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就是在战胜困难、解决矛盾中前进。所以,女性在社会参与的征途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问题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后的态度和行为:是灰心丧气,动摇退缩?还是坚韧不拔,百折不回?此乃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前者将是一事无成,平平淡淡;后者将是事业辉煌,前途光明,能在社会中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
有不少女性认为,凡事业有所成就的妇女是因为她们有条件、有背景,那只能是少数特殊人物。这种思想严重阻碍我们去奋斗,去争取。为此,我在这里讲的典型多是一般女性,也就是没有后台,而在事业上成功了的女性。
看准了的事,坚持下去,誓不回头,一定会成功。
我们讲看准了的事,是指基本看准了某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定某件事能够做,成功后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然而,事业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是起步难,它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同事、朋友的帮助。其次是做起来难,它需要有办事者的远见卓识,领导者或经理、厂长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需要工作者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修养;需要豁达的性格,能抵制各种闲言碎语,能遇挫折不灰心。总之,事业的成功,需要工作者的信心、毅力,坚持下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吉林省长春市有一位私人女企业家,她叫王守兰,是60年代的大学生。“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因为派性斗争,含冤入狱长达13年,1980年出狱时,已40岁了。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她,政治上是“劳改释放犯”,生活上没有成家,经济上每月62元的“工伤退休金”,但她没有丧失自信心。她把无依无靠的叔父接到身边,又把一位女狱友接来,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以自己诚实劳动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没有钱,仅从居委会借来500元钱,办起了个体食品杂货店。她以一流的服务、优质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把商店办得红红火火。以此为起点,又办起了长途客运、饭店、旅店、煤炭加工厂,个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效益很好,到1989年就成了有三百万元的富翁。
社会主义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种社会主义的高尚思想品格在这位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子。她的事业兴旺发达了,但她不图个人享受,自己无休止的奋斗,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脑子里想的总是别人,把钱用在事业发展上。她在厦门开办了一个“关东王守兰花园酒家”,在长春、济南、厦门等地开发房地产,在朝鲜和俄罗斯搞边界贸易。她成了长春益民福利实业公司总裁,拥有近2000万元固定资产,几千万元资金的私人女企业家。
多少年来,她关心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始终把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无人收养的弃婴和失去工作能力的残疾人放在心上。这些生活上的弱者需要人们去关心、去帮助、去拯救,她觉得自己是社会一员,有责任去承担部分义务。于是,她把自己的事业与慈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投资150万元,建起了一栋七层楼的全国最大的私营福利院,收养了51名孤寡老年人和10名孤儿、残疾人,每年花费在这个福利院的资金高达25万。对这个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福利大院,她主动办理了法律公证,决定在她死后,将大楼和楼内设施全部无偿赠送给当地民政部门。近年,她又出资兴建了一座弱智学校,使数十名弱智儿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93年7月8日“中国王守兰社会慈善会”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宣布成立,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阎明复同志任名誉会长,会长是王守兰本人。她庄重宣布:“慈善会的宗旨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了这个全国性慈善会,她首先拿出了50万元注册资金,并决定从她经营的企业中每年拿出利润的20%资助慈善会。还在1994年拿出了150万元,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办三件实事。她的行动感动了一些海外赤子,得到这个信息后,马上来信来电,表示愿意捐增钢材、汽车和轮胎等。
