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何谓“礼仪”

何谓“礼仪”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何谓“礼仪”?就是说,在祭祀仪式上,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他们的礼仪都合乎既定的行为规则。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违礼而发生的公共评判足以证明礼仪的文化基础是多么深厚,改变它又是多么困难。

三、何谓“礼仪”?

“礼”和“仪”连在一起使用,最早恐怕是在《诗经》中出现的。《诗·小雅·楚茨》曰,“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就是说,在祭祀仪式上,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他们的礼仪都合乎既定的行为规则。

《周礼·春官·肆师》曰:“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周礼·春官·司仪》曰:“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仪礼·士冠礼》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史记·礼书》曰:“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img2

图1-1 篆刻“礼”(作者:林均安)

上面这些“礼仪”出现时都是指国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之意。

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与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语言学、外交学、美学、哲学等许多学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从交际学角度看,礼仪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艺术,是向他人表示尊敬、友好的做法。从传播学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彼此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美学角度看,“有礼则雅”,礼是对交往对象的一种欣赏。

其实,“礼仪”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一,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纵向强调,指礼仪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对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左传·隐公十五年》中谈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二是横向强调,指出礼仪具有地缘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来到一个地方,必须要按照当地的风俗规范行事,必须“入乡随俗,入境问礼”。

第二,礼仪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循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礼仪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使用对象越来越广泛,逐渐被大家认可,然后才使用语言、文字、动作、法规等进行描述和界定,使人们有章可循,便于规范。礼仪的约定俗成性,使它以一种精神力量强加在每个人身上,比起其他社会规范,如宗教、法规、道德等,礼仪构成的栅栏似乎很低,任何人似乎都可以随意跨越,而不受任何约束,不过这样做总是招致社会性的谴责。因违礼而发生的公共评判足以证明礼仪的文化基础是多么深厚,改变它又是多么困难。

第三,遵守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交往对象的互相尊重,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礼仪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气质风度、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还可以反映出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程度。一个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对方的尊重,此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这种人与人的彼此尊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逐步融洽起来、和谐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