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得来。如何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答案是思考和创造。
思考是学习的方法和动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上学时的死记硬背永远忘得最快,常常是刚背过的东西,一考试马上头脑空白,即使能够想起只言片语,也很难连贯起来,甚至连发挥的余地都没有。但是,如果用思考的方法来学习,就会发现不但记得很牢固,而且还会有创新。比如,历史课本里的很多年代是不容易记住的,但是如果通过思考,发挥联想,将这些年代和自己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就很容易记住,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推而广之,运用到其他学科上。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经过思考和创造,才能变成真正的智慧。
北大学子张志远(化名)是大家眼中的发明家,他已经拥有了十几项发明专利,其中有几项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张志远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勤于思考的结果。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玩玩具,自己没有,他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让大人买,而是自己琢磨着做。虽然做工不精良,但是结构原理丝毫不差,甚至还有创新。
上小学时,一次看电视,看到孔明灯,他觉得很神奇,妈妈看他神往的样子就主动说改天可以给他买一个,他听后摇摇头,决定自己做一个。对那时的他来说,连热空气往上走的原理都不明白,最后愣是做出来了,尽管飞得不高不远,但是终究是能飞起来了。
他这种勤于思考的习惯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乐趣,他总是能够发现新奇的东西,也总是能够创造出新奇的东西,引来小伙伴的声声赞叹,让他很满足。比如,他是他们那所学校第一个将魔方的六个面转出同一颜色的人,而且一直保持着最短时间记录;同学们爱玩的九连环,他并不急着上手去解,而是思考它的结构,最后轻而易举就解开了。
说到这种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如何培养的,他说,小时候从一本故事书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让自己大受启发。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擅长画猫的画家,笔下的猫个个栩栩如生,许多人把他的画买回去挂在家里,家里的老鼠都逃光了。因此,画家被人们称赞为“猫王”。
画家一生只带了两个徒弟,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两年后的一天,他把二徒弟叫来,对他说:“你可以出师了,你不但学到了我画猫的全部技巧,而且还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二徒弟和师傅感情很深,不愿意离开,但画家态度坚决,二徒弟只好含泪辞别。
大徒弟闻听,急忙去找师傅说:“师傅,我早都等着出师呢,你为什么只让师弟出师,我还比他早来半年呢!”
画家严肃地说:“你学画的时间是比他长,可是你只知模仿,却没有创新。你是在用手画画,而你师弟是在用脑子画画。你的基本功很扎实,但不善于思考,你恐怕永远都出不了师,也永远无法超越你师弟。”
大徒弟听罢很是不服气,不辞而别。很多年后,大徒弟的画在市场上无人问津,而二徒弟则成了远近闻名的“猫神”。人们都说他画的猫已超过了他师傅。
张志远说,那时候年纪小,听完故事就想做个二徒弟那样的人,后来他发现通过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就放不下了。随着知识的丰富,他发现自己思考的面越来越广,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通过思考能够发明出没人见过的东西,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就这样,思考就成了他的一个习惯,而且乐此不疲。
《孟子 · 告子上》中有一句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说,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意思是脑筋的作用就是思维。 寓意:要你勤思考,多学习。
古人所说的“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心脏是两个概念。孟子认为,耳目是不会思考的器官,因此,不能光用眼睛看、耳朵听。那样做很容易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心”是思考的器官,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要多想一想。只有经过思考,才会有心得体会,才会透过事物的表面而深入理解它的实质。懒于思索,不肯思索,是绝对不能有所得的。
2006年6月,世界第二富豪,被誉为“股神”的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资产投向慈善事业,这些财富约占其私人财富的85%。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问他:“您把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您会给您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巴菲特说:“我已经把最珍贵的财富留给了我的子女啊。”
记者追问:“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呢?”
巴菲特说:“我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勤于思考,总结了一些规律。所以,我经常告诫孩子们要有点思考的习惯,并在勤于思考中学会善于思考。几年前,大儿子霍华德在农场站住脚后,不断捕捉市场信息、思考总结,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在他的摄影事业中,勤于思考也让他受益匪浅。小儿子彼得也经常在寂静的时候思索创新,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音乐作品。苏西也喜欢思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我已经把我最珍贵的财富都赠送给了我的孩子们了。”
常言说:“多想出智慧。”说明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核心。有了思维,人就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有了思维,人就能认识自己和别人,认识人我关系,物我关系,成为世界的主人。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都极为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日本东工大学校长川上正光说:“与其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毋宁说是培养会思考的人。”
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在众多的矛盾中抓住要害,集中突破,才能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突破条条框框,不断创新。
在新技术革命的今天,创新才是不竭的动力。但是创新从哪里来?从思考中来。思考把知识变成了智慧,而运用智慧和思考就可以创造全新的东西,这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使更多的人受益,也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