王守兰被判刑13年,虽然是平了反,但对她的人生道路是重大的挫折,是怎么样也无法补偿的。出狱后,她不计个人的恩怨,以坚强的毅力和实干精神,创造了出类拔萃的业绩,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性社会慈善团体的一把手。她把自己生产、经营所得利润用来办社会福利,为国为民排忧解难,真是难能可贵啊!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77%的人口在农村,大多数人只是解决了温饱,极少数地区连温饱也未解决。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必然要有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具体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通过乡镇工业的发展,以工补农,使农民富裕起来。
发展乡镇企业谈何容易,特别是那些山沟里的乡镇,办企业就更艰难。然而,一位只有初中文化、42岁的农村妇女时瑞芬居然在南充县的“夹皮沟”石圭乡办起了一个丝厂,使农民富起来了。
时瑞芬原是这个乡蚕茧站的站长,蚕茧购销效益还不错,年利润20万元,日子过得蛮好。但乡办玛瑙果品厂亏贷款99.2万,无力偿还。要偿还贷款,唯一的路子是让玛瑙果厂转产为玛瑙丝厂。因为本乡盛产桑茧,有原料的优势,如果缫丝,形成加工一条龙,那么这个乡办厂可能绝处逢生。乡党委、乡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转产。那么由谁来负责改变这个烂摊子呢?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时瑞芬。
时瑞芬没有讲任何价钱,接受了这个冒险的任务。她在乡里的果品厂面临倒闭时,曾反复进行过思考。她知道乡里蚕茧的质量和数量潜力,要救厂子只能转产缫丝;她也知道接受这个任务后的艰难,没有缫丝的技术和设备,没有一分钱本钱,反而欠99.2万元的贷款。但她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相信乡里人的苦干精神,只要下定决心去实干,一定会打一个翻身仗。
为了丝厂的起步,她又向农业银行贷款十几万元,在农行的帮助下,时瑞芬亲自带了28个妹子和两个小伙子到一家丝厂学缫丝。进厂后且不说住在不通风的厕所楼上,吃的是剩饭剩菜,主要是进厂几天进不了车间,学不到技术,受到的是冷落、白眼。时瑞芬心急如焚,一方面带领30名“士兵”在厂里见事就做,希望得到好感和同情,让她们学技术;另一方面到处找人联系,吃不好,睡不安,天气又热,终于晕倒在厂里,被送到医院抢救。此情此景终于感动厂领导,同意进车间跟班学习。为了使师傅肯教,她又派人买了30把扇子,给师傅打扇,果然感动了师傅,具体教了一天。有关部门出来干涉,认为她们是没办手续的丝厂,不能给她们传授技术,仅仅学了一天就停止了。时瑞芬知道厂里的难处,带着工人回了乡。她们以一天学来的感性知识,开始摸索生产。遇到困难,时瑞芬就以参观学习为名,偷来技术再教工人。工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掌握了缫丝的全部技术,一切工艺全部过关,其质量可以毫不逊色的与大厂竞争。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还清了全部贷款,还盈利31.2万元。1991年产值达365万元,实现利润51.6万元,向国家纳税15万元。1992年产值达500万元,工人从当年的32人发展到134人。付去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丰收的硕果。
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物质条件可以出人才,不好的环境,乃至极艰苦的环境也可以造就人才。
湖南省益阳桃江县修山柳溪村,有一名女青年叫钟爱兰,由于家境贫困,她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就失学了。就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年仅十余岁就做起了文学梦,如饥似渴的啃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退学在家的日子里,她擦干眼泪,以满腔痴情,在微弱的油灯下,月光下,埋头苦读。她开始了写作,没有纸,途经修山镇时,发现了一堆丢弃的试卷纸,急忙拣了用来作稿子。两位老师看到此情此景,主动义务辅导这位有希望的女孩。
在钟爱兰失学的日子时,她在乡村两度办文学社,“癫狂”文学社和“哇哇”文学社,都因缺少社会支持和经费而失败。文学社失败了,但她的写作如入魔境,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写作,一夜一个短篇小说,数天一个剧本,投寄去数十篇作品,虽查无音信,但还是坚持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一篇又一篇浸透汗水的作品在省内外报上发表。小钟高兴欲狂,她的艰辛终于有了回报,也证明,她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下去。
