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希我
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经掀起一场关于“男子汉缺失”的讨论。那时候中国影视屏幕上,男明星流行的是唐国强、达式常等所谓的“奶油小生”。大家看腻了,开始怀念男子汉。用来比对的也是明星,只不过是外国的——日本的高仓健,法国的阿兰·德龙,美国的史泰龙。那时候我年轻,也热衷于讨论这个问题,动辄是高仓健、史泰龙,特别是在我喜欢的女子面前。可是人家却清醒,回答:“他们不过是戏子!”
确实,他们是戏子,他们是靠“表演”体现男子汉的气质。但即便是戏子,对社会也有示范作用,从而就有了实质性的作用。比如,我就是在热衷于高仓健等演员的那些时候,有了男子汉意识了。我想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也是如此。文艺人物的作用,确实不可小觑,他们在虚幻的世界里创造了真实,而且是众所周知的真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救世也不是不可能。文艺一旦成为信仰,成了精神支柱,就能起到真实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戏子,他是在纸上演戏。比如海明威,就演出了极为成功的“硬汉”戏。这个几乎霸占了“硬汉”一词的作家,有太多传奇。据说他五岁时就独自降伏过一匹脱缰的马;还据说,他跟电影女星梅·马什订过婚。那时候海明威可不是后来的海明威,而梅·马什则已经是蜚声影坛。但这些消息都是他自己传出来的,事实上,他只是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见到过梅·马什。这谎可撒得够大胆的了。海明威不愧为优秀的小说家,还编造有细节,比如花了一百五十美元买来订婚戒指。
之所以把海明威看成“硬汉”,更多的是他常写到拳击。我最初看到的那本海明威小说集,封面就是拳击的速写。很多作家弱不禁风,这个作家居然如此英勇,给我非常大的冲击。据说,他曾经是芝加哥职业拳击手,有一次他的鼻子被打破了,仍能继续还击。但是很不幸,这也是他自己吹出来的。
他确实参加过战争。战争,总是能让男人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所以他总是喜欢谈论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大部分参加过战争的人,在回忆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撒些谎,这可以理解。既然人家拿生命危险作为代价了,吹吹也无妨。可是海明威这个谎未免撒得太大了。比如关于他在意大利的经历,他说他报名参军,因为视力不佳而没有被录用。可是在档案里,人们却没有找到有关的资料。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非战斗人员。在许多场合,包括接受报纸的采访,他都说自己在意大利第六十九步兵团服役,还参加过三次重大战役。他说,第一次,他指挥了一个连,后来就指挥一个营,那时他仅十九岁;他还说他在格拉帕峰指挥阿尔迪蒂团的一次冲锋时,身负重伤。他确实受过伤,但是在受伤的原因上他又撒了谎。
其实,他只是个战地记者。当然,他后来还成了作家,而且是有名气的,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他幸运。从他当战地记者时起,他就没有昏庸到觉得自己所向披靡的地步,于是他感觉到了跟同行马修斯的差距。他妒忌马修斯。他认定了这是自己的对手。感觉有对手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感觉有对手,就必然采取行动。在一封写给家人的信中,他编造了一套关于自己在特鲁埃尔前线的谎话:“把有关战斗的报道头一个发到纽约,这比马修斯还早了十个小时。回来后,与步兵一起投入了总攻,跟随一个爆破连和三个步兵团一块儿进了城,发了这条消息。返回后,要将最精彩的争夺战的战况整理好,用电报发出去……”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纠缠于撒谎的是非。撒谎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假如它“做大”了——这令人想起那句话——“谎言讲上一百遍就是真理”。当然我们可以不这么说,而是,假如它真的创造了一个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有影响的世界。比如海明威,他用他的谎言,不仅给美国人,更给全世界树立了“硬汉”的形象,我们在谎言之上也已经树立了坚强的品格,又为什么要去寻找真相?假如鸡蛋有营养,又为什么要去追究母鸡是什么样?
只是,海明威自己却被这种虚幻的真实套牢了。人家可以把虚假作为真实,从而陶醉;而在他,假的仍然是假的,他只能在高空舞蹈,在众目睽睽之中煎烤。最后他只能把自己毁灭了,也成就了一个“硬汉”的结局。人们说:只有勇敢才能做到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