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局长的一声挽留
时代的大潮不断翻滚着向前进,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的生活。
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吹响,上海市酝酿着大规模的体制改革。从1994年到199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对上海市交通运输系统实施重大改革,保留委办,上海市交通运输局撤局转制为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将交运局的政府职能归并到市政府交通办,实施政企分开。
体制改革的阵痛是巨大的。转制前的上海市交通运输局,是上海交通运输系统的“老大哥”,转制后的上海交运(集团)公司面临着重重困难:产业结构老化,企业经营模式陈旧,冗余人员过多。转制后作为企业的交运集团从此要自负盈亏,还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6万名职工,一大家子人,从此要靠自己去奋力爬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切平静就此被打破了。
对我而言,我在人事教育处负责的主要工作是行业管理和直属单位技术培训,交运局转制后,行业管理的范围划归政府,我的工作职能的一部分也随之划归市政府交通办。同时,交运集团已着手实施人员精简分流,而市政府交通办正缺少从事交通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人才。当时市政府交通办陈处长问我是否愿意去工作,从内心来讲,我非常愿意去,因为那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它面向交通邮电系统,辐射面更广,舞台更大。然而我对交运局的感情也很深,毕竟是交运局培养了我,我在这里成长、成熟,在局机关干了十多年,从科员到副主任科员再到主任科员,其间还入了党。无论是在上运三场还是在机关,很多领导都对我有知遇之恩。究竟该何去何从?我面临着又一次选择。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去市政府交通办。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张处长,没想到张处长向刘局长作了汇报。
1995年10月一个秋日的午后,刘局长突然来到我办公室,他开门见山地问我:“小鲍啊,我听张处长说,你要去市政府交通办工作?”“是的,我是很想去,因为这个机会很难得。不过,局长,是交运局培养了我,只要交运局需要,我就留下来。”刘局长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小鲍啊,我知道,到市政府交通办工作对你来说是又上了一个台阶,但你还是不要走吧,交运局马上要转制了,转制后更需要干部,你在局里这么长时间,已经是成熟型人才了,你在这里才有用武之地。”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它总是有很多的岔路,甚至是十字路口,因此人总是会面临很多选择,而每个人选择的标准多少是有差异的。对我来说,我不在乎能得到多少金钱或是名誉,关键是这条路要适合我,而且能让我有发挥的空间。这是唯一的标准。于是,我决定留下来。
不久以后,交运局在转制前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将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交运局职工大学、上海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交通技工学校、上海福赐劝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技术开发中心5家单位合并组建“四校一中心”,由当时交运局的唐总工程师任校长,我被任命为副校长。从那以后,我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交运局机关,完成了从一名公务员到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我的人生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