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范围又较多,因而备考任务繁重。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1.心象法“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订一个严格的计划。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范围又较多,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工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不妨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心象法

“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研究表明,学习过后的24小时之内,所学东西的80%都会被忘记。最后留下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头脑中销声匿迹,吸收新的信息自然就会觉得困难。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在这种状态下,应考者学习起来必然非常吃力,记忆也残缺不全。采用心象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这种方法也叫回忆反思法。

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复习,在再次阅读或回想过程中随时将原来漏掉的东西补上,以便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备考过程轻松顺畅地进行。当然,回忆反思不是专注于具体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潜意识来回顾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的、形象的心象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

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订一个严格的计划。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持之以恒,反复进行。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搞清楚自身的记忆节奏(即记忆力的高潮与低潮出现的时间及持续过程的长短)并根据记忆节奏找出整个学习期间那些高效率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

一般来说,学习初期和末期所学的东西以及相互联系的或突出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往往较为深刻,而在学习中段所学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识则易于被遗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记忆痕迹彼此之间会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顺向抑制则刚好与此相反,它是指人们在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时,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记忆的现象。两者交互作用,就会使记忆衰退。最先的记忆虽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响,但在它之前没有更先的记忆,因而它便免除了顺向抑制的作用。

与此同理,发生在最后的记忆虽然受到顺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没有别的记忆,因而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最初与最后的记忆,才会比中间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们应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初期或末期来记忆。而且,一个人学习持续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决定。一味地争时间并不可取。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不休息,不只是增强了应试者的疲劳与困倦,而且还会使他的回想力也越来越弱,前后信息之间的大量联系也因此而被割断。

这种做法有时真是得不偿失,远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时间与次数,一方面使自己身心不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休息期间大脑有机会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使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备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强。总之,休息期间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是比持续学习少,而是更多。

回忆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通常情况下临睡前的效果最好。备考者首先应该粗略地浏览一下备考内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反思结束以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记忆不太确切的信息便会在你的头脑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2.交替推进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仅公共基础知识就分为政治、法律、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公文写作五个部分,且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长时间备考同一科目,不仅对于备考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引发大脑疲劳以及思维定式的形成,由此导致备考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调节与搭配,不宜连续学习在内容和特点方面相近似的科目,应使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对比差异。

同一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于人脑的程度有一个递减的倾向。当你一口气地记忆过某一学科的大量知识时,或许自我感觉颇为良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持续记忆的内容过久,记忆力会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状况,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

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外界的各种压力使自己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整个备考过程便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有的人如果心理素质较差,不仅不能冷静地对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也不能正确评价和正视自身的实力,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情绪变化较快,自身受到外界各种压力的影响并随之受制。在交替推进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甚至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因而极为被动。

再如,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觉得疲劳。而有的人则体力不支,复习一会儿便觉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头脑里一片混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之后才能继续。两者交替备考的间隔时间由此便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个备考者在运用交替推进法时必须以自身状况为依据,切忌盲目、机械地模仿别人。当然,各门学科之间的备考间隔也并非绝对地固定不变。它应根据身体状况以及实际的备考效率等因素来进行灵活安排,不可强求。当自身感到复习效率开始下降时,就应适时地转向复习其他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3.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但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果应试者在考试前的准备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会使备考内容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应变能力下降。而后在面试过程中,一旦碰到题型翻新,测试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提问的角度发生改变时,应试者便会束手无策。面对的试题似曾相识,但又不敢或不能确定,面试成绩当然难如人意。因此备考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处理好点面关系。

对于那些只注重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忽视记忆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那样虽然能够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掌握备考内容,并且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但却很容易使应试者所给出的答案走入空洞无物的误区。结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缺乏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说,能否处理好点面关系,是决定考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面试,还是新近兴起的标准化面试,都要求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当然两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传统面试的准备以面试目标为导向,要求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旁及与这些难点和重点相关的其他辅助内容,分清主干和枝叶,在把握住重点与非重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来掌握备考的全部内容。标准化考试则与此有所不同。它通常借助于许多极为分散的测试点来反映,而测试点的分布又以考试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依据。全部内容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因而要求应试者既要把握各门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力求从整体结构上予以把握。

应试者应从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考,以章节目录为线索和依据拟出一个涵盖了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对具体的内容再进行整理和分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备考过程中平均使用力气,对于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做出客观的区分,在重点章节和内容上应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则可粗略一些。