可是,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当钟爱兰高兴之际,乡里传来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舆论,给了她当头一棒。一位求婚者遭拒绝后,在乡里到处散布:钟爱兰作品的发表是她和男编辑睡觉睡出来的。17岁的小钟遭到这种污陷和诽谤,气得几乎绝望,跑到资江边想了此一生,洗一清白。但她猛然醒悟,死了,不就难以清白了?我必须继续追求,好好活下去。
她从资江边回到家里,清理好简单的行装,向母亲叩了三个响头,告诉母亲:“我要去深圳”,母亲再三挽留也未留住。
1991年的深圳,已经人满为患,钟爱兰跑了30多家单位,没有找到工作。在绝望中,她来到一家公司,经理劝她回家,认为象她这样的一无专业特长,二无漂亮脸蛋的女人,很难找到工作。钟爱兰回答:“既然来了,我就没有想回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经理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收她到厨房打工。
有了一个栖身的地方,一方面她努力按质按量地完成厨房工作任务,另方面加夜班写作,仅两个月,经理就把她调到了办公室,补发了双份工资,又送给了大红包。
写作还得花精力和时间,她怕老板发现,就象做地下工作一样,用微型手电蒙在被里写作。一旦感到经理有所发觉时,自己便先炒老板的鱿鱼。她炒了一个又一个老板,随着时间的推进,她用包装纸写的稿子也一发不可收地在深圳十几家报刊上发表,她圆了文学梦,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深圳3年打工,她自学读完了初中、高中和深圳大学的有关课程。她的成果使她告别了打工的“初级阶段”,走进了《特区经济》杂志编辑、记者行列。1992年又被深圳市作协吸收为会员,1994年她又跨进了《深圳青年》之门,成为了优秀的编辑。
钟爱兰,一位山沟里的小学三年级女学生,不信天,不信神,不信命,不信鬼,而是以自己的奋斗,向命运挑战,20岁就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对比她,我们每一个女性没有任何理由自卑自弃,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只要像小钟一样以坚强的毅力奋争,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不断求索,百折不回,不仅能使女性事业成功,而且能使女性有所创造,有所发明,产生轰动效应。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路不是一次、二次所能走得出来的。事业成功有规律,但不是一二次失败后就能顺利摸到规律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自己所做所为符合价值规律,取得良好效益,必须要有百折不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有一名教授,名叫赵聚英。她是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政协委员。她的这些荣誉是她不断求索,百折不回换得的。
为求学,赵聚英历尽千辛万苦。她出身在湖南衡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先后生下了她们兄妹9人,因饥饿,疾病交加,先后夺走了6个幼小的生命。连饭都吃不饱的家庭,不可能送她读书。她总算运气好,因为父亲是租种小学校的田地,母亲为学校做饭,洗衣,父母为了少操心,就把5岁的聚英送到小学读书。虽然不是正而八经的上学,总算在学校混了5年,而且学习成绩拔尖,又正碰上解放,动员女孩上学,通过推荐,她又读了高小。她学习刻苦用功,成绩是班上第一,可以保送进初中。可是父母坚决不让继续读书了,原因有三个:一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让她离家一百余里去上中学;二是认为女孩子,反正是别人家的人,没必要读书;三是要留在家里带妹妹。那时小学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为赵聚英能上中学,老师们轮流到她家里做其父母的工作,可是她爸爸避而不见。没有办法她只好横下一条心,带几件破旧衣服,徒步走了一整天去读书。在一无钱,二无被,三无雨鞋雨伞的条件下,每天是赤脚。天冷,找两节竹子圈圈梆在脚上做雨鞋,和同学搭铺,靠助学金维持生活。可是助学金只能维持三个月的最低生活,还得回家拿钱。她打着一双赤脚,在冰天雪地走一百里路回家拿学费,路边有二分钱一双的草鞋卖,也因身无分文买不起。赤脚在雪里走,麻木的双脚磨破了,钻心地痛,直到深夜她才走到家。可是,被磨破的双脚发烂了,痛得无法忍受,不能返校,一学期未读完只好停学了。第二学期开学,她坚持要去补考,继续读书,但脚还在发烂走不得路,她用眼泪和恳求说服叔叔用土车子送她到学校。全靠助学金,只吃饭不吃菜,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建筑系工民建专业,轰动了整个乡里。1960年因学校需要,改学暖通专业,派往经济大学暖通教研室进修“供热工程”,要求两年学成回校任教。赵聚英跨三个年级同时听课,每天坚持学习14小时,只以一年的时间学成返校。正式当上了大学教师,又一次轰动了她的家乡。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停课了,她成天呆在家里无法工作,心里难受极了。便干脆下到工厂,一边和工人师傅共同劳动,一边调查研究,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突破口。在印染厂锅炉车间,见到锅炉工用手工投煤操作6T/h的锅炉,在那种高温、灰尘、浓烟的恶劣条件下劳动一小时要投入一吨煤,钩出300-400公斤煤渣,十分辛苦,煤的浪费也大。她不是学锅炉的,她决心为改造锅炉而战。自此她来回奔波于各锅炉房中,亲自爬进锅炉内,探索工业锅炉的燃烧没备和节能、消烟、除尘、燃用地产煤等技术难题。
