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时,他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家乡。他的理由十分朴实:“我想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人们做点什么。”
——“基层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工作起来可能会很辛苦,很累,你觉得呢?”
——“累吗?”
一句这样的反问,一位执着于基层工作的年轻毕业生。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中文专业的杨俊面临各种就业机会。面对北京、天津和陕西咸阳,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他的理由则朴实得可爱,“我想要回家,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人们做点什么”。
在天津实习期间,他深深感到来自基层的召唤,来自家乡的呼唤。于是,他参加了陕西省公务员选拔考试,成为了基层干部中年轻的一员。他先是镇长助理,很快就担任了副镇长。他每天走家串户,和村民聊天谈心,了解情况。他说,在基层工作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在大学时,他从刚进校起,就靠打工挣取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在毕业时积累了一笔积蓄。他多次发现校园中的商机并从中赚了钱,但就业时却没有选择进人商海一展才华。
回到陕西当镇长助理,杨俊这一选择让很多人不大理解。“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职位,怎么愿意跑到小县城来?”
他想回到陕西,回到家乡的小镇,真正为基层群众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是从农村出来的。他了解在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有多么的不容易。他希望能给家乡带来一些改变。
虽然回到了陕西,但是由于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遥远,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环境下的杨俊还是感到了孤寂。刚开始的时候,杨俊经历了一次心理的低潮期。
一方面,随着另一批大学生村官的来到,让他有了一群可以倾述烦闷、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基层的工作环境提供给了他一个平台。他很快就从低潮中走了出来。
2009年12月,刚来到基层的他满是激情,一连好多天呆在办公室研究文案,了解镇里的基本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发现,现实的基层工作似乎与自己之前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工作上的“瓶颈期”也让他度过了一小段郁闷的日子。
一位老同志的话让他感悟颇深。“基层工作光看材料可不够,你得深人下去,实打实地跟人打交道。要取得村民的信任,要跟他们交朋友。”
过去镇里的信访工作一直是个难题,镇上有一个著名的上访村。刚工作时,杨俊对一切都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对村里的信访工作尤其上心。村里有一对老两口,每个月都要上访两次。杨俊便先从这一处住户人手,每个星期他抽出两天到老两口家和他们聊天谈心,为他们解读镇里的政策。刚开始的时候,老两口对他十分的抵触,任凭说什么也不予理睬。他依旧亲切的和老人聊天拉家常。看到两位老人生活卫生环境简陋,他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半来贴补老人。他的行动和不厌其烦的家访,赢得了老人的信任。他还尽力改善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上访在老人的生活中慢慢地淡出。
现在的杨俊已经由镇长助理升为了副镇长,而他也已经将镇里17个自然村落都走了个遍,一半的村民家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和身影。
他借鉴邻镇的经验,举办了“十佳好公婆”和“十佳好媳妇”的评选活动。由于刚刚才开始举办,村民们对此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参与度也不算太高,效果不如预期所想的那样。但是杨俊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给镇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改变。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梦想是什么。他选择了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并且不回头地坚持走下去。他热爱家乡、热爱社会,所以他用他的理解方式和行为来反哺养育他的这方土地。
(中国政法大学 赵佳慧 清华大学 徐 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