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墙内响起机器的轰鸣声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同点在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拿到一张毕业文凭还不能算是真正毕业,因为这只能证明学生的学业能力,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拥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一系列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共同要求。
我校上海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一所的资质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这是基于学校在汽车专业方面的领军地位,而且其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我校汽车专业的学生是收获最丰的一个群体。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学与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完全接轨,学生在校内即可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鉴定,并获得相应的等级工证书。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这样的政府部门如此信任我们,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又岂能辜负这个信任与希望?
十多年来,我校协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担了汽车类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教育服务工作。实际上,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我感到学校得到的远远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一次又一次展示学校形象的机会,我们得到的远大于我们付出的,这是双赢的。任何双赢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做,而且要不遗余力地做。
2007年的一天,林校长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了一件事情。原来青浦监狱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学校能与青浦监狱合作建立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协助开展汽车维修工(初级)培训,使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拥有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就业创造条件。“这不仅是一项培训任务了,还是一项政治任务了。”我说,“一定要接下来,这也是为社会稳定作贡献啊。”
几天后的校务会议上,林校长又把这件事情向班子作了通报,班子成员反应不一,主要是担心到青浦上课交通路线太远,教师不一定肯去。我的态度很坚决:“这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而是牵涉到社会和谐稳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做公益事业。教师如果不愿去要做工作,我们要出人、出设备,要保证完成任务。”当时劳动局已经将所有汽车类培训鉴定放到了我校,只要是涉及汽车方面的培训,就非我校莫属。
校务会议后,这件事情就紧锣密鼓地操办起来了。为做好培训工作,学校选派了党员教师前往授课,又运去一些自制的设备。
2007年5月16日,第一期初级汽车维修工培训班在青浦监狱内正式开班,我亲自到青浦监狱参加了开学典礼,并为学员作了开学动员。我向学员们指出,既然想学技术,就要认真学好,一个也不能落下,学好技能用以回报社会。该培训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青浦监狱服刑人员的热烈欢迎,仅报名者就达350余人,监狱方从中挑选了40名学员参加培训,这就意味着这些服刑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刑满释放后可以自食其力。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为此,我专门联系了青浦汽修厂,委托他们帮忙定期维护、调试培训用的汽车台架发动机设备。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在教学上安排定期考核。
一次,我抽空到监狱去探访,一方面想看看我们教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一下学员的学习情况,听听他们的诉求。我驱车到了监狱,监狱有关负责同志陪着我一起去狱内的汽车实训场所。还没进门,我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进门一看,我们的教师正手把手教学员做发动机排故,学员们很有秩序地分成几个组,一个人做练习,其他人就围着看,大家都非常投入。机器巨大的响声此起彼伏,淹没了说话的声音。此时,竟然没人发现我们的存在。于是,我们也就顺其自然,跟着一起听。下课后,我向教师询问了学员的学习情况,又问学员有没有其他的要求,学员们都表示有机会学习汽车修理很愿意、很高兴,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开设初级工培训的基础上,尽快开出中级工培训。监狱的负责同志对我说,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我说我切身感受到了,回去后一定组织力量,尽快开出中级工培训。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2008年2月26日,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参加培训的首批学员在通过汽车维修初级考试以后,均获得了由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即过去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汽车维修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此后2008年至2010年的3年中,学校共为青浦监狱开办了6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99人,除转监的服刑人员外,获证率达到了100%。现在,中级工培训也已顺利开展起来,更多的服刑人员因此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我常常在想,究竟什么是教育公平?所谓的教育公平,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况下,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服务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套用时下的一句流行语——“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更何况是以终身教育为己任的职业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