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交流不如精神交流

物质交流不如精神交流

时间:2023-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朋友交往时多在精神交流上下功夫,并且排除物质潜规则的干扰,就可以赢得长久的友谊。通过德西效应的物质潜规则,我们可以知道,上述结论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人生定律。这是友谊增进的主要障碍。所以,真心尊重你的朋友,才能激发他回报你的动力。

与朋友交往时多在精神交流上下功夫,并且排除物质潜规则的干扰,就可以赢得长久的友谊。

1.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填补精神的空虚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对物质追求的热衷程度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心理发展也完全受物质因素的控制,当某些东西达到了饱和状态时,人们的需求指数便会直线下降。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在他第四次当选总统后,有记者问他当选的感受,罗斯福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给记者端出了四个三明治请他品尝。

三明治十分美味,记者一口气吃了两个,但是吃到第三个时已经有些撑了,但总统的好意又不好拒绝。当记者艰难地吃着第四个三明治时,才恍然大悟,再好的东西多了也会让人厌倦。

人们从获得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会随着所获得物品的增多而减少。换句话说,同样的刺激,在多次给予后,人们就会慢慢适应,逐渐降低对这种刺激的敏感度,甚至可能忽略了这个刺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习以为常。

人们习惯于用物质利益的满足程度来衡量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可人毕竟是具备情感的高级动物,若想建立稳固的朋友关系、发展恒久的友情,光靠物质上的交换显然是不够的。

爱德华·齐格勒原本有一个关系十分亲密的朋友,但不知什么原因开始与他疏远了,而不愿意放下自尊的齐格勒又不愿意主动与朋友联系,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冷淡下去。

有一天,齐格勒去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的时候,两个人聊到了友谊,他便把自己的事情讲给老朋友听。这位朋友思索了片刻之后,指着窗外的一个农场说了下面这一段话:

“那原是一个很大的仓库,那红房子附近看上去像是建筑物坍塌后留下的废墟。那大概是19世纪70年代的产物,是一个非常牢固的建筑。但随着当地人的迁居,它就那样倒塌了。它的房顶原本就需要经常修补,但是后来就没有人打理了。每到雨天的时候,雨水就会渗到里面,渐渐地就将房梁和柱子给浸泡了。然后,到了有狂风的天气,仓库就变得摇摇欲坠,都能够听到摇晃的声音。开始的时候,那声音像是一艘破旧的帆船挣扎在海中,随后又传来了巨大的咔嚓咔嚓的声音,接下来便是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顷刻之间那里就变成了一堆废墟。”

齐格勒若有所思地回味着朋友的话,意识到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那位朋友继续道:“朋友需要关怀,就像那个仓库需要修整一样。该写的信没有写,该说的话没有说,对人失去了信任,以及在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不去及时地修补,那么这原有的一切美好都将如同那被浸湿了的房子,总要面临轰然倒塌的一天。”

听了这番话,齐格勒意识到了自己和那位朋友之间的问题,以及他们之间缺少的是什么,于是便主动去采取补救的措施来挽回这即将逝去的友谊。

朋友之间不该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是应该互相帮助。若这份情谊长期被物质利益所熏染,那么终将面临消亡的悲剧。

2.德西效应的物质潜规则

德西效应描述的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细节问题,它告诫我们,不要仅仅看重物质交流。通过德西效应的物质潜规则,我们可以知道,上述结论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人生定律。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调了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在实验室里解答智力难题。实验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这些学生被分成有奖励组和无奖励组,有奖励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第三阶段,在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更快,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你给他纯粹的物质奖励,这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德西效应”。

对刺激的适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的天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兴奋状态不可能总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再美的人或物看多了都会产生审美疲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再好的东西得到的多了都会让人失去兴趣。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德西效应”:对方都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就是很喜欢和你交朋友,而外在动机就是一些物质因素。当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物质因素时,“德西效应”就开始运行了。

3.友谊需要精神的灌注

“德西效应”启示我们,纯粹的外在物质激励在人际交往中是没有太大太长久的效果的,我们应当努力降低外在物质激励对内在心理激励的消极影响。加大你和交往对象的精神交流,只有这样你们的关系才会长久。

(1)只能“酒肉”的不是朋友

酒肉朋友是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的,但是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类人完全是一个填不满的坑。因为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就只剩下吃喝玩乐了,而这样的交往总会有让人厌腻的一天。

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不会担心以后吃了“德西效应”的“亏”。当然,有人会觉得跟酒肉朋友在一起比较轻松,这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所以这种友谊天长地久的可能性也不大。

(2)尊重是一种精神食粮

尽管人们都知道“公平”是维持友谊的重要因素,但人世间最难的事情就是公平对待自己和他人。因为难以做到这一点,所以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各种误会、矛盾、问题、冲突。这是友谊增进的主要障碍。每个人只有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才能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和帮助别人,当出现了分歧、矛盾和冲突时,才会理智地去解决。

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那意味着被接纳被认可,因此尊重带给人们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所以,真心尊重你的朋友,才能激发他回报你的动力。

(3)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你的朋友

深厚的友谊能使人们真实地展现自己,并且从中知道自己是被他人接受的,我们会从亲密的友谊中获得这种美好的体验——信任取代了焦虑,更容易展现自己。这种特点被归结为自我表露。

研究显示,自我表露会使别人更喜欢自己。人们之间存在表露互惠效应: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从而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其实质就是精神层面的交流。

(4)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是否具有相似性是一个重要因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朋友之间往往拥有相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相似性越高,你们之间的话题或者能够交流的东西就会越多,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友谊更加牢固。

所以,只有培养和朋友类似或者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进行精神交流,才能增强双方维护友谊的内在动机。

(5)要时常赞美你的朋友

人们总觉得姐妹之间不需要太多言语,而兄弟之间也不需要那么客套。但你若真的将一切都隐藏在不言之中,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朋友之间其实最少不了的便是赞美,这不是虚荣心作怪,而是因为来自朋友的认可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赞美别人可以使对方愉快,同时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悦,这个快乐情绪生成和感染的过程会使你和对方之间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好赞美这个有力武器,时刻将赞美的话挂在嘴边,掌握好赞美的技巧,促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朋友圈小贴士

1.做一个体贴的人并不难,说几句关心的话就可以了。

2.切忌用物质来衡量人际关系,特别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3.不要只把聚会当作是玩乐,要多多进行精神层面上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