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原生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绵延数千年迄今没有中断的古文明,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一、现代礼仪是对传统礼仪的扬弃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言必称三代”,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化、思想、制度都是从夏、商、周三代发源的。礼仪在中国最早是用于敬奉神明的。礼字是一个“示”,祭祀的容器,是在庆丰收时用的,所以加上一个“丰”字。行了礼,来年才会有好运,才能发展。也有人考证“礼”字古时候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后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后来随着礼的功能的增多,礼仪已成为一种社会秩序、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中一种固定的表现形式。《礼记·曲礼》中说:“礼者,所以定亲疏,别同异,明是非也。”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当时的人们就把许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当成“神”和“天”的旨意,而“神”和“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于是人们因敬畏而对之顶礼膜拜进行祭祀。这就产生了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律为主要内容的“礼”。
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将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发展成符合当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周公集“礼”之大成,提出“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里说的礼仪是周朝所制定的大仪节,又称经礼;威仪是周朝所制定的小仪节,也就是《礼经》中的“曲礼”,它包含很多民风民俗,如庙会、家族、在祠堂祭奠祖先等等,都有一些乡规民俗。当时的“礼”既是一种法律制度,又是一种仪式和规范。
在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礼仪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封建社会的礼制既有整套烦琐的为国家政治服务的礼仪制度,又有系列的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还有严格的家庭礼制。可以说,封建社会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和以“三从四德”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对当时政治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高唱着“圣经”和“西方文明”却任意瓜分中国的土地。旧中国的统治者也喊着:“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看起来道貌岸然,实际上也是虚伪残暴。
中国的传统礼仪,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比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制度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以“礼仪之邦”享誉于世,这与中国古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重视礼仪的制定及其教育是分不开的。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礼仪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附带着一种雅致的形式。
在“十年动乱”期间,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这种旨在与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最终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要超越传统文化,又要继承文化传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礼仪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仪,它反映着那个时代历史发展的面貌。礼仪的发展从未中断,一直代代相传。我们在摒弃历代统治阶级礼制糟粕的同时,必须肯定并继承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人们创立的优良传统礼仪。现代礼仪正是从传统礼仪珍贵的精神遗产中,继承了传统礼仪中一些符合人性基本需要的礼仪要求,把传统礼仪中不符合人性基本需要的东西作为糟粕进行了扬弃,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又不断赋予礼仪以新的内容,因而现代礼仪既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特征,同时它又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新颖、实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体现出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特点,表现出全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以此来改进和加强当代公民的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发挥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礼仪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礼貌和必要的礼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人际矛盾的缓冲器。”这同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是相通的。礼仪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表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种经济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这除了要加强法制建设以外,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礼仪,作为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纽带,它能使人们在交往中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它对创造社会安定团结、规范公民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说现代礼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道德规范。时代呼唤礼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礼仪。
通过礼仪加强公民道德建设。2001年,我国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内涵与中国传统道德的内涵有本质区别,但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传统道德中一些有益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加强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还是大有裨益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这都要求我们把传统礼仪中的积极因素同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形式。目前,尤其可以利用传统礼仪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公德的礼仪,体现了维护社会公共领域和谐秩序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礼仪,体现了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主要是协调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我们应发掘传统礼仪中的道德规范,教育广大公民讲礼貌、重礼节,以礼待人;教育各行各业人员爱岗敬业,尊重服务对象,遵守职业道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通过礼仪改善社会调控方式。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奋斗目标。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基础,它体现为社会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存在状态。制度是约束社会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类型,而礼仪就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从社会调控方式来看,正式制度采用强制性的调控方式,非正式制度则采用非直接强制性的调控方式。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往往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文化认同等来实现的,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调控方式。礼仪强调行为的规范、有序和协调。规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有序是要求人们的行为有条不紊地进行,协调是要求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这些要求有利于形成严格的秩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礼仪在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中的意义,充分发挥礼仪作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纽带和化解矛盾的手段的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礼仪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都要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市场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极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的新格局。