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爱好是坐公交车体验沿线风情。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知道他是北京的“活地图”。
听多了“影迷”,“歌迷”,见多了“追星族”们的疯狂行动,对“公交迷”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说。它是活跃在城市公共交通这个庞大的社会领域的特殊的爱好人群。有一个人几乎把16年的精力都用在研究城市公共交通这个领域上,他就是被誉为北京“活地图”的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袁洋一。
爱源自天然的感情
“这是一种天然的感情,就像爱一个人一样,有时候用语言无法形容。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报废了一个旧公交车,我都会去拍照留念。”这是袁洋一谈起对公交车的感情时最真挚的表达。
很多人对袁洋一的行为都从不了解到后来的不理解。他的家人形容他的爱好是一个既费时,又费钱的活。他的朋友说他对公交车已经是一种“变态”的爱了,有人经常形容他是不务正业。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固执”而热情不减的他,为了最及时的获得最新的新车数据,冬天时在晚上8点了依然从城区出发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下,冒着大雪去五环外的大公交车场调查;在去了3次、感冒发烧3次的情况下,对妈妈说:“我需要完成这些数据的统计,我不会放弃。”
“这是一天也不可以停下来的活,我研究这个很多年了,一天也没有停过。你看桌上的那本地图,是我前天买的,可是昨天新闻报道又要改线路了,所以这又用不上了。公交车就是这样子的,停下来一天,你的研究就全断层了。”在袁洋一不大的住所里,各个角落堆积着交通方面的书,墙上贴着的也是各种不同的地图。他说我其他爱好不多。只要有时间,我就拿着一张公交卡坐车去了,我觉得乘坐公交车体验沿线风情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爱是一种社会责任
从6岁开始对公交车着迷,7年制造了200个公交车模型,1年半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12000千多个新车数据的实地采集;高中时花4个月时间研究,一个暑假调查写成《北京公交畅通工程设想》,在北京十一五规划市民建议会上表达老百姓的切实观点。袁洋一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兴趣问题,而是一种爱,一种对事业执着的爱,到后期就是一种责任了。”
袁洋一多次说到一个问题,关注公交应该是全民的行动。在奥运志愿者服务期间,他在西单的服务站点每天为200多名中外游客指路,他说:“指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你得为老百姓指出最方便的路径。袁洋一在服务中,每天记载来问路人的最终去向和人数,最后对人流量做出详细分析。现在他的房间里还可以看到大本大本奥运期间的真实数据记载。“这也是学有所用。能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用到奥运中我觉得很荣幸。”获得“北京市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后,他憨厚地回答。
“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在等不到车、挤不上车的时候抱怨。而他们的抱怨事实上反映的就是你这个城市的规划不尽合理。我们有责任去关注老百姓最切身的生活。”袁洋一这样解释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动力来源。
最初开始研究公交体系的优化,是在袁洋一读高中的时候。他的一个老师住在一个人口接近两万人的小区里,而到最近的地铁站步行则需要20多分钟并且没有公交线路。在研究这条线路的时候,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他背着一箱奶从地铁站出来走到老师的小区,然后计算步行的时间,询问周边小区居民的意见,探查小区周边的道路情况。经过半年的调查,形成系统的规划意见向北京市政府建言。他说:“最后这条线真的开通了。虽然只有不到3公里,但是线路走向和自己最初的实地考察形成的建议思路基本吻合。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政府认可。”
袁洋一讲:目前北京的城市交通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学习交通运输的大学生有责任去为城市的规划做一点儿贡献,有责任去为社会做一点儿贡献。
被“损”也是一种好事
这么多年的研究,做的实地调查不下千次,往上级政府机关反馈的意见不下千条。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官方网站上面,我提交过很多次建议,可是很多时候的回复都是相同的”。袁洋一在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完全看不出来有沮丧的样子。
“有一次去某车队调查路线运营情况,我说自己是交通专业的大学生做公交调查写论文的。队长问:‘你会开车吗?会维修车吗?……大学生就只会做做数据,写了论文一点儿作用也起不到。’”袁洋一记住了他的话,“他们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在一个公交车停放场调查新车数据时,让袁洋一学到了很多。由于公交车一般是晚上才能回归停车点,所以他连续很多天都是晚上过去考察。几天的交流和门卫混熟了,他送了门卫一包茶。可袁洋一再去这个停车点时,门卫冷冷地看着他说:“小孩子,以后别来了。领导已经说了,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今后一律不许再进人。啥本事没有,就会瞎写。”还把茶扔给他了。原来,袁洋一在前天向该公交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议,而停放场的负责人觉得是这个大学生没事找事添乱了。
“我从来都不生气,当时也许会觉得很懊恼,可是后来想想就觉得他们骂的有道理,因为我们把公交想象得太理想化了,数据、论文不能转化成实际应用就是白费力。”袁洋一对记者这样解释,“现在的大学生在这些社会人眼中就是什么也干不了的高分低能人,他们讨厌大学生,他们觉得大学生研究不了这些问题。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评价我们,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自己将来毕业后的出路,我们究竟能做什么。”
学习是第一要素
“我的求学之路比交大的很多同学坎坷,可是我不放弃。”
在别人紧张复习准备高考的时候,袁洋一却忙着要参加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论文。“我没有走好高考这一步。现在我懂得了,学习是第一要素,兴趣只能作为副业。”
袁洋一高考后在北京交通大学清河学院读交通专业。有的公交车队有意让他参加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的知识储备很有限。如果不继续学习,永远都停留在现在的满足阶段。“也许你现在很富有,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变成最穷的人,因为别人都在进步,而你只是原地踏步。”
他希望能组织高校关于公交发展的科普讲座,与更多的人分享公共交通带给他的快乐,让更多的人关注公交。
这就是他,一个用16年的执著和公交车打交道的人。
(北京交通大学 喻兰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