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庭的困难,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命运的重担,用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谱写着以责任和奉献为主旋律的乐章。
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每天都要用4个小时的时间,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家,照顾正在住院的母亲,然后再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回到学校勤奋学习,课余时间还要打工,补贴家庭开支;她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当过班长、学生会主席,获得过多项奖励,本科毕业时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生。她,就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张勍。
孝心让她一夜长大
能够顺利的经过中考、高考,进人了自己心仪的大学,选择了热爱专业,张勍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大学的多彩生活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建筑学的奇幻世界让她如痴如醉。那时的她,摩拳擦掌的想要大干一番,成就一番伟业。就在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信心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在她头顶炸起:妈妈患了重病!这消息像一块巨石,沉甸甸的压在张勍心里。
为了凑药费,他们将以前的房子出租了,住到了一间不到8平米、没有上下水管的平房里。父亲辞去了单位的工作,在家照顾母亲。全家没了收人,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一夜之间变了样。她曾无助地哭过,彷徨过,但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天恶化,父亲的白发因辛苦操劳一天天增多,张勍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她很快明白,自己是家里的精神支柱,这个家需要她。
张勍开始在课余时间做兼职,最多的时候同时做了2份工作。每天2点睡,2点起,不但学校的学习和工作没有放下,还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大三、大四两年,张勍不但打工赚齐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还垫付了一部分的药费。
张勍每周会尽量腾出两三天时间在家陪母亲,帮父亲做家务。妈妈生病前,张勍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几乎不进厨房。而如今,她不仅学会了买菜、做饭,还学会了料理家务,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每次回家,看着妈妈加重的病情,她假装高兴地跟妈妈讲学校的趣事,带她出去散心,母亲只要笑一下,她都很欣慰。
张勍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久病床前有孝女。在她心中,孝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病情发展,妈妈已经不能说话不能动了。因为请不起护工,张勍就请假在家边照顾妈妈边学习功课。通常是书都没翻上一页,便要起来帮着母亲调整姿势。妈妈不能说话已经好几年了,张勍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她最大愿望就是能再听听母亲的话语声。她希望自己的孝心能创造奇迹,能让妈妈开口说话。
责任让她无私奉献
虽然家庭的负担很重,但是学校的事情,张勍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还担任了班长、学生会主席,并人了党。“父母养育了我,我应该尽孝,而国家和学校培养了我,我也应该回报。”作为班长和学生会主席,她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作为一名党员,当同学有困难时,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同学解决。毕业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张勍利用自己在做兼职的时候积累的人际关系,帮助许多同学介绍实习的单位。当年,张勍被评为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张勍人选为一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她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为奥运,为中国,为北京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2009年,张勍被保送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公费研究生。就在研究生人学前的暑假,恰逢新中国60华诞庆典,学校承担了部分群众游行方阵任务,主力是2008级的本科学生,但是学院小,人数不够,张勍就主动报名参加。在1999年的时候,她就参加过五十周年大庆的群众游行,能先后参加两次,在张勍看来是一件十分幸运与光荣的事情。她推掉了所有的兼职,全心的投人国庆方阵的训练中。
就在这时,母亲的病情突然恶化,肺部感染并伴有高烧,医生说病情很严重,需要马上住院。由于病情紧急,张勍和父亲日夜轮流照顾母亲,有训练的时候,父亲替她。等到她训练回来,再把父亲替回来。最后的几次彩排都是夜里就集结,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结束,在其他同学终于都可以休息时,她还要赶回去继续照顾母亲。
那几天,她真的感到了身体严重透支,有点儿吃不消了。可一想到祖国的60华诞,她就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一股韧劲和对集体荣誉的责任支撑着她坚持走下去。那段时间,她经常连续几夜不能阖眼。10月1日当天,她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眼睛湿润了,一切一切的辛苦,都在她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亲身参与这一盛事的满满自豪里消融了。那夜,她睡得特别香。
在张勍的字典里,从未有过“放弃”两个字,她始终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回报于学校、国家的过程中,自己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尽管家庭的负担很重,但张勍仍尽全力努力着,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奉献国家,成为一个让父母为之骄傲的人。
阳光就是青春的名片
尽管家庭的重担几乎让张勍无法呼吸,但她还是对每个人保持微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学院老师知道了她的情况,特地去家中探望了母亲,这让张勍心中十分感动。她知道有那么多人帮助她,鼓励她,与她并肩,就没有理由退缩和畏惧。对于别人的帮助,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并以自己的能力去回馈他们,以自己的阳光去感染他们,以自己的坚强去影响他们。
张勍的这种坚强和毅力感染了周围人。有一段时间,她每天把自己在痛楚中的点滴坚持写成日志发到校内网上。她的每一篇日志都把很多人感动得落泪。为她的坚强,为她与命运抗争的韧劲喝彩。她的每篇日志都被广泛分享和转载,更有同学把那段时间张勍的40多篇网发日志每天读一遍,以她的阳光和勇敢来激励自己。
张勍说:“我绝不会向命运屈服。我勇于承担它的无常和沉重,希望在命运的重压下,我能为自己,为家庭撑起一片天”“这一切的一切,都教会我越过坎坷,穿越荆棘,顶天立地的面对所有暴风雨”。
“阳光无处不在,但是只有内心也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感知”,张勍如是说。
(北京工业大学 吕 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