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西进发
像八佰伴这样的流通企业,就是将厂商苦心孤诣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捕捞上来的鱼虾等收购上来,再零售出去。因此,他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即从什么地方将这些货品收购进来和以什么样的价格卖出去。当然,用这两个特点来打出唯我独有的战略也不是不可能,但那个时候,需要一种更富有冲击力的东西。
从三菱、日立这样的厂商来看,索尼是战后崛起的后一辈。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因此他们不会轻易购买虽然比较便宜但却是无名厂商的产品。索尼就到海外去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那个时候,还没什么日本的企业打到海外去,所以他们就考虑先一步到海外去发展,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在巴西开店时,圣保罗市长会见作者。
这一战略获得了成功。有些国家甚至把收音机称之为“索尼”,索尼在海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一声誉也直接而强烈地影响到了国内。也许是日本人本来就比较崇尚舶来品,在海外赢得的声誉,对打开国内市场发生了很大的作用。结果,索尼跻身于家电大厂商的行列,现在可说是已经获得了名列前茅的地位。
我考虑八佰伴的发展也参照索尼的战略。日本的流通业是学习美国的,不少企业引进了美国的做法获得了成功。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几乎没有国内的流通企业打到海外去。后来,有一部分百货公司在海外开店,这与其说是在扩大商圈,倒不如说是借助海外开店一事做宣传,也就是说将其当作一种广告牌。只有到了今天,各色各样的流通企业为了扩大商圈而纷纷进军海外,可在当时,光满足国内的需求就有很大的买卖可以做了,而最主要的,是当时还未建立起海外风险管理,这可说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我将目光投向海外,其基本的动因,好像还是由于年轻时曾怀有当外交官的志向。当时我已经成了八佰伴的总经理,忙于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并不是对外交官还有什么留恋。当然,我是自己乐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不过,想在遥远的海外大展宏图的梦想并没有完全消失。现在,要是能以自己所从事的流通业在海外一展雄姿的话,那真是人生至高的乐事了。这样的想法充满了我的心胸。
就在这时,我联系了在巴西的熟人。他建议我把八佰伴开到巴西去。我立即出发去了巴西。当时的巴西,有些法国人开的百货公司,其销售方法是以卖方为中心的。我当时确信,要是将以买方为中心的日本式的方法带到巴西的话,肯定能获得成功。我想,即使这一方法不能为巴西人所接受,在巴西还有一百万的日本人后裔,他们一定能成为我们的主顾。这样的话,很可能会有盈利。
可是,问题是开店的资金。毕竟没有先例。不管我自己是有多大的成功信心,却很难将此传达给别人。更何况,要贷款给我们的银行,颇为担心资金能否收回。银行方面希望我们先巩固国内的市场。结果,未能得到银行方面的赞同,不得已,只得求助于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的支持。但是,基金方面也不肯轻易点头。此后经过一年不断地登门造访,总算得到了50万美元的融资。这还是由岳父以6万多平方米的房屋作担保才借到的。
就这样,终于在巴西圣保罗的郊外开出了一家购物中心。这是1971年的事。这家购物中心,正如当初所期盼的那样,赢得了顾客的支持,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到了1974年,开出了4家门店,员工数达到了1 500人,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那时,日本有10家门店,按照海外的发展的势头,总有一天巴西的门店数会超过日本。我当时曾设想,要是巴西的规模超过了日本的话,也不妨把总部迁移到巴西去。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把我的想法当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