赵聚英是一位实干家,她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为改造锅炉,战胜“煤老虎”整整干了20年。
20年的探索、试验,除了工作条件艰辛和试验的反复需要坚强毅力外,还在于作为一个女人在丈夫重病和孩子幼小面前,如何安排?正当她步入锅炉的改造时,她三年生下了两个孩子,因为工资低,请不起保姆,她背着孩子下工厂;丈夫因肝炎重病在家整整9年,她尽力细心照顾。1979年丈夫不幸与世长辞,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了她沉重打击。她悲痛欲绝,经过半年多的恢复,才从悲痛中转移出来。怀着完成丈夫遗愿的决心,她拖着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加倍地工作,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反复改进,保证了锅炉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是取得了烧炉消烟技术的成功,随后又取得了倾斜往复炉排的燃烧设备构造和燃烧技术的成功。进而又解决了适用地产煤、无烟煤和防炉排烧损、防止煤结焦等技术难题。终于完成了水平往复炉排新型燃煤设备的研制应用,并发展成为定型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成为我国主要燃煤设备之一。这种新烧炉可节煤20%左右,且煤种适应性较广,能消烟减尘和减轻劳动强度,为我国锅炉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她曾获国家进步三等奖1次,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省级四等奖1次,国家发明展银牌奖1枚,长沙发明展一等奖1次。一位学工民建专业和暖通专业的女大学生,没有学过锅炉,为改变工人师傅的劳动条件,为加速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作出了如虎添翼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的锅炉专家,活跃在全国各地。不仅再次轰动了她的家乡,而且轰动了湖南大学校园,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学者。
压力出胆量,出动力。胆量和动力其实是毅力的表现,在困难、挫折面前,有胆量去克服,在受挫折后,能振奋起来,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以大无畏的精神去争取成功。
长沙市郊区五星养殖场场长逯复兴可以说是坎坷中长志气,失败中争辉煌,在她50多岁的人生中总是充满了活力。
人只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上进心,一种自信心,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困难,排除万难走自己的路。
1958年逯复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体操系。1960年因患肝炎辍学。又因父亲是国民党少将军官,虽然属起义军官,但在那唯成份论的年代,她总是受到株连,使她找不到正式工作,也无地方落户。1961年她和大学同学李仲义结婚后,才在长沙落户,但没有工作,是一个家属。她不愿在城里吃闲饭,靠丈夫养活。而靠代课、为别人看孩子、织毛衣、补面粉袋、做临时工等解决自己的生活来源。能干聪明的逯复兴,有力无处使,被“逼”上“梁山”,自找门路。1971年她为首组织几个家属办了一个化工厂,生产电瓶硫酸,效益还不错,职工们除了有国营工厂正式工同等待遇外,还为工厂买了一部汽车,盈利几万元。1976年,这个家属厂合并到长沙胜华化工厂,逯复兴被安排在厂里搞生产计划和统计,可是由于工作量不大,使她仍感到有力无处使,她渴望有机会使自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一些。
一旦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因素,不可能使想干的事都能一帆风顺。特别是作为一个集体的一把手,要带领同志们白手起家,干一番事业,不公有困难,还会有种种压力。客观条件不好是压力;一时无效益是压力;生产饱和,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转产是压力;技术跟不上去是压力;职工素质不高也是压力;等等。只有在压力面前不动摇,敢于坚持下去,敢于挑硬担,去战胜困难,化被动为主动,事业才会不断兴旺。
