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为官之路,如同在大海上漂流,随着海浪沉沉浮浮。初入仕途观政工部,如同实习生一般,不被重视,但是王阳明却怀着一颗平常心,与“七子”唱和,精彩辞章不断。
在得罪权奸刘瑾之后,被贬为龙场驿丞,无论是在精神还是身体上,都遭受着打击和折磨,但是王阳明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仅没被打倒,反而悟出心学。
刘瑾倒台之后,王阳明得以平反,得以离开龙场,调任庐陵。尽管提升,但是王阳明胜不骄,他认为做官就是做学问,修德业。在庐陵任职期间,他不仅移风易俗,平息讼风,还实施善政,慎重选出里政、三老,帮助百姓解决各种芝麻绿豆的小纠纷;立保甲、清驿道、严禁官员横征暴敛,发展生产,政绩斐然。在职仅仅七个月便获得升迁。
后来王阳明成为封疆大吏,有统兵之权,带兵打过许多次仗,这其中多数是胜仗。无情的战争更加考验人的心力,而王阳明心力绝对达标。他不仅能在杀伐决断的战场上保持一颗平常心,让敌军心乱如麻,却自己岿然不动,每每等着敌军焦躁、疲惫露出破绽的时候再一举攻下。不仅如此,王阳明还认为带兵要做到赏罚及时。每次战争结束,对于有功之人,王阳明绝对及时论功行赏,以此激励属下士气;对于不服管理或者行动有误之人,王阳明也会及时擒拿,用军法惩治。就这样,王阳明一步一步有了“军神”的称谓,风头一时无两,达到顶峰。
穿越古今
王阳明的为官之路走的是起起伏伏,坎坷不断,其实不仅仅是宦海容易沉沉浮浮,人生道路更是如此,关键是有一颗平淡对待沉浮的心,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迷失。
有一个关于平常心的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拿过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还有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小沙弥问一位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
高僧答道:“有。”
“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
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是这样啊。”
高僧答:“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高僧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以上这两则充满哲理的小故事,都告诉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心无杂念,才能不迷失。但是平常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练,一旦达到了这种境界,拥有了平常心,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我们活在人世间,不能以为一味执着就能进步,死读书而不活用,这样是无法进步的。只有留一些空间,才能给自己留一个转身的余地。同时,也留给了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不急不缓,不紧不松,才是平常心的处世之道。
正能量小贴士
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老子说:“轻率就会丧失根基,烦躁妄动就会丧失主宰。”所以,失意的时候不灰心丧气,得意的时候不趾高气昂,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不被外界的沉浮所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