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争先恐后地要去一个地方。他们知道,那里虽然艰苦,但可以快速成长。
“我来自北京大学,曾经在西藏支教一年,我希望回到西藏,那里有我爱的人们。”“我来自人大新闻学院,爱听藏歌看藏戏,做过院学生会主席,志愿奉献青春去西藏。”“我去。”“我也去。”……
2009年1月12日,北京,西藏大厦二层会议室里,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暖流。在这里,正在举行的是一场与众不同的面试——西藏党委宣传部将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直接选拔优秀毕业生赴西藏宣传战线工作。
“西藏是个让人心灵纯净的地方,又有些神秘感,让人向往。”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冯亚斌认为,大学毕业生在那里会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个人的生活锻炼是有价值的。“如果能有一段西藏的工作经历,相信回首人生时将会觉得自豪。”其同班同学胡晓廷认为,西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需要大批的人才投人建设,能作为这样一个群体中的一员,感觉很光荣。“作为青年人,能够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历练,应该感到庆幸,这种历练能够促使我们快速地成长起来,必将是人生中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西藏班的谭秤明,曾是西藏山南地区错那中学的教师。毕业回西藏,对他来说似乎顺理成章。“我已过了冲动的年纪,曾经选择了把人生起点放在雪山圣湖之间,就坚定的走下去。在西藏高寒边境县工作的经历,使我深深的明白西藏多么的渴望人才,西藏的舆论引导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在读研究生期间,谭秤明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关于“藏独”方面的大量文献,力争做到知己知彼。
人大新闻学院的李冠礁则在面试中列举了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他曾在2008年暑假实习时赴西藏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那曲等地区采访,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多篇介绍西藏文章。而专业八级的英文水平,有助于翻译国外报道、和外国媒体沟通,让世界了解西藏。
相比于男生的激情澎湃,女生更多地是因为带有浓厚的西藏情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王威,曾在西藏支教一年,在一年里她几乎走遍整个西藏。“回到北京,我努力用心看西藏,试图把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西藏的书都看完。”在学校就业网上看到了西藏宣传部直接招聘毕业硕士生的信息,“忽然很激动,忽然又开始动了回西藏工作的那根弦。”
北京大学冯亚斌坦承:“如果所谓更好的选择是钱多的话,我还是会考虑西藏,因为我自己对钱不是很看重。”“我会让自己更坚决。”
王威回答:“我相信我在北京也能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在她看来,北大本硕,留京指标,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即将实现的东西,现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放弃。西藏……也许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遥远而落后的。“也许多年以后我会羡慕大学同学在繁华都市的生活,但我不会后悔。”作为女孩,在西藏艰苦条件下长期工作对身体考验极大。“个人的选择不只关乎于个人,还有妈妈、家人。他们竭力反对,虽然我也会固执地倔强。虽然我不能完全忽略他们的意见,但我更不想放弃梦想。”“没有过于长远的规划,希望在平凡的生命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辈子待在那个我爱的地方。”
相信每一个面临抉择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什么是青春?什么样的青春最有价值?选择进藏的他们,已经给出了一份令人感动的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 唐 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