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努力跳出旧框框,心怀创意走职场

努力跳出旧框框,心怀创意走职场

时间:2023-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所困扰,而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破思维定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原有的框子里。他们异口同声地坚决否认。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是双胞胎,因为他们是三胞胎中的两个。结果,毕业生丙被通用公司聘为业务经理。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创造骄人的结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所困扰,而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破思维定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原有的框子里。

某小学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有两个小男孩同时来报名,他俩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连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都完全一样。年轻的女教师问他们“你们俩是双胞胎吗?”“不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坚决否认。在场的老师都愣住了:怎么会不是双胞胎呢?

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是双胞胎,因为他们是三胞胎中的两个。

绝大多数人在看见两个酷似的小孩,会马上想到他们是双胞胎,原因就在于人们习惯了一种常规性思维。常用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逐渐形成一种惯性,总是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沿着以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会另辟新路,这叫思维定势。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常常在很简单的事情上跌倒,究其原因不是我们不聪明,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思考、去探究,喜欢凭自己的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这都是经验主义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惹的祸。所以,一个人要进步,必须学会创新,冲破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式。

在现代企业里,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老板,只有重视创新,企业才会长久生存,否则必将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掩埋。基于这种情况,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及富于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员工也就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有价值,成为企业和老板最迫切需要的员工。

2001年,美国通用公司高薪聘请业务经理,吸引了许多有能力、有学问的人前来应聘。在众多应聘者当中,有三个人表现极为突出,一个是博士甲,一个是硕士乙,另一个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丙。公司最后给这三人出了这样一道考题: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出门送货,不巧正赶上下雨天,而且离目的地还有一大段山路要走,商人就去牲口棚挑了一匹马和一头驴上路。路特别难走,驴不堪劳累,就央求马替它驮一些货物,但是马不愿意帮忙,最后驴终于因为体力不支而死。商人只得将驴背上的货物移到马身上,此时,马有点后悔。

又走了一段路程,马实在吃不消背上的重量了,就央求主人替它分担一些货物,此时的主人还在生气:“假如你当初替驴分担一点,就不会这么累了,活该!”

过了不久,马也累死在路上,商人只好自己背着货物去买主家。

应聘者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人在途中应该怎样才能让牲口把货物运往目的地?

博士甲:把驴身上的货物减轻一些,让马来驮,这样就都不会被累死;

硕士乙:应该把驴身上的货物卸下一部分让马来背,再卸下一部分自己来背;

毕业生丙:下雨天路很滑,又是山路,所以根本就不应该用驴和马,应该选用能吃苦且有力气的骡子去驮货物。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结果,毕业生丙被通用公司聘为业务经理。

博士甲和硕士乙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遇事不能仔细思考,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毕业生丙虽然没有什么骄人的文凭,但他遇到问题不拘泥原有的思维模式,灵活多变,善于用脑筋,因此他成功了,获得了高薪职位。

作为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创新元素,从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企业都喜欢具有创新能力的、善于创新的员工。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创造骄人的结果,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