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一个守望者
从20世纪末开始,上海的初中生源数逐年下降,上海的中职校面临粥少僧多的困难局面,对于生源的争夺几近白热化。每年寒假过后,新一年的招生工作就正式启动了,一直要持续到7月底招生录取工作才全面结束。
在开展招生咨询的过程中,学生及其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到中职校读书还有没有可能继续上大学。通常报考中职校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没有希望进高中的,另一种是学习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的。后者努力一把也许能考上高中,但即使考上了,要么是普通高中,要么是民办高中,将来考进本科院校的几率相对比较小,而当时中职校的升学通道已经开启,这就意味着中职生可以同高中生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许多家长就是抱着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学一门技术的心态,让自己的孩子报考中职校的。应该说,望子成龙是中国每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望,读高中、上大学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的心理导向和趋势,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在短期内不可逆转。
为了迎合这一市场的需要,也为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综合高中”这个新生事物悄然在中职校中生根发芽,并逐渐枝繁叶茂起来。许多中职校在招生咨询时打出了“综合高中”的牌子争取生源,的确吸引了不少学生,相反没有开办综合高中的学校则在招生上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究竟要不要办综合高中?一时之间,这个话题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从校领导到广大教师,自上至下,办综合高中的呼声很高。许多教师认为,既然办综合高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大家都在办,又能吸引生源,为什么我们还不紧跟形势?况且现在生源都靠“抢”,我们再不办岂不是把一块市场拱手相让?为了这件事,当时的教务主任反反复复跟我提了好几次,都被我回绝了。于是有人说,不办综合高中就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我说,我是校长,决策在我,我们招生,以专业特色和优势取胜,不在于综合高中。在职业学校该不该办综合高中的问题上,我要违背一次民意。这是办学理念的问题,必须把全校教师的思想扭转过来。为什么?因为综合高中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根本相违背的。
无独有偶,在一次职校校长会议上,我又面临了来自学校外部的一场质疑。许多校长对我坚决不办综合高中表示不解,都问我:“鲍校长,大家都在办综合高中,你们交通学校为什么不办?”我说:“这件事我不会做,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做。”有人说:“现在一切都是经济挂帅,学校也要讲效益,这可是吸引生源的一条渠道啊。”我反问他:“你办综合高中的目的是什么?职业教育的本质究竟是升学还是就业?中职的升学通道早已经打通了,再办综合高中有没有必要?况且办综合高中要看你怎么办,如果纯粹为了升学,那等于捆住了我们自己的手脚,因为搞基础教育不是我们职业学校的特长,更体现不出我们的办学特色,所以我不想那样做。”
诚然,我们都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职业教育是我们的主业,让真正有理想、要学技术的人来报考我们的学校,才是我们应该做和坚持要做的。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我必须首先尊重我所致力的职业教育事业,并把它当作我的一种信仰,身体力行之。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同样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职业教育的天地如此广阔,它与民生息息相关,它的开放性、普适性、平等性、大众化,是任何一种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既然我们做的是一份“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伟大事业,我们为什么还要狭隘地让它偏离自己特有的轨道,去迎合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呢?
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校长,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自己心里要有一份坚持。坚持很重要,也很艰难。小说《麦田的守望者》里有这样一段话:“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是的,我们大可不必什么时髦就趋之若鹜地去做什么,坚持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守望,坚持真理。有时候我感到自己就像那个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固执、一根筋,有时候我会强烈地感受到坚守是那么地孤独和寂寞,但我相信,唯其坚守下去,才能看到光明,并终能看到光明。
《百年孤独》里讲:“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职业教育特质在于,我们的学生或许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唤醒他们的潜力,把他们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成为很优秀的人。这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一份责任和应执著的一份坚持。所以,归根结底,为了职业教育事业,我甘愿成为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