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见面的礼仪

见面的礼仪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见面的礼仪在社会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男女行拱手礼,一般情况男士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士则正好相反。拱手礼在古时是不分尊卑的相见礼节,今天已不常用,相见时一般已由握手礼所代替

☆第二节 见面的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见面时行一个标准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直接体现出施礼者良好的修养。

一、握手礼——两手相握情谊长

握手是日常交往中最常见的礼节,多用于见面时的问候与致意,以及告别时的致谢与祝愿。在轻轻一握之间,可以传达出热情的问候、真诚的祝愿、殷切的期盼和由衷的感谢。握手虽是一种最常见的礼节,但也有一些事项需要讲究。

1.握手的正确方法。上身微微前倾,两足立正,双方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与地面垂直,手尖稍稍向侧下方伸出,拇指适当地张开,其余四指并拢,双方握着对方的手掌,上下晃动两到三下(握手的时间3~5秒为宜),并且适当用力,左手贴着大腿外侧自然下垂。一般来讲,地位低、年龄小的人迎向地位高、年龄大的人。两个人同时迎向对方也可。

2.握手的顺序。一般情况下,长辈和晚辈握手,长辈先伸手;上级和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女士和男士握手,女士先伸手。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长辈再晚辈,先上级后下级,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他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但主人和客人握手比较特殊,按照社交礼仪的规矩,当客人到来之时,主人先伸手,这表示欢迎;当客人走的时候,应该客人先伸手,意思是再见。如果主人先伸手了,就有逐客之意。如果是主宾关系,当客人来访时,做主人的尽管是下级也应先向上级伸出手表示欢迎。

3.握手的力度。握手时,力度一定要把握好。握手无力是一种缺乏热情的表现,对方会觉得你在敷衍他。但是,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而刻意用力握手,握得让人手痛,或是生硬地摇动,这样的力度不但不会为“热情”加分,反而有些失礼,给人以兴奋过度和粗鲁的感觉。

4.握手的禁忌。第一,忌伸出左手。握手必须用右手,如果恰好右手正在做事,一时抽不出来,应向对方说明并表示歉意。尤其跟外国人握手时,一定要记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或是右手受伤。因为很多国家,像新、马、泰和印度等国,人们的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右手一般是干所谓的清洁友善之事,如递东西、抓饭吃或行使礼节,而左手则是干所谓的不洁之事,如沐浴更衣,去卫生间方便。你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顾忌的人握手,等于是把一张脏手伸向他人。第二,忌心不在焉。眼睛不看着对方、表情呆板、不说话、眼神左顾右盼地与人握手,还不如不握手。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或者对方早已把手伸过来,而你却迟迟不伸手相握,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第三,忌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按照国际惯例,与人握手时,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其他诸如皮的、毛的、羽绒的等用来御寒的那种手套,则一定要摘掉,戴着手套与人握手,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戴着墨镜和别人握手,除非自己有严重的眼疾,戴着墨镜与人握手有防人之嫌。第四,忌交叉握手。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力戒此举。因为有的国家视交叉握手为凶兆的象征,交叉成“十”字状,意为十字架,认为必定会招来不幸。另外还需注意,男士勿戴帽与他人握手,穿制服者可不脱帽,但应先行举手礼,再行握手礼,女士可戴装饰性帽子行握手礼。单手相握时,左手不可插到口袋中。

二、鞠躬礼——幅度越大,敬意越深

鞠躬是我国古代的礼节之一,《论语·乡党》就有“入公门,鞠躬如也”的记载。鞠躬礼不仅在中国有,在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也很常见。

1.鞠躬礼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礼仪,行此礼时,弯身以表示内心的谦逊恭敬,常用于表达郑重的敬意或深深的感激之情,一般用于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场合。比如演员向观众谢幕、学生遇见老师、晚辈遇见长辈、在表彰会上领取奖品、在追悼会上告别逝者等等都可行鞠躬礼。但一般的见面场合对别人行鞠躬礼则不太合适。

img25

img26

2.行鞠躬礼时必须脱帽。正确的做法是,用右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手下垂后,身体立正,双目注视受礼者,面带笑容,然后上身向前倾斜15°~30°,视线随之自然下垂。男士鞠躬时,双手要放在裤线稍前的地方,女士则应将双手在身前下端轻轻搭在一起。

