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小就好学

从小就好学

时间:2023-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小就好学毛泽东同志八岁时开始念书,一直到十三岁才离开那个私塾。再则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是呀,毛泽东同志是提倡“中外古今化的”。泽东同志就用蓝布被单子盖住窗户,使父亲看不见灯光。这是当时所谓“学策论”或“时务文章”一类的书,泽东同志很喜欢它,比四书五经现实得多。

从小就好学

毛泽东同志八岁时开始念书,一直到十三岁才离开那个私塾。当时私塾里所教的经书,对于儿童是枯燥无味到了极点的。那时的教授法,也是大家所知道的:死记背诵,但是书里面说的是什么,先生并不讲,讲也不易讲得清楚,小学生们大都是莫名其妙,有的完全不懂,有的似乎可懂。只有在许多时间之后,理解力发达了才渐渐懂得,懂得了,那是相当有味的。泽东同志直到现在作报告及演说时,常常幽默地引孔子孟子四书五经上的话。那是用新的观点,借旧的辞句和历史事实,来解释新的事物,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和他同辈,及较长的知识者,都知道那些经典,所以听了觉得特别中肯有趣。再则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小的时候,他就反对读死书,他不喜欢经书,而喜欢中国流行的许多小说:《精忠传》啦,《说唐》啦,《西游记》啦,《封神演义》啦,稍晚就是《水浒》啦,《三国演义》啦,等等。在私塾时他把小说藏在经书底下偷着读,老师走过的时候,就用经书盖住。他虽不喜欢那些经书,但读了就能记得,能背出来,所以有工夫看小说;先生要他背诵经书他就背,因此虽偶然知道他在看那些杂书,也没有办法责备他。小说里的故事人物,泽东同志都记得非常熟,小时便常向别人讲述,和大家谈论。后来那些读物,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直到现在,毛泽东同志时常引中外文艺作品里和历史中的某些故事人物,来说明新的问题,使听者更加了解,更加体会得深刻。同时他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底观点与方法,来分析各种文艺作品与作家,非常精辟,为许多专门的文艺理论批评者所不及,这也可见他是如何的博而深!是呀,毛泽东同志是提倡“中外古今化的”(4)

十三岁的那一年,泽东同志走出了私塾,整天在田地里工作,夜晚则帮助他父亲记账,这样当然很忙,也当然疲倦。但他还是继续读书!在夜晚记账后,读所有可能找到的书。他父亲不高兴:一来,儿子读的不是经史;再则要节省灯油呀。泽东同志就用蓝布被单子盖住窗户,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在这间非常简陋的屋子(楼房——披厦)里,在豆子大的桐油或菜油灯光下面,他读了他所能找到的许多书。

有一次他找到了一册《盛世危言》——那是当时的一些有心人士,认为中国这样贫弱,是由于科学不如西洋发达。他们提倡“格物”,就是说,要研究物理学(但用经书《大学》上“格物致知”这个古典术语),中国要修铁路轮船……要设电报电话……这是当时所谓“学策论”或“时务文章”一类的书,泽东同志很喜欢它,比四书五经现实得多。由于这一部书引起泽东同志再前进求学的志愿,于是他离开了家庭,到一个学新学的(法政学生)家里读了半年书(5)。又从一位老学者(毛家唯一的秀才毛麓钟)读了些史经子集,也读了些时务文章和一些新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泽东同志在野外放牛。他让牛吃草,自己却在大树阴下的草地上,悠闲地看书。他看得那样入神,忘记了一切。牛自由地走进了别人家的菜园,把青菜吃了一大半,泽东同志还不知道。等邻人发觉后,闹了一场大乱子。

毛泽东同志从小就是这样好学,这样喜欢读书的。他从小就体会了“开卷有益”这句古话,那时所能找到的书,也都读遍了。他的求知欲一向是很强的。读过了的书都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脑筋里,一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因此和人谈话时常是“引经据典”的。他从小就有很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力。一直到现在,他这种读书报的习惯是没有改变的,真有“手不释卷”之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都是如此。就是在井冈山上的时候,他在处理军政事务之外,总是读书。几乎没有看见过他出来散散步、玩玩的。许多和他在一道工作多年的同志们都异口同声这样钦敬地说:

——毛主席是一个好学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