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志愿服务,回报社会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个词叫“大爱无疆”,什么样的爱才能被称为大爱呢?到如今,北大在校的注册青年志愿者已有2000多名,成立了各院系志愿者协会分会20多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回报社会。得知灾难发生后,北大青年积极行动,自发组织募捐,表达北大师生对灾区的关怀,体现了北大人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怀。蒙晓燕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3400小时。

有个词叫“大爱无疆”,什么样的爱才能被称为大爱呢?家人之间的爱因为有血缘关系,显得理所应当;朋友之间的爱因为有友情关系,显得义气干云;师生之间的爱因为教育培养之恩,显得情意深重;还有同学之情、同事之谊,等等,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联系显得少了些厚重,多了些感情的因素在里面。如此看来,真正的大爱就应该是对素不相识者、对需要帮助者、对弱势者的爱,因为这种爱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大环境,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于是,志愿者成为社会最美的一群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使。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行动起始于1993年11月,北京大学爱心社的成立标志着北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擎起了志愿服务的旗帜。

北京大学志愿服务行动在1993年那个冬天扬起了第一面亮丽的风帆。1993年11月23日,17名北大学子在校园内义务扫雪,为了以组织为依托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拓志愿服务事业,他们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北京大学爱心社,标志着首都高校乃至中国高校志愿者行动的开始,更标志着新时代里一种新的风尚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浸润,如一夜春风,吹暖了无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心灵。

从爱心社在那个飘雪的冬天点燃第一颗爱的火种,到如今北京大学志愿者服务行动已经走过了数个春夏秋冬。继爱心社之后,北京大学团委又确立环境与发展协会、绿色生命协会、法律援助协会、研究生支教团等一系列的专业志愿服务社团成立,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1996年北大青年志愿者总队宣告成立。到如今,北大在校的注册青年志愿者已有2000多名,成立了各院系志愿者协会分会20多个。

数字是苍白的,行动却是青翠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服务回报社会。一代代的北大学子不仅传承着这种精神,而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温暖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群。

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志愿服务第一次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燕园内广泛传播。

2003年5月至6月,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在各教学楼值班站岗,检查证件,维护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累积站岗服务时间达到8000多小时。

2004年年底,南亚、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灾情后,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倡议组织了“生命·关爱——为南亚、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受灾地区奉献国际人道主义爱心”的捐款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海啸受灾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爱心。

2008年6月14日,温总理亲笔题赠“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的寄语令北大全体奥运志愿者备受鼓舞,坚定了奉献奥运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共有3398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包括2567名通用志愿者,829名专业志愿者,两名仪式引导员),440名城市志愿者和约200人次的拉拉队直接为奥运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了志愿服务,加上学校专门招募的51名支持保障志愿者和717名奥运应急无偿献血保障志愿者,北京大学奥运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606名。

2010年3月中旬,北大团委启动了“携手麦拉——北大学子深度支援旱区麦拉村公益行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得知灾难发生后,北大青年积极行动,自发组织募捐,表达北大师生对灾区的关怀,体现了北大人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怀。

2010年5月,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启动关爱农民工公益志愿实践活动。

早在200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北大法律援助协会会长、25岁的蒙晓燕获得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

蒙晓燕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3400小时。1999年,她参加第一届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在志愿服务1年内,她摸索出了一套知识含量大、形式多样、结构较完整的教学模式,被列为当地教改观摩课程。支教结束后,她又在中学志愿义务讲授中国法律史。去年,她参与重建了北大法律援助会,为社会困难群体无偿提供了两千多次专业法律咨询、调解和诉讼代理的援助。她还组建了北大——迁西农村社区法律诊所,为农民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并参与当地法制建设。

这样的事情在北大志愿者身上数不胜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书写着一个个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的真情故事。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奥运志愿者赵红这样表达自己当志愿者的心情,她说:“‘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是志愿者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动员口号,也正反映着我的心声。作为观众服务业务口的志愿者,我们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检票、零层验证、核心筒验证、外围引导、大厅引导、看台服务、信息亭咨询、轮椅及婴儿车寄存、推轮椅,这些工作我都做过,很庆幸能有机会一一体会各项工作的快乐与艰辛。……有人问我,志愿者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我想这段志愿者经历带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惊喜,让我每天都在积极快乐地生活着。经历了这次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我确实成长了不少,我不但获得了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结交了很多朋友,更获得了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愉悦。我相信我的这段志愿服务将是我人生中一个辉煌逗点,我一定会把这种志愿者精神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北大中文系的张博这样说:“二十余天的志愿者工作,确实非常辛苦。赛时的每一天,我们不是披星而去,就是戴月而归。作为观众服务口的志愿者,每天长时间的站岗轮班不说,还要面对各种来自观众,甚至其他业务口工作人员的曲解和刁难。但对我们来说,只要赛事能够顺利地进行,劳累和委屈,根本算不上什么,只要我们的服务能够为更多人带来方便和欢乐,我们就有足够的能量微笑着工作下去。……回首望去,才发现那些难过和挫折的回忆已经消失不见,心中留下的,只有幸福和自豪:幸福是因为能和那么多可爱的志愿者朋友们一起挥洒汗水,播种欢笑:自豪是因为我们的服务,为鸟巢筑起了一个活动钢铁脊梁,为奥运历史留下了一笔鲜亮的色彩。”

我们无法去尽数这一个个真情的流露和真心的感悟,我们只能祝福他们一路走好,也祝愿他们能够把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或许有人对此感到疑惑,耽误了时间和精力,可能还会耽误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志愿服务到底图什么呢?图的就是一种感恩和快乐,这是每一个人心灵最好的给养。因为,你付出了,但是你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