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礼仪的本质与功能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在了解礼仪的概念、特点和原则之后,进一步把握、了解其本质特性、主要功能,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礼仪、运用礼仪,提升个人素质,加强沟通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礼仪的本质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为使社会交往达到和谐并有效,需要有各种社会规范来调节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并用之约束人们的言行。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形式方面的规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首先,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从属于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而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礼仪看似是人们生活中的“小节”,其实不然,它事关人们社会交往能否顺利地进行。没有它,就不能规范个人或社会团体在交往中的言行举止,就无法协调人际间的交往关系。礼仪并非只是军人、政府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的“专利”,也并非仅是会场、宾馆、舞厅等特定场合下的“逢场作戏”。礼仪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会看到、遇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礼仪,社会生活呼唤着礼仪。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意愿、促进了解,它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联系纽带和有效的催化剂。
其次,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它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礼仪规范与由国家制定、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力执行的法律规范不同,它是人们自觉用来约束社会生活的非强制性规范,它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使人们自觉遵守。违反了礼仪规范,虽然不会受到国家的强力制裁,但是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们内心的蔑视。
由此可见,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他人、约束自己。施礼者与受礼者互相尊重,这就是尊重的互换,情感的互动。要对人表示尊重,首先必须约束自己,只有约束自己,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理解、体谅别人,最终达到尊重他人的目的。
二、礼仪的功能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古到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时刻刻都产生着影响。今天,礼仪因其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提倡,从学校到家庭,从企业到社会,学习礼仪蔚然成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注重按照现代礼仪的要求进行人际交往。这些都说明现代礼仪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简单地说,具有时代意义的礼仪,可以成为人们相互尊重的桥梁,为人际沟通铺平道路,使人们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又能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营造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起到道德建设的作用。概而述之,礼仪有以下五种功能。
1.教育功能。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社会的要求与时代精神。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指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让国民都来接受礼仪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2.沟通功能。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都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只有按照礼仪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敬、敬佩、善意和友好之意,人际交往才可以顺利进行和延续。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等,不仅能唤起人们的沟通欲望,彼此建立起好感和信任,而且可以促成交流的成功和范围的扩大,进而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3.协调功能。在人际交往中,不论体现的是何种关系,维系人际之间沟通与交往的礼仪,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剂”作用。礼仪的原则和规范,约束着人们的动机,指导着人们立身处世的行为方式。如果交往的双方都能够按照礼仪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可以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感情对立与矛盾冲突,还有助于建立和加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有序。
4.塑造功能。礼仪讲究和谐,重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礼仪在行为美学方面指导着人们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讲究礼仪,人们的谈吐举止变得越来越文明优雅,人们的装饰打扮变得越来越富有个性,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和精神风貌。
5.维护功能。礼仪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礼仪起着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家庭的和睦与安宁,邻里的和谐与融洽,同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礼仪的规范与要求。社会上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
1.加强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也称品德或德行,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指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行动中所表现出的某种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的修养和礼仪行为的养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过程。礼仪行为从广义上说就是一种道德行为,处处渗透和体现着一种道德精神。一个人想要在礼仪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离开了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要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就应该从日常礼仪规范这一基础的层次做起。
2.提高文化素质。礼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专门学科,它和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美学、民俗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深刻理解礼仪的原则和规范。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才能更加自如地在不同场合具体运用礼仪。因此要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必须有意识地广泛涉猎多种文化知识,使自己具备见多识广的综合知识素养,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生活和改造周围的环境,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自己的言行也会更具美感。
3.自觉学习礼仪知识。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种万类,我国的各个民族礼节习俗也是各不相同。在对外交往中,如对其他国家或某一具体活动的礼仪知识不了解,只凭以往的经验办事,轻则闹笑话,重则影响工作效果,甚至造成误解。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各个历史阶段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学习和领会各种礼仪知识,以便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不但自己在礼仪方面博闻多识,而且在礼仪修养的实践上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积极参加礼仪实践。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由此及彼的桥梁。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仪知识积极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积极投身到实践之中,在文明气氛较浓的环境里去接受熏陶,对增强自己的文明意识、培养礼貌的行为、杜绝各种粗俗不雅的不良习惯、提高礼仪修养水平,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自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规范来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要在社交场所多听、多看、多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
5.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是人们交际活动中的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只有通过长期的自觉练习,形成习惯,才能在交际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礼仪修养实际上就是人自觉地用正确的思想战胜不正确的思想,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检验一个人的礼仪修养如何,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已把交际礼仪规范变成自身个性中的稳定成分,是否能在各种交际场合自然而然地遵循交际礼仪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