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眼中,家乡就是一朵绽放在黄土地上的花朵。而她,想让自己成为绽放在家乡的花朵。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要有点儿理想的。年老的时候,那些因奋斗拼搏所积累的阅历,给了我们可供回忆的财富”。北京师范大学2002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张霞霞,这样阐述她对生活的态度。
2009年7月,她回到了远在西部的家乡甘肃静宁,成为当地静宁一中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家乡是绽放在黄土地上的花朵”
甘肃省静宁县养育了这个纤弱的女孩。张霞霞笑着说,许多人一想到甘肃,便觉得那是个荒凉落后的西部省份。这都是因为人们并不了解那里的缘故,西部也有很多美丽的地方。
描述自己的家乡时,张霞霞说:“我的家乡是绽放在黄土地上的花朵。”她选择回到家乡,有很多原因。其中,对家乡的建设前景充满信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加速了西部的繁荣,静宁的发展势头也很不错。在签订就业协议之前,她与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有过接触。她说:“他们是一群有魄力、有气度、做大事的人,希望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人才的缺乏是落后的重要原因。”
回家乡工作有不少有利条件。让自己所学派上用场,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家乡,还有着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她说:“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到家乡工作,我不觉得委屈。”
“教育有塑造心灵的特性”
张霞霞说,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就曾经想过要当老师,但今天真要走上这条路了,瞬间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她认为,教师绝不仅仅是个教书匠,而应具有教育家的意识,因为教育有着塑造心灵的特性。
“加上幼儿园,孩子几乎有20年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这20年就塑造了他们基本的品质和性格。老师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也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她为心目中的教师做了一个总结。她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也发觉自己的性格中有耐心、能吃苦,乐于安静平和的部分能与教师所需的品质很好地契合。
她说,静宁人民淳朴善良,尊师重教的氛围非常浓郁,这也是她乐于从教的原因。静宁一中教育质量不错,有不少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这个优秀的平台,也能为她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以成就自我。对于新教师上岗的培养和锻炼,静宁一中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新老教师“一对一”的交流令她感觉踏实不少,面对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她有压力也有憧憬。张霞霞还提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教育相关的事业,她都乐于尝试,也有着在教育之路上一路前行的信念。
“生活,是活给自己的”
毕业离开前,看着遍布自己足迹的校园,张霞霞用“有滋有味”来形容在师大四年的生活。她说:“四年最重大的收获是心智上的成长。”
爱好文学的她热爱阅读,经常在阅读中思考人生及其意义。她因为喜好文学而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成为语文老师,今后可能更是要与文学连在一起了。从小到大,班主任几乎都是语文老师,也许这中间对她的选择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喜欢短小而有深度的文章。正是这些,赋予了这个女孩一种绝非弱者的气质,能够为安宁平淡的生活增添饱满向上的力度。
对许多同样面临就业难题的毕业生,她说出了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想着在他人面前活得漂亮,他的生活必定疲惫。别人的羡慕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但生活中的苦乐只有自己最明白。
(北京师范大学 李亚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