3.行鞠躬礼时动作不要太快,幅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日本妇女行鞠躬礼时一般幅度都较大,我们与之鞠躬,幅度也应加大。一般情况下,鞠躬以15°~30°为宜,但在很隆重的场合,或为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和深深的谢意等,可行90°的大礼。

4.鞠躬之前,眼睛要看着受礼者,面带微笑,随着弯腰目光自然下垂,千万别翻着眼睛看着别人,等鞠躬完毕,目光再回到对方脸上。行鞠躬礼时,我们要说些表示欢迎、问候、祝愿,或是感谢与告别的话时,都应该在弯腰停住后再说,说完了再直起腰,不能边说边弯腰或边说边抬头。此外,行鞠躬礼必须注目,切不可东张西望,受礼者也同样。当然,上级、长者或尊者在还礼时,可以欠身点头或同时伸出右手以握手来答之,不鞠躬也可。

三、拱手礼——最具中国味的见面礼节

拱手礼又名“长揖”,是我国古代的礼节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行此礼时,两手抱拳,在胸前高举,自上而下顿挫,以示问候。

1.行拱手礼的姿势。行拱手之礼,要身正腰直,抬头挺胸,面带微笑,两手抬起,在胸前抱拳,低不过胸,高不过鼻,上下顿挫三下。在某些场合,如团拜会,也有人举拳过头顶的,为的是向远处的人们致意。男女行拱手礼,一般情况男士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士则正好相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男士要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士则正好相反。《老子》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所以用左手压住右手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

2.行拱手礼的场合。拱手礼在古时是不分尊卑的相见礼节,今天已不常用,相见时一般已由握手礼所代替,只有少数几种场合仍在使用。如在过年时,机关、学校等单位组织员工相聚举行团拜时,互相拱手为礼,以示庆祝;单位领导在集体场合向群众祝贺新年时,常拱手作揖并致节日祝贺,以示拜年;在单独场合,如登门拜年,亦可拱手为礼,表示祝贺;过年时,在邻居、朋友、同事或亲戚之间,互致节日祝贺时,边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吉利话,边拱手为礼,表示祝愿和敬意;平时在向人祝贺寿辰、乔迁之喜等等,也可拱手为礼。

四、拥抱礼——亲密、友好情感的传递

所谓拥抱礼,一般指的是交往双方互相以自己的双手揽住对方的上身,借以向对方致意。在中国,人们对此不甚习惯,而在国际社会中,它却得到广泛的运用。施拥抱礼,主要注意下述四点。

1.具体做法。行礼双方相向而立,一方的右手扶住对方的右肩,左手拥住对方的后腰右侧,然后头部及身体上部先向对方的左侧靠近拥抱一下,之后从右侧拥抱一下,再从左侧拥抱一次,对方姿态亦同。在一些公共场合、外交场合,拥抱礼一般不具情感含义,是较为客气、客套的礼节,这种礼节性拥抱时间较短,双方身体相距20厘米,可以象征性地轻触对方的面颊。

2.具体区域。一般来讲,拥抱礼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在中东欧、阿拉伯各国、大洋洲各国、非洲与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里,拥抱礼也颇为常见。但是,在东亚、东南亚国家里,人们对此种礼节却不以为然。

3.具体场合。在庆典、仪式、迎送等较为隆重的场合,拥抱礼最为多见,在政务活动中尤为如此。在私人性质的社交、休闲场合,拥抱礼则可用可不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诸如谈判、检阅、授勋等等,人们则大都不使用拥抱礼。

4.具体人员。在欧洲、美洲、澳洲诸国,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拥抱礼。而在亚洲、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里,尤其在阿拉伯国家,拥抱礼仅适用于同性之间,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是绝对禁止的。

五、致意——熟人之间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致意也是一种见面礼节,大致可以分为点头致意、脱帽致意、举手致意、欠身致意、起立致意等。

1.点头致意。点头致意这种礼节一般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在同一场合已多次见面者或是仅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之间,可以微笑点头致意。如果在路上相遇,也可以在行走过程中稍缓脚步点头致意。但是,如果在路上遇到尊者或长者,切不可简单地点头了事,需热情礼貌地问好;尊者或长者在答礼时,则可在行走中点头或略举右手答之。在施行其他礼节十分不方便的情况下,比如隔着一张大桌子或中间相隔好几个人,再或者手中拿有物品不便于施行握手礼时,仅以点头微笑致意就显得十分方便和快捷。

