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海中永生

大海中永生

时间:2023-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海中永生邓小平身经百战,战争年代面对生死视死如归,和平年代谈论生死也是谈笑风生。这是邓小平第二次直接遇到敌人的包围,又一次从敌人子弹中脱险。1936年底,邓小平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副伤寒。邓小平是幸运的。邓小平也向他的家人多次交代后事。机舱内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

大海中永生

邓小平身经百战,战争年代面对生死视死如归,和平年代谈论生死也是谈笑风生。

邓小平25岁时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开始了革命军事生涯。长征胜利后,他又与刘伯承一起立马太行,逐鹿中原,决战淮海,挥师渡江,挺进西南……战无不胜。邓小平走过的革命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成功之路,也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曾回忆说:我在军队那么多年没有负过伤……但危险遇到过好几次。

东江村深夜被围。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后,创建了红七、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从龙州出发,进入右江地区的思林县指导工作。思林县委书记陈鼓涛放心不下邓小平的安全,因为自从红七军去攻打贵州后,右江一带“剿共大队”活动很猖獗,这一路又是羊肠小道,山高路险。他找了一个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向导,又增派了赤卫队一个班配合红军警卫排护送。为了缩小行动目标,预防在路上发生意外,邓小平把队伍分成3个战斗小组:赤卫队一个组作前卫,邓小平带着警卫排一组在中间,另一组作后卫。天快黑了,队伍到东江村宿营。深夜,邓小平刚回到屋里准备睡觉。忽然村头南面山上响起了枪声,紧接着村口小河上也有枪声。这时,警卫排叶排长向邓小平报告说:“村头村尾都发现敌人,我们被包围了!”邓小平沉思了片刻,叫警卫员把向导找来,了解地形分析敌情:东江村四周环山,只有一条道通往东兰,现在敌人把道路堵住了,如果天亮前冲不出去,将是非常危险的。邓小平果断决定趁黑夜突围。赤卫队的一个小组往村口的山头转移引诱敌人,其余的在邓小平亲自指挥下,向村南面小路前进。敌人听到村口山边的枪声,便急忙调兵增援。趁敌人慌乱之时,邓小平带着战士们迅速向南面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又急忙调头回来,妄图把红军重新包围。在这紧急关头,陈鼓涛带领赤卫队赶来了。激战到天亮,敌人被赶跑了。这是邓小平第一次遇到敌人的直接包围。

直罗镇战场遇险。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发起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是由甘肃合水通向陕西那县大道上的一个较大的集镇,位于葫芦河南岸,南北群山连绵,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不便大部队展开。11月20日下午4时,敌第一〇九师进至直罗镇。我军当夜将其包围。次日拂晓,红军对敌展开猛烈攻击,全歼敌军一个师又一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俘敌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巩固了陕甘苏区,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直罗镇战役打响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和副主任邓小平等人在一个山头指挥战斗。突然,一股敌人向山头袭击。敌人来势凶猛,火力密集。情况十分危急。眼看敌人就要冲上山头,恰好我军一个连冲了上来,打退了这股敌人,邓小平、罗荣桓才幸免于难。当时邓小平身上穿着傅钟送给他的那件大衣,被子弹打了好几个洞,不过没有伤到身体。这是邓小平第二次直接遇到敌人的包围,又一次从敌人子弹中脱险。

陕北患伤寒昏迷。1936年底,邓小平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副伤寒。邓小平昏迷不醒了,什么东西都没法吃,吃一点东西就会把肠子戳破,只好煮点米汤喂他。正好那时候张学良和我们搞统战,派他的副官来慰问红军,送来两车慰问品,有吃的,还有香烟和一些其他物资,其中有一些罐装的炼乳。聂荣臻把这些炼乳全部给了邓小平,这些炼乳救了他。

邓小平是幸运的。他一生历经艰险,但都化险为夷。邓小平是不怕死的,但他希望活着能更多地为人民谋利益。正像邓小平自己所说的那样: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能有一种选择:为着人民的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

经历人生无数艰险的邓小平思想很解放,不仅赞成火葬,他主张连骨灰也不要保留。邓小平也向他的家人多次交代后事。邓林在《我爱我的父亲》一文中写道:“爸爸离去是自然规律,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爸爸把一切安排得那么好。关于生死,他很早就开始给我们上课了。饭桌上,爸爸谈得非常轻松。他说,中国人的传统,讲究红白喜事:结婚是红喜事;人死,过了多少岁,就是白喜事,要请客吃饭,办酒席。骨灰怎么办?埋在果树下!不行,不行!这棵树上结的果子谁都不敢吃了。我们大家说。扔到野外行不行?不行,不行!我们大家都不赞成。撒到大海里怎么样?……”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走了,披着世纪的风云,披着历史的烟尘走了。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样从容。邓小平的确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他留下的衣物全都烧了。

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里。邓小平最终选择了大海。

1997年3月2日上午。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内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在骨灰盒上。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穿云破雾,专机向大海上空飞去,飞向这位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最迷恋的地方。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专机飞临大海时,天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

他走了,留在共和国每一寸土地上永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