各市场主体为了不同的经济目的,使用的经济手段也越来越多,礼仪也被当做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国古老的商业谚语就有“面带三分笑,顾客跑不掉”“没有笑颜莫开店”“童叟无欺”“诚实买卖”等经过千百年证明颠扑不破的经商警句名言。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得目前社会的总体信誉度不高。所以在今天,大力提倡“文明经商”、“诚实经商”是十分有必要的。礼仪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被投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参与竞争,服务于市场经济,它在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方面,在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与矛盾方面,在协调经济实体内部的各种关系,增加内部凝聚力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海尔提倡“真诚到永远”,兴业银行承诺:“世界什么都在变,唯有我们的真诚不变!”这些“真诚”无疑为他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作为企业和商家也承担着许多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这也要求企业和商家在创造效益时要讲道德,不能损人利己。企业家和商人要做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理性与人格的统一,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利与义的统一。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已认识到:卓越的经济效益来自卓越的企业,卓越的企业来自卓越的员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和礼仪的员工群体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礼仪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国际交往的频繁,礼仪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意义也显得更加重要。
在当今时代,国家有大小之分,民族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是崇尚科学与文明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追求。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全民素质密切相关。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文明礼仪修养,把讲究礼仪作为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把礼仪当做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事实已经证明,全民族综合素质好的国家和人民,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较高,经济发展也更加科学,更加快一些。反之,如果国民缺乏修养,整体素质较差,经济往往也就越不发达。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文明素养、不讲礼仪、粗野鄙俗的民族会创造出现代化的经济和文化。一个国家,当它逐渐富强起来时,就会更加重视文明礼仪和公共道德的提高。当前,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达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国家经济建设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公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意识也空前提高。在这样一个时代,文明的位置愈发显得重要,而现代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沿革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礼仪习俗和生活特点。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规范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承认人类社会的差异性,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礼仪特色是我们对外合作和交往的基本原则。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除了正式的官方交往之外,民间的涉外交往也日益增多。这既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国际市场走向一体化的必然。在对外交往中,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保持礼节与礼仪的民族特色,又要尊重各国因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形成的风俗习惯,吸收外国礼仪中一些好的东西和一系列国际通行惯例为我所用,以便让礼仪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工作服务,在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大力倡导礼仪教育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的这句话是说一个不讲礼仪的人,一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件不合礼仪的事,一定很难办成;一个不重视礼仪的国家,一定政局不稳,不得安宁。因而他强调“礼者,节之准也”“强国之本”。他认为礼仪是人们言行的准则,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做,就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明。但是,一种很普通的,最起码的礼仪,诸如礼貌用语、文明举止、仪表端庄等等,尽管没有传奇式的伟大,却为人人所遵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那就形成了十分深刻的社会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烙印在全体公民身上,必然成为良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一个时期,我国传统礼仪文化被彻底批判,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被全盘否定,使得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礼仪感到十分陌生。而注重经济发展,缺乏对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也致使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也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重视道德伦理的修养,无视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因而在道德操行方面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在大范围上表现为市场经济发育和健全过程中道德伦理水平有大滑坡现象;在个体行为上表现为对社会缺乏责任感、急功近利、重利轻义、私欲膨胀、拜金主义盛行等,进而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诚信,不能以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人,造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不利于与他人相处和沟通。因此,加强全体公民的礼仪教育,使其正确地认识和继承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对提高其文明礼仪的修养和道德意识,节制贪欲,严格自律,完善道德情操,培养优良气质,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帮助人们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注重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不少海外华人家庭恪守传统古训,重视家庭礼仪,将子女培养成遵守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家教规范的人,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身居礼仪之邦,就为礼仪之民。礼仪教育应该是一种养成教育,蒙养教育,也就是说要从青少年抓起。因为人的伦理道德和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主要应该在青少年时期,但由于我国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弊端,使中小学被迫注重升学率,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而轻视了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养成,造成了青少年基础伦理道德的欠缺和文明礼仪意识的淡薄。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而且还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礼仪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彼此密切配合。各级领导、教师、家长都要以身作则,带头讲文明、讲礼貌;社会各行各业,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进服务态度和质量;各级社会机关、教育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宣传,加强监督,广造舆论,从而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仪道德规范,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达到高度的和谐有序,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温馨提示
1.人类社会的活动都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范来制约才能实现有序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影响人类活动的社会规范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以外,还有礼仪规范。
2.礼仪渗透于社会的各种关系之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存在,就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