逯复兴就是一个不甘示弱,敢于迎着压力上的能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大地,使逯复兴这株绿芽茁壮成长。首先她大胆丢掉铁饭碗,邀集4位好友瞄准菜篮子工程,从城里跑到望城、浏阳农村办起了养鸡场。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城里人,女大学生到农村租房办鸡场。很多人发出疑问:“办鸡场,谈何容易!有补贴、有计划供应饲料的国营鸡场都办亏了,你逯复兴起步的那年,是最艰难的一年。本钱1500元是共同凑的,房子是租的,一无电,二无自来水,三无技术,雨天是泥巴,晴天是灰尘,交通不方便,不公产供销不畅,还经常受到种种刁难。开头的压力、困难一就是沉重的包袱,而原所在工厂不公不理解,反而对他们作出了除名的处分。
厂里除了名,养了4年鸡,效益仍然不好,5人中有一人退缩了,离开了鸡场,鸡场面临垮台了危险。逯复兴没有动摇,她的性格是“不做则矣,一干就得坚持干好。”她坚持沉着对付,一方面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四处奔波,联系搬迁。她们曾5次搬迁,直到1985年才稳定下来。在长沙市肉食水产部门的支持下,她养鸡场搬到了长沙市郊区。
有了一个有电有水,交通方便、靠近市场的养鸡场,逯复兴踏实了。她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全身心扑在养鸡事业上。她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规模养鸡必须懂技术,科学养鸡。她凭着自己学过生物知识,自学了养鸡、防病、营养、管理等技术知识,并亲自在实践中摸索。如对死鸡进行剖解,找病缘,有一天曾剖解99只鸡,直到找到病缘为止。使她逐步掌握了规模养鸡的整套技术。她定期给职工上技术课,新职工进场,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要求职工在技术操作上一丝不苟,天天要求填写饲养日志,掌握饲养种鸡的技术。总结出了4周龄开始限食,7周龄开始一周测一次体重,超重减料,欠重补料等科学方法。在管理上细致严格,她自己以身作则,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鸡场转一圈,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坚持科学喂养,全场蛋鸡产蛋率和种鸡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肉鸡50天即可出售,每只重2公斤以上。
逯复兴的养鸡场虽是私人企业,但有一套参照国营企业管理的严格的用工制度。每招聘一个职工,先试用3个月,转正满一年后,根据各人的工作时间、劳动态度、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市场物价,确定职工的工资级别。还根据每个人完成生产指标的好坏发放浮动工资。一般情况下,浮动工资的金额是基本工资的二至三倍,每人每月按出勤补助伙食费,有特殊贡献的还发奖金,场里盈利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在这里做工,只要好学肯干,遵守场规,既学到了技术,又有可观的经济收入,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鸡场象一个大家庭,逯场长对工人们的生活十分关心。有彩电和其他文娱用品,业余生活活跃,免费为职工理发、洗衣。职工生日,放假一天,场里专为“寿星”开茶话会,或赠送生日礼物。每年为职工体检一次,组织职工外出旅游。凡国家职工有的法定假日、退休金、劳保福利,这里的职工基本都有,福利条件超过了一般国营职工。
逯复兴场长不仅兴农意识强,而且市场意识也很强。在市场上鸡和鸡蛋供应不足时,她以养鸡为龙头,带动周围农民养鸡。这几年农村发展养鸡很快,市场上鸡和蛋的供应已不紧俏。早在1983年她就开始了快速养殖甲鱼的试验,5次试验,5次失败,直到第6次试验才成功。成功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筹建甲鱼种场工作。首先是租地10亩,自己设计,土法上马。建甲鱼生长温室2000平方米,工作居住杂房400平方米,其次购种甲鱼1200只,共投资190多万元。1994年孵出甲鱼苗2万6千多只。现在市场甲鱼供应紧俏,价钱看好。为了加速甲鱼生产,她又投资100万元准备再建甲鱼养殖分场。租地60亩,修建80个甲鱼生产房,年产甲鱼可达10万只。
逯复兴正在以甲鱼养殖为新的龙头,开辟着新的联营,她计划将与有关科研单位、食品加工单位合作,探索和实践高效农业之新路子。她决心以更大的热情大干一场,使特种养殖成为长沙乃至全省高效农业的大拳头,成为全国一颗耀眼的明星。
逯复兴历经坎坷,她以坚强的毅力靠自己的努力成了新型女企业家。她为社会排忧解难,作出了贡献,社会也给了她名誉。她是第六、七届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长沙市郊区政协副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长沙市“巾帼十杰”之一,还是省企业家协会理事,她为农副业走入市场做出了榜样。
传统意识认为女人胆小怕事,干不了大事,当不了一把手。女人自己往往也是这样认为,掌大舵怕翻船,能在别人领导下当个好助手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女性走向高层次的拦路虎,需要在实践中扭转这种传统的意识和偏见。
1982年山西太原铝厂濒于破产,建厂以来累计亏损1873万元,等于赔掉了这个铝厂。为挽救这个厂,省领导慧眼识骏马,推荐了1970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女干部田梅。
