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态度的涵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喜欢打球,不喜欢上网。”“我想这个黄金周出去好好休息一下。”“我讨厌这样的活动安排。”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休闲活动的态度。由此可见,所谓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态度是由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向3种成分构成的比较持久的内在心理结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赞同或反对、喜欢或厌恶、接受还是回避等的心理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
一般说来,态度有以下三种成分。
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是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的部分,它是态度形成的基础。例如:有的人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对从事体育活动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也有的人认为下棋可以增进人的脑力、可以陶冶情操,于是他们对下棋抱有积极的倾向性等,这些都是人们对休闲活动的认识,是休闲态度中的的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之心,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例如: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不喜欢太刺激的运动项目等,这些都是态度的情感成分。情感成分是态度的中心部分。
3.意向成分。意向成分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也是一种行为的准备状态,即思想上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什么反应的倾向。意向成分不是行为,它是行为之前的思想倾向,但又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青藏铁路开通后,有的人希望坐火车游览青藏高原;听说练习瑜伽的好处很多,有的人打算练习瑜伽;有的人为了结交异性朋友,于是想学交谊舞等。这些“希望”、“打算”、“想”等都表现了人们在休闲行为实施前的心理倾向,但并不代表有这些意向的人都会实施这种行为,这就是态度的意向成分。
一般来说,态度的这3种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例如,某人认识到某项休闲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地从事该项活动。但有的时候,态度的这3种成分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的人明明知道运动休闲有益健康,但却不愿坚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