愚也!兰香来未久,极聪慧,高捧其盘,是矣;复对以合口字,足知吾心。吾用兵之人,斩之以绝其患。”(《古今谭概》)

这段文字声情并茂,读来令人顿生惊惕之心。其实前两个姬妾是否越礼,后一个姬妾是否识破了曹操的心思,都无关紧要,曹操要杀三个人来告诫诸官不要随便窥测他的心思才是真的。正好第三个姬妾的表现同曹操想发挥的意思对上了号,使得事态顺着曹操预设的轨迹发展。此公上课历来喜欢用人头作教具,而且使用数量同讲授内容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他为了教人不要心生妄念来行刺于他,先后用过二颗人头,但此处却用了三颗,可见被人窥破心思要比死还难受。以三条性命上一堂课,给人影响实在太深了,只可惜场面太小,要让普天下的窥隐癖患者尽数列席此会的话,恐怕此辈早就绝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