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模块一 什么是举止
一、举止的定义
举止的定义
举止一般情况下被称做体态语言,是非言语交往手段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
举止一般情况下被称做体态语言,是非言语交往手段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非言语交流手段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传递,而是以人的仪表、服饰、眼神、表情、动作、距离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简单地说,就是除了用语言交流的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仪表、服饰等我们将在下一个模块谈到,这里主要说明眼神、表情、动作、等涉及人举止的体态语的内容)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外在行为表现,也是一个人风度气质的集中展现。因此我们平时要加强学习和练习,让自己拥有得体的举止行为。
二、举止的功能
举止的功能
举止是一个人潜意识的真实流露,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
作为无声的交流语言,人的举止有三个特点:一是持续性,即其过程是连续不断、不可分割的。二是多样性,即传递同一信息时,可以多种举止并行。三是可靠性,相对于口语而言,它主要是人的潜意识的流露,因此,对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也就更加真实。
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从一个方面也证实了举止对人际交往的重要影响。
长镜头
举止对交往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对交往的影响,马兰德罗等(盂小平译,1991:14−15)归纳出六大功能:
1.补足功能(Complementing)
如果你考试得了个A,老师拍着你的肩膀说:“真棒!”,老师拍肩膀的动作就补充了他的言语信息。
2.抵触功能(Contradicting)
当你收到一份不太想要的礼物时,你可能口头表示高兴,但你的表情可能与你的言语信息相矛盾,甚至两种表情相互矛盾,比如微笑的同时又皱眉等。
3.重复功能(Repeating)
你问人家可否借你两块钱,对方问:“多少?”你可能不再口头重复,而是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划一下。这一手势就重复了你刚才说的意思。
4.协调功能(Regulating)
你听别人谈话,不断地点头,这可以表示理解,起到鼓励对方谈下去的作用;你谈了一阵子,后来慢慢地降低语调,这可以暗示一个意思说完了,让对方接着说。点头与降调都能起到协调双方交流的作用。
5.替代功能(Substituting)
你的同学在众人面前揭你的短,你不便当众阻止她,所以瞪她一眼,这怒目一视就是以非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
6.强调功能(Accenting)
一位经验丰富的演说者在演讲到要点前后,往往会停顿一下,这个停顿就起到了一种强调作用。
非言语行为的调节功能在不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比如1973年科恩(熊文华等译,1990:6)论证了人们在打电话时也同样做手势的事实,这些手势可以帮助人们从容不迫地表达思想。此外,有时在自己埋头写东西时,人们也会做手势,脸部也会有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自我内向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
长镜头
罗西的表演
有一次,意大利著名悲剧影星罗西应邀参加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席间,许多客人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剧,于是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尽管客人听不懂他的“台词”内容,然而他那动情的声调和表情,凄凉悲怆,不由使大家流下同情的泪水。可一位意大利人却忍俊不禁,跑出会场大笑不止。原来,这位悲剧明星念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宴席上的菜单。可见体态语在交往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用好体态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交往效果,反之亦然。
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举止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一个人修养气质的具体表现。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行为与习惯。
优美的举止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认真训练得到的,通过持之以恒的科学训练,可以使我们掌握正确的举止姿态,矫正不良习惯,达到自然美与修饰美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