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八路军的行进
当一九三四年中国共产党占据陕西之后,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集团采取了“统一战线”的策略,联合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延安于是建议蒋介石团结一致,联合起来对抗日本。
一九三七年,共产党宣布废弃苏维埃制度,红军与国民党合作,并肩作战,抵抗日本。对于这件事,中共的将领们曾经说是“暂时性”的间歇,因为蒋介石的野心决不会因此联合抗日而能改变他原有的顽固性的,到了相当的时期,他是仍旧要反对共产党的;果然,在另一方面讲起来,也能使久经沙场的红军,可以乘此机会,有个喘息的机会。至于共产党的战略,毛泽东说得很明白:
“中日之战,给予我们共产党是个发扬光大的好机会。我们决定的方针是百分之七十的自强,百分之二十的是妥协,百分之十的是抗战。但是,这个决不是我们共产党的阴谋,而是国民党的防止‘异党’活动给予我们的暗示。”
共产党保持了他们的战略,确实地实施了最后一项办法,从战争中获得成功。所以当一九四五年击败日本,各地举行受降之初,中共也就接收了许多原被日军盘踞的地方,和日军所缴纳的大量武器。
同时,当苏联在向日本宣战后的一周之内,共产党便先走在国民党之前一步,长驱直入地进驻到东北。这时候,李立三也从莫斯科归来,率领了一支红军,便坐镇东北。现在的他,已经把托洛茨基派的罪名洗刷殆尽,娶了一位苏联太太,据说和斯大林的交情很好。
长征之后,共产党简直是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了,走完了二万五千里之后,剩余下来的只是些老弱残兵,占据着三个荒芜的小省份;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天,他们已经增加到百万大军,掌握了中国最富饶的土地和五千万人民。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在整个七月中,延安的空气好像密云下雨,是不是自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以来,红军就早已预备好的民族解放大战真实出现了?抑或是中日之间,还将有更大的妥协,于是每夜,少数的收音机旁边,都是集满了来听消息的热心的听众,而街头也布满了迫切期待的巷议。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在牯岭谈话会上所发表的坚决的演说,受到热烈的拥护。接着,在八月初间,平津都被日军所占据,而上海的战事,也在八月十三日爆发,真正的战争终于确已开始,这一件事是完全清楚了。
红军原是在时时动员着的,而一接着限期五分钟的命令,就能开拔上前线的。自七七事变起,更已都准备好,急切地待等出发。蒋介石邀请朱德去参加八月初在南京举行的军事会议,延安的共产党都屏息地静候他的报告。
八月十一日,毛泽东发表谈话称:
“就在一两天之前,红军接到南京的命令,叫开到前线去,在政府的指挥之下,对日作战。不过,蒋介石还没有允许我们发表两党联合的政治大纲,这须等到对日战争开始以后,才能发表。
“虽然一方面,共产党已获得法律的地位,而朱德也参加了南京的国防会议,另一方面,南京却还没有下令释放政治犯。并且共产党也还不曾能公开在白区活动。
“红军还没有改组,是因为蒋介石把这件事耽搁下,并且也没有派定总司令的缘故,我们仍用着红军这老名称。现在,我们只有把红军先送到前线,到那里再改变符号。同样,我们也还没有改变苏维埃政府的名称,因为南京也把这问题耽搁了。
“我想南京所以要耽搁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恐怕日本帝国主义,若是统一战线的宣言一发表,日本方面是一定会起一种强烈的反动的。因此,我们希望到战争既起以后再发表宣言。我们自己是希望早点宣布的,但南京是推辞了。
“同时,国共两党之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说,南京希望从南京派下红军总司令及政治部的领袖,而我们是推却了。共产党建议了十条政治纲领,但南京却还没有决定接受。”
这时期,毛泽东非常坚强地主持十条政治纲领,因为他认为战争的前途,自然不出两种可能:不是胜利就是失败。于是他又说:
“胜利如何取得呢?是我们要奋斗,保持我们的精神,继续奋斗,并且保持我们的士气。假如中国能够实现这十条政治纲领,我们当然取得胜利。反之,若是不能,我们怕要失败。”
但是,当毛泽东发表上述的谈话的数天之后,迫切的问题都圆满解决了。蒋介石派定红军为第八路军,在晋绥前线归阎锡山指挥,又在九月二十二日,派定朱德做总指挥,彭德怀做他的副总指挥。统一战线的宣言,也在一个月后,用九月二十二日的日期公开发表——这日期是划分一个新时代的日期。
在八月及九月中,红军已悄悄地开往山西前线,担任所防卫的阵线,在平型关和日军作了一次的接触,结果,在九月二十四日,第八路军得到一次绝大的胜利,也就是中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胜利。
【注释】
(1)《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长征中的中共中央是后来才知道的。
(2)上述内容与中共中央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文字有差异。
(3)此事不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