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年前的构想
1995年12月,我到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那时候,学校上上下下都在忙着搬迁的事情,我初来乍到,对自己分管的教学工作,还处在一个熟悉的阶段。
1996年春,一个日本民间教育访问团到学校来参观考察我校的汽车专业,当时我校的“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已于1991年被交通部认定为部级重点专业,汽车实训中心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在上海的名气是响当当的。我和教务主任兼汽车专业科科长汤老师一起接待了他们。在听取了汤老师对我校汽车专业的初步介绍之后,日方访问团团长提出要参观学校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这正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当然很乐意展示给客人看。来到实训中心,有学生正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拆装实习,汤老师一边领着客人参观,一边详细地介绍学校汽车专业的建设情况。当一行人走到一个用丝绒布罩起来的台架前时,汤老师停了下来,他用手轻轻地撩起那块丝绒布,只见台架上摆放着一个红旗牌轿车化油器。汤老师指着这台化油器自豪地说:“这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红旗牌轿车使用的四腔化油器,也是我国目前相当先进的设备。”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把丝绒布罩在化油器上。访问团团长听了汤老师的介绍,笑了笑说:“这个化油器的确很好,我们日本20年前就是用的这种化油器。”这句话一出,我和汤老师顿时愣住了,后面的参观,我一路跟着,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访问团走的时候,决定赠送学校一辆二手的三菱车,这是学校拥有的第一辆实训用轿车。
送走了访问团,在和汤老师一起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俩都沉默不语。日本客人的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着,使我很受刺激。是啊,有时候,你自以为是好的东西,像献宝一样拿出来示人,可在别人眼里早就一文不值了,这就是差距!和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0年!这种差距不单单是硬件上的、技术上差距,关键是意识上的差距。这个“意识”,就是前瞻的意识、市场的意识、改革创新的意识。意识上的差距不弥补,一切理想就只能是空想,毫无意义。
一阵下课铃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校园里又是一片沸腾。我站在校园花坛的雪松下,看学生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散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群群的,聚在一起,畅谈、欢笑。远处操场上有学生在打篮球,他们奔跑、追逐、抢断、跃起、投篮,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此时,我的眼前突然浮现起自己学生时代的画面:我的老师们慈爱的眼神,我也是那样喜欢打篮球,也是那样全力以赴。我的老师们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将他们的所有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给学生更多学习、实践和发展的机会,是我现在的责任和使命。尤其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办学如果不与市场的变化、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那么学校就没有前途,学生更没有前途。时间不等人,20年的差距,我们只能尽力往前赶,现在就开始,必须从旧的框框里跳出来,从我们自以为最强的地方开始改革。
然而改革不是一时兴起的举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托,既体现创新精神,又具有时代发展的前瞻性。
从日本访问团赠送学校轿车这一举动,我看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我国新一轮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以轿车工业为主体。这种趋势早在1983年我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以及1985年中德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就已经露出端倪,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市场细分化已经十分明显,汽车维修服务业逐步形成态势。而且自1992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进口高级轿车。这些高级轿车进入中国市场,对汽车维修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凭经验判断故障和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来排除故障的维修方法在这些高级轿车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今后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该是有文化、熟悉新型汽车结构、懂电子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类检测仪器来诊断汽车故障并加以排除的高新技术型人才。
事实上,就在我到学校任职的前几个月,我校与日本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T-TEP(丰田技术教育)教育培训项目,成为全国最早与丰田汽车开展T-TEP项目的5所职业院校之一。T-TEP项目就是以培养丰田高级轿车维修人才为目标的一个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我校第一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育人。
这个项目在建立之初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我校的上级主管单位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的主营产业之一是货物运输,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交运集团下属的运输公司,因此我校汽车专业以培养卡车维修技术人员为主,实训中心所使用的实训车型基本是东风系列卡车,轿车车型较少。而作为一所1960年建校的培养汽车专门人才的老牌学校,多年来,在东风、解放等卡车车型的维修技术方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可以说在上海都是数一数二的,“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成为学校的王牌专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该专业下一步怎么建设的问题上,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想要改革,首先必须在思想理念上有所触动。
教务主任兼汽车科科长汤老师与我受了同样的刺激,我们商议之后,我决定教改分两步走:一是做好改革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包括教师的思想动员、开展市场调研、改革方案的制订等;二是日本丰田公司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以T-TEP项目为试点,先做起来。两者同步进行,边做边改,为全面的专业改革奠定基础。
1996年大半年的时间,我一边同领导班子一起抓搬迁工作,一边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经常把汽车专业的改革作为一个议题,向广大教师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同时,我召集多次座谈会,找汽车维修企业的老总调研市场情况,找汽车科教师谈想法,听取教师们对于汽车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T-TEP项目的运作让我们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技术,更重要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我的脑海中关于汽车专业建设的构想越来越清晰了。
1997年2月,我在《交通职业与成人教育》第2期上发表了论文《我校对“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构想》,从4个方面对我校汽车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
一是拓宽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重新调整专业。除传统项目外,新设“高级轿车维修”专业,拟开辟美洲、欧洲、亚洲三大车系专门化方向。
二是实施模块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修订现行的专业教学大纲,增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教学内容,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再增加15%,达到总教学时数的50%。设想在中专四年级进行模块式实践教学,将学生按各自特长择优分为几大组,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车系的维修技术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对某一车系的车辆有较好的检测维修能力,可定向分配到相应的维修单位。
三是紧跟世界潮流,建立高新技术实验实习基地。根据拟构建美、欧、亚三大车系专门化方向的设想,在已拥有先进的亚洲车系丰田实训设备的基础上,积极筹集资金添置美、欧车系高级轿车实训设备,建立“高级轿车维修检测实验实习基地”,同时,每年拟投入15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我们规划用5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建立美国、德国、日本三大车系的教研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备一定数量精于某一车系维修技术的教师、实验员。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专用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用汽车。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定向分到各个实验室,得到某一车系专职老师、实验员的精心指导,充分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四是加强科研,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对汽车专业教学科研的投入,提出课题,进行探讨研究。拟结合交通系统中专校“九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侧重研究重点专业点建设的标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重点专业点的动态管理等,以促进汽车专业重点专业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经过多年建设,我校现在已经形成日本丰田、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德国奔驰等世界主流车系的专业教学实训体系。14年前关于汽车专业建设的构想在今天已经全部实现了。我校的汽车专业今非昔比,不仅在上海领先,甚至不输于发达国家同类学校的水平。
14年前的构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构想是我播下的一粒种子,我看着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