田梅,在人们的眼光中是一位文弱女子。当这个决定宣布后,很多人怀疑,她能管好那些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吗?田梅在接到任命后,也不是没想过担子的份量。她曾随省里领导到过这个老大难企业,知道这个厂的问题,一不是缺原料,二不是销不出,亏损完全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她想:人生在世,应当做出一番事业,女人也不例外,我要用我的行为去证明一下这副重担能不能压倒我这个文弱女子,中国妇女能不能顶起“半边天”。
田梅上任了,人们拭目以待。她根据厂里的根本问题是管理这一焦点,首先在领导班子上下功夫。她本着唯才是举,选贤任能的原则,提名虽年届60岁,但精力充沛,技术过硬的高级工程师任总工程师。提名虽无文凭,但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的原供销科长和一名助理工程师任副厂长。这种破格的提名上报到主管部门几次,都因年龄大,无文凭不肯批。田梅据理力争,认为要有年龄限制,要有文凭,但不能一刀切。唯年龄,唯文凭,要从实际出发。由于她的坚持,最后争得了市委的支持。厂级班子定了后,她又力排众议,整顿了中层领导班子。通过民意测验和人事部门的严格考核,免去了一名原副厂长和一名几任厂长都不敢动的科长,以及5名能力差的中层干部的职务,提拔了8名有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任中层领导干部。她的举措得到了大多数工人的支持,同时也招到少数人的反对,有人写匿名信告状,甚者个别家属无理取闹,躺在田梅办公室前要挟。田梅一扫文弱女子的形象,以大无畏的气魄和果敢,快刀斩乱麻,及时果断地处理了几个无理取闹的肇事者,击退了歪风。
班子整顿后,在管理体制和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第一是放权,使车间、班组、科室能有职、有权、有利,放手工作,厂级领导能集中精力抓全厂大事;第二是制订制度,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人人以主人翁的精神关心厂里生产、产品质量、经营销售,形成全厂的活力。两项措施实行后,车间里吊儿郎当的人被裁减下来了,田梅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搞回收,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几年来这个回收站效益不错,总产值达30多万元,上缴利润16万元,使包袱变成了财富。
生产正常了,但市场经济迫使工厂不能以生产正常为满足,生产必须跟着市场消费转。那么就必须加强科研,促进产品的更新,为此田梅狠抓了技术改造。她先后自筹了100多万资金,完成了71项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一个年产7500吨的电解铝车间和年产3000吨铝型材的生产线,开发了铝管、铝型材、国际标号6063铝合金棒材等新品种。为使职工跟上技术改革发展的步伐,每年以超过国家规定三倍的教育经费,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并经常请专家到工厂讲课,提高职工技术水平,还输送职工到大专院校深造。对有作为的职工及时进行工作调动,使他们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由于田梅的科学管理,太原铝厂很快翻了身。1982年到1987年,累计上缴利税1900万元,又等于赚回了这个铝厂。
有人曾预测:21世纪是女人的世纪。我想这种预测是有些道理的。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要求在2000年前消除妇女中的文盲,妇女文化知识提高,自我解放意识增强,自卑、自弱、胆小怕事的弱点就会得到克服。加上各国政府、妇女组织及社会各界执行一些特别措施,增加妇女参与经济和政治决策的比例,加之利用高新技术增加妇女获益的途径,妇女人才必定会脱颖而出。而目前女性中管理人才的涌现,已经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病魔、残疾拦不倒,顽强抗争出奇迹。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素质,即使有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能力,也难以用于实际,效力于祖国,成为人才。
然而,病魔是可能战胜的,即使患了不治之症,以豁达的心境与病魔做积极的抗争,有坚强的毅力和对人生的辩证认识,把有限的生命服务于社会。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当今社会,“癌”,成了对人生命最有威胁的疾病。“CA”这个触目惊心的代号,在许多人眼中,成了死亡的判决书。然而,什么事包括癌症也不是绝对不可征服的,只要认真对待,运用现代多种治疗手段进行抗争,加上心情愉快,不背包袱,病魔也可以被征服。
王群,33岁患上了胃癌,手术后留下了1/5的胃,医生说,手术后两天要特别当心,挺得过去就有希望,挺不过去就完了。她挺过了。但是她患的是活动性强的微分化型癌症,手术时已发现淋巴转移。当时她好悲观,以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她含着泪水给婆婆做了最后一双棉鞋.以示最后一次尽孝。