为了准确把握各门学科的考试重点,应考者可以参照一下考试大纲。当确定了某一科目内容的主体结构之后,就应以这些主干为线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叶”的办法逐层渐进地拓展。以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学》为例,其整体框架由行政机构、行政领导和公务员制度等部分构成。把握了这些主干部分只是复习的第一步,必须由此而进一步深入下去,即摸枝及叶。拿行政体制来说,其枝为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改革等,而行政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它的一部分枝叶。其他科目也大体可以仿照这种模式进行备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感,而且还有助于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应试基础。

4.联想记忆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常常丢三落四,甚至出现严重的记忆中断,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回忆不起来,为此苦恼不堪。导致这种记忆缺陷与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差。

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专注于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大脑皮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受刺激状态,因而造成记忆模糊或不完全,各种已经贮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时中断。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心中的焦虑感及压力都较强,极易造成答题失误,使得前功尽弃。其实,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应试者能够熟练掌握联想记忆法,便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失误。

联想记忆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这样做不仅比孤立地记忆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记忆得更加长久。为了使学习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清楚、深刻地贮存在头脑中记忆的仓库里,而且还在需要时能够自由地提取,应试者应该训练自己的放任联想能力,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记忆系统。在考试目标以及整体框架的导引下进行备考,加强应试者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适应性训练。信息联系发生暂时中断时,不要惊慌或焦躁,不妨将此问题暂时搁置,将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试题上去,以免影响对于其他试题的解答,待做完其他试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被搁置的问题,或许这时候茅塞顿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5.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应试者往往在备考过程中只注重知识容量的积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头脑里灌注,追求对于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关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辨别与检验,应试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已经学到了多少东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没谱,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往往会产生记忆力减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觉,畏难情绪随之产生,甚至还会对考试丧失信心。

应试者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认真分析检测结果,由此避免知识遗忘的现象产生,并从中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目的。自我测试最好能够同自己的备考活动协调一致,其具体的实施依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备考内容和目标的理解,大胆推测必考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些试题(这些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然后作答,再与教材相对照,以判明正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复习确立重点,同时也保证了备考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会到备考劳动所取得的成就,由此而使自己的备考信心得到坚定和增强,这就是自我测试方法的最大优点所在。同时,它又能使应试者及时认识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备考效率。

很多应试者在面试前做好了备考的准备,可是对于面试的结果还是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有的面试者在面试中高谈阔论,尽显伶牙俐齿,却名落孙山;有的面试者在面试中规规矩矩,不显山露水,却金榜题名。可能你觉得后一种表现过于平稳,然而,稳重却恰恰是此工作岗位最需要的一个素质。这就需要广大的应考者在面试前,一定要尽可能多的获得应聘单位和目标职位的各种信息,以做到在面试中有的放矢。

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面试前对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进行调查研究,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此同样适用。目标职位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中心职能和职责、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的要求等等。

例如,面试中有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就是应聘动机。主考官经常会问这类问题: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吗?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假如你被录用,将如何开展工作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绝不仅仅是技巧问题。如果你没有进行过调查研究,你的回答很可能不着边际,你可能自以为回答得很得体很巧妙,而实际上犯了重大的错误。假如你所应聘的职位本来就要求循规蹈矩、照章办事,你却大谈标新立异、时尚前卫,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此外,对所要应聘的单位和职位调查研究,会减少你应聘的盲目性,从而减少你被录用之后产生的心理反差,也有利于今后顺利开展工作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

调查了解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单位选择、职位选择而服务;二是为面试取得成功而服务。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对像职业选择、单位选择、职位选择这样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使你的选择有科学可靠的根据。然而,你的选择应依靠什么呢?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呢?在调查了解应聘单位和应聘职位情况时,要注意把握哪些事宜呢?下面,我们就从如何争取面试成功这个角度,提出一些需要调查了解的具体问题。

第一,应聘单位的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和规模要调查研究。

第二,要调查研究应聘单位的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等。

第三,了解应聘职位尽可能多的信息。如工作的性质、中心任务和责任,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技术特长等的专门要求。

第四,了解单位主管、你所应聘职位的直接上司以及可能的面试考官的个人情况,如姓名、教育程度、专业、年龄、出生地、民族、信仰、家庭、兴趣爱好等等。

第五,面试的大约时间、面试场所和环境,面试可能采取的形式等。

第六,有关单位的新闻报道,有关可能出现的面试考官的新情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