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撞倒了天王星
整个20世纪,研究太阳系的学者都为3个谜团所困惑。这三大谜团之一就是:天王星为什么“躺着自转”?
天王星和它的环,旅行者2号拍摄
天王星是在非常晴朗的夜空中,眼力好的人用肉眼依稀可辨的最远的行星,也是人类直接使用观测手段发现的最后一颗行星。20世纪70年代以来,使用宇宙飞船进行的观测表明,在宇宙空间里,它看上去是一颗海蓝色的漂亮的行星。环绕它运行的卫星共有18颗,在八大行星中居第二位(土星的卫星最多,共有23颗)。
天王星家族
从任何一本天文学的常识书籍或者手册中,很容易查找到有关天王星的资料:它的质量将近地球的15倍,体积约相当于65个地球那么大,与太阳的距离则为日地平均距离(又称为“1个天文单位”)的19倍多。它大约每16个小时自转一周,每84年公转一周。
然而,一般书上都很少提及天王星的自转轴的倾斜情况。一般的课本中都介绍说,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共面性的特征。实际上,冥王星(现已降级为矮行星)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达17°以上。剩下的几颗中,除了天王星以外的6颗,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在1°~7°之间。只有天王星,其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不足1°。可是,自转轴的倾斜情况,天王星却与其他的7颗大行星大相径庭。七大行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都大于45°。天王星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则仅仅为2°(见下图,图中天王星的自转轴与轨道平面的夹角放大了许多)!
天王星自转轴的倾斜图
天王星的“躺着自转”的现象,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因为,按照太阳系形成的理论,原始星云在冷却的过程中,不断地飞速旋转,中心的物质凝聚为太阳,外围的宇宙尘埃,发生“凝聚”,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行星。在这个过程中,行星产生了共面性、同向性的特点。同时,行星的自转方向也与公转的方向一致,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必然要形成较大的夹角。按这种理论模式,像天王星那样“躺着”,则是不可思议的。
理论天文学,必须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否则,就得修改太阳系形成的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说它是太阳系之谜,就是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理论天文学也没有把它说明白。
在试图解释天王星“躺着自转”之谜的诸多假设中,最具吸引力的是碰撞说。
天文学家设想,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某个时候,从遥远的宇宙空间来了一位体积硕大的天体。它在闯入太阳系的过程中,和“天王爷”撞了个满怀,一下子把“天王爷”撞倒了。这位“天王爷”说起来也真够可以的,倒了,就再也不肯起来了。于是,从那时起,天王星就“就地打滚”般地“躺着自转”了。美丽动听,真有点像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
天体物理学观测的事实,却不太给这些科学家面子。当人们找到天王星的卫星时,又惊奇地发现:这些卫星,都是井然有序地在天王星的“赤道面”上,围绕着天王星旋转。也就是说,这些卫星的运行轨道面,与天王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是垂直的。天文学家们对此,真是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到底是不是什么外来天体撞倒了天王星,还是另有别的原因使天王星“躺着自转”,我们只好等着21世纪的天文学家来作出回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