上海有一个癌症俱乐部,北京的郭林老师专程到上海教授治疗癌症的新气功,她也赶去学习气功。在这里患什么癌的都有,都活得很自在,很愉快,也把王群带入了这抗癌的洪流中,使她的身体日见好转。不仅婆婆的棉鞋穿破了,又做了新棉鞋,而且在她38岁时生了一个女孩,孩子长得天真活泼。
在癌症俱乐部里还有一位叫赵玲秀的,是一位肝癌患者。1982年她患的是宫颈癌.治愈后,又患上了肝癌,而且是晚期了。肝癌是癌中之王,发现后3个月就可能致死。她在绝望中希望自己的余身能给社会做点好事.于是她召开了家庭会,向丈夫和子女提出了向科研部门捐献她的遗体,希望科研部门攻克肝门区不能开刀的难题,造福于肝癌病人。不久她得到了中医学院登记接收站颁发的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捐献遗体的纪念证,觉得为社会做了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得到了解脱。她认为人反正有一死,在死之前要加倍珍惜,活得更好一些。她认真学习气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抓紧时间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名胜古迹,她先后去过北京、西安、兰州、广州、深圳、哈尔滨等地.调节了精神,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决心,心理治疗使她延长了寿命。
杜琼则是一位19岁的女青年,在她3个月时就发现一只眼睛里有异物,后诊断为视网膜细胞癌,不久这只眼睛失明了。到3岁时,另一只好眼睛也发现了癌变。父母亲焦急万分,强忍泪水,抱着她看外滩、南京路、动物园、盲人学校,眼睛失明了,就会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以后她进了盲童学校,她没有灰心丧气,她热爱生活,爱唱爱跳、爱朗诵、爱听音乐,会弹吉它,义务录制磁带。高中毕业后,她希望当盲人节目主持人,希望上大学,还想留学美国,到那里的盲人学校学习表演艺术和教育心理学,为实现自己美丽的梦想而奋斗。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人的一生中,很难预测天灾人祸,一旦残酷的现实到了自己身上,都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战胜。
我们曾看过日本的电影《典子》,很钦佩她的毅力。中国也有一位典子式女青年,她叫成洁,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南麓的南江县。1985年3月11日下午,9岁的成洁在帮助家里干活中,被田头的高压电击中,当场昏死过去。因两条手臂被烧得弯曲焦黑,10个指头畸形,指甲脱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两个手不得不全部切除。
一个女孩失去了双臂,其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成洁伤心落泪,父母鼓励她向典子学习,她默默点头。为了能继续读书,她决心首先练习用脚翻书、写字。为了使脚能代替手的功能,从此成洁告别了袜子和棉鞋,为了练习脚的灵敏度,成洁必须每天都要压腿,把腿跷在凳子上,用头碰脚尖,终于,练成了用脚刷牙、梳头、取衣服、穿针引线、做饭等。她的脚写出了十分漂亮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她克服了重重难关,能跟身体正常的同学一样坚持上学。
1986年年底,成洁参加全县统考,在与别人相同的时间里做完了全部考试题目,平均成绩还名列前茅。1987年小学毕业统考,成绩又考得不错,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到南江县八庙乡初级中学。1991年她初中毕业,参加统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江县中学高中班。1994年参加全国统考,被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录取为大专部国际商贸英语专业学生。
成洁的名字和事迹早就传遍全国,1989年她被光荣地评为中国“百名好少年”之一,又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她第一次到了向往以久的首都北京,见到了江泽民、乔石、宋平、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江总书记为成洁的事迹所感动,说:四川那个成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假如我们国家的每一位公民都像成洁那样有坚强的毅力,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兴旺发达!
陈洁虽然得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帮助,但毕竟她没有双手,她会遇到更多困难。现在成洁正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她说:“既然死神已远远地躲避了我,既然一次次的摔倒我都能爬起来,那么,以后的困难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路就在脚下,等着我去走。”多么大的决心和气派,她将继续创造出令人们惊叹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