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

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

时间:2023-08-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超越绝对主义,方能冲破思想的禁锢。这被称之为再现性想象或复现性想象。这种“真实的想象”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论思维的发展。科学的发现与创造,依靠创造性想象。想象的真实依赖于真实的想象。真实的想象则奠基于已有的科学事实。想象与事实,是科学展翅高翔的羽翼和空气,想象使科学突破狭隘的现实,飞向广阔无垠的宇宙。

2.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

超越绝对主义,方能冲破思想的禁锢。

超越相对主义,才会挣脱思想的虚无。

在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双重超越中,思想敞开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

许多人都会记得这样一句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集团”的广告,这广告真是驰骋了“联想”。

确实,假如人类没有联想和想象,自在的自然会变成马克思所说的“人化了的自然”吗?自然的世界会变成马克思所说的“属人的世界”吗?假如人类失去联想和想象,这世界还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吗?这世界还会有灿烂辉煌的文明吗?这世界还会有令人神往的未来吗?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爱因斯坦则补充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知识是由想象激发活化的,知识是由想象推动发展的,知识是由想象带进无限的。人类失去想象,知识就会变成教条,智慧就会趋于枯竭,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世界就会失去生机。没有想象是不可想象的,失去想象是无法设想的。

想象,是指在感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表象的创造性组合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冲破了既有表象形象的束缚,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列宁所说的“人给自己构成的世界客观图画”,这是“想象中的真实”。

想象,通常认为包括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根据对客体的描述或象征性描绘,构造曾经感知过的客体表象。这被称之为再现性想象或复现性想象。另一种则是构造未曾感知过的客体的表象,即创造尚未存在的客体的表象,这被称之为创造性想象。

想象力人皆有之,但多属于再现性想象,即只是再现曾被感知过的客体表象,激发人类智慧,引发知识更新,推进社会发展,创建新的世界,则主要是依赖于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不仅是“想象的真实”,而且是“真实的想象”。这种“真实的想象”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论思维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6]

真实的想象依赖于人类所创建的科学、艺术和哲学等文化样式,想象的真实又创造新的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

让我们先来看看科学的想象与科学的世界。

科学是发现的领域。它要发现新对象和新领域,它要发现新特点和新规律。科学又是创造的领域。主要创造新语言和新理论,它要创造新观念和新客体。科学的发现与创造,依靠创造性想象。

发现,总是发现未知的存在;创造,总是创造未有的客体。如若已知或已有,当然也就不需要科学的发现与创造。要发现未知和创造未有,就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想象力。想象某种假设的客体,再想象某种假设的前提,进而想象某种假设的条件与程序,想象与假设、想象与假说是互为表里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如果没有科学想象,就不会有科学假说,科学就会“停止思维”。

在天文学发展史上,人们把“日心说”的提出称之为“哥白尼革命”。人在地球上观察星体之间的关系,总是把地球视为中心,要把地球的中心位置交换给太阳,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的想象力,在哥白尼的想象中,太阳是傲然坐镇于众星运行的中心的。他说:“在这个美丽的殿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发光体放到别的更恰当的位置,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这就是哥白尼依据于近30年的观察所形成的科学想象以及由此提出的科学假说。

在化学发展史上,从无机化学发展到有机化学时,出现了一个奇异的新问题——完全相同的化学成分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这就是所谓“同分异构体”问题。当化学家知道苯的成分是C6H6,而C是4价,H是1价,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6个碳原子(C)与6个氢原子(H)是怎样结合的呢?提出苯环结构的化学家凯库勒曾这样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我把座椅转向炉边,进入了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接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从电掣中惊醒。那晚,我为这假说的结果工作了整夜”。正是借助于蛇咬住自己尾巴的想象,凯库勒让苯的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圆圈状,这就是苯环。

冲出地球,攀登星月,这一直是人类的幻想。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幻想小说中,就曾设想小说的主人公乘登月炮弹去做月球旅行。被称作俄罗斯航天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则把这种科学幻想化为科学想象,提出用火箭反推力作为宇宙飞船的动力,并计算出飞行器飞离地面成为地球卫星,以及飞出地球和飞出太阳系必须达到的最低速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齐奥尔科夫斯基大胆地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存在摇篮中。开始它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便会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句熔铸着科学想象与科学追求的预言被铭刻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墓碑上。而在他逝世的20多年之后,这个预言则变成了现实。

