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们第一次谈话

我们第一次谈话

时间:2023-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 我们第一次谈话第二天上完课之后,毛泽东又来看我,对我说道:“我很喜欢你的作文,我想把它们放在我那里多搁几天。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好不好?”我们晚饭后沿着江边的第一次谈论,连续了两个小时。甚至四十年后的现在,我仍然记得王先生和毛泽东的话,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在我借给毛泽东的那两本作文练习簿中,有我的作文二十多篇。毛泽东不同意我的意见。

第七章 我们第一次谈话

第二天上完课之后,毛泽东又来看我,对我说道:“我很喜欢你的作文,我想把它们放在我那里多搁几天。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好不好?”我表示同意,并且提议饭后在会客室里聚合。晚饭后散步,是当时的学生一种很普遍的习惯。

第一师范的校舍是当时长沙唯一的现代建筑,人们往往称它为“洋楼”。它四周环绕着一圈围墙,大门前面横亘着一条马路,几条小街道则由这条马路伸展出去。校园的后面有几个矮小的山冈,称为妙高峰。长沙城坐落在它的右边,它的左边有一条通向铁路的约莫五百级的石阶,越过铁路再向前走几步就到湘江岸边了。湘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经常有大小不同的船只在其中行驶。江中心有一个长岛,岛上遍植橘子,因而此岛便以橘洲之名著称于世。当橘子熟时,远望长岛,有如浮在水上的金红色云丹。在当时我和毛泽东所作的诗中,常有咏橘云和桥绿洲的句子。越过湘江约莫十里之遥有一座高山,那便是岳麓山了。

有些学生喜欢城里的刺激,其他的学生则喜欢走到相反的方向,观赏自然的美景:河、山以及那些好似在峰峦间飘浮的云朵。在礼拜天的时候,同学中常常有人沿江远行数十里,而到一处称为猴子石的地方。那里有一块灰色的巨石,其形状竟和猴子的身形一模一样。我们习惯远观石猴的大小,能十分准确地判断其间的距离。

沿江的风景异常优美,真有诗情画意之感。有一天当我和毛泽东在沿着江边闲荡时,我们作联句的一首诗的头几句。那几句是:

萧: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云流千里远,

毛:人对一帆轻。落日荒林暗,

萧:寒钟古寺生。深林栖倦鸟,

毛:高阁倚佳人……

我已不记得毛泽东提到那个佳人的时候,我是否曾经看到,也记不得随后的几句了。

我和毛泽东在这所学校同学三年有半,我们傍晚的散步成了正规的习惯。不过,在这种时会中,我们并不常常作诗,因为当时我们最大的乐趣是谈论,是彼此听取对方关于各种事物的一般意见。

我们晚饭后沿着江边的第一次谈论,连续了两个小时。毛泽东打开话匣,说他喜欢我的作文。我的中文作文教员王钦安先生,宁乡人,是著名文学家。他常常说我的作文每每使他想到欧阳修的文章。不知道毛泽东是真心或仅是为了礼貌,他说他同意王先生的看法,认为王氏对我有真正的了解。甚至四十年后的现在,我仍然记得王先生和毛泽东的话,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

在我借给毛泽东的那两本作文练习簿中,有我的作文二十多篇。头一篇的题目是《评严先生祠堂记》。毛泽东不同意我在那篇作文中的观点,我们花了整整一个晚上讨论我们之间的歧见(1)

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文长仅二百十九字,要旨为对光武帝和严光的赞颂。两人皆被誉为罕见的高人:光武帝能尊重圣者的智慧,而严光则能抵受现成的权力和虚荣的诱惑(2)

但我读这篇赞词,却不能同意范氏的见解。我在作文中解释说,光武帝只不过是请他的老友来协助他解决面对的难题,因而他对严光的邀请便不应该解释为对大智慧的崇敬。另一方面,我也不认为严光为人真如文中所渲染的那样高洁。假定他事前确无求取权位的意思,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去拜访光武帝,并且与他同榻而眠呢?这种行为不就正是他为人虚荣的表现吗?

毛泽东不同意我的意见。他认为刘秀做了皇帝之后,严光就应该出任辅相,正如汉高祖时的张良之所为。我辩道:“这就显而易见,你没有能把握住严光的观点了。”

【注释】

(1)英文版加上了一段话:“光武帝是汉朝的一代名君,在位执政三十三年。在继位之前,叫刘秀,曾与学士严光交情甚厚。刘秀登基后,邀请严光一同临朝执政。严光来到京城,并与他的这位皇帝朋友共卧一榻。据说,他们的深厚交情的一个佐证是:夜间,严光不由自主地把脚伸到皇帝的龙体上。光武帝请严光出任宰相要职,当他眼见严光迟疑不决时,甚至授予他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权力。但严光不爱仕途。他瞧不起为官作宰这种职业,认定如果接受朋友的邀请,谁也不会相信他所说的辅佐刘秀是为朋友帮忙是真心话。因此,他推辞了。光武帝再三恳请,但严光不肯改变初衷。他离开京城洛阳,返回浙江的富春江,在那儿终日垂钓河上,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至今,富春江上有一处严子陵钓鱼台,那是用来纪念严光常坐的地方。他四十岁时谢世。他的举动像传奇一样。宋朝为他立了一座祠堂。当朝宰相范仲淹——也是一大文士——应邀作了一篇碑文。这篇碑文素负盛名,后来收录在各种文学课本且作为‘精选文章’。国文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写出他们读过这个故事后的感想。我借给毛泽东的一个练习本上的第一页就是写的这样的一篇作业。”

(2)严光,字子陵,余姚(今属浙江)人。青年时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洛阳任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相传今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有严子陵钓台。毛泽东赠柳亚子诗有“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之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