2.脱帽致意。这是男士戴帽子时使用的一种见面礼节。与朋友、熟人见面时,若戴着有檐的帽子,则以脱帽致意最为适宜,即微微欠身,用距对方稍远的一只手取下帽子,将其置于大约与肩平行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

3.举手致意。举手致意适合于在公共场所与远距离的熟人打招呼,可用于欢迎,亦可用于送别,还可用于互致问候。一般不必出声,只需举起右手,掌心朝着对方,轻轻招招手,同时微笑即可,不可摆幅过大,时间不必过长。

4.欠身致意。即全身或身体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这种致意方式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感谢。如身份高者给自己斟酒倒茶时、被介绍时、相识的尊者来到近旁时、在主人家里遇到不相识的客人进门、告辞时,都可以欠身致意。

5.起立致意。指坐着的时候,看到对方而起立,表示一种尊重的方式。如长者、尊者和领导到来或离去,家里来客人时都应起身以表敬意。

六、问候礼仪——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见面问候是我们向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见面问候虽然只是打招呼、寒暄或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向他人问候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候的内容。问候内容分为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一是直接式,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二是间接式,就是以某些约定俗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的或熟人之间的交往,如用“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

2.问候的态度。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达,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主动。向他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同样,当别人主动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二是要热情。向他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毫无表情,或者拉着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三是要大方。向他人问候时,必须表现得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捏,反而会给人留下虚情假意的坏印象。四是要专注。问候的时候,要面含笑意,与他人有正面的视线交流,要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问候对方的时候,目光游离、东张西望,这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3.问候的次序。在正式场合,问候一定要讲究次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一对一的问候。一对一,即两人之间的问候,通常是“位低者先问候”,即身份较低者或年轻者先要问候身份较高者或年长者。二是一对多的问候。如果同时遇到多人,特别在正式会面的时候,这时既可以笼统地加以问候,比如说“大家好”,也可以逐个加以问候。当一个人逐一问候多人时,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进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进行。

img27

七、交换名片——保持经常联系的有效媒介

在现代社交场合及公务、商务活动中,与初识者见面后互换名片是一种交际惯例。使用名片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递上名片。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别人时,应当起身站立,双手拿住名片的两个角递到对方手中,注意把文字一面向着对方,千万不能用单手或手指夹着给人,递的同时还要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姓名。通常在双方交换名片时,应当由位低者先递上自己的名片。当一人与多人同时交换名片时,则应当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名片要放在公文包中方便取出的地方,防止用时手忙脚乱地乱掏一气。

2.接受名片。接受名片的基本讲究有五。其一,应当起身站立,或迎向对方。其二,应当使用双手,或者使用右手。其三,应当在接过名片后将其认真捧读一遍,如果姓名中有难读的字应马上询问其读法,这非但不是失礼,相反倒是有礼貌的表现。其四,在正确记住对方名字后,要郑重地将名片收好,不要当面将其置于桌上或顺手放在衣袋、裤袋中,或是将其交给他人传阅。其五,应当随后回敬对方一张自己的名片。

3.注意事项。交换名片时,如果时机把握不好或方式不当,势必会引起尴尬,甚至会影响他人对你的态度。用于涉外交往的名片,一般不宜印上本人照片、格言警句或私宅电话号码,并且不应当在名片上面涂涂改改、加加减减。在任何场合,都不要将别人的名片丢在办公桌上迟迟不收,甚至离开时才想起返身去取,这是失礼的举动,也是工作失败的前奏。工作中或生活中陌生朋友聚会,希望互相认识一下,在这种场合,如果你拿着一沓自己的名片,“刷刷刷”像发门票一样发给大家,然后又像检票员一样,向每个人索要他们的名片,也是非常失礼的。

4.名片小知识。P·P:即介绍。当你的合作伙伴送给你的名片左下角写着这个字样时,意思是让你去认识一个人。你要打电话给这个要认识的人,则应当说“您好!我是某某公司的XX,是某某让我打电话给您的……”P·F:表示敬贺。如果名片左下角写着这样的字样,是表示当有什么节日或有什么事时,你的朋友送你礼物以表示敬祝。P·R:表达谨谢。当你收到对方的礼物想回敬时,可以在礼物上放上一张名片,左下角写上“P·R”,对方收到礼物时,看看名片就知道是你的回敬了。N·B:意为“请注意”。收到这样的名片,意为请你注意。

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时说:“当我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据基辛格回忆,当时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求包括基辛格在内的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和周恩来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飞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