想象的真实依赖于真实的想象。真实的想象则奠基于已有的科学事实。巴甫洛夫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想象与事实,是科学展翅高翔的羽翼和空气,想象使科学突破狭隘的现实,飞向广阔无垠的宇宙。

我们再来看看艺术的想象与艺术的世界。

艺术就是想象的艺术。然而,人们却常常把艺术的想象视为“虚幻的想象”,把想象的艺术视为“想象的虚构”。于是,艺术成了虚幻的方式,艺术的世界成了虚构的世界,艺术的欣赏成了可有可无的消遣。

其实,艺术同科学一样,它也是一种“想象的真实”和“真实的想象”。我国的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曾这样评论《红楼梦》这部巨著。他说,《红楼梦》是把生活的大山推倒之后,又艺术地重新建造起来。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说,这构建艺术之山的过程是一种“真实的想象”,这构建起来的艺术之山则是一种“想象的真实”。它并不仅仅是艺术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而且是艺术地创造了生活的真实。这种艺术地创造出来的生活的真实,是生活逻辑的真实,生活理念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真实。艺术的魅力,根源于艺术想象的真实。

谁都知道,白石老人画的虾不能游入水中,悲鸿先生画的马也不能在草原上奔驰。那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创造、欣赏和追求“虚幻”的艺术呢?这是因为,现实的人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文化的历史积淀造成人的愈来愈丰富的内心世界,人需要以某种方式把内心世界对象化,使之获得某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就是创造美的意境的艺术。

艺术形象把人的情感世界对象化、形象化、明晰化,又把对象性的现实世界主观化、情感化、理想化,从而使人在艺术形象中观照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的情感,品味自己的情感,使情感获得稳定的文化存在。因此,艺术“想象的真实”,比现实的存在更加强烈地激发人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地构建人的情感世界。对于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世界来说,艺术想象所创造的世界,是比现实的世界更为真实的文化存在。

最后我们来看哲学的想象和哲学的世界。

哲学的思考是“形上”的思考,哲学所创造的世界是“形上”的世界。人类思维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力图寻求到万物的统一性,从而对世界作出普遍性的解释。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曾以诚挚的“爱智之忱”去寻找这种对一切存在物作出解释的“统一性”。哲学家们以其“想象的真实”告诉人们,这种“统一性”,是“水”、是“火”、是“数”、是“理念”……正是这种哲学的“想象的真实”,不仅激发了人类对追本溯源、究根问底的智慧的热爱与追求,而且培育和锻炼了人类的理论思维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让我们以人们所熟知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描述和阐发的“火”为例,来体会一下哲学家的“想象的真实”。赫拉克利特提出,整个的世界就像燃烧着的“火”,是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的过程。“万物都变换成火,火也变换成万物,正像货物变成黄金、黄金变成货物一样”。在这个变换或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变换”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使得变换着的世界并不只是一种随机的过程。掌握着这个统一性的理性就是“变换”的通用的“货币”。这种理性或“逻各斯”就是流动的量度或合乎规律性。因此,这个流变的世界是有秩序的,因而也是可理解的。[7]

把整个的世界比喻为燃烧的活火,这当然是古代哲人的“想象的真实”。但是,这个“想象的真实”却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世界的流变性与规律性,而且向人们揭示了感性与理性、观察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启发人们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中去寻求和把握世界的运动规律,去探索和确立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样,在大家所熟知的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的想象中,我们会发现人类以概念把握世界的困惑——究竟是人类以感官所把握到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人类以概念所把握到的世界是真实的?概念是独立于感性存在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还是理性把握存在的一种方式?概念是指示对象存在的名称,还是主体所把握到的对象的意义?了解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不仅构成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冲突,而且构成了“语言转向”的现代哲学正在探讨的问题。

在科学、艺术和哲学的“想象”中,人类构建并发展了自己的“科学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亦即构建和发展了自己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离开“想象的真实”,“现实”是不可想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